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張德榮、陳梓慶
按:3 · 15" 危險的出行 " 專題是由消費者報道、時代周報共同推出的 315 特别專題,旨在以消費觀察報告、行業數據報道、投訴監督報道等引導消費領域積極行動,讓消費更放心。
近日,有小牛電動車車主向《消費者報道》反映,稱其車輛在充電時起火燃燒,明火燒毀房屋内外多件物品。當地消防部門的火災事故認定結果認爲是 " 電池故障自燃引發火災 ",而司法鑒定機構也認爲涉事車輛電池具有 " 熱失控痕迹特征 "。
去年央視 315 晚會上,小牛等多個電動車品牌因非法改裝問題被點名,而電動車起火的問題也在全國多地發生。随着電動兩輪車的保有量不斷增加,其安全問題再次引發關注。
電動車起火燒成廢鐵
" 一把火把房子都燒黑了,好多家具都燒沒了。" 廣東湛江的袁先生在接受《消費者報道》采訪時說道。
2022 年 9 月 21 日,袁先生的外婆将一輛小牛 NQi 電動車放在家門外充電,随後車輛在充電的過程中起火燃燒。
" 當時火勢很大,家裏還有人,幸好及時撲滅了明火,沒有人受傷,否則火勢擴大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袁先生表示。
▲火災事故現場一片狼藉(受訪者供圖)
袁先生提供的火災現場的照片和視頻顯示,涉事小牛電動車在火災中被燒至隻剩下框架,車輛附近多件物品被燒毀,房屋裏面和外面的牆壁均有被濃煙熏黑的痕迹,屋内多件家具也因火災受損。
▲涉事小牛 NQi 電動車(受訪者供圖)
據袁先生介紹,這輛小牛電動車是 NQi 車型,于 2022 年 1 月 2 日在湛江赤坎的一家小牛電動體驗店購買,花費 7799 元。《消費者報道》在小牛電動官網查詢發現,涉事體驗店是小牛電動品牌官方授權的體驗店。
袁先生表示,車輛在購買後沒有進行過任何的改裝行爲。不過,袁先生表示,購車時在涉事小牛電動體驗店的建議下,更換了另一家電池廠商生産的動力電池,更換後的電池與車輛合格證的動力電池生産商并不相符。
▲車輛實際使用動力電池與合格證内容不符(受訪者供圖)
《消費者報道》發現,涉事小牛電動體驗店提供的是 " 弘錦 " 品牌的動力電池,而車輛合格證上動力電池的生産商爲 " 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涉事小牛電動體驗店的對外宣傳資料顯示,該門店還存在代理 " 弘錦 " 品牌動力電池的商業行爲。
《消費者報道》與銷售涉事電動車的小牛體驗店負責人取得聯系,對方表示:" 我不清楚車主在購車後是否對車輛進行過改裝,也不清楚我們店在出售車輛時是否爲車輛更換過電池。"
就涉事門店爲車輛改裝動力電池、電池供應商的是否具備小牛電動的授權資質等問題,《消費者報道》向小牛電動方面發送了采訪函進行求證,截至發稿前未獲回複。
起火原因成争議焦點
事發後,袁先生一家向當地消防部門申請火災事故調查。11 月 7 日,當地消防部門出具了本次火災的事故認定書。
該火災事故認定書指出," 起火點位于距住宅樓東北側外牆東北方向 0.5 米處放置的電動自行車 ",起火原因爲 " 電動自行車電池故障自燃引起火災 "。
▲消防部門出具的火災事故認定書(受訪者供圖)
與此同時,袁先生也聯系了一家司法鑒定機構對此次火災事故進行鑒定。該機構提供的鑒定結果顯示,涉事電動車的 " 锂電池殘骸具有熱失控痕迹特征 "。
根據上述機構的調查結果,袁先生認爲火災是涉事小牛電動車電池自燃引起。爲此,袁先生向銷售涉事車輛的經銷商提出了經濟賠償訴求,不過遭到對方拒絕。
▲司法鑒定機構提供的火災事故痕迹鑒定意見(受訪者供圖)
就涉事車輛起火原因、小牛電動方面的調查結果等問題,《消費者報道》向小牛電動方面發送了采訪函,截至發稿前未獲回複。
知名法律博主 @談典看法、上海中聯(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郭小明指出:" 在本案中,電動車起火原因是問題的關鍵。消防部門和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火災事故調查結果,對于認定車輛起火原因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如果火災是電動車質量問題引起,小牛電動和銷售車輛的門店需要承擔維修、退車或者換車,以及賠償因火災導緻的财産損失等法律責任。"
郭小明建議,如果消費者和小牛電動方面協商不成,可以請求消協介入調解,向市場監督部門投訴,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袁先生表示,目前他們一家正在通過司法途徑維權,已經于 2022 年 12 月 26 日向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将涉事小牛電動體驗店告上法庭。
上述涉事小牛電動體驗店的負責人指出,目前雙方就經濟賠償問題未能達成共識," 我們也在積極應訴,目前隻能等待法院的判決,再看看我們在此次事件中需要承擔哪些責任。"
小牛電動車屢被消費者投訴
實際上,上述案例可能隻是小牛電動車質量問題的冰山一角,《消費者報道》也多次報道相關事件——
2022 年 8 月,福建漳州的方女士在當地的一家小牛電動門店購買了一輛小牛 UQi 都市版電動自行車。然而,這輛電動自行車在自購買後卻故障不斷,多次出現在沒有人或動物觸碰車輛的情況下發出警報聲的問題。
2021 年 2 月,深圳的黃先生的小牛電動自行車,在購車不久後就出現轉把故障、車輛無法行駛等問題。
《消費者報道》注意到,在黑貓投訴平台有多條針對小牛電動的投訴,截至 3 月 2 日,累計投訴量已經達到 2040 條,主要涉及産品質量、售後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多位網友投訴小牛電動車(來源:黑貓投訴)
比如,有消費者表示購買不久的小牛電動車,出現車輛無法行走、黑屏斷電、控制器故障等問題。同樣有小牛用戶遇到新車無法行駛的問題,更換電瓶後故障又再次出現。此外,還有消費者表示在小牛電動車門店維修車輛,不過零部件遲遲未到貨。
另外,小牛電動車的産品和營銷更偏向于年輕化和小衆化,甚至成爲電動車玩家的首選,這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改裝的現象。今年央視 "315" 晚會,小牛電動車部分門店因提供解碼裝置,違規提高車速上限而被點名。
▲小牛回應非法改裝問題(來源:小牛電動官方微博)
井噴式增長之後,加上監管措施不斷完善,電動自行車市場逐漸趨于理性,功能配置過剩的産品難以長遠立足,實用且性價比高的産品才是消費剛需。對于小牛而言,在成爲 " 網紅 " 品牌之餘,更需要提升品控質量和服務水準,帶來與高售價相匹配的用車體驗,才能成爲電動車市場的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