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則 " 研學團違規預約 139 人進北大收費 150 萬 " 的消息上了熱搜。名爲 " 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課 ",人均收費 10800 元,由部分校友通過預約同行人員的方式,拆分預約 139 名學員入校。這樣的研學課讓人生疑:到底是真能讓學生研有所學,學有所獲,還是打着 " 研學 " 的招牌違規牟利?
北大的确是塊金字招牌,在校園還沒對外開放參觀預約時,就引無數學子慕名打卡,其魅力不遜于網紅景點。雖然清華北大已官宣 7 月 8 日起開放校園暑期參觀,但據不少網友反映,預約名額太受歡迎,通常 " 秒沒 "。這塊需求也被黃牛盯上,以兜售預約門票的名義詐騙錢财。高校是教學科研機構不是景點,縱使有人願買,這 " 賣 " 的生意也不能做。作爲高校師生或校友,也不可以此牟利。作爲校方,對預約渠道嚴加管理,一方面是維護學校師生正常的教學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讓公衆能有機會公平、公正地預約參觀。北大對于違規預約的行爲也一直嚴格處理,此次就關閉了 46 人校友預約系統使用權限。
在雙減背景下," 研學 " 備受家長追捧,這個暑假更是将 " 研學熱 " 推上高峰。不少經典的旅遊線路,被相關機構貼上 " 研學 " 标簽後就身價倍增。難道以前孩子們在普通的旅遊線路中就光顧着玩,沒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如果把研學當作是旅遊的一種增值服務,那麽增值在哪裏,應該讓消費者了解得清清楚楚,錢花得明明白白。10800 元的 " 北大金秋暑期定制課 ",到底是貴在名師還是名課堂,還是北大本身的光環?徒有虛名的研學不僅浪費金錢也浪費學子寶貴時間。
研學是爲了更好地踐行 "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 的學習樂趣,而不是成爲個别機構或個人牟利的噱頭和工具。家長在報研學團時,需擦亮眼睛。相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讓更多學子能享受到優質優價的 " 研學遊 "。
現代快報 + 評論員 荼白
(校對 季林巧 編輯 周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