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芥菜是很好的。" 這是記者在華容的田間地頭采訪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整整一年時間,整個華容縣似乎在憋着一口氣,他們想要證明自己,想要爲芥菜正名。
● 2022 年 3 月 15 日,央視 3 · 15 晚會曝光了當地 " 土坑酸菜 " 制作衛生問題,外界一時間 " 談華容酸菜色變 "。彼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采訪并發回報道《" 土坑 " 敗退華容道:13 萬酸菜從業者如何自救?》,展現了關系着當地 13 萬人生計的華容芥菜産業面臨 " 滅頂之災 " 時,各方的反思、整頓與自救。
● 近日,記者再探華容,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大部分 " 土窖 " 已被回填,超 20 萬立方米的标準化腌制池投入使用;加工企業出清 10 家,重組 8 家,引進 4 家,行業重新洗牌;機器換人、透明工廠,芥菜加工産業正走向規範化、工業化道路……
● 但新的困擾随之而來:在這裏,有農戶因行業不明朗而暫時棄種的迷茫,有商家因隻能銷售鮮菜而獲益降低的無奈,有企業因打造标準化腌制池而成本大增的壓力……
● 曹操敗走華容道,這段曆史典故講述了曹操在赤壁戰敗後經華容道撤退時遇泥濘沼澤,割草墊路,終逃出生天的故事。而華容芥菜在遭受重創後,如何東山再起,如何持續發力,如何保證 " 菜農不受損 ",如何引導産業富民強縣,成爲其在轉型升級之路上面對的 " 必答題 "。
重返華容縣:企業集中簽約百億投資
" 這些彩旗都是芥菜的,你看到沒有,這條路全都插上了彩旗。" 經過華容芥菜文化節會場外時,出租車司機滿懷自豪,興奮地介紹道," 華容芥菜,香飄世界 ",他一邊開車,一邊念叨着文化節的宣傳标語。
華容芥菜文化節開幕在即,一條主幹道兩旁已插滿彩旗
往鎮上走,往村裏走,一路上,不時會看到有陌生面孔在打聽芥菜的事,當地人大多會問上一句—— " 是來參加文化節的吧?"
時間仿佛回到了一年前,華容人又開始讨論芥菜了。不同的是,去年,如平靜的水面上被引爆了一枚 " 炸彈 ",今年,更像水面下蘊藏着蓄勢待發的噴泉。
此時,距離 2023 年華容芥菜文化節開幕還有 4 天,風波帶來的沖擊,在這裏逐漸成爲過去式。
2 月 24 日,華容芥菜文化節正式開幕。
開幕式上,舉行了 2023 年第一批招商引資集中簽約儀式,共 32 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 112.81 億元。集中簽約包含産業項目 18 個,共引資 104.58 億元(含芥菜産業項目 6 個,共 34 億元);芥菜訂購協議 14 個,合同總額 8.23 億元。
記者現場了解到,簽約項目包括中聯重科新材料綠色建材産業園、華隆預制菜生産、長沙虎食芥菜加工生産項目;省輕鹽和海霸食品入駐芥菜産業園投資項目;東維熱處理加工、勝越工業機器人、順鑫電子等彙川配套産業項目;共建中國芥菜之鄉和芥菜研發中心項目。力争到 2024 年,全縣芥菜産業總産值突破 100 億元。
在開幕式活動上,華容縣委書記陶偉軍介紹,去年華容縣痛定思痛、認真整改,以芥菜産業規範發展暨産品質量提升年活動爲契機,實施産銷對接、菜農解困,标準升級、加工提質,機器換人、壯大轉小,透明工廠、智慧管理,明廚亮竈、質量追溯,品牌推介、營銷推廣等六大行動。通過将近一年努力,基本實現了 " 産業不能垮、菜農不受損,壞事變好事、打個翻身仗 " 的目标。
