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的陰霾剛剛散去,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然而 2023 年才啟程,元旦節假期剛過,已經有 8 位明星名人相繼離開了人世。
他們中最大的 94 歲,最小的是 33 歲,都在自己的領域有着傑出的貢獻,他們的生命就永遠停留在了 2023 年的開端,實在是令人感到有些傷懷。
李韻秋
2023 年 1 月 3 日著名藝術家李韻秋在北京去世,享年 90 歲。
李韻秋生于 1933 年,從小投身梨園拜師學藝,以刀馬旦見長,她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進入北京青年京劇團之中,出演衆多經典作品,在《三盜芭蕉扇》中出演明豔潑辣的鐵扇公主,《十一郎》裡面反串俊俏小生十一郎,都獲得了衆多好評,也是一位難得的 " 文武雙全 " 戲劇演員。
李韻秋的丈夫是著名藝術家孫嶽,也是《楊門女将》中宋王的扮演者,他的唱腔優美,做派傳神。
2005 年,已經 72 歲高齡的李韻秋仍然沒有告别舞台,還在北京舉辦了六十周年專場演出,風采不減當年。
杜熊文
1 月 2 日深夜,著名影星杜熊文因病不幸離世,享年 81 歲。
杜熊文出生于 1942 年的廣東,上世紀七十年代活躍在熒屏上,他曾經塑造過很多的經典形象,如《大浪淘沙》中的楊如寬等人,《姑娘的心願》中善良溫柔的馬古。長相正派,演技精湛,在恐怖電影《梅花巾》之中也有着重要的表現。
到了晚年,杜熊文逐漸退出了影壇,身體已經不如往常,不過他的晚年照片上經常還是積極樂觀的笑着。
菅愛梅
菅愛梅 1949 年出生于梨園世家,七歲進入梨園開始演出,拜師于常香玉的旗下,長大後進入新鄉戲校進修,畢業後輾轉在多個豫劇團裡面擔當主演,成為刀馬旦,唱念做打俱佳,還是一名國家一級演員。
在《穆桂英下山》之中,她扮演英氣勃發的穆桂英,氣勢十足,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東方美人;在《花木蘭》裡面,她飾演戰場紅顔花木蘭,铿锵有力,演繹巾帼不讓須眉的風範。
2004 年她光榮退休,結束了自己在戲劇舞台上的時光,近幾年時間很少露面于大家面前,直到 2023 年 1 月 1 日不幸因腦梗發作離世,享年 74 歲,她的兒媳婦王鳳嬌為她發出了訃告,她的追悼會将于 2023 年 1 月舉行。
韋廉
2023 年 1 月 1 日韋廉去世,享年 78 歲。
韋廉于 1945 年出生在上海,他的母親是一位專業演員,父親則是上海宏光大戲院的經營者,這也讓他潛移默化中愛上了電影。他從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擔當導演,執導了衆多經典作品。
他的作品風格細膩,以小見大,多是以戰争題材為主,體現了那個時代的變遷,在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題材的《雷場相思樹》中,以及平津戰役作為原型的電影《大決戰》中,為戰士們譜寫了一首讴歌。
在我國第四代導演如謝飛、吳贻弓等人中,他也能夠排名前列,曾經獲得過金雞獎,華表獎等衆多榮譽,在他去世後,演員郭曉峰、北電教授劉詩兵等人為他發出悼念。
何德利
何德利 1947 年出生于天津,跟随着王鳳山先生學藝多年,積累了深厚的藝術積澱。20 世紀 70 年代廣泛活躍于南開,河西等地的演出場所,參與了多個快闆創作及演出。
1999 年,他進入到相聲藝術團,上演了許多民間非常流行的段子,如《小拜年》等,他的相聲創作影響了一代人,是德雲社演員高峰的恩師。
2021 年 1 月份,高峰還專程回去看望了何德利,為他帶去了節日的祝福。兩年之後的 2023 年 1 月 2 日,何德利因病與世長辭,享年 76 歲,他去世之後,高峰、郝夢春也為他發文進行了悼念。
李青
李青于 2023 年 1 月 2 日淩晨去世,享年 91 歲。
李青 1932 年出生于上海,從小在上海弄堂裡面長大,1951 年他開始拜師學藝,一開始隻是大師張利音身邊一位打雜的助理,積累了一定經驗後,開始登台演出,在舞台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李青的戲劇表演非常誇張但是又收放自如,能夠将台詞念白和神态底蘊相互結合,還于 2014 年,獲得了笑林盛典的終身成就獎。
20 世紀 80 年代,他和童雙春成為了雙人搭檔,繼續上演作品,深受好評,還被譽為是青春組合,童雙春對于李青給予了高度評價,說他甘當綠葉襯托紅花。
野杦俊希
日本著名星二代野杦俊希于 2023 年 1 月不幸去世,享年 33 歲。他曾經在 2016 年出演過電視劇作品《佐武と市捕物控 冬夏の章》。
其祖母是著名日劇演員赤木春惠,在 2018 年離開人世。
此前野杦俊希前往東京某餐館就餐,從樓梯不慎跌落,撞到了頭部,後被送入醫院搶救了兩天,最終因為腦出血不幸去世,他所在的 LDH 經紀公司發布公告,對他表示哀悼。他今年本來還将繼續擴大自己的演出範圍,推出新的作品,但是遺憾不能如願了。
鐘涵
2023 年 1 月 2 日,著名畫家鐘涵去世,享年 94 歲。
鐘涵是中國油畫界第三代傳承人的棟梁,他尤其鐘愛黃河的滾滾浪濤和宏大氣勢,經常創作以黃河為背景的繪畫作品,在畫作中注入了飽滿的情懷,将藝術生涯和時代關照貫穿于期間。
鐘涵在藝術創作中注重光影效果,在構思和基調上都做到了精益求精,1963 年的《延河邊上》讓他名聲大噪。
進入 90 年代之後,他繼續進行繪畫題材上的探索,他的藝術作品能夠反映出時代特色以及奮鬥精神,展現時代的審美。
無論是老藝術家、戲骨、導演還是文藝圈巨匠,他們都曾經在自己的事業上不斷耕耘,為我們帶來了衆多傑出的作品,他們的去世是文藝界的損失,也值得我們緬懷銘記,也希望他們能夠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