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9 月 12 日訊(記者 夏淑媛) 紫金财險迎來高層人事調整,新一任董事長、總裁呼之欲出。
據财聯社記者從業内獲悉,9 月 11 日,紫金财險召開幹部會議,宣布江蘇省委關于紫金财險黨委副書記、總裁陳加明出任該公司黨委書記;江蘇省常州市副市長、黨組成員桓恒出任紫金财險黨委副書記的決定。按照慣例,待履行完相關程序後,陳加明将出任紫金财險董事長,桓恒将任總裁。
據财聯社記者統計,2019-2022 年,紫金财險保費從 65 億攀升至百億,淨利潤也從 2019 年市場第 32 位躍升至 2022 年第 11 位,4 年間翻超 10 倍。
業内人士介紹,作爲地方法人險企的代表,紫金财險雖然在過去十餘年中實現争先進位。但從承保口徑來看,該公司 2022 年仍然承保微虧,利潤主要來自投資端。" 在 2022 年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的環境下,實現 5.5 億的淨利說明公司投資能力不錯,100 億的保費盤子,能在承保端打平并不容易 "。
未來,我國财險行業在規模、效益上存在的馬太效應仍将持續甚至更爲嚴重,随着一二把手人選落定,紫金财險未來如何實施差異化經營、在細分領域打造專業發展優勢、實現錯位競争備受市場期待。
紫金财險總裁陳加明拟升任董事長,常州市副市長桓恒有望出任總裁
财聯社記者從多方信源了解到,紫金财險于 9 月 11 日召開幹部會議,宣布陳加明任紫金财險黨委書記,桓恒任公司黨委副書記。
公開資料顯示,陳加明于 1968 年 9 月出生,碩士,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自 1990 年 8 月參加工作以來,陳加明曆任鹽城市電化廠總會計師辦公室副主任。
在加入紫金保險前,陳加明擁有豐富的保險從業經曆,曾任平安産險無錫、蘇州支公司财務部經理,平安保險蘇州分公司總經理助理,平安産險總公司東區事業部企劃部總經理。
2008 年 10 月,陳加明參與紫金保險籌備,曆任公司兩核總監、副總裁,并于 2020 年 6 月出任紫金保險總裁。
而此番出任紫金财險黨委副書記的桓恒,生于 1977 年,爲常州市政府排名第二的副市長,僅次于常務副市長李林,主要分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人才、商務、口岸、外事、港澳事務、金融等方面工作。
據悉,桓恒曾在江蘇金融監管局(省金融辦)長期工作,先後擔任過該局(該辦)資本市場處處長,金融發展一處處長、一級調研員,有着豐富的金融工作經驗。
2017 年,桓恒被選爲江蘇第九批援疆幹部,開啓援疆之行。2020 年 7 月,桓恒任江蘇省屬企業彙鴻集團(600981.SH)紀委書記、黨委委員。2022 年 1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發布任職通知稱,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審議決定:桓恒同志任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事實上,兩人的人事任命此前已有端倪。2023 年 8 月 28 日,江蘇省委組織部發布《江蘇省省管領導幹部任職前公示》。其中内容顯示,現任紫金财險總裁、黨委副書記陳加明 " 拟進一步使用 ",桓恒拟任省委管理領導班子企業正職。
據知情人士介紹,今年 10 月,紫金财險現任董事長李明耀即将年滿 60 周歲,剛好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公開資料顯示,李明耀生于 1963 年,在擔任紫金财險董事長前,李明耀曾任江蘇省旅遊局副局長、江蘇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江蘇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主任兼省政府駐西北辦事處主任。
據财聯社記者梳理,自 2009 年成立至今,紫金保險共有四任董事長和三任總經理。其中,前三任董事長董啓彬、徐祖堅、黃東峰均來自大股東江蘇國信集團。
紫金财險 2023 年上半年保費收入 62 億元,同比增長 10%
紫金财險成立于 2009 年,彼時正值地方法人險企擴容潮。這家位于江蘇的财險公司,也被視爲地方法人險企的代表之一。
财報數據顯示,在過去 14 個财年 , 紫金保險的保費規模從 2009 年 0.3 億元穩步攀升至 2022 年 104 億元。2023 年上半年,紫金保險實現保費收入 62 億元,同比增長 10%。
業内人士分析,縱觀紫金财險的起步曆程,車險是其打開市場的利器,其車險業務占比在初期基本都在 80% 以上。
與此同時,伴随車險行業進入盈利周期,紫金也打破産險公司成立 5-7 年盈利的規律,在第 3 個完整經營年度 2012 年即實現當年盈利,并且在業務持續增長的同時,連續保持總體盈利。
不過,當行業絕大多數公司還停留在車險改革後,與車險市場進行局部适應性的對抗時,紫金财險做出決策,成爲地方性總部險企裏率先做出車險區域性撤退的一家,将資源優勢向總部地區集中,紫金财險的第二增長曲線也就此打開。
一方面,紫金财險在 2019 年起推進總裁人選變更;另一方面,在前期取得農業經營資格的基礎上,加大發力農險業務。2019 年,紫金的農險業務同比增長 150%,業務占比突破 10%。
如今,在農險業務增長的帶動下,紫金的車險業務占比降至 50% 以下,而農險業務占比繼續保持提高。" 這也是紫金财險在近兩年時間裏仍能夠進一步争先進位的基礎 " 業内人士分析。
2021-2022 年,随着行業信保業務虧損周期終結,紫金财險在保證保險領域發力。2021 年,紫金财險信用保證保險以 14 億元的保費收入,實現過億的承保利潤。
從紫金财險第一個完整财年的 6 億保費,到 2022 年跻身 " 百億保費俱樂部 ",實現超 5 億的淨利潤,業内人士表示:" 相對其他地方系險企而言,紫金财險雖然在過去十餘年中争先進位,但從承保口徑來看,該公司 2022 年才實現承保微虧,利潤主要來自投資端。在 2022 年資本市場大幅波動的環境下,公司能實現 5.5 億的淨利說明投資能力不錯,且 100 億的保費盤子,能在承保端打平也不容易 "。
未來,我國财險行業在規模、效益上存在的馬太效應仍将持續甚至更爲嚴重。随着該公司 " 一二把手 " 人選落定,紫金财險如何實施差異化經營、在細分領域打造專業發展優勢、實現錯位競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