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的新聞裏,你可能沒少看到這幾個詞:恐婚、恐育、老齡少子化 ......
這些詞,都不太輕松。
我們當然希望一切欣欣向榮,渴望人人都充滿活力和希望。
但是這些現象,你很難靠個人去改變。你每次看新聞,新聞又說老齡化社會影響每人的未來。而結婚的人在變少,生娃的人就少。娃少了,未來又會加深老齡化。
緊接着的,是人口負增長、創業艱難、業務裁員、養老難題 ......
我都能想象,每次這些新聞跳入你眼簾,你眼裏的火花都會黯淡一分。
碰巧,我最近閱讀了一份資料,《中國統計年鑒 2024》。裏面的數據告訴我的事,卻和新聞給人的感覺不太一樣。
有的,是全局的反轉。比如,跌了 9 年的全國初婚人數和就業人數,都在 2023 年回升了。
而更吸引我的,是細分地區的不同。比如:
全國的出生率少了,但西藏、貴州、甯夏的老百姓還很喜歡生娃;
到處都在說 " 恐婚 ",但廣東、河南、山東、四川的朋友還在瘋狂奔赴婚姻;
老齡化社會到來,但浙江、廣東、海南、上海等地年輕人還在湧入;
......
這很值得關注。
因爲你我的 " 體感 ",或許帶上了一個濾鏡,失真了。
如果你繼續透過濾鏡去看待你的事業、工作、生活,那麽很可能,你基于此做出的決策,也會失真。而如果你比大部分人更早摘掉濾鏡,也就能更早抓住機遇,提前布局。
這個濾鏡叫做:被平均。
什麽意思呢?就從讨論度比較高的 " 人口出生率 " 和你說起吧。
新生兒少,但并不是哪裏都少
假設,你是一位母嬰行業從業者。你手頭正在做的母嬰産品業績不好,又看到身邊一家又一家幼兒園關門,全網都在吐槽 " 恐育 "。
新聞裏,我國從 2017 年到 2022 年的總和生育率逐年下降,1.84、1.59、1.49、1.31、1.16、1.06,簡直就像倒計時器,十分給人緊迫感。
你看到解讀說,國際上通常認爲 2.1 才能保持人口數量穩定,每對夫妻生育 2.1 個小孩,才能覆蓋死亡流失的人口。而如果跌到 1.5,就跌入 " 警戒線 ",再不努力就很難恢複人口向上增長的趨勢了。
宏觀數據和實際業績,都在催着你去思考,是不是該轉行了。
如果你原本也沒有多少相關資源,那麽的确,切換去一個用戶在不斷增長的市場或許會更順利。
因爲低生育率的現狀和成因,不是你靠個人努力,短期就能解決的。
但假如說,你已經在母嬰行業沉澱了十多年。你的上下遊人脈、你對市場的感覺,都是在母嬰領域完成積累的。
轉行的成本就很高了。
或許,步子可以先别跨那麽大。你可以一步步再解析一下。
比如,産品 " 多樣化 "。
你可以從 " 可遷移的部分 " 入手。
雖然目标人群在變,但是核心工藝都是可遷移的。
舉個例子。
假如你做的是嬰兒紙尿褲,有經驗、有合作廠商。那麽,你是不是可以往成人衛生巾方向遷移?是不是還可以做中老年失禁用品?
假如你做的是嬰兒奶粉,那是不是還能做成年人低脂奶粉、老年人高鈣奶粉?
又比如,做 " 組合 "。
怎麽組合?
總和生育率下降是沒錯,但是人們的預期壽命也一直在增長。
根據年鑒,2000 年預期壽命是 71.4 歲,到了 2020 年則變成了 77.93 歲,增加了 6 年多。
這意味着有更多老人,還有大把時間,需要有地可去。
小孩子少,老人多。那麽,能不能同時給這兩類人提供服務呢?
把幼兒園空出來的樓房,改造成 " 中老年人大學 "。老人送小孩去上學,孩子在樓下,老人去樓上,上舞蹈、繪畫、書法課。
商業上的創新,往往來自于巧妙的組合。
但萬一,你手頭的很多産品,不是衛生用品這種對不同人群有共通性的産品,也不是幼兒園這種房租成本重的産業,而是很具體地圍繞着新生兒展開。
那或許,你要思考的并不是轉行,而是:要不要換個地方。
你可以去到喜歡生娃的地方做生意呀。
不少地區,生娃數據還是挺亮眼的。
根據年鑒上的數據,2023 年西藏、貴州、甯夏等省份地區,人口出生率都超過了 10 ‰。
相當于 100 人裏面,就有 1 個是新生兒。10 ‰,這在全球範圍内都是一個挺高的水平了。
所以,如果你的體感是 " 大家都不愛生孩子了 ",可以再問問自己:
" 大家 " 是誰?是哪裏的 " 大家 "?
