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料到,《他是誰》竟爛尾了。
自接檔《狂飙》以來,這部劇一直飽受關注。
隻可惜,即便是同主演、同題材也未能爲它 " 保駕護航 "。
不少觀衆表示,一開始劇情尚且能保持緊湊的節奏;
但到了十集之後,叙事風格大變樣,不但添加了很多感情戲,結尾也沒有一絲反轉,屢屢強行降智。
不但浪費了原型案件的影響力,也耽誤了一衆老戲骨的實力。
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網上不斷掀起對編劇的 " 讨伐聲 ",從 8.2 的高分直降 6.2。
這邊劇情高開低走," 欺騙 " 觀衆感情;
另一邊,一則網友盼了六年的組訊,在全網炸開了鍋——
《白夜追兇》原班人馬将于本月回歸,開拍第二季。
被《他是誰》結局傷害的觀衆,轉頭懷念起了《白夜追兇》
雖然不比《他是誰》的熱度和班底,作爲一部小成本自制劇,在當時,一般網劇該有的劇宣、營銷,也都欠奉。
但因爲精巧的劇情設定和過硬的演技質量,在開播後訊速爆紅;
就連沉寂了好幾年的主演潘粵明也迎來了事業第二春。
時隔多年,即便懸疑劇頻出爆款,不少觀衆還是在尋找《白夜追兇》的代餐。
身處口碑劇紮堆的國産懸疑題材,《白夜追兇》到底赢在了哪?
故事從一樁滅門慘案開始。
武警關宏宇,原本逍遙度日,卻突然被指認爲該案件的 " 嫌疑犯 ",隻能躲在家中。
身爲刑偵支隊隊長的雙胞胎哥哥關宏峰,爲還弟弟一個清白,誓要查出真相。
結果因爲親屬回避原則,被禁止參與滅門案的調查。
滅門案的卷宗缺失一頁
巧的是,滅門案半年後,津港市出了一起碎屍案。
案情撲朔迷離,沒有物證、沒有目擊證人、短時間内無法确定三名受害者的身份。
新上任的刑偵支隊隊長出于破案壓力,設計讓關宏峰以 " 顧問 " 的形式參與要案的調查。
罹患 " 黑夜恐懼症 " 的關宏峰,不得已選擇和躲藏在家裏的弟弟關宏宇白天、黑夜交替出現辦案。
劇名 " 白夜追兇 " 的含義,也就一目了然。
白天,出警追兇的是有專業判案稽查能力的哥哥關宏峰。
夜裏,則由弟弟關宏宇頂替哥哥的身份繼續追查兇手。
這樣的處理雖然對破案帶來了便利,卻要時常面臨暴露的風險。
在全隊上下都爲碎屍案一籌莫展時,關宏峰已經通過白天的調查走訪,大緻摸索出真兇的基本畫像。
隻是因爲時間的緣故,推斷結論要借弟弟的口道出。
關宏宇按照關宏峰的推斷,向警隊描述兇手的大緻特征。
沒料到有人提出疑問:" 爲什麽兇手拎着屍塊出入,卻沒有引起周邊人群的注意?"
關宏宇事先沒跟哥哥對過答案,隻能尴尬地找借口離開,逃避回答,差一點就暴露了身份。
弟弟這邊一波剛落,哥哥那邊又起波瀾。
經過層層排查、走訪兇案現場和抛屍地點的小區,關宏峰基本鎖定了兇手的住所和身份。
原來真兇是一個外賣員,他将屍塊藏在電動車後的外賣箱裏,所以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四處抛屍。
案件離了結就差一步,現場發現的外賣員工牌号,卻讓關宏峰背後一涼。
關宏峰曾經接到過這位外賣員的電話,說自己的工牌落在他家了,他們是打過照面的。
也正是此時,關宏峰又接到了外賣員的電話。
外賣員坦白自己發現了他們兄弟兩互換身份的計謀,并以此爲由要求關宏峰幫他脫罪。
他直言,自己所殺的都是身體健康,卻像蟑螂一樣宅在家裏,不肯出門勞作的人。而他本人得了腎病,卻還在每天努力工作跑單,所以那些人根本不配活着。
關宏峰進退維谷。
他知道自己應該緝拿兇手歸案,但兇手一旦被抓,他們兄弟倆的秘密就守不住了,不但無法還弟弟一個清白,甚至有可能無法保全弟弟的性命。
眼看事情即将敗露,兩方發生争鬥,兇手在打鬥中慌不擇路,從窗台跳下,當場死亡。
真兇以命償命,兄弟兩的秘密也在驚險中得以保住。
