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氨基觀察
沒有哪家企業不渴望增長。
擺在企業家們面前的問題,永遠是如何讓企業持續、健康地成長。
當今世界正面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多重波動,而一個全新且複雜的時代也正從中孕育而生。在時代新章開啓的當下,享受過太多紅利的創新藥企,需要思考如何從 " 貝塔式增長 " 轉向 " 阿爾法式增長 "。
貝塔和阿爾法是金融領域中常用的術語,前後可以理解爲分享整個市場帶來的收益,後者則是指通過自己的能力獲得的超額收益。
放到生物醫藥領域,在過去的貝塔時代,制勝法寶是 me too、fast follow。畢竟,依靠中國廣闊的市場需求,在醫保擴容年代,仿制藥企獨占鳌頭,即使是在醫保控費時期,也有藥企憑此成功越級。
但在阿爾法時代,藥企則需要在自己的領域修煉内功,靠技術、創新一步步前進。畢竟,天上掉下來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創新藥領域低垂的果實越來越難摘取。
創新藥向來不缺風口,但風口不僅需要 " 故事 " 支撐,更要看結果。
未來要想脫穎而出,創新藥企業還需要更加努力。行業的貝塔固然好,但更重要的還是尋找自身的阿爾法。
從美股的超級貝塔周期說起
如果從 2003 年起的 20 年維度來看,美國納斯達克生物科技指數(NBI)和美國生科 ETF(XBI)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跑赢納指。
如下圖所示,2008 年至 2020 年,XBI 一直跑赢納斯達克指數和納斯達克 100,但是自 2021 年以來,其又被大盤遠遠抛在了身後。NBI 根據基日向前追溯,同樣跑赢納指。
背景是什麽?就像巴菲特說過的,他中了 " 卵巢 " 彩票,出生在了正确的國家和正确的時代。
對于美股生物科技來說,在 2008 年至 2020 年這 10 年中,經濟和貨币環境對醫藥相當友好。美國次貸危機之後,最近的十年多時間裏,美股市場表現最好的是科技股,其次就是醫藥股。盡管期間也有多次大幅波動,但這仍是屬于所有生物科技公司的超級貝塔周期。
而 2021 年以來,疫情泡沫的覆滅,貨币政策緊縮,使得投資者轉而購買安全資産,降低風險,生物科技股遭到大量抛售,指數大幅下跌也就不足爲奇了。
這其中,NBI 的長期走牛,核心來源于醫學新技術、新産品所帶來的業績和營收,相比 XBI 更受個股影響。但實際上,在其指數成份股裏,真正跑赢納指的仍寥寥無幾。
事實上,真正跑赢納斯達克的公司,也多是市場公認的成功者,比如福泰制藥、再生元、阿裏拉姆制藥,當然,也有後來者的逆襲故事,如 ARGENX、CRISPR Therapeutics。
如果要總結成功者的共同點,那麽,好産品是先決條件,不管是再生元的阿柏西普還是福泰制藥的囊性纖維化治療藥物;其次,它們還要足夠努力,不斷創造超預期。
典型如福泰制藥,從最開始的免疫抑制劑到 HIV,再到丙肝的抗病毒療法,福泰制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最終找到囊性纖維化這片應許之地。而抓住這個機會的福泰制藥瘋狂叠代産品,最後形成了絕對的壟斷。
同樣的,在後來者 ARGENX 身上,我們也能看到這一點。
在 2017 年上市之初,Argenx 市值僅 10 億美金左右,如今市值超 230 億美元。其僅用了 6 年多時間,無視周期沉浮,完成了這一壯舉。在這背後,核心是其讓市場看到了拳頭管線艾加莫德的過人之處,相繼在重症肌無力、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取得成功,展現出成爲下一個超級重磅炸彈的潛力。
進一步細究其研發策略,核心在于不随波逐流,而是瞄準切實存在的需求,在一些競争并不過分激烈的适應症裏,用技術帶來更好用的産品。
透過那些真正跑赢納指的公司,無疑可以發現,一家藥企的長期成長,離不開行業 β,更離不開自身 α。
天上掉下來的東西變少了
回到國内來說,過去幾年,在資本潮湧、政策加持的背景下,創新藥迎來史無前例的發展紅利。
在那個時代,滿地都是機會,大家都在忙着埋頭搞錢,憑借一身膽識,一頭下海,也能遊到岸邊;憑借幾張 PPT,也能拉來投資、IPO,走向巅峰。
相比之下,個體的努力顯得沒那麽重要。但當泡沫破裂、紅利消退,天上掉下來的東西變少了。從慢病治療、腫瘤治療到現在分子研究和基因療法的逐步興起,創新藥領域低垂的果實越來越難摘取。
那些沒有靠紅利成長起來的藥企,生存空間極度被壓縮。
作爲反面教材,一個隻有貝塔沒有阿爾法的典型案例,是果鏈。