不同地區的偏好,相差挺大的。
再多說幾個。
比如,假設你在黑龍江。可是黑龍江 2.92 ‰的出生率倒數第一,連第一的西藏 13.72 ‰的零頭都夠不上。爲什麽一定要死磕黑龍江呢?
如果你覺得出生率前三的地區離家太遠,也不用着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區還有足足 15 個給你選擇。
出生率高,說明這個地區喜歡生孩子,未來的年輕人口占比會更高,你的生意更容易進入正循環。
不過,有的地區比如西藏,總人口原本就很少。所以光看生育率,或許還不足夠。
那麽,你還可以從 0-14 歲的人口排名中找,找那些出生率也同樣靠前的地區,比如廣東、廣西、貴州。
就拿廣東來說。
2023 年,廣東省全年出生人口爲 103 萬人,已經連續 4 年成爲唯一一個出生人口超 100 萬的生育大省。出生率也是亮眼的 8.12 ‰,穩坐前十寶座。
怎麽樣?聽上去,廣東是不是比起出生率十分吃力的地方,更像一個肥沃的母嬰行業土壤呢?
所以,比起轉行從頭再來,或許你可以考慮換一個更适合你的地區,繼續幹你已經積累了很多優勢的老本行。
當然,你也不能直接抄作業。到了廣東,還能細分。根據你所做的生意不同,還要繼續對應着調研、小範圍做測試。
隻是,多看這麽一步,你同樣的錢在 A 地區投入可能變成了學費,在 B 地區可能就成了金鵝。
遷移。組合。挪位置。
總之,不要去廟裏把梳子賣給和尚,你應該去頭發多的地方。
線上恐婚,線下結婚的人卻變多了
恐育的另一面,是讨論更多的 " 恐婚 "。
恐婚的詞條有多熱?
光是抖音平台上," 恐婚 " 話題的視頻,有的播放量高到突破了 15 億次。而這兩年火熱的微短劇中,播放量突破 10 億已經是頭部了。在微博上相關話題,過億閱讀也是常有的事。
但是,如果你去看統計數據,你會發現,網上說網上的,他們自己結自己的婚。
根據統計年鑒,2023 年,全國初婚人數比 2022 年還增加了 142 萬多人,是自 2014 年以來第一次回升。
100 多萬人。這是什麽概念呢?
我國對 " 大型城市 " 的定義,是城區常住人口超過 100 萬。這就相當于,2023 年,一整個大型城市的人都在熱熱鬧鬧地在結婚。
很魔幻,但也很真實。
社媒上嗷嗷叫着 " 三十多歲,未婚,也不想結婚。畢竟身邊朋友已經離了幾對了 " 的年輕人是真實的,但現實中安安靜靜結自己婚的人們也是真實的。
生活中永遠都有感情破碎後離婚的人,也永遠不乏和愛人一起相擁着嗑瓜子看《再見愛人》、邊讨論結婚采買計劃的年輕人。
有人分析,2023 年突然回暖的數據,可能是前幾年疫情堆積的。以及,忌憚 2024 年 " 啞婚 "、" 無立春 "、想生 " 龍寶寶 " 等習俗前移的。
是左右擠一擠,擠出來的一個小尖。不一定會複制去未來。
但你可以去看看,哪些地區 " 偏好結婚 ",哪些地區 " 偏好離婚 "。地區之間的差異,往往比較穩定。
因爲這些偏好,是由當地長久的文化、環境、經濟共同作用的結果,短期不容易有大變動。
而一項生意,往往可以做高、中、低三檔。不同的檔,在不同地區吃香程度也不同。
所以,你還可以搭配一個數據一起分析:收入數據。
比如,根據年鑒,有兩個地方對比挺鮮明的,一個是上海,一個是廣東。
兩個地區人均收入都能排進全國前十,但是廣東的人非常喜歡結婚,結婚登記數第一。而上海的人不太熱衷結婚,排在倒數。
這是爲什麽呢?
