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新能源前瞻,作者|馬路,編輯丨和暢
" 開了電車回不去油車 "。這是包括小鵬 G6 車主邱先生在内,很多新能源車主的心聲。
說起新能源車的優點,邱先生侃侃而談,說得最多的便是智能駕駛功能,這也是他入手這輛車的主要原因之一。
資深行業觀察者陳小兵也向新能源前瞻表示," 智駕以後會成爲車主購車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選項。不單是新能源車,傳統的燃油車如果能在智駕這方面做到先進的話,也是能打動很多消費者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盡管一些汽車品牌宣傳自家智能駕駛技術很可靠,與智能駕駛相關的事故還是屢見不鮮。所以,很多消費者在選擇購車時,智能駕駛屬于 " 加分項 ",而不是必選項。
随着奔馳、寶馬、阿維塔和極狐等越來越多的車企在 2023 年獲得 L3 級别自動駕駛測試牌照,在 2024 年競逐 NOA(自動輔助導航駕駛)開通城市的速度和數量,智駕系統勢必會成爲新能源車的标配。
那麽,什麽場景比較适合智能駕駛,如何選擇一款适合自己的智能新能源車呢?
上下班,跑長途,智駕 " 真香 "
新能源前瞻接觸了多位新能源車主,他們開啓智駕的場景不盡相同,有人全國開,有人在高速或者封閉道路才開通,有人僅在通勤時開通。
邱先生就是通勤 NOA 的資深用戶。邱先生家住北京通州,在東四環上班,自從換了一輛小鵬 G6 755 Max,每天上下班都會啓用智駕功能。而像春節全家駕車回老家這樣的長途跑高速場景,智駕也給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邱先生表示,自己購買這款車,是經過了很多對比之後的選擇。" 小鵬 G6 智駕功能比較豐富,自動泊車、遙控泊車、大車避讓、自動變速超車和會車博弈等方面表現較好。"
無錫的徐先生是特斯拉的忠實擁趸,由于工作原因經常要開車去外地。他購車後,還買了一個 6 萬多元的 FSD 功能包。" 我覺得用智駕出差跑高速很爽,不需要眼睛全程盯着,隻要手搭在方向盤上,車就自動行駛。隻要地圖選好了之後,我基本上不參與什麽過程,就可以一直開到目的地。"
理想車主伍先生也很喜歡智駕功能,幾乎每次開車上下班都會使用。由于通勤的單程距離在 20 公裏以上,又可以繞外環不走複雜路段,對他來說,智能駕駛功能緩解了不少早出晚歸的疲勞感。
上述幾位車主,是智能駕駛擁趸中比較典型的代表。大多年齡在 45 歲以下,喜歡嘗試新事物。從用車需求上看,跑高速路或城市長距離簡單路段的使用頻率比較高。
目前,在智能輔助駕駛功能方面,很多國産自主品牌都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例如華爲的 ADS2.0、小鵬的 XNGP 和蔚來的 NOP 等。尤其在高速路段的表現,已經完全可以和特斯拉相媲美,甚至有些功能還是領先的。
但是這些智駕功能對于一輛車來說,相對于其全生命周期裏的使用場景,還是受到很大制約的。目前來說,智駕使用效果好的,還是在高速路這種相對封閉的路段,以及城市裏車況比較簡單的路段。
L2 級智能駕駛,即可以自動完成某些駕駛任務,并經過處理分析,自動調整車輛狀态。而達到 L3 級别智駕時,駕駛員就無需持續監控汽車,當遇到某些特殊情況時,駕駛員需根據系統要求介入車輛行駛。
幾年前,小鵬汽車還因爲其 "L2.5 級的自動駕駛 " 宣傳語,受到了廣泛質疑。
目前,在國内市場上的所有汽車品牌,其智能駕駛系統均處于 L2 級,隻是在功能的優劣與豐富性上有所差異。
陳小兵表示,雖然像華爲的 ADS2.0 其實已經做到極緻了,也是停留在 L2 這個級别,還不能達到 L3 級别。
智駕的流派及互動
現階段,智能駕駛主要分爲兩個流派。
一類是以特斯拉純視覺自動駕駛方案爲代表。該方案主要通過 8 個攝像頭和視覺處理能力,實現 360 度視野範圍,對周圍環境的監測距離最遠可達 250 米。特斯拉在硬件升級後,這一距離提升到了 424 米。
除特斯拉外,2023 年發布的極越 01,在智能駕駛上也采用了純視覺方案。
另一派是激光雷達方案,通常采用激光雷達 + 毫米波雷達 + 攝像頭的融合方式。目前國産主流的新能源車大多采用這一方案。如問界新 M7、理想 MEGA、小鵬 X9、智界 S7 和極氪 007 等。
激光雷達方案采用全覆蓋的感知方式,理論上會更加安全,但成本比較高。
其實,對于購車的普通消費者來說,這些高精尖的技術、晦澀難懂的概念、眼花缭亂的演示效果,都是非常難以理解和做出判斷的。那麽是否有更加簡單直接的判斷方式呢?
