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讀娛,作者 | 零壹
與過去幾年相比,2023 年國慶檔最大特點是題材多元化:11 部定檔電影中市場熱度較高的《前任 4:英年早婚》《堅如磐石》《志願軍:雄兵出擊》《莫斯科行動》《好像也沒那麽熱血沸騰》分别是都市婚戀、掃黑除惡、戰争主旋律、跨國大案、喜劇等不同類型。
2019 年 -2022 年,國慶檔電影均以主旋律大片爲主:從檔期内破億的影片來看,2022 年國慶檔是《萬裏歸途》一枝獨秀,《平凡英雄》1 億出頭位居第二;2021 年《長津湖》檔期内收獲 32 億 + 創下票房紀錄,《我和我的父輩》檔期内收獲 9 億 + 位居亞軍,其餘各片均未破億;2020 年則是《我和我的家鄉》與《姜子牙》雙強格局,此外《奪冠》《急先鋒》等均破億;2019 年《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大片共同助推 44.66 億的國慶檔期紀錄。
2023 年國慶檔電影類型分布,似乎回到了 2018 年及之前的整體特征。2018 年《李茶的姑媽》《無雙》《影》《胖子行動隊》,2017 年《羞羞的鐵拳》《英倫對決》《縫紉機樂隊》《追龍》《空天獵》,題材類型定位較爲多元,與 2023 年相比喜劇題材更多。
那麽 2023 年國慶作爲近年來題材最多元的一屆,内容與市場都有哪些看點?誰最有可能成爲最後赢家?
基本盤龐大的《前任 4》與華誼的 " 孤注一擲 "
《前任 4:英年早婚》淘票票想看人數 100 萬 +,貓眼想看人數 180 萬 +,幾乎是同檔期電影的 5-10 倍,這樣誇張的想看數據斷崖領先是比較罕見的,尤其是貓眼專業版中《前任 4》的想看數據已經位居曆史第三,僅次于《唐人街探案 3》和《複仇者聯盟 4》。
《前任》系列前兩部作品票房分别是 1.38 億、2.51 億,并沒有超出一般國産愛情片的水平,而 2017 年賀歲檔的《前任 3》卻豪取了 19.41 億元的爆炸成績,當時也是短視頻電影營銷發力的裏程碑式起點。
據前期宣傳以及部分首映禮觀衆反饋,《前任 4》打出了一個 " 結婚冷靜期 " 的新概念,而在劇情和段子上有許多對前作的呼應,據說也更傾向于落地現實社會話題,呼應當下青年群體的心理狀态。
導演田羽生近年隻在 2019 年執導了喜劇片《小小的願望》,但原作性喜劇的題材水土不服,口碑和票房均宣告失敗。《前任》系列是比較典型的 " 下沉市場 " 電影,整個系列都和豆瓣評分不對付,最高的第一部也隻有 6.1 分,第二、三部爲 5.2 分和 5.5 分,《前任 3》的票房成功或許一大半要歸功于營銷宣傳,成功将愛情題材大衆化、談資化," 影院裏的奇葩反應 " 系列視頻激起了大衆狂歡,二次傳播的廣度十分驚人。
但時過境遷,對于《前任 4》來說宣發環境的徹底變化并不是單純的好事或壞事。一方面,以剛剛過去的暑期檔爲信号,短視頻電影營銷的地位進一步提升,能否在短視頻陣地引爆傳播話題擴大受衆盤,幾乎成爲了頭部電影必須做到的事情,有《前任 3》成功經驗,至少《前任 4》在題材特征和營銷宣傳重視程度上是契合目前的市場邏輯的;
但另一方面,更複雜多元化的市場因素,也意味着《前任 4》的高 " 想看率 " 并不意味着票房保證。暑期檔映前想看人數最高的當屬《超能一家人》,結果卻是票房兩日遊最終僅不足 3 億元,可見目前觀衆對于影片内容消費的喜好變化之快。《前任 4》即使目前标記的 180 萬人最終全部買了 50 元一張的票其實也不到 1 億票房,要達到前作水準就一定需要持續長尾效應,而對于當下的觀衆而言,是否還會爲前任 IP 系列買單還是未知數。
對于《前任 4》背後主投方華誼兄弟而言,2023 國慶檔事關重大。今年來華誼隻有《宇宙探索編輯部》《愛很美味》兩部小成本主投電影面世,票房也均沒能過億,在春節檔華誼兄弟隻小份額參投了《流浪地球 2》沒有主投電影進入市場,長達 3 個月的暑期檔裏,華誼兄弟居然沒有參與出品任何一部影片。
