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3 月 20 日訊(編輯 潇湘)一夜之間,瑞士信貸作爲一家獨立銀行的 " 年齡 ",正式停留在 167 歲這個數字之上。或許隻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瑞銀在政府牽頭下做出的 " 四折 " 收購這一百年競争對手的決定,最終是會後悔還是歡慶。
但在這個瘋狂的周末,相比于四折賤賣股票的瑞信股東們,有一群人無疑更爲 " 倒黴 " ——那就是價值約 160 億瑞郎 ( 約合 172 億美元 ) 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 ( AT1 ) 債券的持有者,因爲他們才真正向世人演繹了:在本輪歐美銀行業風暴中,什麽才叫 " 血本無歸 " ……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 ( FINMA ) 當地時間周日在官網上表示:" 在瑞士金融監督管理局(FINMA)、瑞士聯邦和瑞士央行密切合作下,瑞銀将全面收購瑞信。政府的特别支持措施将觸發瑞信 AT1 債券約 160 億瑞郎的名義價值被完全減記,從而增強該行的核心資本。"
這意味着,在瑞銀收購瑞信之後,約 160 億瑞郎的瑞信 AT1 債券将變得 " 一文不值 "。
然而,頗爲諷刺的是,哪怕是按照正常的清算流程來處理,AT1 債權人的受償順序也理應優先于普通股股東。但如今,瑞信股東們還能從瑞銀的全股票收購中回血 30 億瑞郎,瑞信的 AT1 債權人卻要承擔所有本金損失,這令許多債權人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什麽是 AT1 債券?
許多國内投資者可能會對什麽是 AT1 債券感到陌生,但在歐洲銀行業,基本每家歐洲銀行都在金融危機後發行過該債券。AT1 債券本質上是應急可轉債 ( CoCo Bonds ) 中的一種,該債券種類誕生于 08 年金融海嘯後,以爲了滿足 2010 年出台的巴塞爾協定 III(Basel III)中提高對銀行的資本要求。
CoCo 債券發行主體爲各國銀行,屬于具備 " 救助功能 " 的可轉換公司債,其邏輯是以銀行的監管資本水平做爲轉換觸發點,意即當銀行資本充足率低于最低要求水平 ( 7% ) 時,或者當主管機關權衡決定發行機構已達到無法繼續經營情況時,CoCo 債券将被強制性地轉換成普通股,令持有人轉爲銀行股東并分攤銀行虧損,抑或允許銀行透過減損全部或部分債券本金,來降低負債比率、提高資本充足率。
當銀行發行一張 CoCo 債券時,會視其産品結構,來決定這張債券屬于額外一級資本 ( AT1 ) 抑或是二級資本 ( T2 ) 。由于 AT1 CoCo 債券沒有到期時間,其屬于永續債的一種。在歐洲,AT1 債券的發行量遠高于 T2 債券。
根據媒體彙編的數據,瑞信總計 160 億瑞郎的 AT1 債券略高于其總債務比重的 20%,主要以瑞郎、美元和新加坡元這三類貨币發行。
相對于政府直接注資救助銀行,AT1 債券有利于減輕銀行仰賴政府資助所帶來的道德風險,且若銀行以發行普通股方式籌資,将會使每股盈餘下降,但若以發行 AT1 債券的方式籌資,隻要沒有被轉換成普通股,就不會發生上述問題,因此大型歐美銀行大多偏好以 AT1 債券作爲籌資及提升資本适足率的主要工具。
對于監管機構來說,AT1 債券也提供了一種将銀行從懸崖邊拉回來的新方式,其成本不會落在納稅人身上,也不會稀釋現有股東,這令其獲得了多國金融監管機關認可。
而由于 AT1 債券具有彌補虧損的觸發機制這自然令其是一種風險級别較高的債券産品——相比一般銀行所發行的普通債券,AT1 債券收益率也大多較高。
但這一次,瑞信 ATI 債券高收益率的背後,卻蘊藏了人們事先根本想象不到的高風險……
減記前的最後時刻
根據媒體彙編的數據,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 ( PIMCO ) 、景順 ( Invesco ) 和 BlueBay 此前都是衆多持有瑞信 AT1 債券的資産管理公司之一。
景順的一位女發言人早前曾表示,其投資團隊正在繼續關注相關事态發展。