這場翻身仗的背後,有着來自多方的期待和決心。在去年 8 月舉行的 " 中國這十年 · 湖南 " 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親自爲華容芥菜 " 帶貨 ",稱自己 " 一個月不吃老壇酸菜方便面吧,我就想着吃一口 "。
一蔸華容芥菜,也牽動着華容縣企業家、種植大戶、執法人員的心。開幕式上,他們走到台前,面向社會宣誓保 " 食品安全 "。
重回插旗菜業:員工、訂單減少,部分産能閑置
一年前,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插旗菜業)成爲引發風暴的關鍵企業。
2022 年央視 3 · 15 節目曝光當晚,當地政府便封存了插旗菜業全部産品,責令其停産整頓,啓動立案調查。最終,插旗菜業及責任人共被罰款 548 萬餘元,于當年 5 月恢複生産。
2022 年 3 月 18 日,插旗菜業門口被拉起了警戒線
一年後,記者再次來到插旗菜業,有員工介紹,目前廠内員工人數減少,還有不少産能閑置
一年後,2023 年 2 月 23 日,記者再次來到位于華容縣插旗鎮的插旗菜業門口,企業已恢複往日平靜,但不止一名公司人士向記者透露,公司内部的生産、訂單情況下降不少。
" 我們廠裏現在有一整個車間是沒有生産的,一半以上産能都沒有生産,就空着。" 一名插旗菜業的員工說道。
從插旗菜業員工處,記者了解到,高峰時期,插旗菜業的員工超過千人,去年 3 · 15 晚會之前,員工人數有四五百人,如今員工已減少至兩三百人,加工産線也出現不少閑置。
作爲華容芥菜加工的頭部企業之一,湖南開口爽食品有限公司也受到了影響,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去年公司整體訂單比 2021 年下降了約三分之一," 我們建廠是在 2003 年,到今年剛好是 20 年。去年是對全行業的沖擊,可以說是最難的一年,直到去年 9 月份我們才慢慢恢複 "。
上述插旗菜業員工也表示," 最難的還是剛曝光的時候,停工整頓了一個多月,待在家裏沒事做。" 随着整改驗收完成,企業逐漸恢複生産經營,情況也慢慢變好。
當日,記者在插旗菜業門口偶遇了正要外出的插旗菜業負責人嚴欽武,他微笑着拒絕了記者關于過去一年公司經營情況的采訪請求。
記者注意到,當地最近出版了一本書籍——《華容芥菜報告》,其中記錄了嚴欽武的一段采訪内容:" 我們最近在和湖南省某國有企業洽談一個項目,想和他們一起合作,讓他們做大股東,把插旗菜業更好地做大做強 ";" 我是真想爲華容芥菜産業做點事情 "。
爲華容芥菜産業做點事情,可以說是每位當地人的期盼。
記者在芥菜文化節上注意到,一名擁有三十萬粉絲的本地自媒體博主自發參與報道,其表示,一年前 " 土坑酸菜 " 風波,讓大家知道了華容芥菜,如今,他想讓更多人看到華容的變化。
再探芥菜加工:大部分土窖已回填,新龍頭劍指上市
一年前,環境簡陋、衛生堪憂的華容土窖令人震驚。爲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華容縣将回填土窖、建設标準化腌制池作爲芥菜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
據插旗鎮多名來自不同村落的農戶介紹,當地每周都會排查、統計村裏起窖的情況,做到起窖一口,回填一口。
2022 年 3 月,正在被腌制的芥菜
如今,在泰和村的标準腌制池内,工人們正在進行腌制工作
數據來源:華容縣官方數據
在華容縣三封寺鎮泰和村,一排又一排的标準化腌制池已投入使用,一口腌制池約有 2 人多高(4 米)的深度,長寬各 5 米,内壁塗有黃色環保食用防水塗層,腌制池上方布有監控攝像頭,可實現集中腌制過程中的監管。
過去一年,華容縣新建了大量标準化腌制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單個标準化腌制池(100 立方)建設成本在 10 萬元以上(目前華容縣施行 400 元 / 方的獎勵),建設門檻較高,小規模農戶一般不會選擇自行建設,這也消除了農戶再自行腌制酸菜的可能。