陳小兵表示,評判智能駕駛的先進性,最直觀的一個标準,就體現在人工接管的次數上。例如華爲的 ADS2.0,如果像餘承東所聲稱的,從安徽老家開車 1314 公裏回深圳,全程智能駕駛零接管,那肯定是優秀的系統。相反,體驗差的系統就是經常需要駕駛員來接管車輛駕駛。
來源 / 餘承東微博 新能源前瞻截圖
但是目前來看,在相對複雜的城市路況下,現在還沒有一個廠家的智駕系統能夠達到比較完美的效果。
除了智駕系統本身的性能差異,操作的靈敏性與便捷性,也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重要維度。
目前,在智能駕駛的人機交互方式方面,以觸屏、語音和手勢這三種控制方式爲主,此外還有一些細分方式。
例如搭載了華爲智能座艙系統的阿維塔 11 和問界 S7,就标配了手勢控制、面部識别、分區語音喚醒、連續語音識别等功能。
朱先生的公司有寶馬、路虎、特斯拉等高端車,他都駕駛體驗過。體驗後得出的結論是,在智能駕駛的語音識别等操作方面,新勢力品牌确實領先不少。" 我們體驗下來,感覺特斯拉也好,傳統的油車也好,在智駕的語音識别上做得比較差。我說一些東西,系統經常說聽不懂,或者沒辦法做這個操作。"
而他試駕過的國産新勢力品牌車型,基本上都可以聽懂語音指令,而且操控也比較簡單。" 可能是新勢力品牌的老闆很多都是互聯網公司出身,做這塊确實是強項。"
智駕系統的選擇是個技術活
正如朱先生所說,特斯拉在智能駕駛方面比較領先,但語音交互又相對較弱。而有的自主品牌,交互能力優秀,但智駕差點意思。
如何挑選一款 " 完美 " 智能新能源車,對消費者來說,就是一個技術活了。
事實上,無論是智駕系統本身,還是車機系統,首先都要有個強大的心髒——芯片。
" 在智駕領域的芯片老大就是英偉達 Orin,一線産品,除了特斯拉,基本上都是用的這個。" 某汽車行業從業者表示。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統計,2023 年智駕域控芯片裝機量 Top10 中,排名前兩位的是特斯拉 FSD 芯片和英偉達 Orin,裝機量分别爲 1,208,402 顆和 1,147,311 顆,對應市場份額分别爲 34.4%、32.6%,合計占比 67%。
當然,這并非意味着車型搭載了英偉達,或者高算力的芯片,智駕能力就一定出色。
就有業内專家表示,自動駕駛能力的高低,除了車載自動駕駛芯片的算力,還和傳感器的靈敏度、自動駕駛的算法以及自動駕駛大模型的能力密切相關。另外,在 L2 級智能駕駛中,芯片算力從 10TOPS(1TOPS 意味着芯片可以在 1 秒鍾進行 1 萬億次運算的操作)提升到 100TOPS,會對智能駕駛有明顯提升。而動辄上千 TOPS 的算力隻能提供數據處理層面的冗餘,在更高級别的自動駕駛上,才能體現它真正的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華爲智能駕駛技術厚積薄發,短短幾年内就表現出了強勁競争力,就是憑借着在傳感器、計算能力、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和高精地圖等方面的不斷提升。
在汽車上使用的芯片中,主要分爲動力安全系統、車身控制系統、行駛控制系統、通信系統、娛樂系統這 5 個方面。
作爲消費者,最能直接接觸到、體驗到芯片功能的一般是智能座艙。例如語音控制的靈敏度、顯示屏的操作流暢度等等,是和消費者接觸最爲密切的功能芯片。
目前市場上主流車型用的多爲高通骁龍 8155 和 8295 芯片。但作爲幾年前的車型,比如蔚來 ES8,就采用了英偉達 Tegra X1 芯片。随着時間的推移,當年的 " 王者 " 也變得卡頓和滿足不了車主對智能座艙的叠代需求。
有業内人士建言,在選智能芯片這塊,一定要考慮到未來的升級空間,有比較好的升級保障,能做到 OTA 升級(空中下載技術固件和軟件升級)等等。而智能駕駛和車控系統,一般是不會讓用戶随意改動的。
但一次性買斷或者分時訂閱,則需要消費者根據自己對智駕需求的不同,自由選擇套餐。
當前很多汽車品牌的智駕包都是選購的,其中價格較高的是特斯拉,一套 FSD 價格爲 6.4 萬元;華爲去年年底宣布,從 2024 年 1 月 1 日起至 3 月 31 日止,一次性購買的限時優惠價爲 26000 元;比亞迪則宣布,高階智能駕駛輔助技術,30 萬以上的車标配,20 萬元以上的車可以選配。
而阿維塔高階功能包可選擇訂閱模式,爲包月 640 元、包年 6400 元、永久則爲 32000 元。
事實上,如果是沒有太多相關經驗的消費者,應該遵循 " 選主流、選大牌 " 的原則,來選擇一輛合适的智能新能源車。換言之,無論是車的品牌,還是芯片的品牌,選行業排名前三名的,應該都不會有太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