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5 日晚間,高德紅外(SZ002414,股價 7.91 元,市值 337.82 億元)公告,公司就浙江珏芯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珏芯公司)、毛劍宏及 6 名公司前員工侵害公司商業秘密一案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訴請被告支付經濟損失 2 億元及其他合理費用。
12 月 6 日和 12 月 9 日,珏芯公司先後在微信公衆号 " 珏芯微電子 " 發布關于高德紅外公告的聲明,稱高德紅外的上述公告存在 " 虛假記載、錯誤陳述、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之處 "。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高德紅外與珏芯公司的大股東上海麗恒光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23 年 12 月更名爲麗恒企業管理(麗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麗恒公司)早有糾紛。2020 年,高德紅外曾以虛假宣傳爲由起訴麗恒公司,麗恒公司後在媒體上發表了緻歉聲明。
高德紅外起訴索賠 2 億元
根據高德紅外的公告,譚必松、杜宇等 6 人均系公司的前員工,分别從事探測器材料、襯底、制冷機、芯片、封裝的研發和制作等完整生産流程,在工作期間知悉并掌握了公司相關商業秘密,上述人員通過毛劍宏的招攬,從公司離職後攜帶公司的上述商業秘密成立了珏芯公司,使珏芯公司在完全不符合行業規律的時間内建成、投産相關生産線,并生産出與公司高度一緻的産品,上述行爲構成了對公司商業秘密的侵害。
高德紅外認爲,上述企業和人員的行爲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競争秩序,也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最保守估計爲 2 億元,被告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由此,高德紅外訴請被告賠償 2 億元并承擔本案所有的訴訟費用、律師費用等合理費用。
" 商業秘密索賠兩億(元),在近兩年的侵權索賠案件當中,并不算高。"12 月 7 日,北京市中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夏孫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侵犯商業秘密事件在市場上并不少見,相關部門的整治力度也不斷增強。2023 年 4 月,在 " 蜜胺 " 發明專利及技術秘密侵權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合計判賠 2.18 億元;2024 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産權法庭作出二審裁決,判威馬公司停止侵犯吉利公司商業秘密,并賠償 6.4 億餘元⋯⋯
就此次高德紅外起訴珏芯公司及六名前員工侵害商業秘密案件,夏孫明表示,前員工成立新公司并不違法,但是成立新公司後從事與原東家相同的業務,甚至是利用掌握的原東家的商業秘密進行創業,當然是違法,不僅違反公司法,甚至違反刑法。
侵犯商業秘密對于企業的影響可能非常深遠。根據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公衆号 " 浦東檢察 " 今年 6 月份發布的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全國首例人工智能芯片領域侵犯商業秘密案。" 事情發生之後,公司融不到資金,也深陷大規模裁員危機。" 浦東新區檢察院在多次走訪調研該公司中了解到,該案的發生嚴重影響該企業後續研發進展,緻使企業一度陷入困頓。
夏孫明表示,商業秘密是高科技企業核心的競争力,如何保護都不過分。但由于法律保護的滞後性和防禦性,企業需要建立一整套商業秘密的保護機制。
夏孫明提出了 6 個方面的建議:一是設立管理和監控機構;二是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三是嚴格控制接觸範圍。企業的一切保密管理行爲,都要把目标放在有效控制商業秘密的接觸範圍上,把重點放在知悉範圍内人員的管理上;四是加強重點部位監控與管理,産生、處理、存儲、使用商業秘密的部位,是保密管理的重點;五是積極推行契約管理,契約管理的重點是突出保密合同的完整性和保密義務有效性;六是提高技術監控手段,例如在涉及商業秘密的環境中,增加防盜竊技術、防複制技術。
此前高德紅外與珏芯公司大股東已有糾紛
記者注意到,在與珏芯公司産生糾紛之前,高德紅外與該公司大股東麗恒公司早已出現過糾紛。
天眼查信息顯示,根據高德紅外與麗恒公司相關虛假宣傳糾紛一審民事裁定書,高德紅外稱,2019 年 11 月,麗恒公司在其注冊的官方微信公衆号上發布文章,表示其分别在 2010 年、2012 年爲高德紅外開發紅外探測器芯片、建設紅外探測器芯片生産線。高德紅外認爲,公司現擁有的紅外線專利技術均由公司自主研發,其生産線也與麗恒公司并無關聯,麗恒公司所發布的虛假信息違背了客觀事實,具有欺騙性,特訴于法院。
2020 年 9 月,麗恒公司針對該事件在媒體發布緻歉聲明,承認上述文章部分内容表述有誤,造成了廣大讀者的誤解,給高德紅外造成了不良影響。
上述文章寫于 2019 年 11 月,而此次被起訴的主體珏芯公司也成立于 2019 年。天眼查信息顯示,珏芯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6 月,注冊資本 3.4 億元,毛劍宏爲法定代表人并擔任董事長。據其微信公衆号 " 珏芯微電子 "2024 年 2 月發布的消息,珏芯公司獲得 5 億元融資,啓動航天應用高可靠性制冷紅外探測器二期擴産項目建設。
在高德紅外發布提起訴訟公告後不久,珏芯公司在上述微信公衆号發布聲明,稱高德紅外的公告存在虛假記載、錯誤陳述、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之處。
具體而言,珏芯公司稱:" 由于高德紅外在涉案紅外探測器的經銷、展覽、學術研讨和申請專利等活動中,公開了涉案技術。涉案技術被公衆所知悉,早已不是技術秘密或商業秘密,高德紅外在該案中保護商業秘密是個僞命題。"
