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首都網警,近期,有網民反映在某網絡交易平台上搜索 " 滴滴代打 " 時,出現大量低價打車的鏈接。賣家宣稱可 "5 折用車 "" 優惠叫車 ",乘客隻需提供起點位置和終點位置的截圖,賣家便能幫用戶叫車,完成訂單後乘客把半價的車費發給賣家,這單交易就算完成了。
據滴滴出行介紹,所謂的 " 賣家 " 通過虛拟手機号或盜号等方式獲取網約車平台賬号,再以 " 代叫車 " 的方式使用上述非法獲取的賬号進行叫車。乘客下車後,如果該賬号設置了免密支付,被盜号用戶的錢會直接被劃走;如果沒有設置免密支付,平台将會先行爲司機墊付車費。
法律專家認爲," 賣家 " 的上述行爲已涉嫌違法。而對于那些想要通過此類方法 " 薅羊毛 " 的乘客而言,如果明知盜号者的非法行爲,依然通過盜号者打車,甚至多次使用的,也可能涉嫌詐騙罪。同時,專家提醒,乘客将地址、電話号碼等信息發送給代叫,無形中暴露了大量個人信息,也可能會導緻更嚴重的人身、财産安全問題。
長江日報曾披露一起 " 代叫車 " 詐騙案:雷某用買來的賬号幫人叫車,騙取乘客的叫車費後拒不付款給網約車平台。雷某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并處罰金一萬元。2020 年 7 月,雷某先後購買了陳某、程某非法獲取的他人的手機号碼及驗證碼約 5000 條,并利用獲取的手機号碼和驗證碼在高德導航注冊賬号。
" 我利用這些高德賬号在二手平台發布代叫打車服務,以 3 到 5 折的折扣價吸引網友。代叫車後,我也不付款。之後我就再換一個賬号給别人叫車。"雷某交代,客戶通過閑魚等二手交易平台将出行需求發給他,他按照網約車預估價的 30% 至 50% 提前收取客戶的打車費,再使用違規注冊的賬号冒充乘客在某網約車平台約車,并将預約車輛的司機信息和車牌号發送給客戶。在客戶完成用車後,他并沒有向網約車平台支付費用。
承辦檢察官介紹,這種代叫車服務實際上是用虛拟賬号逃車費,錢進了代叫車者的口袋。這些被惡意注冊了賬号的手機号,将會導緻不能再注冊打車賬号,而且還要支付上一筆欠費的車費。
據《中國消費者》,南京的小艾 10 月下旬有一天突然收到一條滴滴出行的短信,告知她有車費還未支付。小艾有些納悶兒,自己已經好幾年沒用過 " 滴滴 " 打車了,這未支付車費是怎麽回事呢?
" 一開始我還以爲是詐騙短信,結果點開 App 一看,真的有兩筆訂單,費用分别爲 158.4 元和 257.52 元,而且時間居然是 2022 年 8 月 31 日的。"小艾發現兩單間隔時間很短,甚至訂單地點都不是其所在的南京。
随後她翻看了信息記錄,發現去年 8 月 31 日的确收到過一個乘客到達信息," 我當時還以爲是别人填錯了手機号把信息發我這了,就沒在意。"
小艾趕緊聯系滴滴出行客服詢問,客服回複說發生這種情況估計是被盜号了,産生的這兩筆異常訂單應該涉及 " 代叫黑産 "。" 費用最後是滴滴出行官方處理掉了,客服還是很負責的。" 小艾表示自己比較幸運的是當初沒有開通免密支付,所以費用當時沒有被扣掉,否則後續處理起來應該會比較麻煩。
滴滴出行官方表示,盡管 " 滴滴 " 早在 2015 年就成立了 " 打擊黑産專項小組 ",投入大量資源和使用創新性技術手段嚴厲打擊違規行爲,還聯合警方持續溯源打擊 " 黑産 ",但 " 代叫黑産 " 屢禁不絕。
法官提醒,個人信息關乎我們自身利益,請不要在公開平台随意發布個人信息或提供給他人使用,不要随意點擊和下載來曆不明的網址鏈接、二維碼、免費 wifi 熱點等。在使用免密支付功能時,應同時啓動手機鎖屏密碼和支付應用的二次驗證功能,以增強安全保護。建議您通過官方渠道獲取商家優惠。" 薅羊毛 " 時要擦亮雙眼,對于來曆不明、流程複雜的優惠方式要慎重選擇。
編輯|王月龍 杜恒峰
校對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首都網警、長江日報、中國消費者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