目前華誼資金鏈堪憂,2023 年中報顯示其貨币資金僅 2.65 億,而在 2016 年巅峰期,華誼賬面的貨币資金曾經高達 54.64 億。如今華誼實控人終止減持計劃,定增又難以落地,急需影視項目票房來 " 回血 ",《前任 4》是華誼久違的再次主投有 10 億 + 賣相的電影,對于這家陷入困境的公司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前任 4》,在國慶檔中華誼兄弟還參與聯合出品了《好像也沒有那麽熱血》以及《志願兵:雄兵出擊》,所以這個國慶的成敗,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華誼能否複興。
張藝謀、陳凱歌的商業片對決
從主創陣容角度來說,《堅如磐石》和《志願軍:雄兵出擊》背後,張藝謀與陳凱歌的商業片對決或許是最引人矚目的,作爲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物,近年來兩位大導的國産大片票房成績均表現不俗,但也都面臨着一些大衆争議。
在 2018 年的《影》之後,張藝謀導演不再執着于視覺形式突出的龐大制作,而是連續拍攝了多部中等成本的多元題材電影。其中 10 億 + 的《懸崖之上》和 45 億 + 的《滿江紅》大幅擡高了這位名導身上的票房總數字,也推高了《堅如磐石》的前期預測票房。
《堅如磐石》早在 2019 年 5 月開機、9 月宣告殺青,四年後才遲遲與觀衆見面,而掃黑除惡的題材、預告片所呈現出的淩厲風格讓這部影片成爲了國慶檔中氣質最獨特的。《堅如磐石》取景自重慶,影片的視覺風格呈現出濃烈的色彩變幻,呈現出這座城市 " 魔幻 " 的一面,而張國立、于和偉等人反印象的角色出演也進一步拉高了電影的看點。
2023 年初,掃黑除惡題材的《狂飙》成功席卷全民,而論題材的挖掘、畫面鏡頭的尺度,《堅如磐石》顯然不會遜色于《狂飙》,其讨論話題熱度也具備相當高的潛力。燈塔專業版顯示,《堅如磐石》的映前媒體預測票房在 12 億 -24 億之間,基本持平甚至略高于《前任 4》,可見行業對其的看好程度。
而作爲《堅如磐石》背後的主要出品方,光線影業 2023 年以來的成績比較兩極化。春節檔中,光線參與了《滿江紅》《深海》《交換人生》《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四部電影的主出品方,可謂是春節檔中的 " 大主角 ",但這四部電影中《滿江紅》遠超預期,《深海》持平預期,《交換人生》低于預期,《中國乒乓》則遠低于預期,合起來光線似乎稱不上大賺,上市公司股價反而一路下滑。
《堅如磐石》作爲光線的儲備項目之一,能夠在 2023 年國慶檔上映并成爲市場主角,大概率是超出了公司此前的預期的。
比起《堅如磐石》前期的坎坷,陳凱歌導演的《志願軍:雄兵出擊》2022 年 7 月開機,2023 年 8 月 15 日殺青,國慶檔上映,拍攝時間雖然長達一年,但上映進程可謂相當迅速。比起曾經參與執導的《長津湖》,陳凱歌導演規劃的《志願軍》三部曲顯然視角更爲宏觀,偏向于全景、群像式的呈現,演員陣容龐大,場景劇情衆多,據資料介紹,影片以蘭曉龍小說《戰與祀》爲原著,将全景式展現 1950-1953 三年抗美援朝戰争的恢弘史詩,涉及上百位人物出場。
作爲三部曲計劃的首部,《志願軍:雄兵出擊》故事一方面是外交舞台,一方面是朝鮮戰場,辛柏青飾演的李默尹、黃曉明飾演的江潮、張頌文飾演的伍修權、章子怡飾演的唐笙等均會登場,而朱一龍、吳京等飾演的角色會在第二部登場。
相較于龐大的制作規模、演員陣容而言,《志願軍:雄兵出擊》前期熱度和票房預估均在國慶檔不占優勢。和暑期檔剛剛上映的《封神》一樣,《志願軍》三部曲同樣采用了三部連拍的模式,雖是陳凱歌導演 " 從影以來拍攝時間最長的一次 ",預告片中看到的場景還原和演員表現上均屬一流,但顯然市場所擔心的主要是受衆在看過《長津湖》和《水門橋》之後,還會對同類型題材有多大的購票欲望。
