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雖然涉及兩性問題,但并沒有那麼嚴肅
在 2023 年一月番中,有三部題材較為類似的作品——《别當歐尼醬了》《妖幻三重奏》《英雄王,為了窮盡武道而轉生~而後成為世界最強見習騎士♀~》。這些故事裡的主角,在一開始都是男性,但卻因為某些事件成了女性,被統稱為 " 性轉 "。
從左至右分别為:《英雄王》《别當歐尼醬了》《妖幻三重奏》
《别當歐尼醬了》的男主角緒山真尋,是個兩年沒出門的家裡蹲,他在被妹妹下藥後," 性轉 " 為了女性;《妖幻三重奏》裡的風卷祭裡,是遭到了貓妖白金的 " 性醒流轉 " 詛咒,變成了可男可女的狀态;而《英雄王》中的英格莉斯則是在完成一番偉業後,彌留之際向女神許願,轉生成了女孩子。
在這三部作品中,《别當歐尼醬了》的第一集已經開播,并在推特引發了一些争議。歐美網友以 " 這部動畫是不是‘跨性别’作品 " 為議題,吵得不可開交。
在推特上引發争議的推文:我們希望在動畫中加入跨性别的劇情,可《别當歐尼醬了》并不是我們想要的。
一些觀衆認為這是 " 跨性别 " 作品,因為它确實涉及了相關的問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社會現狀。
推特網友發文:這真的是 " 跨性别 " 作品嗎?一個男孩一夜之間被他的妹妹變成了女性。
有的觀衆還認為它涉嫌性化女性,不夠 " 平等 "" 正确 "。
網友評論:這就是你們想要的,正确?平等?如果你是動畫中的女孩子(跨性别或是其他什麼的),你将被性化。
而有的觀衆則認為,這就是一部普通的 " 性轉 " 喜劇。
推特網友反駁 "《别當歐尼醬了》是跨性别作品 " 的觀點:男主變成了女性,但男主的心理性别還是男性
之所以會産生這種争議,還是因為日本的 " 性轉 " 與歐美的 " 跨性别 ",存在着本質的差異,前者更加娛樂化,而後者則較為嚴肅。這類題材在近幾年可謂是輿論風波不斷,但隻要翻開人類文化史就會發現,其實 " 性轉 " 作品頻繁出現于各類創作中。
早在清代康熙年間,便已經出現了與 " 性轉 " 有關的文學,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有一篇簡短的文章——《化男》,用不足百字的篇幅,講述了一個女子被隕石擊中後,複活成為男性的故事。
《聊齋志異》卷四《化男》原文
類似的還有馮夢龍的小說《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孫寡婦的兒子玉郎男扮女裝,代替姐姐出嫁到劉家,結果卻和劉家的女兒惠娘成了 " 一夜夫妻 "。
在西方的北歐神話裡,也有着索爾為了拿回被偷的雷神之錘,打扮成新娘,哄騙霜之巨人的橋段。甚至,洛基還曾變身成母馬,和一匹公馬結合,生下了奧丁的坐騎——斯萊普尼爾。
索爾打扮成新娘
這些故事能流傳到現在,便可以證明,從古代起,人們對于 " 性轉 " 的話題,就持有着較為開放的态度。隻是近些年西方流行的 " 政治正确 ",會将一部亞文化作品,拔高到不屬于它的高度,導緻這類題材成了敏感話題。不過,這并不會影響此類作品的傳播。
因為其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話題度,所以在 " 百無禁忌 " 的日本文化創作方面," 性轉 " 題材作品可謂層出不窮。
經典 " 性轉 " 題材作品《肯普法》
在江戶時期,有一位名叫曲亭馬琴的小說家,對《水浒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動,創作了同人小說《傾城水浒傳》,他将原作中的角色統一更換了性别,武松變成了女性,西門慶成了一位年過四十的寡婦,潘金蓮則變為了美男子。本書一問世,就收獲了大衆喜愛,在印刷技術尚不算成熟的時代,初版便生産了數千部。後來,連印刷用的雕版木都因為使用次數過多,遭到了磨損,不得不重新雕刻。
曲亭馬琴所著《傾城水浒傳》
而在 ACGN 領域,一些作品中的 " 性轉 " 角色,已經達到了深入人心的程度,例如《Fate/stay night》中的女版亞瑟王——阿爾托莉雅 · 潘德拉貢。她的人氣之高,号稱 " 十萬月廚,百萬王廚 ",以至于 2017 年美國電影《亞瑟王 鬥獸争霸》在日本上映時,官方需要特地印刷一些小冊子,向觀衆解釋 " 亞瑟王并不是女性 "。
《亞瑟王 鬥獸争霸》上映時,官方分發的導覽,大緻内容為:進入了 21 世紀後,亞瑟王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在《Fate/stay night》發展成一個系列作後," 亞瑟王 = 美少女 " 這個公式就深入了人們心中。從戰國武将到原子記号,各種事物女體化的潮流盛行,就連《怪物彈珠》等知名手遊裡的亞瑟王也變成女性。從很燃的亞瑟王形象變成了很萌的亞瑟王形象,特别是從遊戲等渠道認識亞瑟王傳說的年輕族群,對于确實呈現原本 " 傳說 " 的本片,這樣的對比感他們是否能接受呢?