有文化差距的原因。
和廣東人重視家庭的觀念、同鄉結合的偏好等等脫不開關系。相對的,上海的人婚姻觀念更開放和自由,更注重獨立性。
也有消費支出的不同。
雖然收入差不太多,但是上海不光在醫療、教育、住房上面成本高昂,生活消費水平也普遍更高。真金白銀要花的錢,落到一個個普通人身上,是一座座大山,做決策會更加謹慎。
但,這并不代表上海的婚慶市場不行。
相反,上海的婚慶市場屬于行業第一梯隊。
論新人結婚平均花銷,拿廣州和深圳舉例子,大約是 16.5 萬元和 20 萬元,而上海是 35 萬元,相對來說客單價更高。
另外,和結婚相對的離婚,也很值得探讨。
雖然上海的結婚情況不算好,但是離婚率和廣東分别列數全國倒數第一、第二。頗有點 " 嚴進嚴出 "、" 沉沒成本高 " 的架勢。
網友調侃,上海有自己的 " 滬币 ",就連結婚也逃不過。
抽絲剝繭了解細分數據的好處,是你可以順勢而爲。
比如說,你可以去結婚率高的地方,做婚慶、汽車、裝修等和結婚相關的生意,走性價比路線。又或者去離婚率高的地區,做情感安撫的生意,比如我之前寫的文章和你聊過的,婚紗照粉碎師。
又比如說,你做高端婚慶," 少而精 " 的上海或許更适合你。你做講究性價比的婚慶,那麽 " 結婚剛需 " 的廣東無疑比起其他地區更合适。
數據能講的故事,比隔壁王婆婆說的,或許更真切。
好了。結婚離婚說完了,我們接下來聊聊老齡化。
比如,都在說老齡化,爲什麽養老院開一家倒一家呢?
老人增加,但不是處處老人都多
一般來說,老齡化社會分爲三個階段,7-14% 是輕度,14-21% 是中度,大于 21% 就是重度了。
從輕度到中度,日本用了 24 年,我們隻用了 21 年。日本從中度到重度又用了 13 年,很難說我們會不會更快。
所以你也會發現,這幾年不少聲音都在談銀發經濟,想從老年人市場裏挖掘機會。
根據年鑒數據,也的确印證了這件事:
2023 年我國 65 歲及以上的老人比去年多了 600 多萬人,占比來到了 15.4%。在中度到重度的路上,又往前跨了一步。
沒錯呀,老人很多呀。可是,你的養老院,爲什麽沒開起來呢?
如果你分地區來看,或許能找到答案。
拿海南來舉例子。
提到海南,氣候舒适、海景宜人,你是不是自然而然就會聯想到 " 養老聖地 "?
但是海南 65 歲及以上的老人,和山東、江蘇、四川比起來,實在太少了。
少到什麽程度?十幾倍的差距。
如果你在老人很少的地方開養老院、護理院,就意味着你的目标受衆都很少,要和别人分一塊很小的蛋糕。
更别提經營模式差距、利潤差距、競争者繁多等等阻礙。選擇錯了地方,成功率本身就低了很多。
而一個城市裏面,并不是老年人爲主的。
根據年鑒,哪怕是老年人占比高的重慶、上海、遼甯,15-64 歲的人口也是 65 歲及以上人口的 3 倍以上。
更别提老年人口占比少的西藏、新疆、廣東,分别是 7 倍、8 倍、11 倍以上。
這天下,果然還是年輕人的天下啊。
而年輕人、青壯年占據主導,也就意味着城市裏很多業态,會往吸引他們的方向傾斜。
比如,消費往夜間走。
夜間開車,就會有夜間洗車需求。
夜間娛樂,商場關太早了,就需要營地、地攤來承接年輕人的消費。
甚至,996、007 卷出來的夜間工作。
所以你會看到,24 小時奶茶店、淩晨咖啡館像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又比如,生意往技術組合走。
提到創新你可能總會想到多麽新穎突破的技術,但其實,組合就是一種創新。
就像研究技術增長的經濟學家布萊恩 · 亞瑟所說那樣,人類發展至今,其實所有新技術都來自已存在技術的組合。
年輕人學習能力強,不少傳統生意搭上智能系統,能減少許多人力、物力。
棋牌室混搭智能系統,就是自助棋牌室。空教室混搭智能系統,就是無人自習室。
做什麽不是關鍵,關鍵在你在 " 哪裏 " 做事
當你在做一項業務,想分析 " 蛋糕有多大 " 的時候,可以用一個簡化的公式來輔助你做初步判斷:
全國的數據,可以幫你判斷大趨勢。但是這些 " 被平均 " 的數據,或許和你的現實,還有一些距離。
你的生意想要做大,無非就是在努力提升這三個因子,也就是:要麽去人多的地方,要麽去花錢的人多的地方、要麽提升你的單價,又或者多因子一起提升。
其中,相對比較簡單的一個選擇,是擴大你的目标使用人群。