對于許多 AT1 債券的持有人來說,雖然他們在過去一周已經多多少少預感到了所持有的此類資産可能面臨的巨大風險,但這一次價值直接 " 清零 " 的變化,或許仍讓許多人意想不到。盡管鑒于瑞信所有未償付的 AT1 債券都是減記型的,而不是可以轉換爲股權的那種," 血本無歸 " 的風險始終存在。
事實上,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瑞信債權人在周末其實還在購入該行的債券——他們認爲瑞士央行此前的幹預是一個買入機會。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 Jefferies 在内的幾家銀行在整個周末,都保持了其債券銷售和交易櫃台對瑞信債券開放。
一個如今看來令人啼笑皆非的現象是,交易員在周日下午對瑞信 AT1 債券的報價還曾大幅上調,因他們預計瑞銀收購瑞信的交易将不會給債券持有人造成損失。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瑞銀收購的決定宣布前後,瑞信 AT1 債券的報價曾一度達到了面值的 50%-70% 之間,當天早些時候曾跌至 25% 左右,這些場外交易市場的報價是私下進行的。聯博歐洲投資組合經理 John Taylor 早先就表示,瑞信的資本狀況良好,流動性比率也高于監管部門的最低要求,現在的問題主要是市場有沒有信心。
然而,這些在最後關頭買入瑞信 AT1 債券的持有者,卻最終遭遇了 " 滅頂之災 " ……
根據曆史統計,此次減記将是歐洲總規模達 2750 億美元的 AT1 市場最大一次價值減記事件,損失規模遠超過發生在 2017 年西班牙銀行 Banco Popular SA 債券面臨的 13.5 億歐元減記,當時該銀行被桑坦德銀行收購。
影響恐波及歐洲債券市場
據多位參與談判的幾位人士表示,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最終決定将瑞信 AT1 債券價值完全減記的做法,顯然出乎了人們的意料。而此舉也很可能會在歐洲銀行業産生更爲廣泛的影響,乃至導緻其它銀行的同類債券遭到抛售。
一位瑞信 AT1 債券的持有者就表示," 瑞士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打破資本結構的做法,将對任何瑞士金融債務産生長期影響。"
一般而言,CoCo 債券屬于次級債,即償還順序将低于一般債券,但優先順位仍高于股東。按銀行業清償程序的先後順序排列——分别爲:存款、各種金融債、T2 債、AT1 債、優先股、普通股。
瑞信上周早些時候在向投資者說明情況時也是這樣介紹的。
然而這一次,在瑞士監管機構的強勢裁定下,瑞信 AT1 債券持有人被迫承受的損失,卻将比瑞信股東更大。這引起了一些 AT1 債券持有人的憤怒,并指控瑞士當局完全沒有考慮到 CoCo 債券在資本清償結構中的優先位置。
一位銀行家表示,這一決定可能會給歐洲債券市場帶來一場 " 噩夢 "。" 問題變成了誰是下一個?将 AT1 歸零,而不将股權歸零,這是一個多年都無法從法律上解決的問題,市場馬上就會做出自己的裁決。"
Axiom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研究主管 J é r ô me Legras 也指出,如此公然破壞債權人的受償優先制度,并以犧牲債券持有人來提高股權交易的決定,可能讓市場感到震驚。
Aquila Asset Management AG 的投資組合經理 Patrik Kauffmann 同樣表示," 這完全沒有道理,并将對 AT1 市場造成徹底打擊。資金理應先流向 AT1 持有人,而不是給股東留下任何東西,因爲資本結構中的優先順序需要得到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兩周,許多歐洲 CoCo 債券的價格已經出現了大幅跳水,上周五歐洲 AT1 債券的價格僅約爲面值的 80%,這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折價之一,預計在當地時間周一交易時段,多類歐洲銀行業的高風險債券很可能進一步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