腌制後的芥菜将進入深加工環節。在這一環節,由于插旗菜業面對的陣痛尚未消去,當地芥菜深加工産業由此迎來重新洗牌的契機。
從華容縣官方,記者得知,3 · 15 晚會後,全縣 32 家芥菜加工企業退出、兼并、重組至 26 家,同時新引進攀華集團、中聯農科、湖南建設投資、金江湖實業 4 家企業。現有加工企業 30 家,年精深加工能力約 40 萬噸(不含腌制半成品外銷約 30 萬噸,鮮菜外銷約 20 萬至 30 萬噸)。
在當下的加工鏈條中,從業者提到最多的企業便是湖南華隆酸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隆酸菜),成立于 2022 年 8 月,由攀華集團投資建設。華隆酸菜項目一期計劃總投資 15.6 億元,新上 3 條生産線,今年 1 月已經投産,達産後可年産酸菜 6 萬噸。
目前,華隆酸菜也是華容縣的重點項目。在不足 100 天的時間裏,華隆酸菜建成了一座 " 無人化、數字化、智能化、透明化、綠色化 " 的酸菜深加工智慧工廠。
新成立的華隆酸菜公司已經投産,酸菜需經過多道清洗程序
走進這座 " 透明工廠 ",可以見到已初步腌制的酸菜在經過至少 3 次的脫鹽清洗後,進入脫水、拌料、炒制等全自動化生産線,經此精加工後制成酸菜相關産品,再由智能包裝系統包裝成袋、打包成箱。
記者注意到," 發展目标 資本市場酸菜第一股 " 被寫在了華隆酸菜展廳的介紹牆上。攀華集團董事長李興華表示,華隆酸菜發展勁頭強勢,3 年内年産值有望突破 50 億元,力争在 3 至 5 年内上市。
去年,華隆酸菜設立,企業喊出了上市口号
不僅僅是華隆酸菜,華容縣正通過打造大數據監管平台、" 透明工廠 " 等舉措,以實現所有芥菜産品 " 賦碼溯源 "" 帶證上市 "。
再訪農戶:銷路受阻,去年腌制的酸菜還沒賣
在華容,芥菜一般于秋季播種,于冬季生長,于春季豐收。
3 · 15 晚會曝光時,華容芥菜剛好迎來收成季節,彼時當地經考量後,允許農戶繼續采用土窖的方式腌制。因此,對于一些華容人而言," 土坑酸菜 " 曝光的影響已停留在了記憶中。
但也有農戶至今心有戚戚——那批去年 3 月成熟的芥菜,本該在腌制三個月後陸續起窖售賣,可如今仍留在田間地頭的土窖裏,幾乎無人問津。
如今隻能零星可見尚未起窖的土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插旗鎮千和村保南七組遇到王興業時,他正和一群人圍爐烤火,聽到有人打聽酸菜,他 " 噌 " 的一下站了起來,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 酸菜是吧,我有啊!" 但得知記者并非前來收購時,他抱着手縮了縮肩,坐了回去。
王興業告訴記者,2021 年自己種植了 8 畝芥菜,去年收成後繼續采用土窖腌制,但 3 · 15 晚會後很長的時間裏,華容酸菜根本就沒有市場,菜販子也不上門收購了。
去年年底以來,王興業時不時會通過手機聯系菜販子,但對方報出的價格并不理想,自己便一直沒有起窖。
記者連續 2 年采訪發現,對于農戶而言,芥菜種植成本每畝大多維持在 500 元,此外,土窖腌制成本(鹽 + 薄膜)約爲 750 元 / 畝。如此看來,農戶土窖腌制芥菜的成本約爲 1250 元 / 畝。
酸菜産品有了,銷路卻斷了。
" 賣不動,銷路不是很好,價格有時候太低了。"據王興業介紹,在去年 3 · 15 曝光之前," 華容酸菜 " 是個招牌,土窖酸菜在腌制三個月後就會陸續被出清。
如今,即使沉寂了近一年時間,菜販子收購酸菜價格也隻恢複到 0.4 元 / 斤,這與往年每斤 0.5 元、0.6 元相比有着較大差距,"(現在)沒得錢賺,虧本了誰賣?"
