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奧斯卡頒獎,落下帷幕。
恭喜楊紫瓊!
斬獲最佳女主,成爲首位華裔奧斯卡影後。
恭喜關繼威!
獲得最佳男配,成爲史上第二位華裔奧斯卡男配。
(第一位是 1985 年憑借《殺戮戰場》獲獎的柬埔寨華裔吳漢潤)
恭喜關家永!
作爲《瞬息全宇宙》的導演之一,與丹尼爾 · 施耐特一起捧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三座小金人。
此外,《瞬息全宇宙》還拿下了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輯。
總共包攬七項大獎,成爲本屆奧斯卡最大赢家。
要知道,上一次包攬七項大獎以上并拿下最佳影片的,還得追溯到 2009 年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斬獲 8 座小金人)。
而且,這還是首次由華裔主創領銜的一部影片《瞬息全宇宙》在奧斯卡大放異彩。
的确值得華人同胞,爲其感到高興。
不過,網上也出現了不少酸話。
很多人都說,這是因爲政治正确才給的獎。
楊紫瓊,過譽。
影片,不配。
魚叔對此不能理解。
首先。
我不認爲這是一部爛片,反而認爲它是近幾年好萊塢少有的新鮮之作。
其次。
一部影片能夠在奧斯卡上包攬七項大獎,已然說明其各方面廣受認可的事實。
最後。
奧斯卡評委一共近萬人,最佳影片頒給誰,并非少數幾人能夠決定得了的。
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具有一定的大衆性,也具有一定的專業性。
并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政治正确」就能概括得了的。
更何況,這樣的政治正确并非施舍而來。
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亞裔,努力争取來的。
今天,魚叔也想借着奧斯卡的話題,說說這所謂的「政治正确」到底正不正确。
政治正确,從未過正
記得比奧斯卡稍稍早一點的美國演員工會獎頒獎典禮上,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瞬息全宇宙》全體演員獲得電影類最佳群戲獎。
94 歲的華裔演員吳漢章,在發言中抨擊了好萊塢早年對亞裔的歧視。
說那時的電影,亞裔無法擔綱主演。
即便主角是中國人,也必須由白人來扮演。
「白人主角眼睛被膠帶貼起來,
還操着奇怪的口音」
制片人給出的理由是,亞裔演員不夠優秀,亞裔演員賣不出票房。
「看看我們現在!」
吳漢章所提到的電影,是 1937 年的《大地》,改編自賽珍珠的同名小說。
描述了舊中國時代的農民生活與傳統文化。
初代華裔女星黃柳霜,曾試鏡争取出演這部電影。
按理說,她是當時最适合的華裔演員人選。
電影中的幾個主角,最終都是由白人化妝扮演。
主演路易絲 · 賴納,憑借此片奪得了次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1944 年以抗日戰争爲背景的電影《龍種》,也同樣如此。
主演是大家熟悉的四屆奧斯卡影後,凱瑟琳 · 赫本。
演不了主角的華裔,通常隻能出演反派。
不僅帶着各種刻闆印象,還被各種醜化。
早期好萊塢最常見的,便是「黃禍論」的代表人物——傅滿洲。
尖下巴、八字胡、細長眼,滿臉奸詐,精通各種酷刑和毒藥。
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個形象就跟好萊塢電影裏的反派模樣牢牢綁定。
黃柳霜出演的角色,也都帶有鮮明的刻闆印象。
不是異域化的性感符号,就是神秘的蛇蠍女子。
比如,在《龍女》裏飾演爲父複仇的傅滿洲之女。
直到幾十年後,情況雖有所好轉,但歧視依然存在。
劉玉玲在主持喜劇節目《SNL》時就曾調侃,亞裔在電影不過是以洗衣工、美甲師、按摩師、黃包車夫等職業身份出現。
楊紫瓊也曾提到過自己早年在好萊塢遭遇的歧視。
她進入好萊塢的第一部作品就是《007 之明日帝國》,飾演邦女郎且大獲成功。
但在這之後的兩年裏,楊紫瓊又「消失」了。
原因在于之後接到的邀約,都是很刻闆的亞洲人形象。
「當時業内人士無法分辨我是中國人、日本人還是韓國人,或者我會不會說英語。他們對我說話時會說得很大聲、很慢。」
直到碰到李安的《卧虎藏龍》,楊紫瓊才重回大衆視野。
即便是在華語圈大名鼎鼎的周潤發,也難以在好萊塢獲得好角色。
2007 年上映的《加勒比海盜 3》就充滿争議。
周潤發在其中飾演了一位海盜。
光頭、刀疤臉、細長胡、長指甲。
在不少人看來,這分明帶着強烈的華裔刻闆印象。
