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驚蟄研究所,作者 | 雨谷
當 AI 算法遇見玄學命理,靠邏輯推理能否預測未來?或者更準确地說,日益精進的人工智能能幫人們猜中下一期的彩票号碼實現一夜暴富嗎?
從春節開始,Deepseek 的突然爆火爲 2025 年的 AI 行業貢獻了不少新話題,并且衍生出 " 在線售賣 AI 課程 " 等一系列 AI 新風口。其中,"AI 算命 " 因爲切中時下年輕人的心理需求,在吸引用戶關注的同時,成爲席卷社交網絡的新潮流。
有人用 Deepseek 算出自己的 " 前世 " 是江南才女,膚白貌美一生順遂,還有人迅速拉起創業團隊,開發出 AI 算命應用爲網友們 " 指點迷津 "。而 " 用 Deepseek 買彩票中獎 " 的新聞,則直接點燃了年輕人借助 AI 技術實現暴富的欲望。面對愛好玄學的年輕人,有 AI 加持的 " 賽博半仙 " 們似乎已經賺翻了。
" 前世今生 " 一鍵生成?
打開小紅書,在搜索框輸入 "Deepseek",彈出來的第一個搜索聯想詞既不是 "Deepseek 怎麽用 " 也不是 " 如何使用 Deepseek",而是 "Deepseek 玄學指令 "。當這一幕發生的時候,Deepseek 的開發者們恐怕從未想過自己竟然以這種方式原地 " 升仙 "。

驚蟄研究所在小紅書上看到,目前已有不少用戶根據網友分享的玄學指令嘗試用 Deepseek 體驗 "AI 算命 ",且整個操作非常簡單。第一步:打開 Deepseek 的 " 深度思考 " 功能;第二步:在對話框中粘貼網友分享的指令模闆,将其中的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區,以及姓名、性别替換成自己的;第三步:将指令發出,然後等待 AI 深度思考後給出相應結果。
爲了獲得更多信息,還有部分網友總結出了 " 升級版 " 的玩法。例如在指令模闆中直接指定參考的玄學體系,或是讓 Deepseek 根據八字描述自己的 " 前世今生 "。但對于 AI 給出的結果,網友們的評價不盡相同。
有網友驚訝于 Deepseek 能夠根據自己提供的信息,算出自己和前任在什麽時候分手,有的網友則表示 Deepseek 給出的信息和自己花大價錢找 " 大師 " 算出來的結果高度重合,但也有網友在重複測試之後發現兩次推算的結果并不一緻。

對于網友們描述的情況,驚蟄研究所嘗試在 Deepseek 上驗證後發現,由于時間轉換的方法存在差異,AI 在深度思考時使用的是不同的信息,由此導緻推算結果不一緻。另外,當指定不同的玄學體系爲推算依據時,Deepseek 給出的細節信息也存在明顯的差異。
至于 AI 描述的 " 前世今生 ",更像是根據測算結果即時生成的故事。Deepseek 也在對話結尾給出一段 " 以上解讀重在通過八字元素構建象征性叙事,助您反思今生心性修行方向,無需過度執念于細節考證。" 的注釋。
愛好玄學的 95 後珍珍告訴驚蟄研究所," 早在 Deepseek 之前就出現過不少 AI 算命軟件、網站和小程序,有的可以測算八字、排盤,還有的能夠根據用戶上傳的圖片,推算個人運勢,但是這些平台背後是否真的使用了 AI 技術,在用戶的角度很難辨别出來。"
驚蟄研究所經過查找發現,2022 年 1 月央視财經頻道就曾報道過 "AI 相面 " 有關的騙局。報道中有專家介紹,"AI 相面 " 實際上是通過手機攝像頭進行有限的面部特征點采集,然後與有限的數據庫特征值進行比對,再根據現成的話術編撰出一套套似是而非的結果。而報道中出現的這款 "AI 相面 " 産品,通過售賣标價 26.8 元到 28.8 元不等的付費報告,實現了 654 萬元的收入。

" 很多應用一開始會誘導分享朋友圈,幫助他們完成裂變營銷,然後通過付費報告斂财。還有的走免費路線,分析什麽的都是電腦排盤,然後通過售賣轉運首飾、開光手串這些商品來牟利。感覺都沒有什麽技術含量,也不需要什麽成本。" 珍珍說道。
事實上,排除借 AI" 割韭菜 " 的算命應用,開發 AI 算命軟件并非沒有成本,隻是成本并不高。藍鲸新聞在相關報道中就提到,有技術人士透露,春節期間算命軟件的訂單就沒有斷過。且這類軟件開發僅需一周,但單價可以賣到數千元,定制價格則需 1-2 萬起步。
借助 Deepseek 的持續爆火帶來源源不斷的流量,AI 算命似乎正在用年輕人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幫助一部分人實現 " 賽博暴富 "。
邏輯推理 PK 賽博算命?