" 剛開始是賣不出,後來是價格上不去。"種植大戶楊成(化名)回憶,去年他采收了兩百多畝芥菜,下窖腌制的第二天就遭遇 " 土坑酸菜 " 事件," 當時心情就是一桶涼水澆下來。" 和王興業一樣,楊成去年腌制的酸菜如今也還埋在土窖裏。
他向記者仔細還原了去年至今的酸菜市場價格變化:
2022 年 3 · 15 之前,腌制好的酸菜價格能達到 1100 元 / 噸(即 0.55 元 / 斤)。
3 · 15 風波之後變成了 600 元 / 噸(即 0.3 元 / 斤),去年一年幾乎沒有恢複。
今年 1 月開始,價格才慢慢有所好轉。
根據官方數據:
2022 年 3 · 15 時,土窖酸菜出窖價 1000 元 / 噸左右(即 0.5 元 / 斤),
受事件影響,價格一度下滑至 600 元 / 噸(即 0.3 元 / 斤),
随着市場信心逐步恢複,目前存量土窖酸菜出窖價在 800 元 ~850 元 / 噸(即每斤 0.4 元 ~0.425 元)。
據楊成介紹,去年 3 · 15 晚會播出時,有部分農戶已經采收、腌制完成,但若腌制的鹽度不夠則無法長時間保存。這也意味着,即使市場價隻有 0.3 元 / 斤,他們爲減少損失,也隻能起窖出售。
記者了解到,每畝芥菜腌制酸菜的産量約爲 7000 斤,即使按前述最低的 0.3 元 / 斤計算,每畝芥菜腌制收入也可達到 2100 元,農戶毛利潤仍有 850 元。但若種植規模稍大,則需要請人收割、腌制,扣除這些人工成本(一畝 600 元 ~800 元),收益就要低很多,農戶自然 " 惜售 "。
我們也可從當地回填土窖的進程中窺知一二——根據前述數據,目前還有近四分之一的土窖沒有回填,而這些土窖裏存着的都是尚未出售的酸菜。
不過,不管是王興業還是楊成,他們目前對于尚未賣出的酸菜也并不憂心:
一方面,隻要保證土窖的密封性,這些酸菜存放個兩三年不成問題。
另一方面,他們都認爲,酸菜收購價格接下來會持續上漲,期待到時候再賣出個好價格。
重走田間地頭:鮮菜獲益低,小農戶不願種芥菜
農戶對酸菜價格走勢看好的重要原因,出于當前芥菜産量下降,市場供需平衡被打破。
走在華容的田間小道上不難發現,不少農戶選擇暫時棄種芥菜,改種油菜等其他經濟作物,此外,受去年下半年幹旱因素影響,今年芥菜畝産有所下降。
記者獲取的官方數據顯示,2022 年,華容共集中育苗面積 3815 畝,種植面積穩定在 15 萬畝以上,預計鮮菜産量近 70 萬噸。
而根據曆史數據,華容全縣在 2017 年芥菜種植面積就達到 22 萬畝;2019 年,華容縣的芥菜産量已突破 120 萬噸 [ 1 ] ;到 2020 年,華容縣計劃種植 26 萬畝,年産量約 130 萬噸 [ 2 ] 。
相較之下,華容芥菜産量有較大下滑。
王興業就是選擇暫時改種油菜的一員,他向記者明确表示,今年他也暫時不會種植芥菜,因爲被同村農戶的情況給 " 勸退 " 了——" 今年新鮮芥菜回收的價格并不好 "。
據他介紹,他所在的村裏,已有去年種植芥菜的農戶以 " 包幹 " 的方式,将準備采收的新鮮芥菜以每畝 1100 元的價格賣給前來收購的人。
雙方達成收購協議,待到可收成時,無論每畝芥菜産量、質量如何,價格已經确定,且收割、裝車等由收購方自己負責。
芥菜每畝種植成本約爲 500 元,若不計人工成本,采用王興業介紹的 " 包幹 " 方式,農戶每畝可獲利 600 元。
" 我去年栽的是油菜,每畝搞上兩三百斤(菜籽),我可以收入千把塊錢,也沒那麽麻煩(油菜種植較爲簡單,生長過程中不用刻意打理),栽下去就沒事了,還劃算些。" 對于 " 包幹 " 售賣,王興業并不滿意這樣的收益。
插旗鎮華豐村成片的芥菜準備進入成熟期
随着芥菜收成季臨近,插旗鎮衆城村的張強(化名)也開始關注新鮮芥菜的收購行情。
張強打聽到,他所在村裏有位種植戶,在 2 月中旬剛賣出一批芥菜,但并不是以 " 包幹 " 的形式,而是以 500 元 / 噸的價格出售,種植戶自己承擔收割、紮捆、裝車、運輸成本(合計至少 800 元 / 畝)。
根據走訪情況,記者算了一筆賬:
此外,今年當地出台了保護價政策,當前鮮菜收購價格爲每噸 500 元 ~580 元。
記者了解到,華容縣給參與芥菜種植的脫貧戶落實 " 三包兩優 " 政策 [ 3 ] ,此外,收購價格在保底價基礎上再上浮 10%。
