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入深水區,消費者需求就是指引行業前進的風向标。
作者丨樊舒琪
責編丨崔力文
編輯丨何增榮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新能源車行業迎來了一波利空:奔馳、福特、通用等國際巨頭先後宣布放慢電動化轉型的節奏;美國揚言要調查中國的新能源車;麥肯錫中國前幾天發布的調研結果顯示,2023 年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十年來首次下滑。
眼看着中國與歐美等國,在新能源車這條路上隐約有分道揚镳之勢;而在國内,随着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 36%,一系列問題随之暴露,引發部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質疑。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鞏固和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優勢呢?
中國科技協會主席萬鋼曾在 2021 年強調:" 要高度重視市場,隻有新能源汽車進入以用戶爲主體的階段,市場滲透率才會持續提升。" 這話如今看來仍不過時,企業隻有以用戶需求爲導向,優化産品定義、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如此才能讓我國新能源車行業穩健向前。如果努力錯了方向,再多的投入都隻是南轅北轍。
用戶想要什麽?
以用戶需求爲導向,首先要明白新能源車用戶們想要什麽。
在今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汽車之家呈現了一份名爲《2024 中國新能源車用戶需求與産品洞察》的報告,該報告依托汽車之家 5 億用戶行爲數據和全網近萬份用戶需求調研,充分聆聽用戶聲音,能夠幫助車企精準把握用戶需求。
通過汽車之家的報告,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看到,2023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達 36%,電動化趨勢顯然已不可逆轉;但與此同時,純電車型的銷量增幅正在放緩,插混和增程車型正成爲新能源市場新的增長引擎,去年二者銷量之和占新能源車總銷量的 33%。今年這一數字記者猜測或将達 40%。
這直觀地反映出,在我國許多地方,新能源車憑借更低的補能成本、更優的智能化體驗,正逐步取代燃油車的江湖地位。而插混和增程的銷量增幅超過純電,則可見續航、補能問題正越來越成爲廣大新能源用戶的痛點。
汽車之家呈現的另一組數據也能很好地佐證 " 續航、補能正成爲用戶最大痛點 " 這一論點。
在汽車之家對于新能源用戶購車關注因素的調研中,重點關注新車續航裏程的用戶占 58%,用戶對這一因素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對産品安全性(52%)、質量(40%)的關注;而在汽車之家對于新能源用戶購車焦慮因素的調研中,68% 的用戶表示會爲續航裏程焦慮,另有 47% 的用戶會爲補能不方便焦慮。
關于續航裏程問題,随着車企不斷進行技術攻堅,未來新能源車的續航裏程必定會大幅提升。而用戶的補能焦慮則需要政府和車企統籌調度資源。
光從數據上來看,我國充電設施的布局總量每年都在增長,今年 1 月,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 859.6 萬台,較 2022 年同比增加了 65%。而公安部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爲 2041 萬輛。
新能源車和補能設施的比例爲 2.5 ∶ 1,盡管還沒有達到 1 ∶ 1 的理想比例,但補能資源的總量已較爲豐富,從理論上來說,用戶的補能焦慮似乎是在杞人憂天。
但實際上,從補能設施的區域分布來看,目前補能設施的分布較多地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城市的補能資源則相對匮乏。有數據顯示,廣東、上海、北京這 10 個公共充電樁數量 TOP10 的省市,其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占全國總量的 73%,其餘幾十個省瓜分剩下那 27% 的公共充電樁,這幾十個省的新能源車主補能有多不方便可想而知。
因而政府和企業需要合理調度補能資源的分布,讓三、四、五線城市的車主也能擁有便利的補能體驗,這樣才能讓新能源車滲透率實現進一步的突破。
以上是就消費者整體情況而言。若是微觀到不同年齡段,我們會發現,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的産品需求又會有些具體而微的差異。
數據顯示,70 前的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更關注産品質量和操控性,同時他們更容易爲産品安全性感到焦慮;70 後也關心新車操控性,同時他們也看重續航裏程;對 80 後購車決策影響最大的是新車的空間表現和質量,不過二手車的殘值率讓他們感到擔心;90 後的購車焦慮因素和 80 後類似,除此之外,新車快速降價、老車型系統無法升級也是他們購車時的顧慮;95 後則看重新車的外觀和配置,而軟件的付費訂閱模式也是他們的一大焦慮因素。
消費者的焦慮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曆程的寫照。早期的中國汽車在産品品質上略顯粗制濫造,但随着制造工藝的成熟,産品質量過關後,消費者又轉而關注車内的空間體驗、乘坐舒适性等等。
後來新勢力的崛起,将手機行業快速叠代的打法帶入汽車行業,新車到手沒多久就成了老款,令許多消費者在情感上難以接受。近些年如火如荼的價格戰榨幹了制造的毛利,靠軟件、生态盈利眼看即将成爲一種趨勢,這也造成了 95 後消費者爲軟件的付費訂閱模式而擔憂。
不僅如此,在品牌偏好上,新能源用戶也呈現出鮮明的代際差異。
70 前、70 後、80 後這部分人群在購車時傾向于中國主流品牌;90 後、95 後則更願意嘗試新事物,90 後是 5 個年齡段用戶中對中國新勢力品牌接受度最高的一群人,95 後最青睐的品牌則是海外品牌。
産品能滿足用戶需求嗎?