雖然表面上 Deepseek 帶火的 "AI 算命 ",也被網友們賦予了各種神乎其技的評價,但是修煉 " 賽博半仙 " 的原理并不複雜。
一位不願具名的技術人士告訴驚蟄研究所," 利用 AI 實現算命功能,其實是按公式(如六爻、八字)代入具體數據得出信息,再将相關信息給到大模型,大模型代入後得到相關卦象,再基于相關知識庫進行語義解讀。"
而對比過去一些 " 僞 AI" 産品,Deepseek 等大模型在理論上可以做更多樣性的輸出,而不是預定義好一些答案模版,再随機抽一個進行回答。技術人士介紹道:" 如果想再科學點,還可以結合 MBTI、九型人格等理論體系,通過多輪問答,來對提問者性格進行歸類,再将命理和性格結合起來,給一些針對性對建議。"
對于 "AI 算命 ",不少網友都會關注 " 準不準 " 的問題,但實際上包括 Deepseek 在内,很多軟件給出的都是模糊籠統且符合大多數人的正向信息。例如在性格分析方面會同時列出不同描述,用戶閱讀時會 " 捕捉 " 符合自己情況的關鍵詞,在主觀意識上主動代入進去,而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爲 "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 ) "。
巴納姆效應的名字源自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 · 泰勒 · 巴納姆對自己表演的評價,他表示自己的節目之所以如此受歡迎,是因爲 " 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 ",所以 " 每一分鍾都有人上當受騙 "。1948 年,心理學家伯特倫 · 福勒通過相關實驗證明了這種心理現象。
在心理學領域," 巴納姆效應 " 描述的是一種認知偏差行爲,它可以部分解釋在占星術、算命、氣場解讀和各種性格測試中,爲什麽人們會覺得準。而 AI 基于大量訓練數據所編撰出來的所謂結果,也更加符合用戶的預期。換句話說,AI 并非算得準,而是知道用戶喜歡什麽、想要什麽。
奇熵信息科技聯合創始人潘佳鳴告訴驚蟄研究所:" 大模型在預訓練的時候,訓練數據中已經有了海量的命理案例和既有規律。會通過推理能力,針對用戶輸入找到其中的規律,生成分析和建議。"
在潘佳鳴看來,"AI 算命 " 的原理就是根據用戶的主客觀輸入,去模拟傳統算命的邏輯。" 根據用戶輸入的多樣性,結合知識庫技術,就可以實現 AI 算命的千人千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一大優點,就是在千人千面方面有較好的天然推理處理能力。一般來說,模型參數越大效果越好,已蒸餾進去的領域知識越多,結果也越專業。結合向量知識庫和數據庫信息導入,可以把個性化的内容一并壓縮到 prompt(提示詞)中實現推理結果的千人千面。"
對于 " 如何實現 AI 算命 " 這個問題,驚蟄研究所也嘗試向 Deepseek 直接提問,沒想到 Deepseek 将自己修煉 " 賽博半仙 " 的方法全盤托出。其中,在 " 數據與知識庫構建 " 環節,Deepseek 解釋了 AI 算命如何收集資料,将規則轉化爲結構化數據,再利用運勢描述模闆形成多樣化文本庫用于模型訓練。同時,Deepseek 還将 " 通過提示詞控制生成内容的風格,确保結果兼具趣味性和合規性 " 納入了關鍵技術點。

而據潘佳鳴透露,常見的 "AI 算命 " 功能,本質上是應用層的 UI(用戶界面)、UX(用戶體驗)封裝,即所謂的套殼應用或 API 應用。" 個人用戶可以通過各大雲廠商和模型廠商的 MaaS ( Model As a Service ) 服務進行大模型 API 調用,然後制作相關前端應用界面,進行應用發布和推廣。也可以直接通過 COZE、文心智能體平台等 AI-AGENT 平台快速低代碼構建智能體應用,集成到飛書、企業微信、微信、公衆号、抖音等即時通信應用的入口内,向用戶提供相關服務。"
" 當下構建 AI 應用的門檻很低,成本一般在數百元到數萬元之間。時間方面,快的話 3 到 5 天即可實現。" 潘佳鳴補充道。
年輕人迷上賽博半仙?