以此計算,畝利潤或可達 1460 元(按畝産 5 噸計算)。
但不少普通種植戶向記者表示,實際情況并沒有這麽樂觀。
" 剛收割完還要曬半天一天,然後他(指菜販子)有些要壓秤,再去掉一些黃葉子,可能就剩 3 噸了,所以實際賣不到 2000 元。" 張強說道。對于今年下半年是否繼續種芥菜的問題,他向記者表示,還要再看看。
而以楊成爲代表的種植大戶,則抓住小規模農戶棄種的機會,流轉更多土地進行擴産。2022 年,楊成的芥菜種植面積 200 餘畝,但今年已翻倍至 500 多畝,成爲華容縣芥菜種植面積最大的農戶之一,他還投資 300 餘萬元,建設了 24 個标準腌制池。對于 " 逆勢擴張 ",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标準化是大勢所趨,酸菜市場的需求也擺在那兒,芥菜是這些 " 大戶 " 們首選的經濟作物。
采訪結束,記者沿着鄉間小道返回的路上看到,在已回填或是仍未起窖的土窖旁,往年應當是種滿芥菜的田地裏,現在已滿是油菜。
插旗鎮周邊的村子裏,往年種植芥菜的土地上,今年種的是油菜
對此,種植大戶楊成認爲,不管是芥菜産業鏈條中的哪一環節,都應将眼光放長遠," 壓秤、壓價這些情況,會讓小規模農戶不敢再種芥菜,産量也會受影響 ",最後影響的還是産業鏈上的從業者。
在芥菜文化節開幕儀式上,華容縣委書記陶偉軍提出,将堅持用工業的思維、市場的辦法,以有基地、有園區、有品牌、有龍頭企業 " 四有 " 方式,培優做強種植基地、龍頭企業、加工園區、公共品牌等全産業鏈,推動傳統工藝向現代加工技術轉型、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治理結構轉型、知名度向美譽度轉變。
陶偉軍說,力争到 2024 年,華容全縣芥菜産業總産值突破 100 億元。
可喜的是,華容縣人已經在觀念上發生變化。
一年前,芥菜從業者會反複向記者強調," 是土窖,不是土坑 "," 土窖酸菜風味更好 ",言語間帶着被誤解的憤懑。
一年後,再談起此事,這裏的人們平和坦然," 讨論(土窖)沒有意義了,不會再有了,現在都是标準化腌制 "。
" 壞事變好事。" 想爲華容芥菜正名的他們,如今直言——輿論監督加速了産業升級的速度,這場 " 翻身仗 ",勢必取勝。
( 若無特殊說明,文中圖片來源均爲: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于湖南華容縣)
記者手記 | 重生之後,可打差異化、品牌化 " 組合拳 "
一年前,我在稿子的最後寫下:插旗菜業轟然 " 塌房 ",我們期待這能開啓華容芥菜産業的新時代,從而走向更爲規範化、工業化的發展道路。如是," 老大哥 " 插旗菜業也算是有了幾分舊時代王者的悲壯。
一年後,我們欣慰看到,雖是悲壯,但華容芥菜産業正式揮手告别了過去的粗犷。于是,我們也有了新的期待——以華隆酸菜爲首的企業們,能夠帶領華容芥菜走向更爲品牌化、差異化的道路,例如創新出更多酸菜以外的産品,培育出如 " 涪陵榨菜 " 一樣的全國知名品牌。
芥菜産業絕處重生,對于華容而言,這個關系着全縣四分之一人口生計的産業仍蘊藏着無限商機。正如華容縣委書記陶偉軍所述,芥菜産業技術含量高、産業延伸空間還很大," 一蔸曆經千年風雨的小芥菜,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産業、拓寬農民增收緻富渠道。在食品行業,産品質量隻是基礎,接下來,留給華容縣的 " 必答題 " 是,如何高質量地将芥菜打造成強農興業、富民強縣的緻富菜。
記者 |吳澤鵬
編輯 |魏官紅
統籌編輯 |易啓江
視覺 |鄒利
視頻 |步靜
排版 |魏官紅
參考資料 References
[ 1 ] 湖湘沃土芥菜香。《嶽陽日報》2019 年報道
[ 2 ] 華容縣芥菜産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方案(2018~2020)
[ 3 ] 華容縣 " 三包兩優 " 政策:包種子種苗、包技術指導、包産品收購,優先收購、優價收購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