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2023 年 4 月 23 日,第七屆中國企業領袖讀享盛典上,宋志平做了 " 讓企業成爲共享平台 " 主旨演講。
分享嘉賓:宋志平,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會長、總裁讀書會全國領讀者聯盟主席。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青羊
第 7389 篇深度好文:4340 字 | 12 分鍾閱讀
組織管理
一、共享機制的源起與思考
剛才聽了黃衛偉和周放生兩位老師都談到了《共享機制》這本書,并給予了肯定,我非常高興,也非常感動。
《共享機制》這本書,我醞釀了好久,也寫了兩年多的時間,現在終于出版了。這是我的第 21 本書,也是很有意義的一本書。
黨的二十大再次闡述了關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和本質要求之一,同時二十大還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寫入了黨章。
大家知道,社會财富分配中分爲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一次分配是企業裏的初次分配;二次分配是轉移分配,比如稅收等;三次分配是道德分配。共同富裕解決兩級分化,讓社會更公平,共同富裕的關鍵是要打造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結構。
要打造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結構,就要從初次分配做起,企業的初次分配既關系到企業,也關系到社會,這是一個大邏輯。然而,在初次分配裏,過去我們到底出現了什麽問題,有沒有什麽不合理的地方,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過去分配不合理的地方,主要表現在單方面股東利益最大化。整個西方都是股東利益最大化,股東至上的資本主義,這确實帶來了效率,也帶來了繁榮,但也都形成了兩級分化和環境的惡化。
爲此,我們需要新的發展理念來解決這個問題。在新的發展理念中,我們提出了共享理念。
在微觀的企業裏,我們同樣面臨公平和正義的問題,究竟要怎麽解決它,這是我長期研究的一個問題,經過這些年的研究、思考與實踐,最後形成了《共享機制》這本書。
最高領導人最近着重指出," 要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系,健全以管資本爲主的國資管理體制,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用,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國企整合重組,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要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什麽才是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呢?我理解有兩點很重要:一是各類企業在市場中都要公平競争,切實落實 " 兩個毫不動搖 ";二是在企業内部要按照市場化機制來分配。從内到外,都要真正地按照市場化機制運營。
我是一個機制主義者,我很相信機制。1993 年,我在北新當廠長,那時工廠裏幾千人發不出工資,嗷嗷待哺。
我當時 36 歲,那時許多工人遲到早退,出工不出力。我問他們:你們怎麽就不能好好幹活呢?他們回答說:宋廠長,我們好多年沒有漲過工資,也沒有分過房子了。
我說是不是這個問題?他們說是。我說:漲工資、分房子需要錢,錢從哪裏來呢?我也沒有。大家好好幹,賺了錢就可以漲工資、分房子。
後來我就在辦公樓前面挂上兩個大氣球,氣球上挂兩條飄帶,一條寫着 " 工資年年漲 ",一條寫着 " 房子年年蓋 "。就是這兩個觀念,調動了全廠員工的積極性,大家的熱情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就這樣,這個企業從一個瀕臨倒閉的工廠,變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企業。
那時,我和員工經常講的就是:其實我最想點燃的是員工心中的火。這句話一直是我的圖騰,我做企業一直是這麽想的。
我是這家工廠成立 13 年來的第八任廠長,也就是說這家工廠 13 年換了八任廠長,像是走馬燈。我在這家企業當廠長一做做了十年,把這家企業做好了,這就是今天的北新建材,我離開 21 年了,它依然很好。
我常想,爲什麽我能把這家企業扭虧爲盈、反敗爲勝呢?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就兩個字:人性。洞察人性、理解人性。我在這家企業裏,就是堅持 " 每年漲工資,每年蓋房子 " 這一條,企業就發展壯大起來了。
我講這段往事,其實想講的就是機制。救活北新建材的,就是機制。
什麽是機制?機制就是企業效益與員工利益之間的關系,有關系就有機制,沒有關系就沒有機制。機制非常重要,不論什麽所有制的企業,隻要有好的機制,企業就能搞好。
在企業裏的改革需要做的事很多,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一指就是機制,就是員工的利益。這幾年,我們在企業内部機制改革中推出了 "3+2" 的改革方案,"3" 是科技分紅、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2" 是超額利潤分紅和跟投計劃,現在還在繼續推進。
大量實踐的經驗表明,企業有機制才能做好,沒有機制就很難做好。用我的一句糙話來說,就是:有機制,做企業不需要神仙;沒有機制,神仙也做不好企業。
二、從激勵到共享的升華
《共享機制》這本書我寫了好幾年,最開始這本書的名字叫激勵機制,爲什麽後面要變爲共享機制呢?
我腦海裏有一件事記憶深刻:四十多年前我在工廠做技術員,有一次我的車間主任和廠長發生了沖突,當時我在現場。廠長說:我扔一顆豆,你們給我翻一個跟鬥,我現在扔了三顆豆,你們一個都不給我翻。車間主任則反駁說:翻跟鬥,你以爲我們是猴子嗎?
當時我二十多歲,這段對話給我很深的思考:人到底是人還是猴子?人在企業裏到底應該處于一個什麽的地位?
