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工号子》已然成爲了刀郎演唱會的固定曲目,每一場演唱會,倒數第二首歌曲都是固定的《船工号子》。在演唱會上,刀郎對這首歌曲的重新演繹,也是令其煥發新機,再度火遍大江南北。
刀郎翻唱的這首《船工号子》,它是電影《漩渦裏的歌》的一首經典插曲,由陶嘉舟和常蘇民創作而成,最早是由男高音歌唱家李雙江演唱的。從 1981 年首唱至今,已經過去了四十多年的時間,沒想到如今随着刀郎演唱會的舉辦,這樣一首經典歌曲又火了。
近日,記者、資深媒體人杜恩湖采訪了陶嘉舟的兒子陶濤,在接受采訪時他首先感謝了刀郎,因爲刀郎的演唱讓這首歌在全國又再次火了起來。
在他看來,刀郎和李雙江兩位音樂家演唱的《船工号子》,都很成功。各有藝術風格,各有藝術魅力。雖然刀郎對《船工号子》進行了重新編曲、配器、植入了新的流行音樂元素。但唱得也是非常打動人心,很有震撼力。尤其徐子堯等人和聲,更是把《船工号子》唱出了新意。
這樣的評價,更是證明了刀郎的硬實力。
而歌迷對兩位歌唱家的演唱也是有着自己不一樣的感受。
有歌迷表示," 聽李雙江唱的《船工号子》,我感覺他的嗓音優美,唱功精湛。可是聽刀郎唱的《船工号子》,眼裏卻閃出了淚花。無法說清楚這是爲什麽。 "
刀郎重新翻唱的《船工号子》,更爲原始,更爲粗犷豪邁,也更爲接地氣,自然更打動人心,讓人情難自已。
當然,李雙江老師演唱的也是别有一番韻味,高亢華麗深情。
對于《船工号子》,刀郎曾在演唱會上也是有着一番解釋。
他表示,山有山的精神,海有海的精神,江有江的精神,這些山河湖海的精神都體現在我們的這個山歌裏面。遇山有山歌,見海有漁歌,遇江也有江邊的歌,這些歌都稱爲山歌。而号子這種東西是山歌一個大的類别,在很多勞動場所工作的時候都可以用得到,諸如擡石頭、拉纖等,它是一人呼萬人和,體現了大家把精神頭擰在一起的精神。
這樣的山歌,顯然不再單純的是一首歌曲,而是文化,是藝術,是百姓的生活,展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
如今刀郎的演繹,讓這樣的一首山歌是更具力量,更具穿透力。
刀郎這一次複出歸來,主打的就是山歌。
從《山歌寥哉》這張全新專輯開始,刀郎一直緻力于推廣山歌。
而所謂的 " 山歌 ",在刀郎看來," 山歌,不隻是山與歌,它還是男與女,善與惡,理想與現實,它可以穿過土地,跨越時間。山歌,就是民間最有力量的喜怒哀樂。越是性情坦蕩的地方,山歌越是響亮。"
所以從首場線上演唱會開始,再到後來的一場場線下演唱會,刀郎都以 " 山歌響起的地方 " 作主題,開啓了 " 山歌 " 的推廣之旅。
刀郎不僅在嘗試構建流行音樂與民間傳統文化共生共存的音樂生态,更是在重新演繹和表達山歌,重新解構山歌。
在他這裏," 山歌 " 早已不再單是一種樂調,更是一種極具厚度和深度的民間表達。
當然,在過去這十年間,刀郎是深入民間,走到田間地頭,四處采風,方才創作出了《山歌寥哉》這樣的專輯,以及對 " 山歌 " 有了更爲深度的理解和诠釋。
刀郎所認爲的田間作業,就是與群衆同吃同住,像他們一樣去思考生活,或者面對生活,隻有這樣,才能理解當地人對音樂、對旋律的喜好與不同,也才能真正理解地方民樂,從而創作出屬于他自己的山歌。
随着《山歌寥哉》的發布,刀郎再次大火之後,他也是開通個人短視頻賬号,開始發布音樂視頻。不過,在發布三個多月後,刀郎突然又宣布停更,因爲他要去鄉野采風,籌備其他新專輯。
然後在隐退七個月後,刀郎才又宣布複出回歸,首先是舉辦了個人首場線上演唱會,然後又開啓了線下演唱會的巡演。
一直到如今,刀郎已經先後在成都、廣州、南京、澳門、廈門、合肥六地舉辦了演唱會,此後還将在北京、濟南、杭州等地繼續巡演。
每到一地,刀郎演唱會都是萬人空巷、人山人海,更是極大促進了地方文旅的發展。
從 17 歲開始闖蕩音樂圈,到 34 歲憑借《2002 年的第一場雪》爆紅,再到 52 歲憑《山歌寥哉》複出歸來,刀郎在音樂方面的視野和格局更爲宏大了,更是開啓了一場浩浩蕩蕩的 " 山歌 " 推廣之旅。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王者。
" 山歌 " 的奏唱之旅仍将繼續,而後半生的刀郎将繼續心懷敬畏,堅守初心,秉承着對音樂的匠心精神,繼續用真實的情感和才華打動聽衆,續寫自己的音樂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