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又現身了。
近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官博顯示,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通過連線全程參加了此前在杭州舉行的 " 校長有約 " 鄉村校長計劃 2022 入選校長分享會,并分享了自己從農業中獲得的教育新感悟。
(馬雲參加分享會,圖源:微博)
馬雲提到:" 這幾年,我學習怎麽樣做好農業,無論是種草也好,種茶也好,種葡萄也好,還是在研究養魚、養牛還有釀酒(的過程中),我發現農業做得好的地方不一定是資源很好的地方,而是往往有獨特思考的地方,有想象力的人。"
的确,自從 2019 年馬雲辭任阿裏巴巴董事會主席開始,馬雲就很少過問阿裏的事務了,更多地是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上面,比如教育和農業。但和以前一樣," 退休 " 後的馬雲依然忙碌,輾轉于世界各地,并沒有多悠閑。
那麽,馬雲退休後都在忙些什麽呢?
爲農業東奔西走的馬雲
農業,是馬雲退休後最爲關心的事業。在 2019 年的阿裏巴巴技術脫貧大會上,馬雲曾表示:" 在過去,農民們都是靠老天爺賞飯吃,雨水太多或是有地區幹旱都會給收成帶來的影響。如果靠數據吃飯,由大數據來判斷,那麽中國農業在未來會有更大的機會。"
這些年馬雲爲數不多的幾次公開露面,也幾乎都與農業有關。
2021 年 9 月,馬雲現身浙江嘉興平湖,參觀了好幾個農業大棚,疑似在考察阿裏的數字農業基地。從照片來看,馬雲穿着一身休閑裝,一副十分放松的樣子。
(馬雲考察農業基地,圖源:微博)
2022 年 7 月 2 日,馬雲又來到荷蘭瓦赫甯根大學。據校方信息顯示,馬雲此行要深入了解可持續畜牧業和漁業,特别是戈壁沙漠地區在内的農業,以及糧食生産的可持續性。
(馬雲赴荷蘭考察,圖源:瓦赫甯根大學官網)
2022 年下半年,馬雲在日本旅居期間,重點考察研究了日本的漁業養殖技術,包括參觀位于日本和歌山縣的近畿大學水産養殖研究所的大島站。
今年初,馬雲飛往泰國,與正大國際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會晤。正大集團是泰國最大的商業集團,靠農産品貿易起家,如今是中國農業用地最大的外國承租商。馬雲這次會面想必也與農業有關。
據天眼查顯示,今年 7 月 20 日,馬雲控股的一米八海洋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注冊資本高達 1.1 億人民币。從經營範圍上來看,這家公司涵蓋了水産養殖、食品銷售、水産品冷凍加工、海上風電相關系統研發等領域。同時該公司的多名高管均系阿裏系員工。
(該公司股權穿透圖,圖源:天眼查)
其實,馬雲雖然名義上離開了阿裏,但暗地裏還是在推動阿裏 " 下鄉務農 "。
2019 年,阿裏數字農業事業部首次亮相,開始建立産、供、銷三大中台,在全國落地 1000 個數字農業基地,對農業産業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爲了幫助農民種出更優質的農産品,阿裏合夥人戴珊成立大農業辦公室,與衆多科研工作者展開多層面合作,其中就包括大家熟知的袁隆平院士。
2020 年,阿裏數字農業的大格局成形,昆明、南甯、成都、淄博、西安的五大産地倉全部投入運營,形成全産業鏈賦能農業新模式。數據顯示,2020 年阿裏數字農業基地已帶動當地 400 多戶藏民就業,人均年收入提升 300%。
由此可見,馬雲做農業,并不隻是圖一個 " 面子工程 ",而是真心想讓阿裏把這項業務做起來。畢竟阿裏的盒馬、淘鮮達等業務的基礎都是農業,要想長遠發展,必然要在産業鏈上遊下功夫。
" 關心糧食和蔬菜 ",馬雲是認真的。
教師是馬雲的另一個身份
如果說農業是馬雲近幾年才有的興趣,那麽教育便是馬雲一直以來的初心。
馬雲畢業于杭州師範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便是英語老師,可以說從四十年前馬雲便與 " 教師 " 這一身份結下了不解之緣。因此馬雲的微博也叫 " 鄉村教師代言人 ",内容大多與教育、公益事業有關。
2015 年,馬雲公益基金會成立,正式啓動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每年尋找 100 位優秀鄉村教師,每人 10 萬塊錢,持續三年的現金資助。2016 年 7 月份,馬雲鄉村校長計劃啓動,每年在全國範圍内評選 20 位鄉村教育家,每人總計給予 50 萬,持續三年的支持。
從這時開始,每年的臘八節馬雲都會飛往三亞,參加 " 馬雲鄉村教師獎 " 頒獎典禮,與教師們共赴 " 臘八之約 ",即使是退休後也不例外。
受疫情所阻,連續三年的 " 臘八之約 " 都在線上舉行。2022 年 1 月 10 日,臘八節當天,馬雲出現在海南五指山市暢好中心學校,通過視頻會議與百位鄉村教師見面。2022 年 12 月 30 日,馬雲再次來到三亞,在線上活動的過程中表示 " 希望盡快和大家線下會面 "。
