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地迎來大範圍降雪天氣,電動車遇極寒就電力衰減的 " 遮羞布 " 再次被揭開。
與寒冬相比,電動車車主們更懼怕什麽?
" 充電漲價!而且是悄悄地漲價!"
很多車主發現,多地的公共充電樁電費開始上調。有特斯拉車主直言,有些地區的特斯拉充電樁在優惠充電時段(21:00 到次日 9:00)的電價,從原本的 1.08 元 / 度,已經漲到了 1.29 元 / 度," 本來冬天電力就衰減,再加上充電費上漲,真養了個‘爹’了 "。
另有網約車司機算賬,稱即使精打細算去充優惠時段的電,每個月還是會比以往多出 400 元 ~500 元的支出。
很多車主将費用的上漲歸結于高額的服務費,事實真的如此?
充電樁運營商因何叫苦?
據媒體報道,連月來,包括上海、鄭州、重慶、青島在内的多地充電樁電價出現明顯漲幅,少則幾角,多則一元,漲幅最高的相比此前幾乎 " 翻倍 "。" 最近,每度電 1 塊以下的公共充電樁幾乎找不到了。" 網約車司機張師傅稱,随着公共充電樁充電價格上漲,他的用車成本提升了不少。
以北京市區爲例,張師傅介紹稱," 現在平峰時段電價差不多在每度 1.4 元,比之前貴了大約兩毛錢。" 再加上冬季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下降,充電更頻繁,一些價格較低的充電場站 " 車滿爲患 "。
很多司機爲了節省充電成本,晚上到處找便宜的充電樁,生怕搶不到。
" 省點兒油錢,但要投入很大時間精力去關注去伺候。過去加油從來不考慮錢,買了電動車,居然會爲了省點錢大晚上 11 點出門去充電。" 一位車主表示,本來車是爲人服務的,現在 " 電動爹 " 要求你爲它服務。
新浪科技在一些充電 App 上可以看出,北京在白天時段幾乎沒有每度電在 1 元以下的充電樁了,下午電價平峰時段,快充樁的價格普遍在 1.4 元 / 度左右;傍晚高峰時段,價格則上浮至 1.7 元 / 度以上;此外,還有部分充電樁的價格已經突破了 2 元 / 度。
有車主表示,充電漲價,是因爲服務費高," 一度電 6 毛多的電費,8 毛多的服務費。" 對于這個說法,有充電樁運營商表示,實在是冤枉。
北京某充電樁運營企業向新浪科技提供了他們某個站點 3 個月的運營數據。
上述企業人士表示,至少是在北京,絕大多數充電樁的服務費不會高于電費,在上海等城市,有的站點服務費可能會高于電費。
" 北京這邊還好,多數都是服務費低于電費,上海的很多場站都是服務費 2.2-2.4 元,電費是 1 塊多。" 該人士表示,每家運營商的充電服務費都是自己定的,都不同,但服務費高于電費的也很多見,也是正常的。
這位人士表示,充電服務費不斷上漲的背後原因是,去除各類成本後,大部分運營商根本不賺錢," 不虧錢就算好成績了 ",所以運營商頂不住就得漲價,但 " 貴了就沒人來了,其實,漲價了運營商也撓頭,你家漲别人家不漲,車主會用腳投票,就不來你家充電,跑到人家便宜的地方去了。"
上述人士認爲,運營商的局面就是兩難," 不漲會耗死,漲了會吊死。"
以後充電會越來越貴嗎?
" 漲價是遲早的事情,先便宜吸引一大批人來買,買了以後,有了市場,就開始各種理由漲價。" 一位車主這樣說。
" 個人認爲,服務費上漲是必然,否則充電運營行業會逐漸凋零,但是需求又客觀存在,而且電動汽車蓬勃發展的趨勢已然不可逆轉,所以這個矛盾必然得有解決的途徑。" 一位充電樁運營商人士說道。
随着市場充分競争和市場規模的擴大,是否會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呢?
業内人士認爲,規模變大并不必然帶來成本下降,因爲充電樁運營企業每個站點的情況都不一樣,成本也不一樣,并不能簡單批量複制。
" 其實充電樁運營企業的成本基本相似,主要是硬件設施投入、場地購買或租賃、人員這三大塊。" 上述人士分析稱,這三部分成本中,可能隻有硬件設施成本未來有較大下降空間,但因爲目前的國标比較老舊,需要更新,與之匹配的設備以後也會更新,這個更新的過程注定短時間内設備價格不會大幅下降。
該人士認爲,短時間内看不到白菜價的可能," 其實這個行業有些年頭了,目前沉澱下來的都是厮殺過後存活下來的企業。大家已經逐漸歸于理智和平靜。"
也有人開始算賬,如果這樣下去,買新能源汽車還劃算嗎?
有人認爲,還要看自己的出行情況,遠距離出行還得是燃油車。" 多數人幾乎不自駕遊出遠門,或者一年最多出去一次。500 公裏以上的出行,根本不清楚相對于開電車,開燃油車有多香。"
出租司機張師傅算過一筆賬,他一般每天用掉四十多度電就收工,夏天大概可以跑 400 公裏,冬天大概跑 300 公裏,如果按照最極端的充電費用 2 元 / 度計算,即便是冬天,充滿電也隻需要八十多元錢,百公裏電費大約 25 元,仍比以前開的燃油車要低 1 倍以上。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百公裏的電耗在 15 度左右,随着氣溫降低可能會略有上升。這意味着,隻有在充電樁充電價格漲至 5 元 / 度,電動車使用成本才會追上傳統燃油車。
如果用更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呢?
" 現在純電車的用車成本隻是油車的 5 到 10 分之一,這是不可持續的。按照合理的健康發展和經濟學角度,過度便宜并不是好事,會造成資源的過度消耗。而現實中也是不可持續的,随着電車滲透率越來越高,電代替汽油成爲主要消耗能源,用電緊張必然導緻電價上漲,這是經濟規律。" 一位分析人士說。
上述人士認爲,還要考慮到養路費," 養路費過去是加到油價裏,開得越多,爲路面磨損多付費是合理的,這筆錢遲早會加到電價裏。"
" 電車相對油車的核心優勢在于動力強,環保,智能化高,舒适性更好,保養成本基本爲零,在家裏充電遠比到加油站便捷。而出行成本這塊,比油車低那麽多本來就不正常,也不是好事,将來差不多應該維持在油車出行成本的一半,這是比較合理的區間。" 該人士認爲,電車的出行成本最終與油車持平也不意外," 所有人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