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住院總醫師是年輕醫生蛻變成長的一條必經之路。工作第五個年頭,29 歲的住院醫師蔡斌,擔任了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胸壁外科的住院總醫師(簡稱 " 住院總 ")。
與 996、007 相比," 住院總 " 的工作強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值班時須 24 小時在病區待命," 招之即來、來之能戰 " 已經成爲蔡斌的工作常态。
這天,從早晨 7 點半到 11 點,查房、寫醫囑、會診、處理病人,沒有停過一分鍾,沒有喝過一口水。中午匆匆扒拉一口對付過去,沒有休息,他又繼續埋頭整理一位去世病人的彙報資料,像一顆不知疲倦的螺絲釘。
◎ 作爲住院總醫師,每周 6 天每天 24 小時待在醫院,任何突發情況都必須第一時間到達。/ 醫院供圖
1
對病人有一顆悲憫之心
省二醫胸壁外科病房主要收治胸廓畸形、胸壁腫瘤、胸部外傷、感染、缺損等五大類胸壁疾病的患者。這些病實際發病率相當高,很多病人因爲胸壁凹陷,壓迫到心肺,影響呼吸功能,影響循環功能,而且有心理上的嚴重痛苦,表現爲自卑、抑郁等。
蔡斌懷着一顆悲憫之心開展工作,對病人一視同仁,開方用藥等都會優先考慮經濟實惠療效好的,盡可能減少病人的住院費用。在病區,手術後切口愈合不良住院周期長的病人多半會有焦慮情緒,他總會耐心傾聽病人的心聲,安慰陪伴,不斷鑽研摸索出更舒适的換藥方式與傷口用藥方法。
◎ 蔡斌不用出診,主要負責病房管理工作。
在近期收治的病人當中,蔡斌最爲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廣東肇慶的 14 歲女孩羽菲(化名),患有先天性重度脊柱側彎伴胸廓畸形 , 随着生長發育,共行手術調節脊柱内固定器多達 9 次。
羽菲的小小身軀,經曆 9 次脊柱手術之後,原本薄弱的胸壁終究撐不住了——右側整體塌陷,自此她的每一口呼吸都變得艱難,必須靠吸氧續命。拍的片子顯示,其右側背部靠近脊柱肋骨嚴重扭曲,心髒與右肺明顯受到壓迫。
2018 年大學畢業踏入臨床,蔡斌就跟随中國胸壁外科創始人王文林教授學習,各種奇形怪狀的胸壁疾病基本都見識過,但像羽菲這般嚴重的畸形還是少數。
" 多次脊柱手術雖然矯正了側彎,但多次手術的打擊加上胸廓畸形的存在使其呼吸功能明顯受損,導緻平日活動極少,肢體肌肉明顯萎縮,整個人就是皮包骨頭。" 見到羽菲的第一眼讓蔡斌感到莫名心疼,女孩實際年齡 14 歲,體重隻有 30 斤。幸好她有一對負責任的雙親——爸爸媽媽很愛她,對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竭盡所能帶她看病治療。
" 由外院轉入我們醫院時,孩子的呼吸功能很差,靜息下氧飽和度爲 78%。做手術出現呼吸衰竭等并發症可能性極大,但不做手術治療則病情永遠無法改善。" 蔡斌非常清楚遇到這樣的病例,術後的監測護理可能比手術本身的難度更大。
手術前,羽菲的爸媽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氣,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省二醫胸壁外科手術團隊上。王文林教授親自挂帥主刀,以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技術,保證這場手術獲得成功,通過 MatrixRIB 修複整形,使其右側胸廓擴大,解除肺和心髒壓迫。
2
30 天精心護理戰勝術後并發症
小羽菲從手術室轉入監護病房沒多久,蔡斌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術後果然出現了呼吸功能不全,不能脫離氧氣。" 因爲患兒本就呼吸功能差,剛做完手術傷口疼痛、身體不能随意活動等因素都導緻她的狀态比術前更差一些。" 他分析說。
接下來的一兩個星期,羽菲的術後護理康複對醫護團隊是更大的考驗。當時一個簡單的深呼吸,羽菲都很難完成,吸痰護理等操作也讓她倍感痛楚。面對心電監護、注射泵等儀器,她内心更是非常緊張,有時候脫離了氧氣十餘秒,便出現面色蒼白、發绀、頭暈等不适,拒絕配合吸痰、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等治療,甚至産生了死亡的恐懼。
作爲主管醫生,蔡斌馬上意識到醫病還須先醫心。" 雖然羽菲 14 歲了比較懂事,但是之前多次的住院手術經曆讓她從心底對醫療環境恐懼、抗拒,所以得像對待幼兒園小朋友一樣哄着,給予更多的耐心,多傾聽,多鼓勵。"
進行吸痰護理時,蔡斌盡量動作輕柔,時不時誇贊羽菲 " 你做的很棒 "。當看到羽非實在做不了深呼吸時,便換成無創呼吸機來幫助她。可面罩一蓋上去,機器吹氣出來,一時不适應的羽菲又害怕得身體發抖,蔡斌趕緊拿掉面罩,輕聲細語安撫 " 不用怕,沒事的 ",等到她情緒穩定後再嘗試,循序漸進幫她去适應呼吸機。
蔡斌帶領醫療組、護理組,反複與羽菲進行溝通與心理疏導,并通過不斷改善治療方案,讓羽菲終于願意積極配合治療。雖然女孩還是不怎麽說話,但不再抗拒醫護人員,誰對她好爲她着想其實她心裏都明白着。經過一個月的精心護理和康複治療,羽菲的精神狀态和呼吸功能明顯好轉,可以出院回家了。
" 管理好病房的所有病人,讓他們盡快康複平安出院,是我的責任。"蔡斌說,每當看到病人笑着出院,心裏就會特别滿足。病人評價蔡斌是一個 " 暖男 "。
◎ 蔡斌在查看病人的傷口恢複情況。/ 醫院供圖