(馬雲與鄉村教師線上連麥,圖源:微博)
除了鄉村教育,馬雲也緻力于教育創新。2017 年,馬雲創辦的杭州雲谷學校正式開始招生,這是一所馬雲等阿裏合夥人投資創辦的民辦學校,能容納 3000 人同時就學,涵蓋幼兒園、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部,爲 15 年制。馬雲創辦雲谷學校初衷,是爲中國教育改革和創新做一點嘗試,因此雲谷學校的課程雖基于課程大綱設計,但在教學方法上會有所創新。
對于雲谷學校,馬雲做好了長期辦學的準備,他提到," 育人一定是一個慢的過程,學校的發展是長期的,衡量雲谷的好與不好需要至少三十年,需要經過三四代老師的努力,才能逐漸形成雲谷的文化和味道。雲谷在尋找方向的過程中,會因爲孩子、因爲家庭、因爲社會去做一些微調,但是‘培養面向未來、适應未來的孩子’的大方向不會變。"
今年 3 月 27 日上午,馬雲來到了杭州雲谷學校,看望學生的同時和校園長們親切交談。據校園長們說,雲谷從創校以來,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爲孩子提供面向未來的教育。馬雲此行的目的,便是想探讨當下大火的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
(馬雲與雲谷學校教師會談,圖源:雲谷教育公衆号)
值得一提的是,馬雲的教學能力也受到了世界一流高等院校的認可。日本東京大學 5 月 1 日發布消息,聘請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爲 " 東京學院(Tokyo College)" 的客座教授,聘用期限爲 2023 年 5 月 1 日至 2023 年 10 月 31 日。
(馬雲任教,圖源:東京大學官網)
校方表示,在學院任聘期間,馬雲将就重大研究課題提供建議和支持,并與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聯合研究,尤其是在可持續農業和糧食生産領域,同時,他還将就其創業、企業管理和創新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前沿知識舉辦研讨會。
如此看來,馬雲的 " 教師 " 身份并不是他自封的,而是受權威認可的。雖然馬雲從阿裏 " 退休 " 了,但在教育事業上,他從未離開過崗位。
馬雲的興趣愛好挺廣泛
當然,退休後的馬雲并不是一直忙碌于農業和教育事業,在閑暇時間,他也非常樂于放松,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首先是戶外運動。和很多中老年男士一樣,馬雲酷愛釣魚,他不僅自己釣,還拉來阿裏的高管們一同釣魚。2020 年 5 月 17 日,馬雲來到千島湖,拎起一條 18 斤的有機魚合了影,同行的還有現阿裏 CEO 吳泳銘、阿裏國際商業 CEO 蔣凡等。
(馬雲釣魚,圖源:微博)
作爲一名企業家,馬雲自然也會不時去打高爾夫。2022 年 6 月 24 日,馬雲現身西班牙馬略卡島的高爾夫球場,身着白衣揮杆。據說當時他的私人遊艇便停在岸邊。
(馬雲打高爾夫球,圖源:微博)
然後是藝術。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馬雲在業餘時間對繪畫感興趣,他的作品甚至被高價拍賣。比如早些年馬雲曾畫過一幅水墨畫《@》,據傳以 242 萬元高價成交。
(馬雲作品《@》)
退休後的馬雲依然保持着對繪畫的熱愛,2020 年 9 月,馬雲在卓爾書店專門爲武漢創作了一幅油畫《爲武漢而作》,寓意爲驚濤駭浪的春天已經過去,我們終将迎來綠色的原野。
(馬雲作品《爲武漢而作》,圖源:微博)
有了美術,怎能少的了音樂?2020 年 9 月 9 日晚在一場直播活動上,王菲邀請馬雲線上對唱了一首改編版的《如果雲知道》,歌詞饒有意味:" 其實雲知道,逃不開淘寶的牢。每當心痛過一秒,每回哭醒過一秒,隻剩下心在乞讨,我都會知道。"
(馬雲與王菲隔空對唱,圖源:直播錄屏截圖)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馬雲甚至抽空出了一本書。今年三月,馬雲在日本出了一本名爲《生聲》(心裏話)的書,分爲五章,售價 1738 日元(約合 90 元人民币)。書中寫了馬雲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以及一些成功經驗。
(馬雲作品《生聲》,圖源:微博)
此外,馬雲還雲遊于世界各地,與幾位老朋友見面。比如今年春節過後,馬雲前往澳大利亞,與交往 43 年的莫利一家合影。莫利是馬雲讀書時練習英語的好友,多年間一直保持着書信往來。
(馬雲與莫利一家合影,圖源:微博)
可以看到,馬雲的退休生活是相當豐富的。或許對于他來說,根本沒有退休與不退休之分,生活和事業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兩面,隻不過這枚硬币被抛起來後,便從未落地過。
作者 | 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