此外,針對高德紅外申請财産保全并獲得法院裁定,珏芯公司稱,公司于 2024 年 11 月 18 日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交了《撤銷财産保全申請書》,并舉報了高德紅外。
12 月 9 日,珏芯公司進一步發布補充聲明稱,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6 月 20 日,公司成立後才陸續聘請員工,包括公司 6 位員工或曾經的員工(譚必松、杜宇等 6 人),高德紅外起訴的公司 6 位員工或曾經的員工都不是公司的股東。因此,珏芯公司質疑高德紅外公告稱上述員工 " 從公司離職後攜帶公司的上述商業秘密成立了被告一(指珏芯公司)" 的陳述爲虛假陳述。
高德紅外公告中并未披露上述 6 位前員工離職及入職新東家的具體時間。按照高德紅外公告所述,珏芯公司及相關人員 " 對公司商業秘密的侵害 " 也不是近期發生,爲何公司直到 2024 年才提起訴訟?12 月 9 日,高德紅外證券部人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不太方便透露。而對于珏芯公司的上述聲明内容,該人士則表示,對對方的言論不作評價。
記者查閱天眼查信息了解到,麗水珏意芯誠電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珏意芯誠)的合夥人名單中出現了 " 杜宇 "" 譚必松 "" 餘波 "" 熊雄 "" 彭成盼 "," 陳世銳 " 也曾是珏意芯誠合夥人。珏意芯誠成立于 2019 年 11 月,當年即成爲珏芯公司股東。
珏芯公司爲何會招攬多名高德紅外前員工?這些前員工是否間接入股了珏芯公司?12 月 9 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企業 2023 年報信息披露的電話和郵箱聯系珏芯公司并發送了采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市場競争激烈
記者注意到,珏芯公司的業務包括爲客戶提供制冷紅外探測器整體解決方案,這與高德紅外存在競争關系。而在紅外熱成像領域,多家上市公司在近年來定期報告中,或多或少提及了市場競争激烈的情形。
睿創微納(SH688002,股價 48.57 元,市值 217.83 億元)在 2024 年中報内稱:" 未來,随着同行業企業數量的增加、市場競争的加劇,行業供求關系可能發生變化,整體利潤率水平可能産生波動。"
目前,A 股市場上的紅外熱成像領域上市公司主要爲高德紅外、睿創微納、久之洋(SZ300516)、大立科技(SZ002214)、富吉瑞(SH688272)等。
在這幾家企業中,睿創微納的業績表現相對較好,除 2022 年度增收不增利外,2023 年度以及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均同比增長。久之洋 2022 年、2023 年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呈現小幅增長,但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則出現同比雙降;大立科技 2022 年、2023 年及 2024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持續下降,且歸母淨利潤持續虧損;富吉瑞 2022 年、2023 年營業收入呈現先降後升,但歸母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2024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且扭虧爲盈。
久之洋在 2024 年半年報内表示:" 當前國内紅外技術日益成熟,産品更新叠代加快,需方采購模式發生了變化,導緻行業内部競争日趨激烈。"
富吉瑞在 2023 年年報内表示,該年紅外成像行業市場競争激烈,産品價格下降,使得軍品與民品業務整體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在 2024 年半年報内提示風險稱,随着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内成熟産品和服務的競争将變得愈發激烈,未來産品價格仍可能繼續下降。
至于高德紅外,自 2022 年以來,公司經營業績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22 年、2023 年,高德紅外營業收入分别同比下降 27.75%、4.49%,歸母淨利潤分别同比下降 54.82%、86.51%。2024 年前三季度,高德紅外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2.38%,但歸母淨利潤仍同比下降 82.42%。
對于業績變動原因,高德紅外在 2022 年報、2023 年報及 2024 年半年報均提及 " 因型号項目類産品采購計劃延期、部分型号項目類産品價格下調(或調整)等因素 ",型号項目産品收入下降。此外,由于研發投入、人工成本、資産折舊攤銷大幅增加等因素,高德紅外的利潤出現下降。
爲何型号項目産品會持續出現采購計劃延期、價格下調?公司産品是否面臨市場競争加劇的風險?高德紅外上述證券部人士回複記者采訪表示,主要系軍工訂單的周期波動性影響,一些訂單可能會延期簽訂,(受)市場的影響也有,但主要還是軍工訂單周期的影響。
紅外熱成像産品、紅外探測器芯片主要應用于軍工領域,近年來則向電力檢測、安防監控、汽車輔助駕駛等領域拓展,上述上市公司均在大力拓展民用市場,無疑爲行業增加更大競争的可能。例如,高德紅外在 2024 年半年報内表示,子公司智感科技積極應對市場波動和競争加劇,依托自身完善的産業鏈、高效協同的供應鏈體系和升級的自動化生産線,在産品創新和技術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
(文章内容和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記者 |張明雙 陳晴
編輯 |||孫志成 梁枭 杜波
校對 |段煉
封面圖自視覺中國(圖文無關)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