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劉天鳴
命運多舛的三菱,告别中國隻是一個明确的時間結點,或者這個時間點已經并不重要了。廣汽三菱,不想說再見,不得不再見。
近幾年,中國汽車品牌的持續向上,使得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被壓縮,再加之部分合資品牌電動化轉型不順,使得合資品牌的盈利能力大不如前。東風雷諾、廣汽菲克因長期虧損告别中國市場,如今廣汽三菱也或将因爲銷量低迷等原因告别中國市場。
據日經亞洲最新報道稱,日本三菱汽車決定停止在中國生産汽車,并希望撤回與廣汽集團所組建合資企業的投資,但廣汽三菱合資公司或将保留。三菱汽車菱仍在與廣汽集團進行最後談判。
其實,廣汽三菱早在今年 4 月份便處于停産狀态。據三菱汽車披露的全球産銷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三菱汽車在華生産 3367 輛汽車,4-8 月便處于 0 生産态勢。而在廣汽集團披露的産銷數據中,廣汽三菱的數據直接 " 隐藏 " 到其他項目中。
随着生産停滞,廣汽三菱在華唯一生産基地長沙工廠也将易主。今年 5 月份,有消息指出,廣汽埃安進駐廣汽三菱長沙工廠,代号爲 "ACS 項目 " 的長沙工廠改造項目也開啓招标,改造完成後,廣汽三菱長沙工廠将成爲廣汽埃安的第三工廠。
廣汽三菱的 " 衰退 " 并非突如其來。2017-2019 年間,乘着中國市場 SUV 熱潮,廣汽三菱一路高歌,三年分别銷售 11.73 萬輛、14.4 萬輛和 13.3 萬輛。但由于産品更新叠代速度緩慢,廣汽三菱很難承受住市場階段性瓶頸時帶來的壓力,發展進入惡性循環。同時疊加疫情、芯片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外部因素影響,廣汽三菱銷量表現一蹶不振。據數據統計顯示,2020 年— 2022 年,廣汽三菱銷量分别爲 7.5 萬輛、6.6 萬輛和 3.36 萬輛,同比分别下滑 43.62%、11.99% 和 49.13%。
持續的銷量下滑使得廣汽三菱業績表現一落千丈。2020 年— 2022 年,廣汽三菱收入總額分别爲 97.08 億元、82.72 億元和 42.56 億元,同比分别下滑 45.64%、14.8% 和 48.54%。收入下滑加之資産減值,使得廣汽三菱資産縮水并債台高築。據廣汽集團财報顯示,2022 年年末廣汽三菱資産總額 59.61 億元,負債總額 59.53 億元,資産負債率高達 99.87%。2023 年上半年,廣汽三菱總資産進一步縮水至 43.25 億元,總負債 57.4 億元,已經處于資不抵債。
爲了讓廣汽三菱重回正軌,雙方股東也做了不少努力。2020 年 2 月,一木雅實将接替葛城慎輔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并對廣汽三菱開啓一系列營銷變革,先後發布了全新品牌口号、産品規劃以及廣汽三菱 "M-SPACE"APP。。
在産品方面,廣汽三菱一方面加速現有産品叠代速度,另一方與廣汽集團合作,加速電動化轉型進程,利用三菱的外觀設計、制造工藝以及廣汽集團的新能源技術,推出了具有中國基因的純電産品廣汽三菱阿圖柯。
股東雙方還真金白銀的支持廣汽三菱發展。2022 年 9 月份,廣汽集團向廣汽三菱伸出援手,計劃提供不超過 10 億元的資金支持,以改善經營現金流。今年 6 月份,爲有利于有序、平穩推進廣汽三菱後續經營發展,經股東各方協商一緻,同意各方按各自所持股比向廣汽三菱提供總額不超過 18.84 億元人民币的資金支持。
三菱汽車社長加藤隆雄也曾對外表示,三菱沒有退出中國市場的計劃,縱使公司在華面臨困難,長沙工廠仍将按計劃于 6 月重啓生産。
無論股東雙方做了多少努力,廣汽三菱并沒有好轉迹象,在華生産沒能在 6 月份重啓,合資公司也處于彌留之際。
其實,面對競争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三菱汽車以及雷諾-日産-三菱聯盟早早做出準備,進行戰略重心調整。雷諾-日産 - 三菱聯盟發布的 2030 遠景規劃中,三菱汽車的運營中心放在東南亞和大洋洲市場。
對于車迷來說,廣汽三菱的退出十分可惜,未來很難體會到經過升級後的三菱 S-AWC 超級全輪控制系統。但對于廣汽三菱以及部分邊緣的合資企業來說,退出中國市場或許是個好選擇,能夠有效避免陷入虧損的沼澤之中。
當然,退出中國市場能夠快速解決業績問題,但随着汽車産業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國市場極有可能成爲全球領先汽車技術的彙聚地,退出中國市場的品牌不僅僅很難快速獲取領先技術,快速了解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發展路徑,還很難重回中國市場,畢竟要補的課還是不少。
這麽多年來,三菱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命運多舛,也踉踉跄跄的。最早的時候,三菱曾經和北汽生産過帕傑羅和歐藍德,和東南汽車生産過藍瑟,這次和廣汽三菱的合作已經是三進三出,結局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