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斑馬消費,作者 | 徐霁
2023 年,中國快遞業整體呈現出弱複蘇的局面;行業内部,擠壓式增長與局部性繁榮并存。
全年,中國快遞業務量 1320.7 億件,同比增長 19.4%。頭部公司中,申通成爲增長王;中通、圓通繼續苦念穩字訣;極兔重新尋找增長點;順豐和韻達則正在滑入危險的業務泥潭。
這背後的原因,是快遞行業的極緻内卷,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便是價格戰。
10 年前,快遞均價約爲 15.7 元;連年下降,特别是經曆 2019 年 -2021 年的價格戰後,下降至 9.5 元;2022 年有所恢複,沒想到 2023 年戰火重燃,平均價格來到 9.1 元,創下行業最低紀錄。
随着快遞行業的工具化特點越來越突出,極緻内卷恐怕短期内很難結束。2024 年的價格戰會如何發展?誰會成爲下一個被淘汰的品牌?誰能在接下來的出海與深化兩大突圍路徑中勝出?
冰火兩重天
1 月 22 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去年的快遞行業運行情況:業務量累計完成 1320.7 億件,同比增長 19.4%;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 12074.0 億元,同比增長 14.3%。
快遞業務量在 2022 年同比增長僅爲 2.1% 的基礎上,2023 年的增速仍然遠低于前幾年 30% 的整體水平,意味着市場正在逐步切換至存量時代。
頭部快遞公司,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2023 年 12 月 29 日,中通快遞(02057.HK)的業務量就突破了 300 億件。粗略估算,去年的業務量增速至少達到了 23%。
圓通速遞(600233.SH)依然穩健,去年快遞業務量 212.4 億件,同比增長 21.31%,正式超越韻達股份,成爲快遞業務量 " 老二 "。
最意外的是申通快遞(002468.SZ)。作爲中國快遞行業的創始品牌之一,一度掉隊,業務量在頭部快遞公司中曾僅略優于順豐。阿裏巴巴掌舵,特别是納入菜鳥體系,公司立馬支棱了起來。
2023 年,申通業務量 175.07 億件,同比增長 35.21%,取代韻達成爲行業增長王——按照目前的趨勢,申通在業務量上直接取代韻達挺近行業前三,應該用不了太久。
順豐控股(002352.SZ)去年的快遞業務量爲 118.99 億件,同比增長 7.46%。如果說順豐的低增速是因爲去年 5 月剝離了低端加盟業務豐網速遞,那麽,韻達則是真正地陷入了業務危機。
去年全年,韻達股份業務量 188.54 億件,同比增長 7.07%。而且,這還是因爲公司在下半年突然打上了雞血。要知道,2023 年 1-7 月,韻達快遞業務量 99.75 億件,較上年同期少了 1.52 億件。如果下半年沿用上半年的劇本,恐怕就不止讓位于圓通這麽簡單了。
那麽,韻達股份(002120.SZ)突然湧起的洪荒之力來自哪裏?
價格戰繼續
韻達去年下半年業務量突然提升,申通快遞坐上火箭,其實都沒什麽新故事。答案隻有一個,價格戰。
市場對 2019 年 -2021 年那一輪價格戰記憶猶新。之後,雖然通達系短暫偃旗息鼓以求回血,但是,順豐和極兔這兩家另類,似乎從未放棄價格戰這把利器。
2022 年 -2023 年上半年,極兔速遞(01519.HK)中國業務的單票收入穩定在 0.34 美元左右,低于通達系此前的整體價格。2022 年 9 月份開始,穩定了一段時間的順豐快遞單票收入,再度進入下降區間。
爲了應對順豐的降維打擊和極兔速遞的步步蠶食,通達系再度倉皇應戰。
行業數據顯示,一進入 2023 年,快遞整體價格便進入急速下降區間;有着快遞業價格風向标之稱的義烏快遞單票價格,已經進入曆史低位。另外,去年中國市場快遞業務量增長了 19.4%,快遞收入隻增長了 14.3%,就很能說明這一趨勢。
以降價最爲兇猛的申通快遞爲例,2023 年 1 月,其單票收入 2.70 元,之後一路下降,最低值僅爲 2.10 元。全年,公司單票收入 2.23 元,同比下降了 11.33%。
另外,圓通速遞、韻達股份 2023 年的單票收入分别爲 2.41 元、2.37 元,分别同比下降了 6.87% 和 9.03%。
順豐控股去年的單票收入錄得增長,但這主要是因爲出售了豐網速遞這一低端加盟業務。如果剔除這一因素,順豐的降價幅度與圓通、韻達相當。
其實,快遞行業的所有人,都看到了價格戰的 " 吞噬性 "。大家又不得不主動或被動加入這場極緻内卷,最終陷入一個 " 零和博弈 " 的陷阱。
這場無休止的戰争,給快遞行業帶來了什麽?