看似缜密的計劃,竟是被外賣員先發現,乍一看略顯粗糙,但細看設定又在情理之中。
關宏宇廚藝不精,免不了和外賣員打交道。
而隻要兄弟兩正常生活,就無法避免和别人接觸,露出破綻、被人察覺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在後續的單元劇情中,兄弟兩交替配合的時間越長,發現這一秘密的人越來越多,劇情也愈發緊張刺激。
《白夜追兇》将代表正義的刑偵支隊隊長和代表罪惡的犯罪嫌疑人兩種身份,放在關系緊密的雙胞胎兄弟身上。
又利用黑暗恐懼症這一難題,讓關宏峰和關宏宇被迫白天、黑夜交替出現查案。
不但在人物設定上,把戲劇張力做到了極緻,也在圍繞這一關系展開的單元故事中,埋伏了巧妙的懸念感。
可謂既有第一眼的驚豔,又經得起細推的考量,也就難怪網友稱贊這部劇爲 " 絕非工業流水線上可以批量複制的作品。"
懸疑題材最大的難點,在于如何吊足觀衆胃口。
與紫金陳的《無證之罪》、《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這類主流懸疑作品不同的是,《白夜追兇》不是改編小說,而是原創劇本。
雖然要面臨着知名度不如 IP、無法自帶流量的風險,但劇集幾乎不存在劇透的問題。
觀衆難以猜測劇情的走向,也極易沉浸式追劇。
弟弟關宏宇遭陷害,被動成爲在逃通緝犯——這是故事剛開始就已經交代清楚的信息。
随着單元劇情的陸續展開,滅門案這條主線也不斷反轉,抛出新的懸念。
真兇究竟是誰?
他費勁心機,難道隻是爲了設局陷害無權無勢的關宏宇?
關宏峰隻是被動卷進這起案件中嗎?
問題的答案始終如迷霧般籠罩在劇情中,一環扣一環的單元故事也在迷惑着觀衆的判斷。
直至劇集結尾,關宏峰因卧底案被警方逮捕。
審訊室裏,多年的隊友跟關宏峰追憶過往。關宏峰卻反應冷淡,報以意味難明的 " 微笑 "。
眼前的關宏峰究竟是真的關宏峰,還是弟弟假扮的關宏峰?
真相不得而知。
除了懸念的設置,這部劇的鏡頭語言、打光手法,也常被觀衆提及。
劇中多次運用明暗對比的布光手法來表現兄弟兩的處境。
光線落在潘粵明臉上,将面部切割成了一明一暗的兩個部分,分别代表着關宏峰和關宏宇的兩種性格——
沉穩和張揚。
關宏峰雖然已經辭職,但仍以顧問的身份參與命案的調查,他代表的是白天、光明。
關宏宇雖然是被誣陷的,但在真兇落網、洗清嫌疑之前,他是見不得光的。
這種布光手法,也是對兄弟兩命運的一種暗示。
光明和黑暗之間沒有明确的界限,關宏峰 " 包庇 " 弟弟,讓弟弟在夜裏代替他,本身也是遊離在黑白邊緣的手段。
觀衆念念不忘的,正是這 " 将反轉塑造到了極緻 " 的功夫。
左邊是弟弟關宏宇,右邊是哥哥關宏峰
自然,最令觀衆稱道的,還是潘粵明在此劇中貢獻的 " 封神級别的表演 "。
表面上看,他是一人分飾兩角;
但實際上,他要飾演的不僅是關宏峰、關宏宇兩兄弟,還有假扮成關宏宇的關宏峰、假扮成關宏峰的關宏宇。
劇中的角色不能看出來兩兄弟身上的異常,但潘粵明必須把角色的擰巴、不自然準确地傳遞給觀衆。
這對任何一個演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于是他爲角色設計了諸多肢體動作,通過挑眉、摸下巴、活動脖頸等小細節,将兄弟兩的細微差距傳遞給了觀衆。
假扮哥哥的關宏宇,挑眉時神采飛揚
假扮弟弟時的關宏峰,挑眉時誇張、僵硬
四種人物心理表現在劇中頻繁穿插,觀衆卻幾乎沒有跳戲的體驗。
以至于劇播多年後,仍有不少人在回味潘粵明在這部劇中的表演。
能将劇情、演技、氛圍三者都拿捏到觀衆心裏,也就不意外《白夜追兇》的刷屏式爆紅。
這些年,影視題材的選擇,越來越成爲決定市場爆款的重要因素。
曾經古偶、仙俠堪稱最容易出爆款的題材。
但近幾年,各大平台的大制作古偶頻頻爆冷,播出效果不如預期。