對于羽菲這類嚴重的患者出院後,蔡斌還要繼續通過微信視頻定期随訪," 手術中在其胸腔和術野分别放置引流,前天聽孩子爸爸說引流有變化,我就約了他們昨天回來複診,情況還可以。" 他心中的大石終于落下。
3
年輕醫生要多思考多學習
在我國,胸壁外科目前仍是一個嶄新的外科領域,五大類胸壁疾病的學習都不容易。蔡斌很幸運在剛步入醫學生涯的時候就遇到了一位好老師,王文林教授是他的研究生導師。
" 王老師年逾半百,仍然保持每天早上 6 點半到科室上班。即使科室手術很多,或者需要頻繁外出學術交流、做手術情況下,仍然能保持每天完成公衆号推文的總結與推送,記錄患者病例信息與手術經驗記錄,閱讀大量文獻。并且王老師通過自己的思考與實踐,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發明了很多新概念與新術式,走出了一條獨一無二的生涯道路。"蔡斌打心裏尊敬與佩服這位恩師,他說:" 王老師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學習态度,與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是我一輩子都值得學習的楷模 "。
◎ 2023 年 2 月 9 日起,胸壁外科整體搬遷到民航院區胸壁外科研究院。
在蔡斌看來,作爲年輕醫生,要保持終生學習的态度,多學習優秀前輩們的先進理念與技術,多上手術觀摩,多思考,多總結,不要怕苦不要怕累。平時自己要練好基本功,這樣上台手術的機會來臨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作爲外科醫生,在治療過程中,要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真實感受,據此不斷改進與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每一位 " 住院總 " 都是醫院不可缺少的年輕精英。蔡斌回看自己的成長腳步,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白到快速融入到臨床工作中,他特别感謝規培帶教老師龍偉光教授。
" 龍老師綜合能力極高,是他耐心細緻的指導,讓我的專業能力、工作能力、待人處事等各方面都得到鍛煉。" 與病人的接觸溝通細節、包括寫病曆,都是龍老師手把手教會他的。
在剛入職規培的時候,蔡斌的醫患溝通能力比較欠缺,遇到焦慮的病人、面對家屬的質疑不知如何處理。龍偉光教授給他支招,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角色,然後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想問題,要有同理心,與患者共情之後,真心想辦法去幫他解決問題。龍老師還會帶上他去到病人那裏,親自示範醫患溝通,慢慢地蔡斌學會融合貫通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溝通方法。
4
希望未來不負一襲白衣
" 我覺得醫學專業和我挺有緣的。" 談起爲什麽學醫,蔡斌腼腆一笑。在他讀小學的時候,因看了一部叫做《無限生機》的電視劇,醫學的種子由此在他心裏悄悄發芽。
距離高考 5 個月,某天中午蔡斌一放學就急忙跑回家,劇烈運動引起突發胸悶、胸痛。" 休息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我媽中午下班回來就帶我去醫院,查出血氣胸,不及時治療會要命。" 蔡斌回憶說,正值學業壓力最大的時候,忽然被告知需要住院手術,心理壓力還是挺大的。幸好遇到一群醫術精湛的好醫生,很快治好了他的病。
這件事讓崇敬醫學的他更加堅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雖然聽到有些家長說學醫很苦很累、前景不好之類的,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醫學專業。
之所以選擇外科,是因爲蔡斌是個比較喜歡動手實幹的人。胸外科現在許多微創手術都很考驗動手能力,因此也深深吸引了他。在他看來,通過自己的雙手能讓病人擺脫疾病康複出院,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 病房的日常工作。/ 醫院供圖
同事們說蔡斌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完全是兩個人。在工作中,他是盡職盡責的 " 住院總 ",每每遇到搶救或是需要他處理的事情時,他是最淡定接聽電話并能及時趕到搶救現場解決問題的那一位醫生。而在生活中,一米八六的高個頭外形下是不善言辭,臉上總是有着害羞神情的蔡同學。其實下班之後,他也有不少愛好," 醫生必須釋放壓力才能更好的工作,所以我會聽音樂、唱唱歌、看電影等來放松自己。"
從醫學生到臨床醫生的轉變過程,讓蔡斌真正認識到的是,無論是在電視屏幕裏的,還是在現實的醫療環境中,别人看似醫生雲淡風輕、從容不迫地處理一些患者,其背後實則需要背負太多的付出與積累。
有的人說,醫學是一條不歸路,踏入這個行業就沒有得回頭。蔡斌嘗試回頭的時候,看到的是十多年前,那個對醫學如此崇敬、着迷的小學生。" 醫學的路道阻且長,但我希望未來能夠通過努力,不負一襲白衣。"
作者|葉芳
編輯|廖穎瑤
攝影|胡超揚
通訊員|丘绮晴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