快遞業再分化
上一輪價格戰,讓快遞行業苦不堪言,多家公司業績下滑,申通快遞巨虧,就連快遞業老大順豐控股都差點扛不住以緻季度性虧損。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同樣的故事,即将再次發生。
首當其沖的,當然是順豐控股。不僅快遞業務存在增長壓力,前幾年開辟的第二曲線供應鏈與國際業務,2023 年也同比下降了超過三成。
2023 年,順豐收入略有下降,不過,因爲出售豐網速遞獲得投資收益及減少業務拖累,預計業績能有所恢複。除此之外,實在難有亮點。
韻達股份,上半年以量換價,讓自己在業績層面回了血。下半年轉向以價換量,全年快遞業務收入同比下降 2.60%,業績也難言樂觀。
而且,按照目前的趨勢,順豐和韻達均陷入業務量與單票收入的兩難抉擇中,業績壓力将在 2024 年集中體現。
申通快遞 2023 年拿下快遞業務量和收入雙料增長王。然而,在【服務】、【增長】與【盈利】的不可能三角中,公司能否盈利,仍然是一個大問題。在去年的價格戰中,各大快遞公司的單票盈利均出現下滑,最激進的申通,2023 年 Q3 的單票淨利直接降到了 0 左右。
如果說申通選擇了服務與增長,那麽,極兔則選擇了提升品牌和謀求業績,增長便成爲問題。極兔速遞繼續加碼價格戰的空間有限,海外業務也未能分享拼多多 Temu 的紅利,至少從已披露的業績來看,陷入了跑不動的尴尬處境。
中通和圓通,一向是快遞行業的平衡大師。對價格戰快速反應、謹慎投入,謀求業務量與價格的相對均衡發展,同時提升内部的經營效率,維持收入和利潤的穩定增長。這其實是被動局面下的最佳策略。
沒了豐網的順豐,對業務量的渴求更甚,極兔也必須要在上市後穩住地位。所以,2023 年開始的這輪價格戰,到 2024 年會更加激烈。
市場對快遞闆塊的預期,已經體現到了股價之中。最近的 1 年時間,順豐控股、中通快遞、申通快遞股價縮水四成,圓通接近腰斬,京東物流(02618.HK)、韻達蒸發六成左右市值,隻有新股極兔速遞穩住了股價。
新一輪淘汰
短期來看,市場對于快遞行業的悲觀預期,過度反饋了。畢竟,這裏有一個十幾億人的大市場,電商滲透率仍在提升,去年電商 GMV 超過 15 萬億元,一年上千億個快遞包裹在路上飛奔……
隻不過,前幾年異軍突起的直播電商 GMV 增速開始下滑,國内電商市場徹底進入存量時代,随之崛起的快遞業務,也越來越接近于存量時代。而電商需求,對快遞這個配套産業更快速度、更好服務和更優化價格的追求永無止境。
所以,快遞業的内卷,仍然看不到解除的迹象。除非,優勝劣汰加速到來。
2016 年 -2017 年前後,四通一達和順豐控股先後在 A 股借殼上市或在美股 IPO,它們借助資本市場補充的彈藥擴張市場,讓天天、如風達、宅急送等快遞品牌消失于主流市場。從那之後,市場幾乎隻剩下四通一達、順豐、京東與郵政這幾個頭部快遞品牌。
2019 年的價格戰,巨頭們短兵相接,宣告快遞市場從大魚吃小魚階段,過渡至大魚吃大魚、快魚吃慢魚、群魚吃獨魚的時代,百世彙通率先出局,被外來者極兔速遞吞并。
國内快遞市場,下一個被收編的是誰?誰都不想成爲這個問題的答案。
怎麽辦?同樣的困境、猶豫與試探,更早地發生在電商、遊戲與短視頻等領域。探索出來的路徑,也幾乎是明确的,出海與深化。
對外,拓展海外市場。極兔在東南亞市場的崛起,其實就是通達系快遞模式在東南亞降維輸出的結果。對内,優化服務。比如順豐與京東 2B 的供應鏈服務,菜鳥 2C 的品質快遞業務。
而且,菜鳥等公司将兩大戰略方向結合,則是将中國快遞公司的競争力提升了一個維度,真正具備了挑戰 FedEx 聯邦快遞、UPS 優比速和 DHL 敦豪的戰略高度。
方向是明确的,出海、數字化、供應鏈服務、深度捆綁電商市場。順豐、京東物流、菜鳥、極兔速遞,以及中通、圓通、申通、韻達,你覺得,誰更有可能在這一輪零和博弈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