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5 日消息,随着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但不管哪位候選人當選,都将牽動全球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半導體供應鏈。
繼日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再度表示,中國台灣偷走了美國芯片生意,應向美國交 " 保護費 " 之後,與特朗普同一黨派的衆議院議長邁克 · 約翰遜(Mike Johnson)甚至提到,将考慮廢除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引發市場一片嘩然。
一位名叫盧克 · 拉德爾(Luke Radel)的學生記者在 "X" 平台爆料稱,其向問衆議院議長邁克 · 約翰遜提問," 如果特朗普赢得大選,他和特朗普是否會廢除《芯片與科學法案》?約翰遜的回答是:" 我想我們可能會!"
随後 CNN 也報道稱,當天早些時候,在紐約 Syracuse 的一次競選活動中,約翰遜告訴記者,如果共和黨人控制國會,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他們 " 可能會 " 試圖廢除半導體芯片制造計劃。
在受到批評之後,約翰遜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正如我進一步解釋和澄清的那樣,我完全支持美光來到紐約市中心,‘芯片法案’不在廢除議程上。相反,可以立法進一步簡化和改進該法案的主要目的——消除其昂貴的法規和綠色新政要求。"
約翰遜進一步指出,他對 " 芯片法案 " 的反對與該法案中包含的其他項目有關。" 我們将支持芯片制造,我們不支持綠色新政。當你把這兩件事分開時,事情會簡單得多," 他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特朗普還在節目中批評以聯邦補貼大力扶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做法,稱 " 芯片法案 "" 太糟糕了 ",并表示他希望用提高中産階級價格的關稅來取代它。
顯然,如果特朗普真的當選美國總統,他或許真的可能會如約翰遜所說的那樣,将會廢除 " 芯片法案 " 當中的某些政策。因爲這是其老對手拜登的标志性政策,作爲對立黨派總統候選人,特朗普自然不願意看到拜登實施的政策獲得巨大成功。
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是美國總統拜登于 2022 年 8 月 9 日在白宮正式簽署生效的,該法案計劃爲美國本土的半導體生産和研究提供約 527 億美元的政府補貼,并提供超過 2000 億美元資金以刺激其他美國科技領域的創新和發展,以提升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争力。
今年 8 月,在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簽署兩周年之際,美國商務部宣布,這項配套有 530 億美元補貼資金的法案自簽署以來,已經吸引了超過了 3950 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并創造了超過 115,000 個工作崗位。如果算上尚未實施的承諾投資,整體金額将更高。
比如英特爾已經承諾将在美國的半導體制造投資金額提高到了 1000 億美元,美光也承諾未來 20 年内在紐約州投資約 1000 億美元,台積電也宣布将其對美國投資金額提高到了 650 億美元,三星電子則宣布将其在美國投資額提高到了 400 億美元。
白宮網站的數據顯示,芯片法案還還吸引大約有 6400 億美元與芯片相關的新投資。美國希望借助這些投資,到 2032 年占據全球近 30% 的領先芯片的生産。
彭博社的數據則認爲,到 2032 年,美國在全球晶圓廠産能中的份額預計将從目前的 10% 上升到 14%。如果沒有《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刺激,這一比例将降至 8%。
雖然目前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可該法案。
去年,福布斯網站就曾發文指出,美國不存在重大的産能或能力問題,美國在半導體行業的每個領域都占據主導地位——除了純合同代工領域(由與美國客戶密切合作的中國台灣公司主導);此外,中國對美國技術領導地位的威脅被高度誇大了。美國(及其盟友)主導着生态系統中的所有關鍵技術。即使在制造領域備受擔憂的 " 工藝節點 " 技術競賽中,美國的地位在功能上也具有競争力,而中國則遠遠落後。
該文章還強調,美國的真正戰略優勢是私營部門的深厚專業知識,這體現在數十年和數百萬人年對極其複雜的技術的經驗中。這意味着制定合理戰略的土壤不在政府的管轄範圍内。這項工作的領導層應該來自私營部門經驗的基礎,而不是基于政府的授權。未來十年,私營部門的投資速度将大幅加快。但它在跟不上不是由政府激勵措施驅動的,而是由利潤動機驅動的——希望在快速擴張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對于特朗普和約翰遜揚言要廢除《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言論,noahpinion 網站評論諾亞 · 史密斯表示," 現在特朗普想廢除‘芯片法案’和所有産業政策,将會破壞我們有效防禦中國的最佳機會。"
史密斯承認," 芯片法案 " 并不足以扭轉半導體制造這種能力差距——甚至無法接近。但這是重要的第一步。因爲芯片是所有現代精密武器、所有飛機、所有船隻、所有坦克、所有無人機的關鍵核心,它們對于訓練和運行 AI 也是至關重要,是最具戰略意義的産業。但目前大多數先進芯片是由中國台灣控制的。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的安全漏洞,而 " 芯片法案 " 是修複它的重要第一步。
因此,史密斯認爲特朗普如果連任,将是很糟糕的情況,這将延長 2010 年代的動蕩,給美國社會帶來壓力,破壞掉美國新生的制造業,甚至讓美國默認輸掉這場新冷戰," 因爲中國太大了,如果沒有日本、德國、韓國、法國、英國,希望還有印度等盟友,美國就沒有希望與之匹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