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貨币增速連續六個月爲負,9 月錄得 -7.4% 的曆史低值。修訂後的 M1 包括:流通中貨币(M0)、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
個人活期存款和支付寶、财付通(微信支付)等非銀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将被納入 M1(狹義貨币)統計。
12 月 2 日,中國人民銀行(下稱 " 央行 ")發布公告稱,決定自統計 2025 年 1 月數據起,啓用新修訂的 M1 統計口徑。修訂後的 M1 包括:流通中貨币(M0)、單位活期存款、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
目前,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包含在 M2(廣義貨币)中,尚未包含在 M1 中。
"M1 的本質特征是直接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其統計口徑會受到金融創新和監管變化的影響。" 中金公司此前報告稱,金融工具的創新可能會使得一些新的資産具備 M1 的特征,監管規定的改變也使得一些金融工具獲得 M1 的特征。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随着支付手段的快速發展,目前個人活期存款已具備轉賬支付功能,無需取現可随時用于支付,與單位活期存款流動性相同,應将其計入 M1;而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具有較強的流動性,也應納入 M1。
這是 1994 年正式發布貨币供應量統計以來,央行首次對 M1 統計口徑進行較大修訂。據華泰證券測算,此番統計口徑修訂預計令 2024 年 10 月 M1 規模從 63.3 萬億元增加至 105.1 萬億元,同比增速上升 3.8 個百分點至 -2.3%。
M1 增速将上行,波動有望下降
據央行有關負責人介紹,将于 2025 年 1 月數據起開始按修訂後口徑統計 M1,預計将于 2 月上旬向社會公布。在首次公布的同時,還将公布 2024 年 1 月以來修訂後的 M1 餘額和增長速度數據。
據華泰證券統計測算,截至 2024 年 10 月末,修訂前統計口徑的 M1 餘額爲 63.3 萬億元,個人活期存款餘額爲 39.4 萬億元,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餘額爲 2.4 萬億元。由此,按照修訂後的統計口徑,10 月末 M1 餘額将上調爲 105.1 萬億元,同比增速将由此前的 -6.1% 調整爲 -2.3%。也就是說,統計口徑調整将令 2024 年 10 月 M1 同比增速上升 3.8 個百分點。
同時,由于個人活期存款規模相對穩定,華泰證券預計,口徑調整後,M1 同比增速的波動亦将下降,特别是春節效應對 M1 同比增速的影響明顯消退。
華泰證券認爲,此前至少有三大因素導緻 M1 增速受到擾動。
一是今年 4 月以來的金融 " 擠水分 " 導緻企業活期存款向理财、貨基、債基等資管産品轉移;二是地産銷售伴随居民活期存款向企業活期存款的轉移,地産銷售增速變化導緻 M1 增速波動;三是春節期間,企業發放獎金等導緻企業活期存款向居民活期存款轉移。随着統計口徑修訂,前述三大因素對 M1 增速的擾動将明顯消退。
2024 年 4 月以來,M1 增速連續六個月爲負,9 月錄得 -7.4% 的曆史低值。M1 通常被視爲衡量企業投資意願的指标,其連續負增長引發各界關注。
對此,多位經濟學家接受《财經》采訪時曾表示,M1 連續負增長顯示有效需求不足,但也與現有統計口徑存在一定遺漏有關。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盛松成此前接受《财經》專訪時曾表示,M1 這一指标的理論基礎是:貨币是商品交換的媒介和支付手段,也就是說随時可用于支付的貨币應該歸類到 M1 範疇。
中國居民大量通過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手段進行支付,其資金實質是個人活期存款或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而這部分貨币尚未被統計到 M1 中,存在一定的遺漏。
在盛松成看來,修訂後,指标會更完善,也符合實際流動性狀況,能較準确地反映貨币供應量與經濟運行的關系。
餘額寶等貨基尚未納入統計
中國貨币供應量統計自建立以來,經曆過四次較大程度修訂:2001 年 6 月,将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存款計入 M2;2002 年 3 月,将境内外資金融機構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分别計入不同層次的貨币供應量;2011 年 10 月,将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和住房公積金中心存款納入 M2;2018 年 1 月,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币市場基金被納入 M2。
根據央行貨币政策執行報告,以上四次調整主要集中在 M2,M1 的統計口徑基本沒有大的變化。此番對 M1 統計口徑進行較大修訂是 30 年來首次。
30 年前,銀行卡尚未普及,個人動用銀行活期存款通常需要先取現,個人活期存款很難直接用于支付,因此未納入 M1 統計;支付寶等非銀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指的是非銀支付機構爲辦理客戶委托的支付業務而實際收到的預收待付貨币資金,對應着用戶在非銀支付工具上的餘額,這類金融工具更是 21 世紀以後才逐漸出現并普及。
近年來,随着銀行卡普及和移動支付的發展,日常生活中現鈔的使用越來越少,個人活期存款不再受制于存折,而是成爲流動性極強的支付工具,能夠形成即時消費能力,貨币屬性增強。而随着網絡支付快速發展,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非銀支付機構備付金在日常支付中被廣泛使用,具有與活期存款相同的貨币屬性。
由此,在本次統計口徑修訂中,前述兩部分資金被納入 M1 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不少觀點認爲,餘額寶等貨币市場基金,以及朝朝寶等理财産品,可直接用于購物支付,或随時提取用于支付,也可考慮納入 M1 統計。" 考慮到存款利率的下行、打擊存款補息之後的資金轉移,将此類産品納入 M1 考量範圍的必要性也是上升的。" 前述中金公司報告稱。
對此,光大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旭表示,部分理财産品和貨币市場基金實時支取存在限額,将這部分資金全額納入 M1 統計不一定十分準确。
今年 6 月,央行行長潘功勝曾表示,中國 M1 統計口徑是在 30 年前确立的,随着金融服務便利化、金融市場和移動支付等金融創新迅速發展,符合貨币供應量特别是 M1 統計定義的金融産品範疇發生了重大演變,需要考慮對貨币供應量的統計口徑進行動态完善。
" 個人活期存款以及一些流動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産品,從貨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納入 M1 統計範圍,更好反映貨币供應的真實情況。" 潘功勝表示。
在近期發布的三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以專欄形式再度預告了 M1 統計口徑的調整。
前述報告中提到,從國際經驗看,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也會适時修訂本國的貨币供應量統計口徑,更好服務于宏觀金融分析和貨币政策調控。如美聯儲先後調整貨币供應量口徑 16 次,2020 年 4 月又進行了一次較大的修訂,主要是由于監管規則修訂減少了對美國儲蓄存款賬戶的限制,将原在 M2 中但不納入 M1 的儲蓄存款,調整爲也納入 M1 統計。
張旭表示,近年來,随着資管産品大發展,企業和個人可以很方便地買入和贖回銀行理财、貨币市場基金等産品,市場主體對活期存款的需求本身就在下降。這一定程度上會導緻 M1 增速放緩。
另一方面,以往央行貨币政策的中間目标是社會融資規模和 M2。未來随着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不斷夯實,央行對數量目标的關注将逐漸淡化,重點轉向調控價格目标。
" 央行對貨币供應量統計口徑的調整,總的來講是爲了讓它越來越準确地反映實體經濟運行情況。" 張旭稱。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财經五月花 "(ID:Caijing-MayFlower),作者:唐郡,編輯:張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