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勢 Auto-First|撒馬爾
韓國知名電池研究機構 SNE Research 最新發布的 2024 年全球動力電池使用數據顯示:全球電動汽車電池使用量達到 894.4GWh,同比增長 27.2%。
具體到每家企業的表現,有人市占率縮水,日子不好過,也有人蟬聯榜首,穩坐第一。
第一,甯德時代 " 一超 " 地位穩固。甯德時代連續 8 年登頂全球第一,總裝機 339.3GWh,而且市場份額提升 1.3 個百分點,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超過第二名至第五名的總和。其在中國、海外市場均首次實現全面領先,海外市場份額達 27%,超越 LG 新能源成爲非中國市場第一。
第二,比亞迪 " 雙軌戰略 " 成效顯著。 比亞迪以 153.7GWh 裝車量(市占率 17.2%)穩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長 37.5%。其純電與插混車型的雙軌戰略推動銷量增長,并憑借海外市場(如歐洲、東南亞)的拓展,海外裝車量同比激增 117.6%。
第三,中企集體崛起,日韓份額萎縮。全球前十動力電池企業中,6 家中國企業合計市占率達 67.1%,同比提升 3.5 個百分點;而韓國三大企業(LG 新能源、SK On、三星 SDI)總份額降至 18.4%,日本松下市占率僅剩 3.9%。二線中國廠商如國軒高科(73.8%)、欣旺達(74.1%)增速亮眼,成爲市場新變量。

總體來看,甯德時代、比亞迪等五家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進入前十。六家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還比去年提升了 3.7 個百分點。而韓國、日本動力電池企業的市場份額有所萎縮。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 TOP10 企業市占率從 92.6% 降至 89.5%,顯示二線企業通過差異化技術(如 HEV 電池、儲能領域)分食市場。但頭部企業憑借規模效應和産業鏈整合能力,仍主導議價權。
來看幾個重點企業表現。

甯德時代光環之下隐憂猶存。
甯德時代是去年全球唯一一家動力電池裝車量突破 300 GWh 的企業,其以 339.3 GWh 的裝車量占據了全球 37.9% 的市場,較去年同期增加了 1.1 個百分點,穩居全球第一。
2 月 11 日,甯德時代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 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主闆挂牌上市的申請。

盡管甯德時代擁有全球最大的锂電池産能規模,全球每三輛新能源車就有一輛裝載甯德時代電池。随着行業競争的加劇和市場環境的變化,甯王的焦慮,也是有目共睹。
SNE Research 的分析說,甯德時代不僅是中國國内市場(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的主要中國車企的供應商,如極氪、問界和理想,而且是全球電動車企特斯拉、寶馬、梅賽德斯 - 奔馳和大衆等的供應商。
比亞迪去年動力電池裝車量達 153.7 GWh,市占率較前一年提升 1.3 個百分點,達到了 17.2%,位列全球第二位。
SNE Research 分析說,比亞迪不僅自己生産電池,還生産電動汽車(BEV+PHEV),憑借其多樣化的汽車組合和有競争力的價格,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SNE 指出,比亞迪通過進軍亞洲和歐洲市場,迅速擴大了其在中國市場之外的市場份額。
中創新航、國軒、億緯锂能和欣旺達都進入了全球前十。中創新航是去年前十榜單中唯一一家排名較前一年出現上升的企業。該公司去年共實現 39.4 GWh 的動力電池裝車量,占據了全球 4.4% 的市場份額,較 2023 年下滑 0.4 個百分點,但其排名較上年同期上升了兩位。

相對而言,日本動力電池的代表松下排名第六,但同比裝機量大跌 18.0%。LG 能源、SK On 和三星 SDI 組成的韓國軍團累計總市場份額爲 18.4%,比去年同期下降 4.7 個百分點。
SNE Research 分析指出,三星 SDI 電池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歐洲和北美主要汽車主機廠對其電池的需求減少。
整體上,日韓的日子的确不好過。
當然,動力電池同樣面臨一系列變化與挑戰。
一方面,貿易壁壘方面,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對本土供應鏈的要求,迫使韓企加速北美建廠,而中國電池企業則通過技術授權、海外合資(如甯德時代西班牙工廠、億緯锂能匈牙利基地)規避風險。
另一方面,區域市場分化加劇。 中國仍是最大單一市場,占全球裝車量的 59.6%(約 533GWh),但增速放緩至 39.2%。新興市場成争奪焦點,印度、東南亞因政策支持和低滲透率,成爲中韓企業布局重點。
最後,短期混動需求與長期電動化矛盾。歐美車企因市場增速放緩,短期轉向混合動力車型,可能影響動力電池需求結構。但中長期電動化趨勢不變,電池企業需平衡産能規劃與技術儲備。

汽勢觀:壓力與韌性
2024 年動力電池行業呈現 " 強者恒強 " 與 " 新勢力崛起 " 并存的局面。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和技術叠代能力使其主導地位難以撼動,但地緣風險和成本壓力将考驗長期韌性。未來競争焦點或從産能擴張轉向技術差異化(如固态電池、快充)和供應鏈本地化。行業需在高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尋找平衡,而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将重塑全球格局。(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