在工業時代,企業把人當成勞動力看待。而在今天,任正非說華爲是知本主義。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的幹部員工們,他們擁有了知識、技能、經驗、能力等,這些都是資本要素,這種要素應該參與分配,而且這些分配都是幹部員工們應該得到的。
這個我們能不能跨越和思考?基于此,我把激勵機制改爲了共享機制。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做企業應該有更高的理想。講這個不是說要搞平均主義、" 吃大鍋飯 ",而是承認我們的知識、技術、技能是資本,應該參與分配。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子,這也是我的一個想法。
我在央企工作了四十年,我最早提出來一個概念,叫央企市營,也就是中央企業也要進行市場化經營。當時我提了五條,并出了一本書叫《央企市營》,後來我也率先實施了混合所有制。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便是靠混合所有制發展起來的。
2019 年秋天,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 " 機制革命,推開國企改革最後一扇門 "。那是我系統講機制的文章,但那時我用的還是激勵。這幾年學習新的發展理念,我覺得 " 共享 " 更好。
這就是我爲什麽要用 " 共享機制 " 的一些思考,我相信最後大家會統一到這上面來。
三、《共享機制》的主要内容
《共享機制》這本書的内容一共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共享的邏輯。
包括共享的理念、共享經濟、共享企業、共享機制、共享型企業家。我不是一個理論家,而是一個實踐者,我的理論是有局限的。
我寫的這套東西一定還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引導了一個入口,大家以後可以用來繼續研究。
第二部分:共享機制與平台。
這部分内容也是這些年來我圍繞機制的一些觀點。包括企業的目的、何爲好企業、何爲好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國企改革的三大抓手、混合所有制改革、共享機制等内容。
第三部分:共享機制的實踐。
這是最關鍵的内容,我覺得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個亮點,是我去過 12 個企業的總結。
我做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四年時間,去過不少企業調研,我選了有機制且做得好的 12 個企業。這 12 個企業的實踐案例都是我自己挑選的,選了不同的激勵的方法,共享的辦法。
不僅有國企,也有民企,大家做企業必能找到适合自己可參照的。這裏我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兩個案例。
比如地方國企的萬華。萬華的前身是煙台合成革總廠,竟然做成了中國的巴斯夫。
最高領導人 2018 年 6 月在視察萬華煙台工業園時講過一段很重要的話: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成爲現代企業。萬華改了什麽呢?機制。什麽機制?科技分紅和員工持股。
再比如央企海康威視。海康威視的前身是在太原的一個研究所,18 年前,它從太原搬到了杭州。杭州是個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所裏就成立了海康威視這個注冊 500 萬人民币的合資企業,給管理層和技術骨幹設立了 16%的股權,變成了一個有内部機制的高科技企業,後來快速發展成爲上市公司。
上市之後又實施五期限制性股票計劃,成爲央企改革的典範。
這本書我本意是寫給國企改革用的,但機制是國企和民企共性的問題,而且案例中也有一些是民企的案例,所以,這本書既适合于國企的改革者們參考,也适合對機制感興趣的民營企業家們閱讀。
我也真心希望更多的企業家們加入到機制改革的洪流中,進一步提高我國各類企業的經營活力和核心競争力。
這些案例裏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激勵和共享。其中有不少屬于激勵的,也有一些屬于共享的,比如超額利潤分紅權就屬于共享範圍,華爲案例裏也有屬于共享範圍的内容。
其實機制也不是個新東西,300 多年前的晉商的分配方式就是照顧到了東家和掌櫃的與夥計們,出現了富可敵國的八大晉商,像著名的平遙票号那樣。
平遙票号是出資方的東家做爲銀股,而掌櫃的、賬房先生和夥計們做爲身股,年底分紅時,東家分 50%,掌櫃的和賬房先生分 25%,夥計們分 25%。
四、有思想才能真正被尊重
目前市場上讨論機制的書還不多,《共享機制》這本書的出版面市,我希望以此抛磚引玉,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入口,引發一些思考,我覺得我有這個責任。
企業經管書一般有三種:
一種是學者寫的書。比如黃衛偉老師去年寫的《管理政策》就是一本非常高水平的書,也是這次讀享盛典推薦的書。
一種是經管作家們寫的書。比如吉姆 · 柯林斯寫的《基業長青》《從優秀到卓越》《再造卓越》《飛輪效應》等書,有幾個觀點,但是有大量的案例。
第三種是企業家們寫的書。比如艾柯卡、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寫的書。國内企業家寫的也有,比如曹德旺的《心若菩提》;董明珠的《行棋無悔》;最近劉永好有一本新書叫《煥新》,這是秦朔團隊給他寫的傳記;還有李東生的《萬物生生》,雷軍的《一往無前》《小米創業思考》,這些都是企業家推出的書。
我這些年寫了 21 本書,其中有一本《笃行緻遠》,裏面有 108 個小故事,有點像我的回憶錄。其他書都是結合企業實踐中的問題而寫的。
有人問我:宋總,你覺得你的書最大的特點是什麽?我說兩個字:有用。我覺得有用我就寫,沒用我就不寫。我不是經管書作家,我主要是針對所面對的問題,去實踐、研究、交流。先做,後講,再寫,以事講理。我所有的書都是以事講理,這本書也不例外。
今天在這裏和大家分享《共享機制》這本書,我希望和大家一起來讨論和豐富這個話題。
施瓦布寫了一本書叫《利益相關者》,其中有一段話寫得非常好:當代世界已經分裂,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隻能從中國儒家文化的和諧精神裏找到答案。這就是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年會創始人施瓦布的感慨。
過去我們企業大多向西方學習,學管理,學技術;分配領域裏也學了西方的股東至上,但今天要解決好企業分配問題。
我覺得真正的答案是在我們中國的文化裏,所以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和挖掘我們民族裏這些燦爛的精神和文化,結合現代西方的經濟管理理論,找到一條通路。
我們中國發展速度快,财富創造多,我們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但是我覺得有思想才能真正被尊重。對我們來講,在創造物質财富的同時,也要創造精神财富。要研究一些企業裏的深層次問題,在企業的效率和公平方面貢獻出我們的解決方案。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掃碼成爲筆記俠的朋友
領取商業實戰方法,叠代你的賺錢邏輯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