"AI 算命 " 之所以會風靡全網、吸引年輕人的注意,不光是因爲 Deepseek 作爲 "AI 頂流 " 爲行業帶來了大量曝光,也因爲 AI 在生活中的普及讓越來越多人認識到了 AI 超強的推理能力,并且在大模型技術的幫助下,算命軟件也改進了産品體驗。
珍珍告訴驚蟄研究所:"AI 算命突然又流行起來,完全是因爲 Deepseek 火了,而且它更像是自然對話,給出來的信息大家都能看懂,所以很多人因爲好奇就會去試一試。"
據珍珍介紹,過去流行過的算命軟件隻是單純結合個人信息輸出一套結論,很多地方用詞都很晦澀,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的普通用戶根本讀不懂。而 AI 大模型的自然對話、邏輯推理等能力,提高 AI 算命的交互體驗,爲用戶帶來了新鮮感。
按照珍珍的說法,AI 聊天機器人火了之後,算命軟件開始會說人話了。用戶體驗不再停留于輸入信息、獲取結果這兩個步驟,而是有了真正的對話溝通、答疑解惑。像 Deepseek 這種還能帶入各種抽象語言風格、在線玩梗的 AI,年輕人也更加喜歡,把推算結果分享到社交媒體賬号,本身也是一種新型的社交貨币。因此,"AI 算命 " 能夠借助互聯網渠道,一邊吸引流量,一邊實現一對多的高效經營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 AI 預測的内容,年輕人并非全盤接受。此前有媒體報道,OpenAI、Meta 等知名企業的大語言模型均存在 "AI 幻覺 " 現象,即在回答用戶提問時,生成的内容與現實世界事實或用戶輸入不一緻,而産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數據缺陷、數據中捕獲的事實知識的利用率較低,長尾知識回憶不足、難以應對複雜推理等。
對此,珍珍表示 " 我之前也聽說過,如果你問的問題在 AI 的知識庫裏沒有找到對應的資料或者數據,它就會胡說八道,開始瞎編,所以對于 AI 生成的内容,其實并不會完全相信。而且 AI 算命這件事,我相信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帶着娛樂的心态,聽到好話還會發一發小紅書筆記,其他的一概不準。"
從傳統文化到 " 賽博玄學 ",從 " 在上進和上班中間選擇上香 " 到 " 打卡寺廟開光盤串 ",年輕人的玄學愛好的确越來越廣泛。這是因爲年輕群體面對來自求職、婚姻和家庭等方面的壓力,渴望通過外界力量緩解焦慮,而玄學愛好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療愈經濟的一種,因此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
另外,近幾年在國潮崛起、傳統文化複興的時代背景下,年輕人接觸、關注和學習玄學等傳統文化形式的渠道變多了。于是,在小紅書上在線交流 Deepseek 玄學指令,在短視頻和直播平台跟練八段錦、學習道教文化,成爲一部分年輕人的業餘愛好和日常消遣。
不可否認,當 AI 帶着網紅标簽被嫁接到玄學領域時,很容易産生轟動效應,甚至會讓人忽視背後的簡單原理,引發一連串的效仿行爲。
例如最近 " 用 Deepseek 買彩票中獎 " 的新聞被報道後,不少網友因爲 Deepseek 被神化濾鏡,也嘗試用 AI 預測彩票号碼,但很多人忽略了報道中 " 當事人花 10 元錢購買 5 組号碼,中了 5 元六等獎 " 的事實,本身也隻是一個概率事件。
從跟風用 AI 算命、用 Deepseek 買彩票等群體行爲中也可以看到,年輕人或許并不迷信玄學,而是以帶有娛樂色彩的功利化心态來看待傳統文化。另外,讓 " 有成功經驗 " 的 AI 直接給出彩票号碼,既省去了自己思考的時間和精力,比起機打的彩票,似乎也多了那麽一點合理性。
本質上 " 賽博玄學 " 和 MBTI 性格測試、多巴胺穿搭一樣,隻是年輕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流行注腳。對于愛好廣泛的年輕人來說,流行會叠代、愛好會替換,在被下一個流行吸引注意力之前," 賽博半仙 " 們仍然保留自己的舞台,但最終恐怕也難逃自身昙花一現的命運。
* 文中珍珍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