除了中影外,博納影業是《志願軍:雄兵出擊》的主要出品方,2023 年上半年,博納影業主投主控的僅有《無名》和《别叫我 " 賭神 "》,兩部影片在春節檔、暑期檔中的表現均屬一般,緻使上市公司在上半年僅實現營業收入 8.50 億元,同比下滑 42.31%,淨利潤 -2.65 億元,同比下滑 212.22%,扣非淨利潤高達 -4.41 億,同比下滑 389.85%。
博納影業過去憑借主旋律商業大片屢創紀錄,但在 2023 年電影市場複蘇潮中卻基本缺位,有項目制作周期的原因,在今年 6 月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博納影業公布了 20 部電影、5 部劇集,并表示爲此将準備 40 億元資金。片單中既有《紅海行動 2:虎鲸行動》《智取威虎山前傳》等主旋律續作,也有《阿麥從軍》《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實習愛神》等多元題材類型。
但對于博納影業來說,瞬息萬變的電影市場也未必會爲其多元化戰略留下時間。尤其是上半年業績慘淡,《少年時代》又未能定檔上映,其資金也并非足夠充裕,《志願軍:雄兵出擊》在國慶檔的表現仍然足夠重要。
邱禮濤動作片、國産喜劇片需 " 自證實力 "
除了上述三部大片外,國慶檔電影還有一大批動畫電影,但基本集中于少兒市場,不太可能出現票房黑馬。此外值得一提的國慶檔大片就是邱禮濤執導的犯罪動作片《莫斯科行動》,以及高虎執導,魏翔、王智等主演的《好像也沒那麽熱血沸騰》了。
在《掃毒 2》《拆彈專家 2》之後,邱禮濤導演一度被視爲香港導演在國内商業片中的成功代表。而 2023 年以來邱禮濤導演作品集中上映,但仿佛水土不服一般,沒有一部票房達到預期——
《掃毒 3》豆瓣 5.5 分,票房 2.84 億比前作低了 10 億有餘,《暗殺風暴》豆瓣 5.9 分、票房僅 8000 萬 +、《絕地追擊》豆瓣評分最高爲 6.9 分,但票房卻最低僅 2950 萬 +,而這三部電影的制作投入資金級别均不菲,三部基本都要宣告賠本。
《莫斯科行動》目前的想看數據與《掃毒 3》基本同一水平,前期熱度在國慶檔中要遜色于《前任 4》《堅如磐石》等第一梯隊,需要憑借後續口碑和話題熱度來支撐票房的反轉。
在讀娛君看來,比起《掃毒 3》,《莫斯科行動》的賣點更好的地方有三點:
其一,劉德華是《莫斯科行動》主演之一,而劉德華與邱禮濤合作的《掃毒 2》《拆彈專家 2》恰是導演票房最高的兩部電影;
其二,題材更具話題性,講述 90 年代中國 " 倒爺 " 乘坐 K3 次北京至莫斯科國際列車中的悍匪案件;
其三,黃軒飾演悍匪首領反差感具備很強的宣傳話題性,而參演的文詠珊剛剛在暑期檔《消失的她》中獲得了較高的短視頻熱度,這些話題元素很可能成爲助推票房的 X 因素。
在暑期檔《超能一家人》口碑和票房均慘敗後,開心麻花以及 " 含騰量 " 等曾經的票房保證都不再可靠,國内輿論幾乎完全反轉。整個暑期檔也完全沒有過去《獨行月球》《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西虹市首富》等喜劇大片領跑的态勢,喜劇的 " 硬通貨 " 屬性似乎不再靈驗。
《好像也沒那麽熱血沸騰》所面臨的映前市場環境類似《封神》,都是同類型題材口碑崩塌導緻觀衆不信任,所以《好像也沒那麽熱血沸騰》的唯一反轉機會也是 " 硬實力 ",要憑借遠超過往同類型題材的水平來重新赢得觀衆的信任。
結語:
2023 年國慶檔之特殊,既在于電影類型題材的多元差異化,有百花齊放之勢,也在于對于行業的極大參考意義。今年暑期檔票房雖高,過程卻近乎不可預測,出現大量打破過往經驗的新現象。國慶檔票房表現勢必成爲行業下階段布局最重要參考,暑期檔以來的宣發經驗、類型片表現是否可以在國慶檔延續,将成爲電影行業下階段的重要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