圖片來源:湛廬文化 / 浙江教育出版社
英國記者塞巴斯蒂安 · 馬拉比 2007 年訪問矽谷,希望發現矽谷成功的秘密。蘋果、雅虎、臉書、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頭均在矽谷誕生,改變了人們處理數據、閱讀、交友、搜索、出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人說矽谷的成功是因爲斯坦福大學;有人說是因爲美國聯邦政府的國防合同;也有人說是因爲加州的燦爛陽光吸引了成千上萬特立獨行、思想自由的嬉皮士。
進行了大量深入研究之後,馬拉比意識到矽谷成功的真正原因在于風險投資。在專業投資人的支持下,工程師們手持創新科技,通過 " 畫餅 " 來募集資金創業。如果工程師們找不到管理人才,風險投資人會利用他們的關系網尋找 " 千裏馬 "。
如果他們的前沿技術或産品沒有大客戶,風險投資人幫他們推薦客戶。創業維艱,但是由于風險投資人的鼎力支持,創業之路不再令人望而卻步。" 就這個意義而言,風險資本是勇者的締造者。" 馬拉比在專訪中告訴钛媒體 App。
馬拉比曾在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工作過 13 年,負責報道外交政策和國際金融。他于 1997 年至 1999 年任《經濟學人》華盛頓分社社長,報道美國政治與外交。1999 年至 2007 年,他任《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并參與撰寫社論。他曾就讀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父親曾任英國駐德國大使和法國大使。他兩度入圍普利策獎,寫過關于對沖基金的暢銷書《富可敵國》和美國前央行行長的人物傳記《格林斯潘傳》。
他想寫風險投資史,因爲風險投資與其他形式的金融如此不同。投資大公司,可以基于數據做出判斷:市盈率、市淨率等等。風險投資人則是根據創業者的個性和他們講述的公司故事來做出判斷。是否此人有勇氣将一家初創公司發展壯大?計劃中的産品是否可以制造出來?是否有客戶願意購買這款産品?很難做出準确的判斷。
理解風險投資人如何做出抉擇是他寫這本書的初衷之一。
馬拉比對專訪中表示。" 所有投資都是對一個不确定的未來做出判斷。但是風險投資是這一判斷的極緻形式。"
在《風險投資史》一書裏,馬拉比講述了很多美國風險投資的逸聞趣事,也回顧了中國始于 2009 年的風投黃金十年。在钛媒體 App 詢問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注冊制是否會帶來下一個黃金十年時,他表示,證券市場很重要,但是科技創新更是風險投資成功的關鍵。
他認爲,風險投資人需要通過退出創業公司以實現利潤。當創業公司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時,風險投資人可以實現退出。退出的另一種方式是把創業公司賣給收購方。因此,更好的股市制度并不一定帶來風投的黃金時代。一個黃金時代 " 必須有将創新科技轉化爲産品的機制,也需要有偉大的創業者和穩定的宏觀經濟形勢," 馬拉比說。
孫正義的成功不在于技巧,而是選對了行業
對于風險投資人而言,那些看似瘋狂的夢想,越是大膽、越是看起來不可能,就越有價值。《風險投資史》有大量篇幅講述孫正義的故事。
作爲雅虎、阿裏巴巴、加密貨币交易平台 FTX、英國芯片設計巨頭 ARM 的投資人,孫正義是風險投資界的傳奇。他的成功,以及他的失敗,都是登峰造極、令人歎爲觀止的。
在被問到孫正義的成功是因爲運氣還是技巧時,馬拉比表示,最好的風險投資家有技巧,即便他們經常無法實現目标。中國傑出籃球運動員姚明投球的成功概率爲 53.7%,也即是說他在近一半情況下投籃失敗。但是不能說,姚明投籃技術不行。相反,姚明的技術非常高超。" 在風險投資領域,你可以在很多投資中失敗,但是成功一次就足以把之前投資失敗的損失賺回來。孫正義的确有一些風險投資的技巧,盡管他的投資表現忽上忽下。"
馬拉比在采訪中表示:" 如果說他(孫正義)投資方面有技巧,那麽他的技巧不在于選擇對的公司,而是選擇對的行業。在 1990 年代,他敏銳地覺察到美國互聯網行業處于上升通道。他的判斷是對的,之後美國互聯網行業狂飙突進。在 1990 年代末,他意識到中國互聯網行業将開始指數增長。他再次判斷正确,從中獲得巨大收益。他賭對中國互聯網行業并非僅僅出于運氣。他研究了中國路由器銷售的數據,因此他相信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将使用使用互聯網。"