同樣的,甄子丹也提到自己早年間并不美好的好萊塢打拼生涯。
那時他就發現,好萊塢給亞裔安排的角色都十分刻闆。
比如參演星戰電影《俠盜一号》時,原先的劇本裏,他的角色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武俠戰士。
也正是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才有了後來帶點幽默感且戰力超群的盲僧形象。
相似的情況屢屢發生,說明亞裔演員在好萊塢所面臨的困境。
有些時候或許隻是無心之舉,但也足以證明好萊塢對華裔的歧視和刻闆印象根深蒂固。
幾乎所有的華裔演員,都經曆過好萊塢的種族歧視,都知道想從中生存并獲得成就有多難。
好在,今非昔比。
在政治正确的風潮驅動下,好萊塢近些年的少數族裔電影越來越多。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瞬息全宇宙》這樣的亞裔電影,才能得以拍攝出來。
如果這是政治正确,那我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政治正确。
但事實上,無論是亞裔電影的數量,還是亞裔演員擔任主演、獲獎的數量至今仍然很稀少。
今天的好萊塢,離真正的平等、多元,還遠遠不夠。
所謂的政治正确,從未矯枉過正。
華裔的勝利,華人的勝利
華裔在好萊塢的崛起,漫長而又曲折。
上世紀 70 年代,李小龍掀起了功夫電影的熱潮。
大大改觀了好萊塢對亞裔的印象。
但同時也導緻很長一段時間裏,華裔演員總會和功夫牢牢綁定。
而今天華裔演員的地位改變,不僅僅靠打,還要靠創。
一方面,借着少數裔運動的東風,華裔創作者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比如橫掃第 76 屆金球獎的《摘金奇緣》。
從導演到演員,以全亞裔陣容成爲北美當年的票房爆款。
如果說《摘金奇緣》隻是一部屬于「華裔圈内」的作品。
那麽,DC、漫威接下來抛出的橄榄枝,正式讓華裔創作者走進了好萊塢主流大廠。
趙婷執導《永恒族》,劉思慕主演《尚氣與十環傳奇》,閻羽茜執導《猛禽小隊》,等等。
主流之外,則有A24這樣的新興獨立電影公司,給予華裔更大的創作自由。
A24 以極具特色的小衆電影、藝術電影,多年來一直沖擊着傳統好萊塢電影模式。
如王子逸執導、奧卡菲納主演的《别告訴她》。
用中國式的親情故事,跨越了文化的藩籬,讓華裔再度走紅好萊塢。
而主演奧卡菲納也憑借此片成爲金球獎曆史上首位亞裔影後。
此次的《瞬息全宇宙》,同樣也是由 A24 制片。
電影的成功不僅僅在于亞裔的班底,更在于其中的家庭内核足夠沖擊好萊塢價值觀的核心。
以西方式的科幻元素爲外衣,包裹着東方傳統的親情故事。
它所獲得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日積月累下的必然結果。
由此也可看出華裔崛起的另一方面因素——
華裔獨有的文化特色,爲好萊塢帶來了強烈的新鮮感。
衆所周知,好萊塢傳統故事題材與叙事模式,早已走到了瓶頸。
拍來拍去,陳詞濫調,乏善可陳。
而少數族裔的加入,正如一股新鮮的力量,爲其注入創作的活力。
比如,中國功夫。
漫威宇宙裏的《尚氣與十環傳奇》,就與傳統漫威電影風格差别很大。
由于請來了成家班擔任武術指導,電影中的武打部分頗有成龍電影和上世紀港片的風格。
對于酷愛中國功夫的西方觀衆來說,這些元素出現在漫威電影,自然十分驚喜。
再比如,中式家庭。
從《别告訴她》,到《青春變形記》,包括這次奪獎的《瞬息全宇宙》,處處彰顯了中式家庭裏的矛盾與和解。
與過往白人家庭裏情感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
盡管形式有差異,但其中表現出的親情内核又是互通共鳴的。
因此這些電影能讓觀衆既感到新鮮,又覺得熟悉。
外部碰上好萊塢少數族裔運動,内部又恰逢好萊塢華裔自身的努力。
可以說,華裔如今的成功不是偶爾。
更像是天時地利人和多方影響下的必然結果。
更多的華裔創作,更多的華裔演繹,才能更進一步地華人在國際上受到的偏見和歧視。
好萊塢的華裔們,改變的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境遇。
改變的也是整個華人世界的國際形象。
不在内娛,勝過内娛
網上還有不少人,愛潑冷水。
說這次華裔電影的大獲全勝,與内娛完全沒關系。
大家到底激動個啥。
是,魚叔很能理解這樣的觀點。
從體系上來說,《瞬息全宇宙》歸根結底還是一部好萊塢影片,屬于美國本土的創作,與内娛毫不相幹。
别忘了——
「成功」的主語是華裔。