蘋果公司與其供應商,利益分配存在典型的優先、劣後特征。當手機銷量好的時候,供應商們拿優先,賺點辛苦錢,大頭都留給了蘋果公司;當手機銷量不好的時候,蘋果公司變優先,先保證蘋果的利潤,供應商們成了劣後的虧損戶。
所以,會出現手機銷量好,供應商股價漲不過蘋果公司,而手機銷量一旦變差,供應商股價跌得比蘋果公司更慘,成了典型的隻有貝塔沒有阿爾法。
相比創新藥的長周期,CXO 領域過去幾年上演的 " 天價猴 " 故事,或許讓人感觸更深。
過去幾年,作爲配套創新藥研發服務的上遊産業,在國内創新藥研發熱潮之下,實驗動物産業的熱度持續高漲,加上疫情造成的供需失衡,實驗猴價一度逼近 20 萬元 / 隻。
在猴價上漲的過程中,一些 CRO 公司也踩中了行業紅利,順利完成階層躍遷。
但受 CRO 價格戰、醫藥市場供需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2023 年以來,實驗猴市場開始回調,那些靠實驗猴起飛的 CRO 公司,也吃到了囤猴的苦,利潤、股價雙暴跌。
這樣的劇情是不是似曾相識?幾乎在國内生物制藥産業的每一環,我們都能看到類似的故事上演。
不管是過去幾年的創新藥管線大戰,還是人才大戰,行業上行周期,沒人考慮投入産出比,而是一門心思上管線,高薪搶人才。
但随着周期下行,創新藥企砍管線的砍管線、裁員的裁員。
本質上,這些同質化的故事都反映了一個事實,地心引力永遠不會消失,在貝塔狂熱的時候,公司被各方勢力裹挾着,必須要往前沖。而當周期轉頭向下,風口一過,難免有人要開始墜落。
這世上大多數行業和投資的紅利期都是限時的。作爲藥企,趕上并抓住了紅利,就能由此躍遷、更進一步。但當紅利期過去的時候,個體經營就會變得尤其重要。
也就是,從貝塔增長到阿爾法增長。
從貝塔到阿爾法
回看過去這幾年國内創新藥的發展演變,如果說宏觀對微觀最大影響的是什麽?那可能是從遍地機會,到存量競争。
創新藥企還來不及訴說體感的不适,就要趕緊關掉原來的大水漫灌,換上精細滴灌,甚至被永遠抛在了時代身後。
當宏觀環境告訴我們,狂飙突進的時代結束了,藥企就要學會精耕細作、秋收冬藏。
這時候,一個個體的相對成功,尤爲關鍵。
也就是從貝塔到阿爾法。從一個賽道的集體成功,到一個個體,一個策略的精妙生長。
對于藥企來說,在過去的貝塔時代,制勝法寶無疑是 me too、fast follow。
盡管 fast follow 模式遭受質疑,但不能否定的是,若沒有這一模式,國内藥企是很難在短短十年時間内躍遷升級的。
典型如以仿制藥起家恒瑞醫藥,通過 fast follow 模式快速切入創新藥賽道;而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的躍遷,本質上也離不開 fast follow 大單品 PD-1 的助力。
但如今的大環境,已無力使 fast follow 将更多 biotech 送至 bio pharma 的位置了。
傳統的增長邏輯和制勝法則已不再适用于新時代。如何從随大流、快速複制,轉變至深耕細作,通過真正的技術優勢和差異化布局,尋找新的增長,才是關鍵。
除此之外,如何從一味地跑馬圈地轉變爲有的放矢的追求增長,同樣考驗着藥企的能力。
當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藥企選擇擴張燒錢并無可厚非,但這要求藥企對自身業務發展及外部資本周期有極強的把控力,否則當市場瞬間由熱轉冷,很容易讓前腳還處于極度樂觀擴張狀态的藥企,後腳就陷入資金荒。
事實上,當前企業的發展邏輯已經從不計代價地往前沖,變成了要盈利、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不僅要求企業在當下降本增效,更要求企業做到 " 阿爾法式增長 "。
當然,這并不意味着屬于生物醫藥的貝塔将徹底消失,相反,驅動醫藥行業發展的内在動力是人類對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追求,在這個本質需求的基礎上,醫藥行業會不斷地被賦予各種内涵和表現形式。
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仍将爲全球和國内企業帶來史無前例的增長機遇。換句話說,屬于國内藥企的超長貝塔依然在。
事實上,對于新時代大趨勢的判斷本身并沒有樂觀和悲觀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更符合行業共識的是,市場需求和創新空間仍然存在,但同時風險和複雜性升級。
這也是爲什麽,從貝塔走向阿爾法,變得如此重要。因爲,如果行業大勢的整體增長是貝塔增長的話,那麽通過自身努力,實現超越貝塔的高質量阿爾法增長,無疑是對抗不确定性最好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