馬拉比表示孫正義經常并太認真計劃。他會很快做出投資決定,并告訴企業家可以 " 瘋狂 " 行事,而不必小心翼翼地守護他的投資。馬拉比強調,投資失敗并不能說明一個投資人缺乏技巧。風險投資人都明白,他們的多數投資必将失敗,因爲多數創業公司無法生存。重要的是,他們的個别投資如此成功,以至于其他失敗無關緊要。
對于 FTX 的垮掉,馬拉比認爲教訓是務必認真分析一個公司最無趣的部分,比如日常财務數據。FTX 似乎看起來像一個輝煌的公司,因爲其交易平台獲得了極大成功。但是 FTX 對待客戶糟極了,甚至可能觸犯了刑法,法院将會就此做出判決。如果風險投資人堅持要查看 FTX 的内部财務制度,那麽他們可能因此避免投資打水漂,以及避免爲這家公司背書而名聲掃地。
2019 年,當馬拉比寫《風險投資史》時,他到中國采訪了一些風險投資家,他們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徐新傾向于經營小型投資公司,而沈南鵬已經建立了一個投資帝國。" 如同我在書中所說,他們都非常成功。"
美國風投資本人在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開創了風投這個行業。中國在 1990 年代末借鑒了美國的做法,但是中國的風投行業發展迅猛。" 哪個國家風險投資人更成功?誰的獨角獸多,誰就更成功。"
不幸的是,中美經濟脫鈎很可能将會繼續。在華盛頓,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認爲中美經濟脫鈎是必須的。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改善中美之間的政治關系。除非中美改善關系,那麽紅杉美國和紅杉中國之間的聯系将會越來越弱。" 沈南鵬的風投業務或将繼續出色,但或許公司不再叫紅杉。"
下一片風投熱土是什麽?
馬拉比認爲,美國最有希望的風投行業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 在這兩個領域,我們實現了根本性的科學突破,存在以低廉成本來制造颠覆性新産品的巨大潛能。"
他認爲,在人工智能領域,在強化學習的算法和強大的算力加持下,已經出現了大規模模型,如 ChatGPT 和 Dall-E。他們都是開源的,因此其他開發者可以利用這些産品,來滿足他們行業的特别需求。這個領域已經有很多激動人心的創業公司。
他告訴钛媒體 App,目前在生物科技領域有很多科學突破,這将加速藥物研發。這些科技突破包括價格不再昂貴的基因測序、基因編輯、MRNA 科技以及對蛋白解析。
馬拉比一直對加密行業感興趣,因爲他認爲整個行業野心勃勃。他們宣稱,這是一種全新的新貨币,一種組織計算機數據庫的新方法,一種通過加密币來激勵商業活動的新途徑。雖然 2022 年很多加密公司破産,但是馬拉比依然認爲這個行業的一些想法将會非常有用。
他希望中國讀者喜歡這本書,特别是那些希望了解風險投資深層邏輯的讀者。風險投資者如何做出投資決定?對于創新,風險投資者的貢獻是什麽?馬拉比說:" 這本書裏有很多特立獨行的人物,因此這本書不僅有意思,而且好玩。"
在 1955 年的矽谷,或者 1995 年的中國,科技創業公司幾乎不存在。但是,風險投資出現後,很快有了充滿活力的創業文化。創業公司成爲中美各自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樣的革命正在印度、東南亞和歐洲發生。風險投資支持的科技創業公司帶來了颠覆性的商業文化,美國和中國引領了這一潮流,這一文化終将席卷全球。" 馬拉比在回答專訪問題時表示。(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
《風險投資史》 ( The Power Law )
作者:英國資深記者、金融曆史學家塞巴斯蒂安 · 馬拉比 ( Sebastian Mallaby )
譯者: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教授
頁碼:476 頁
出版社:湛廬文化 / 浙江教育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