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去你的目标客戶更多的地區,做生意。
最後,再和你聊聊我看完這些數據的一個感受。
爲什麽數據會和你的體感這麽不同?我想了想,大概可以歸結爲兩個關鍵詞:細分。流動。
我們一個個來說。
1)細分。
《大國大城》的作者陸銘教授曾說,思考中國的宏觀問題,不能隻看全國的數據,一定要看地區,至少看一個省,甚至需要去看一個市的表現情況。
看到這份年鑒時,我也是同樣的感受。因爲,當我們隻看全國整年數據的時候,看到的,都是 " 被平均 " 的、" 靜态 " 的數據。
就像是學校之間 PK,校長們都拿出全年平均成績,就有可能模糊真相。比如明明有的學校很好,卻因爲有幾個差生拉低數據。有的學校很一般,但它明明也有幾個特别牛的好學生。
與其在原地和一群人卷破了腦袋,你還可以去蛋糕本就更大的地方,付出同樣的努力,但是收獲更多。
不僅如此,這兩年你一定在各種平台看到許多 " 從一線城市回老家 " 的視頻、文章,但如果你去看數據,你會發現發達地區依然人口突突增長。
比如 2023 年,浙江、廣東、海南、上海、江蘇等地區的人口增長都名列前茅。
當你做商業決策的時候,就不能忽略掉細分情況下的真實數據。
最好,還能從地區往市,甚至城中、城邊、城外,更細分去調研。
2)流動。
現在交通這麽便利,相信不少讀者會有這樣的經曆:從一個城市出生,到另一座城市學習,又在和前兩座城市不同的地方工作安家。
爲什麽會有這樣的人口流動呢?因爲,分工體系。
根據十四五規劃綱要,我國被劃分成了 19 個城市群。
什麽是城市群呢?一座城市有城中心、城郊,每個城市群也有核心城市和周邊城市,不同的地區,承擔着不同的職能分工。
這套體系,就像是一座多層香槟塔,人口從核心不斷向周邊溢出。
而 " 香槟 " 之間,是存在産業分工的:
像是金融、信息、商貿、科技創新這樣的産業,一般集中在核心城市。
往外,是郊區和其他城市,則承接了從中間轉移的公司總部、支持核心城市的産業。
再往外,是小城鎮,比較多的就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和一般制造業。
再往外的周邊地區,一般就是因地制宜、具有當地特色的産業了。
我舉幾個粗略的例子。比如,你做金融,就别去周邊地區。又比如,你做特色産業,就别去核心城市交高額房租。
解決貧窮不是把一個地區變富裕,而是讓人富裕。
而人,永遠是可以流動去更合适的地方,變富裕的。
細分和流動,或許是這份年鑒,再次和你我強調的事情。
你肯定也發現了,廣東的 " 出鏡率 " 特别高。
生娃多、結婚新人多、年輕人多、老年人也多,經濟基礎也很夯實。
恭喜廣東。
最後,再多說幾句。
商業巨輪背後,一定是人口在推動。
真實生活的人,不一定在網絡上發聲,但是數據會說話。
人口數據,特别值得你我保持關注。
如果你做的生意,你管理的業務,和這些人口畫像完全相悖,那你再怎麽卷,可能都在白費力氣。
結合這次的《中國統計年鑒 2024》,其實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區,都能挖出不同的 " 畫像 "。
如果你覺得做事遇到了阻礙,你還可以遷移、組合。再不濟,考慮考慮挪位置。
樹挪死,人挪活。這句話放到今天,依然不過時。
去鑽研數據,去實地調研。
許多稀裏糊塗交掉的創業學費,其實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希望未來,夢想不需要每個人非得去到特定城市,通過争奪戶籍、名額、搶占産業優惠,才能達到。
祝你,不被牆所限制。
祝你,自由而豐盈。
共勉。
*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中國統計年鑒 2024》
https://www.stats.gov.cn/sj/ndsj/2024/indexch.htm
2、《從最新的人口數據,看到一些颠覆認知的事實》,真叫盧俊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722501.html
3、《必然》,凱文 · 凱利
主筆 / 木言聲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