四海八荒、三生三世的仙戀虐緣,已經很難掀起觀衆心裏的漣漪;
千篇一律的 " 喪葬風 " 服化道,也在不斷挑戰大衆的審美底線。
反而是之前被認爲受衆不多的懸疑劇,總能爆出精品。
細究下來,和懸疑劇本身定位有很大關系。
與其他類型劇相比,懸疑劇不大拘泥于某個特定的人群和方向。
家庭、校園、職場 …… 都可以成爲它的創作藍本。
張子楓主演的《回家的女兒》,就是以家庭爲背景
這類劇集通常也不會強行設置情感線,甚至會刻意弱化情感線在其中的作用,極少家長裏短等拖累節奏的日常戲。
反之,懸疑劇主打的是快節奏、強情節、清晰主線。
這也是令觀衆感到刺激、燒腦的決定性因素。
與此同時,雖然懸疑劇通常有着緊張的劇情氛圍,但它談論的話題并不懸浮。
《隐秘的角落》正是探讨的人性本惡、原生家庭等話題
主線劇情貼近日常生活,故事内核也大都擅于挖掘人性的多面。
去年爆火的懸疑劇《開端》中,主角兩人一起經曆多次循環,逐步揭開公交車爆炸的幕後真兇,到最後終于成功解救全車人,從循環中解脫。
一環扣一環中,闡述的是最真實的社會問題。
主角謊稱遭到性騷擾,要下車時,曾詢問是否有人願意陪她去作證。
但公交車上的人卻都默不作聲,即便是之前無私分享藥物的大嬸,和看起來很熱心的肌肉男,都在此刻選擇漠視。
在兇手掏出匕首刺向女主,倒在地上的男主拼命呼救時,大家也都退的遠遠的,仿佛生怕染上關系,不願上前伸出援手。
劇中還有很多諸如此類的情節,性騷擾、網絡暴力、" 月經貧困 ",都是對當下現實生活的真實重現。
無獨有偶,《沉默的真相》裏,十九歲就開始從警的李建國,在資本的腐蝕下,丢失了自己的職業情懷,違背了自己的良心。
卻在快要暴露之時,和買通他的人通話,說自己掙得隻有他們指甲蓋那麽大。
整部劇在闡述正義和黑暗之前鬥争力量的懸殊上,不吝筆墨,毫不掩飾,直面人性道德在利益前的不堪一擊。
因此,即便大多懸疑劇的首要考慮因素是燒腦、刺激,但想表達的主題也是落地、真實可感的。
不論劇情如何設置、懸念怎樣展開、揭秘過程如何鋪陳、謎底以何種方式揭曉,它的主線劇情始終是和觀衆息息相關的。
樂趣和看點不僅在于案件揭秘過程,還在于觀衆能從中窺探到人心的黑暗面,察覺到社會不被看見的角落。
或許這也正是懸疑劇頻出口碑佳作的原因,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國劇病症,劇情懸浮、邏輯粗糙,得益于懸疑題材的特殊性,大多都能避開。
加之紫金陳的 " 懸疑宇宙 " 帶火了迷霧劇場,也讓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創作者投入了懸疑片的制作中。
《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打響了迷霧劇場的招牌
但獲益之處,同樣也是問題所在——
懸疑片不是能靠快速出片、流量刷屏就能取勝的類型。
想要禁得起推敲、撐得起口碑的好劇,就得花時間精心打磨劇情,和穩定的演技水平。
《白夜追兇》第一季結尾預告 " 第二季正在啓動中 ",到如今有确切的籌備組訊傳來,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年。
這六年中,不斷傳出令人沮喪的小道消息:無法湊齊原班人馬、劇情面臨大幅度删減、第二季腰斬 ……
以至于觀衆在等待中将期待值拉到最滿。
如果能第二季能夠延續第一季的精彩,無疑是爲懸疑劇市場打一針強心劑。
但正如前文所說,它的成功不可複制,如果延續相同的設定也再難拍出新意。
懸疑劇賽道愈發擁擠的當天,究竟是能大浪淘沙,淘出更多精品作品,讓觀衆大飽眼福?
還是會重蹈仙俠、古偶越拍越乏、越拍越沒有新意的覆轍。
前路如何,我們仍未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