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早上好!
車企組織試駕活動時,通常會同時安排競品車型,方便媒體直接對比。幾年前我參加的新車試駕,自主品牌都喜歡拿熱門的合資車型做對比,一些定位較高的自主品牌,也會 " 請 " 豪華品牌車型做陪襯。
不過在前兩天參加的一款自主品牌的試駕活動中,廠商卻找了自主品牌的一款競品,而且全場隻找了這麽一款車。這次試駕的主角,是吉利全新新能源品牌的首款車型——銀河 L7,而被請來的競品,小夥伴們肯定也都猜得到,就是比亞迪的宋 PLUS DM-i。
其實我們都知道,想在插電式混動領域獲得成功,比亞迪是繞不過的坎兒,那麽銀河 L7 開起來到底怎麽樣?和宋 PLUS DM-i 相比如何呢?接下來我就爲大家分享一下我的 L7 的駕駛體驗。
銀河 L7 是台怎樣的車?
銀河 L7 發布到現在,大家對這款車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在聊具體的試駕體驗之前,還是有必要談一下它的基本信息。
首先銀河 L7 采用吉利的 e-CMA 架構,我們知道吉利、領克、沃爾沃的多款燃油車都采用了 CMA 架構,銀河 L7 的 e-CMA 架構正是從 CMA 架構演化而來,爲了 PHEV 混動做了底盤結構和電氣架構方面的優化調整,在具體的懸架、操控和機械素質上,和 CMA 架構有很高的相通性。
其次是尺寸級别,銀河 L7 定位是 A+ 級 SUV,在吉利自家的産品中,比星越 L 稍小,和博越 L 比較接近,隻是車身明顯長了一些。對比下來,銀河 L7 和比亞迪的宋 PLUS DM-i 尺寸是最接近的,軸距和長寬高的參數,都高度相似。
雖然對手鎖定了比亞迪宋 PLUS DM-i,但銀河 L7 并不是完全和宋 PLUS DM-i 針鋒相對,例如外觀和内飾的設計,都比宋 PLUS DM-i 要更加激進、更有未來感。内部的功能配置、尤其是車機智能化的性能,都比宋 PLUS DM-i 規格高一些。而待會關于試駕體驗時還會聊到,銀河 L7 的性能規格,也明顯高于宋 PLUS DM-i。
動力系統方面,銀河 L7 采用了 1.5T+3DHT 的組合,這個我們此前在星越 L PHEV 和領克 01 PHEV 上都已經見到。不過和這些車型不同的是,銀河 L7 的混動系統在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這在它的性能上也有體現。
動态表現
比宋 PLUS DM-i 怎麽樣?
這次試駕活動中的銀河 L7 都是兩驅版本,對比的宋 PLUS DM-i 也是 110KM 續航兩驅版,采用 1.5L+E-CVT 的組合,在發動機方面,宋 PLUS DM-i 是比銀河 L7 的 1.5T 發動機要吃虧的。
官方安排的三個重點項目:加速、制動和麋鹿測試,銀河 L7 都取得了明顯更好的成績。
1、零百加速,銀河 L7 領先 1.3 秒
首先是 0-100km/h 加速測試,銀河 L7 和宋 PLUS DM-i 的官方成績分别是6.9 秒和 7.9 秒,兩者差距達到了 1 秒。而試駕現場的實測中,宋 PLUS DM-i 最好成績是 7.89 秒,和官方标定非常接近,而銀河 L7 最快跑到了 6.6 秒,比官方成績快了 0.3 秒,相比宋 PLUS DM-i 的優勢,達到了近 1.3 秒。
銀河 L7 在加速性能上的優勢,得益于更高功率的電機和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 3 擋 DHT 變速箱在中低速可直連發動機等優勢。除此之外,銀河 L7 這套混動系統的驅動電機和發電電機,創新地具有同步發力驅動的能力。
2、100-0km/h 制動測試,銀河 L7 更短
比亞迪的 DM-i 系列在加速性能上一直是比較優秀的,但是制動性能卻是一個短闆,在各類對比測試中都比較一般,這點在和銀河 L7 的對比中,也再次體現了出來。
當天銀河 L7 的 100-0km/h 制動最短距離是 36.8 米,而宋 PLUS DM-i 最佳成績是39.6 米,勉強跨入了 40 米内的及格線。
值得指出的是,對比測試中的銀河 L7 明顯是新車,而宋 PLUS DM-i 則已經有較長時間的使用痕迹,輪胎也能看出明顯磨損,這對加速和制動測試,肯定都是有影響的。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我在之後的試駕裏,能夠感受出銀河 L7 的加速和制動感受,都确實是明星比宋 PLUS DM-i 更好的。加速時的推背感相當強烈,超過了多數 2.0T 發動機的燃油車型,且全力制動時由踏闆傳遞過來的感受,也确實更有信心。
3、麋鹿測試,銀河 L7 優勢明顯