了解用戶需求是爲了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對車企來說,時刻審視自家産品是否滿足了用戶需求,是企業在市場變遷中立于不敗之地的不二法門。爲了幫助車企對旗下産品形成更客觀的認知,汽車之家推出了《新能源超測》對産品進行測試。
汽車之家的《新能源超測》集結了海内外近 60 款熱門新能源車型,測試周期長達 150 天,跨越了歐亞兩洲 5 國 25 萬公裏,縱躍 70 ℃的溫差,在不同用車場景下,分别對車輛進行了續航、性能、安全、智能駕駛等維度的全面測評,最終彙總 113 項測試結果、數萬次數據收集,爲《2024 中國新能源車用戶需求與産品洞察》報告提供強有力的産品洞察支撐。力求全面、真實地反映不同産品在不同場景下的表現。
通過測試,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多數新能源用戶都較爲關心的車輛續航裏程方面,無論在何種場景下,中國品牌的實測續航裏程都高于海外品牌,同時中國品牌在極寒溫區的續航達成率更高,電耗更低。
不過,在寒冷溫區、濕冷溫區、暖熱溫區,海外品牌的續航達成率都優于中國品牌,電耗也更低,這是今後中國自主品牌産品需要改進的。
若從動力形式的維度來看,插混、增程車型的純電續航裏程随着溫度升高而升高,這一點,它們和純電車型沒有區别。至于綜合續航裏程,在極寒區,插混、增程的油耗明顯提升,可見即便是非純電車型,綜合續航裏程也會受溫度影響。
在用車測試中,中國品牌在經曆整車冰凍測試後,隐藏電動門把手彈出成功率僅 23%,低于海外品牌的 40%;車機冷啓動成功率達 88%,高于海外品牌的 77%,二者各有優劣。
針對用戶的電磁輻射焦慮,汽車之家也聯合專業機構展開 " 充電輻射 " 全網首測。測試發現,被測中外品牌車型均不存在較大的輻射危害,考慮到此次測試囊括了海内外近 60 款熱門車型,所以大多數用戶根本無需有電磁輻射焦慮。
在許多駕駛愛好者注重的産品性能方面,中國品牌和海外品牌亦是各有千秋。在極寒幹地場景下,海外品牌的 0-100 加速表現更優異,在極寒雪地場景下則反之。
而在雪地極限速度測試中,中國品牌的極速達 256km/h,高于海外品牌的 231km/h,此外在測試中,極速超過 200km/h 的車型,中國品牌有 9 款,海外品牌卻隻有 2 款。
在汽車之家組織的 AEB 測試中,除濃霧場景外,中國品牌的表現均優于海外品牌,由此可見中國汽車工業經過數十年追趕,中國品牌在安全性上也實現了突破。
但測試車輛的智能駕駛水平卻頗令人遺憾。根據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看到,目前新車的 NOA 搭載率仍比較低,59 款測試車型卻隻有 11 款具備這項功能。而且不同産品的功能覆蓋參差不齊,變道策略、車距控制策略各家幾乎都不一樣,可見在智能駕駛方面,行業标準尚有待統一。與此同時,測試車輛的接管次數都不算低,這樣的智能化水平,顯然是與消費者的理想還有一段距離。
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進入深水區,消費者需求就是指引行業前進的風向标,透過汽車之家的《新能源超測》和報告,汽車人看到了消費者對續航、安全、質量的強烈需求,今後若以此爲依據打造産品賣點,或許能大大提升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而對消費者來說,汽車之家的這份報告,也不失爲做購車決策時的有益參考。
|樊舒琪|
時代車輪下的一粒沙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