讓我們再把時間往前推,高橋留美子老師創作的漫畫《亂馬 1/2》,可以看成很多人的 " 性轉 " 啟蒙作,故事的主人公早乙女亂馬因為不慎掉進女溺泉,成了 " 遇到冷水變女性,碰到熱水成男性 " 的體質,漫畫中的各種搞笑橋段,也大多圍繞着他的特殊體質展開。
" 性轉 " 自帶搞笑屬性,幾乎所有的段子都可以圍繞其展開。2018 年 7 月開播的動畫《後街女孩》,講述的就是三個混混犯錯後,變性成為偶像的故事。作為偶像動畫,它既沒有華麗的演唱會作畫,也沒有勵志劇情,但卻靠着 " 性轉 " 的反差與層出不窮的搞笑情節,在豆瓣獲得了 8.2 的高分。
這個搞笑建立在觀衆怎樣都不會讨厭角色的基礎上,由于變換為了女性,角色的身份上多了一層濾鏡,過去是家裡蹲,現在是美少女做着可愛的事,由此形成的反差萌,令大家忘記了角色過去身份的缺點,更方便創作者展開劇情。
另外," 性轉 " 可以與後宮形成非常巧妙的結合。常見的後宮作大多是一個男主的身邊,圍繞着形形色色的女角色,容易引發審美疲勞,而在加入了 " 性轉 " 要素後,便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增添人物的個性。這類作品往往遊離于後宮和百合之間,說它是百合,觀衆卻能夠以男主的身份代入其中,将它歸類到後宮,可劇情表現的又是可愛女孩子之間的故事。
《我,要成為雙馬尾》男主關束總二變身後,會成為紅馬尾戰士,身邊有多個女孩子
" 性轉 " 可以名正言順地打擦邊球,這幾乎是一個共識。一些主打 " 賣肉 " 的作品中,無論主角是怎樣的性格,都會加入其變成女性的橋段,制造劇情沖突。在《天降之物》裡,櫻井智樹就曾多次利用伊卡洛斯的量子轉換器,變成 " 女兒身,大叔心 " 的櫻井智子,潛入女浴室等場所。
《天降之物》櫻井智樹的女性化形象——櫻井智子
與智樹的好色不一樣,《出包王女》中的結城梨鬥是一個人畜無害的男生,他所遇到的那些桃色事件都屬于意外,是不可抗力。而他變成女生的劇情,則是作者矢吹老師在想辦法,給粉絲們 " 正當 " 發福利。梨鬥的女生形态——夕崎梨子,就是一個行走的福利制造機,她讓那些不合理的 " 梨神摔 ",全部變成了女孩子之間的嬉戲。
《出包王女》結城梨鬥的女性化形象——夕崎梨子
有人常常将 " 性轉 " 與 " 僞娘 " 混淆,其實這兩個屬性有着本質的區别。僞娘型角色,看上去像女的,且行為舉止可能比起一般女孩要更加可愛,可他的生理性别依然是男性,有一些觀衆也許會對此表示難以接受。
知名僞娘型角色——《笨蛋測驗召喚獸》中的木下秀吉
但 " 性轉 " 則是從原來的性别徹底變成異性,因為心理上還是男性,所以這類角色繼承了僞娘型人物 " 好相處 " 的特點,男角色在與她們交往的時候,心情會更輕松,也就是沒有 " 戀愛的酸臭味 "。即便是不喜歡戀愛劇的觀衆,也完全可以将這類作品當成輕喜劇觀看。
《與變成了異世界美少女的大叔一起冒險》中的公主抱
對于創作者來說,喜歡 " 性轉 " 題材,可能是因為其便于創作,可以将乙女、後宮、百合等 " 對立 " 的元素,完美地交織到一起去,既可以是男性向的後宮,又可以是女性向的乙女,同時滿足了多個粉絲群體的需求。
當然,這類作品在日本的流行,可能也與當地的曆史文化有關。日本雖然是男權社會,但因為有着較為森嚴的等級秩序,外出打拼的男人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在他們眼裡,女性可以擁有更加輕松的生活。這樣的男性在經曆了多番挫折後,對清閑生活的羨慕,會慢慢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轉化為 " 向往女性 " 的心态,進而将這份感情寄托到文化作品中。
不過,輕小說作家 SOW 曾經吐槽過一個現象——男角色 " 性轉 " 後,必定成為美少女。他認為,如果一個男性發生 " 性轉 ",那從基因上來說,他的女性化樣貌應該更接近其母親或他的姐妹,變成美少女隻是大家的一廂情願。
輕小說作家 SOW 對于 " 性轉 " 現象的吐槽:我希望能夠成立一個協會,積極推廣這個詛咒,為什麼都覺得自己女體化以後,會自動變身成美少女啊?理論上最接近的長相應該是你媽耶。
但熱愛 " 性轉 " 題材的粉絲們,似乎并不在乎這些。在大多數人眼裡," 性轉 " 本身就是一個虛無缥缈的想象。那些描寫主角女體化後,過着怎樣生活的作品,能夠在茶餘飯後為粉絲們帶來放松,光是做到這一點,對于通俗易懂的亞文化作品來說,便已經足夠了。
它雖然涉及兩性問題,但并沒有那麼嚴肅——這個世界上已經有了太多嚴肅的東西了,偶爾輕松一些,也沒什麼問題。
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