雖然生活地域不同、環境不同,但我們依然有着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
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曆史,相同的文化傳承,注定二者之間不可隔絕。
因此,在魚叔看來,與其争論二者有沒有關系,不如去探讨我們能從他們的成功中學到什麽。
隻要好好看看那些電影,就能發現其中有着太多值得我們借鑒的東西。
比如,對傳統功夫的創新。
盡管《尚氣和十環傳奇》電影口碑褒貶不一,但出色的打戲卻赢得了全球觀衆的一直認可。
緊張刺激的打鬥之餘,不乏幽默搞笑情節。
狹窄空間的交手對招,配合跑酷極其帶感。
相比内娛如今泛濫的花裏胡哨式的打鬥設計。
《尚氣》裏的打鬥風格才是内娛真正需要的。
再比如,對東方家庭的反思。
家庭題材是内娛的常客,但很多時候隻是觸及皮毛。
往往在鬥轉之後筆鋒一轉,留給觀衆一個無語的收尾。
就像開播時大爆的《喬家的兒女》,最終收官時也沒走出俗套的路子。
反觀《瞬息全宇宙》,就足夠成爲一個好例子。
電影将母親理解并接納女兒的過程,具象爲打敗大魔王的過程。
其中有過争吵,也有過打鬥,但真正重要的其實也是最基本的「理解」而已。
無需太多幹預,隻要盡到爲人母的職責,尊重并理解女兒的選擇,就夠了。
還比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運用。
國産影視整天說着文化輸出,卻總拍紅燈籠等老套的元素。
遠不如将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語境相結合來的巧妙。
就像吳漢章曾參與配音的《功夫熊貓》。
它曾被稱作是好萊塢有史以來将中國元素運用的最好的動畫電影。
不止有紅燈籠,還有中國美食、中式建築、儒家道義等一系列文化特色。
這樣的電影就向我們展示了,怎樣才算是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機。
不久之後,迪士尼 + 還将推出一部以華裔爲主角的劇集《西遊 ABC》。
故事背景是美國校園,同時還有孫悟空、觀世音、玉帝等《西遊記》裏的神話人物。
看似是一鍋亂炖,但其實還是在融合東方元素來講述華裔的故事。
這樣的融合雖然老套,但卻是在用好萊塢的方式對東方元素進行改編,繼而讓如今的觀衆對傳統文化有更多的認識和理解。
如果不去深究作品本身,就能發現好萊塢在挖掘東方故事潛力上有着極大的創新力。
而這,也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總而言之,好萊塢華裔的成功,令我們感到欣慰,也備受鼓舞。
藝術創作的目的,本就是爲了溝通交流,相互了解。
而非築上一道高牆,一塵一土地分開你的還是我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從這些華裔演員身上學到些什麽。
51 歲的關繼威、60 歲的楊紫瓊、93 歲的吳漢章 ……
他們的人生并不一帆風順,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事業的精進與追求。
88 年生的關家永,則代表了新一代青年導演的創新精神。
不拘一格,打破限制,拍出一部讓全世界驚訝的電影。
或許,《瞬息全宇宙》還不完美。
但我敢打賭,這樣的電影内娛絕對拍不出,而好萊塢的其他創作者也拍不出。
隻有雜糅東西方文化的華裔創作者,才能拍得出,也敢去這樣拍。
所以,在他們的成功背後,精神與汗水更爲寶貴。
魚叔最期待的,是内娛也能出現「楊紫瓊們」的那一天能盡早到來。
最後,附上本屆奧斯卡完整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瞬息全宇宙》
最佳導演:關家永 & 丹尼爾 · 施納特《瞬息全宇宙》
最佳女主角:楊紫瓊《瞬息全宇宙》
最佳男主角:布蘭登 · 費舍《鲸》
最佳男配角:關繼威《瞬息全宇宙》
最佳女配角:傑米 · 李 · 柯蒂斯《瞬息全宇宙》
最佳原創劇本:《瞬息全宇宙》
最佳改編劇本:《女性的談判》
最佳國際影片:《西線無戰事》
最佳動畫長片:《匹諾曹》
最佳紀錄長片:《納瓦爾尼》
最佳剪輯:《瞬息全宇宙》
最佳攝影:《西線無戰事》
最佳視覺效果:《阿凡達 2》
最佳音效:《壯志淩雲 2》
最佳藝術指導:《西線無戰事》
最佳化妝 & 發型:《鲸》
最佳服裝設計:《黑豹 2》
最佳配樂:《西線無戰事》
最佳歌曲:Naatu Naatu – 《RRR》
最佳真人短片:《愛爾蘭式告别》
最佳動畫短片:《男孩、鼹鼠、狐狸和馬》
最佳紀錄短片:《小象守護者》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