操控性能和底盤素質,一直都不是比亞迪的強項,這點即便是迪粉也很難否認,而這些對于采用了沃爾沃技術的吉利來說,則收獲了比較普遍的好評。所以這次對比,毫無意外地安排了麋鹿測試的環節。
官方在現場跑出的成績,銀河 L7 最佳 76km/h,宋 PLUS DM-i 爲 65km/h,兩款車已經不在一個檔次。而就我自身的體驗來講,銀河 L7 在做測試時支撐性确實更強一些,宋 PLUS DM-i 則相對較軟,這是比較容易感受到的。
不過從我自己的體驗,認真跑的話,宋 PLUS DM-i 的最佳成績應該不會隻有 65km/h,再考慮到它的車況和輪胎的狀态,兩款車實際的表現,官方成績還是隻能當做一個參考。
4、場地賽道體驗,銀河 L7 更靈巧
在場地賽道的體驗環節,兩款車帶來的感受差異就非常明顯了,和星越 L、領克 01 等車型相似,銀河 L7 的底盤響應、轉向手感都是比較緊緻、精準的風格,開過其他 CMA 架構車型的話,會對這些感受非常熟悉。
之後再開宋 PLUS DM-i,就是另一種感受,對比之下,宋 PLUS DM-i 的轉向虛位并不大,但傳遞出來的回饋不夠直接,尤其是不同轉向角度下的力度回饋,沒有明顯的變化。與此同時,宋 PLUS DM-i 底盤支撐性稍差的問題,在賽道裏激烈駕駛時也更充分展現出來,兩款尺寸基本一緻,但宋 PLUS DM-i 開起來的感受明顯要更大一些。
5、爛路體驗,銀河 L7 底盤更緊緻
最後一個體驗項目,是中汽研測試場裏的不同路況的體驗,包含減速帶、道路接縫、起伏路、不規整水泥路等路況。
這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減速帶和起伏路的環節。銀河 L7 底盤比較緊緻的同時,減震也是偏硬的,所以碾過減速帶時的直接沖擊并不小,不過沖擊之後震動很快就消失了。而宋 PLUS DM-i 減震整體偏軟,經過減速帶的直接沖擊比較緩和,但能明顯感受到對餘震的消解不夠好,傳遞出來的感受也并不舒服。
還有高速經過的起伏路,銀河 L7 對路面貼合性比較優秀,車身跳動控制得不錯,而宋 PLUS DM-i 則有比較明顯的抛跳感。
整體而言,從加速、制動、麋鹿測試到賽道和爛路的體驗,銀河 L7 在各方面的機械素質,可以說都是比宋 PLUS DM-i 要優秀的,尤其是兩款車進行直接對比,即便是普通消費者,也不難感受到它們的差距。
不過換個角度講,單看宋 PLUS DM-i 的話,它的整體機械素質雖然算不上優秀,但對于日常家用來講,也并沒有讓人難以接受的硬傷,尤其是消費者最容易感受到的動力性能,宋 PLUS DM-i 兩驅版 8 秒左右破百的動力,對于家用已經綽綽有餘。
那麽這樣兩款車,大家應該怎樣選呢?
銀河 L7 能挑戰
宋 PLUS DM-i 嗎?
在活動現場,和廠商的工作人員聊天,對方問我覺得銀河 L7 定怎樣的價格比較合理。其實從産品力來說,我個人是非常認可銀河 L7 的,在它和宋 PLUS DM-i 之間,我大概率也會選擇前者。
除了上面的測試對比,銀河 L7 在其它很多地方還具有優勢。比如 3 檔 DHT 變速箱的結構,相比比亞迪 E-CVT 單個直驅檔位,在中高速狀态的再加速能力明顯更強。根據吉利提供的數據,銀河 L7 從 80-120km/h 的加速成績,比宋 PLUS DM-i 兩驅版快了 1 秒:
至于機械素質之外,銀河 L7 在設計、功能和智能化上也付出了更多的精力,例如副駕屏的尺寸、位置和使用體驗,配合帶腿托的副駕座椅,确實帶來了不錯的乘坐和觀看體驗。
車機智能化上,銀河 L7 用上了骁龍 8155 芯片,配合有魅族支持的銀河 N OS 系統,車機交互的流暢度、精緻度和功能全面性,都比宋 PLUS DM-i 在内的很多同級車型更優秀。
至于混動車最受關注的油耗,吉利稱銀河 L7 的發動機熱效率達到行業最高的44.26%,超過了宋 PLUS DM-i 的發動機。而目前還沒有實測油耗數據,但銀河 L7 的 WLTC 工況虧電油耗是 5.23L/100km,和宋 PLUS DM-i 基本一緻。
如此看下來,銀河 L7 确實是有充足實力來挑戰宋 PLUS DM-i 的,但是工作人員問及我對價格的看法時,我給出的建議,還是同等配置的情況下,一定要比宋 PLUS DM-i 再便宜幾千元。
原因很簡單,比亞迪在 30 萬元内的混動和純電動的多個細分市場,都已經是标杆地位。其多款車型的爆火背後,除了足夠強的産品競争力之外,也有很強的品牌力和消費者口碑的加持。這些領域的後來者,僅僅做到更好的産品力,很難撼動比亞迪的地位。不管是銀河 L7、哈弗枭龍系列,還是未來其它的廠商,都需要直面的問題。
當然,從消費者的角度講,市場上出現銀河 L7、哈弗枭龍 / 枭龍 MAX 等車型,當然都是好事。即便是對迪粉來說,競品車系的出現,也有助于縮短比亞迪車型的提車周期。至于銀河 L7 能不能成功,就等不久之後價格正式公布再聊吧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