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姚明出任籃協主席,故事的基調變得悲壯。
2019年世界杯,中國男籃不敵尼日利亞隊,失去直通東京奧運會的資格。賽後,有記者追問姚明,如果一定要有一個人承擔責任,這個人将會是誰。
時任籃協主席的姚明毫不猶豫地回:"我。"
"我辜負了全國上下球迷的期待,到目前爲止,我應該去承擔所有的責任。"
時間來到2023年,四年已過,相似的場景再次上演。
9月份,中國男籃在世界杯上慘敗于菲律賓隊,失去巴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10月份,中國男籃輸掉家門口的亞運會,僅摘得銅牌。
輿論嘩然,球迷需要一個承載憤怒的落腳點,吵來吵去,站出來的還是姚明。
他接受媒體采訪,說現在有兩種承擔責任的辦法,他都能接受:一個是辭職回家,上海離杭州不遠;一個是吸取教訓,繼續向前。
每一次輸球都需要有人承擔責任,但這一次姚明更多談到的是以後。"我們習慣于把這些責任找一個名氣最大的來扛。其實每個環節裏邊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以後誰再來往前推?我們應該怎麽做?這是更重要的問題。"
曾經身爲球員時的榮耀,似乎逐漸被粉碎。這對姚明來說或許是一種悲哀。他原本不必如此。
萬衆矚目的杭州亞運會半決賽上,中國男籃遇到老對手菲律賓。
一個月前,中國男籃在世界杯中以21分的巨大分差慘敗菲律賓,以1勝4負的戰績結束世界杯之旅,失去巴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所有球迷都在等着中國男籃一雪前恥,直到亞運賽場上的重逢,機會來了。
與世界杯不同,這次中國隊面對的是菲律賓的非主力隊伍——NBA球員克拉克森沒有上場,征戰過世界杯的隊員也隻上了四人。
連菲律賓的教練都說,中國男籃這次的勝率很高。
"我們就是全力以赴,争取不留遺憾。"比賽開始前,中國男籃現任隊長趙繼偉公開喊話,表明态度。
上半場,中國男籃領先18分,以巨大優勢進入下半場的比賽。直到第四節還剩3分07秒時,比分依舊是76比67領先。
對手奮起直追,終場前23秒,菲律賓将比分追到77比76,領先中國隊一分。
時鍾還沒走完,落後一分并不意味着就此敗北,正當場外球迷努力安慰自己的時候,球場内,中國球員張鎮麟中距離投籃出筐,時間還剩将近5秒。
5秒。籃球場上,這個時間足以完成一次完整的絕殺。反觀中國男籃,沒有人沖上去犯規,他們站在籃筐下等待着,失敗就這樣到來了。
中國隊VS菲律賓隊最後時刻
終場哨響,菲律賓隊員歡呼着沖進場地,勝利的喜悅将一旁的中國男籃襯托得更加落寞。
姚明就站在場邊,看着菲律賓隊員慶祝。他沉默着,站了很久。
亞運會賽場上的姚明
更匪夷所思的事情還在繼續。
賽後,菲律賓男籃照常舉辦了賽後發布會。菲律賓隊發言結束後,媒體卻被告知:"剛剛接到通知,中國隊發布會取消。"
就當各家媒體準備離開賽場時,姚明、主教練喬爾傑維奇和趙繼偉重回球場,開啓發布會。
喬爾傑維奇發言,說最大的過失一定是教練的。趙繼偉則将過錯攬在球員身上,說是球員在球場上不能完美執行教練的意圖。
有記者問起姚明,那時姚明就站在發布會門外踱步,背影裏透着焦灼。發布會結束後,他拿起話筒,跟所有人道了歉。
"我們的車離開球館五分鍾左右時接到球館電話,我們當時就決定先開往運動員村,把所有隊員放下吃飯、休息。我和主帥以及隊長趙繼偉返回球館參加發布會。我作爲領隊有很大責任,向大家道歉。"
類似的話,姚明這些年說了太多。
近日,他接受媒體采訪,回應了中國男籃肉眼可見的頹勢,直面鋪天蓋地的指責。他承認,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的差距,已經越來越遠。
"我們要做一場大手術,這不是小修小改能做到的。"
2017年,他一腔熱血,接下籃協主席的重任,以爲憑借勇氣與果敢,就能幫助中國籃球擺脫困境。
6年過去,他不得不承認,如今的情勢與他想象中相去甚遠。"雖然也做了一些事,但更多的是大家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失利……這裏邊都是有原因的。"姚明說。
隻是,手術作用在何處,原因又要如何總結,姚明目前還給不出答案。
賽後發言中,他提到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彼時中國男籃惜敗于韓國,相似的謾罵聲姚明也曾經曆。
可那也是中國男籃,希望升起的時刻。
2002年,釜山亞運會決賽現場,中國對陣韓國。
比賽還剩30秒鍾,中國男籃以90比83領先。再之後,中國男籃突然啞火,韓國男籃狂砍7分追平比分。在加時賽階段,中國男籃兩分惜敗,無緣冠軍。
謾罵聲不絕于耳,但與現在不同的是,賽場上雖戰敗,所有人都默認,中國男籃的下一次勝利,就在眼前。
因爲這支球隊裏,有冉冉升起的姚明。
釜山亞運會時的姚明
競技場上,運動員是造夢者。
賽場上無畏的拼搏與戰鬥,映襯着現實裏的一道道難關,熱血因此沸騰。節奏快、比分變化劇烈的籃球場上,這種感覺尤爲強烈。
尤其是,當一個身高2.26米的巨人,橫空出世時。
那時,姚明的過往被媒體扒了個底朝天。球迷們津津樂道他的成長故事、身高體型,期待着他能帶領中國男籃走出新的故事。
但回到故事的最初,姚明其實并不适合打球。
兒時姚明
1980年,姚明出生在上海。
小時候,姚明的理想是曆史考古學家,最喜歡看的書籍也都與考古和曆史有關。如果按照興趣愛好培養,姚明并不會出現在籃球場上。
但姚明的父母都是籃球運動員。他的父親姚志源是上海隊隊員,母親方鳳娣更是擔任過中國女籃隊長。
自小,姚明住在體委大院裏,樓上樓下住着的都是各種體育項目的教練。"大家都認爲他個子高,就應該去打籃球。"這就是他出現在籃球場的原因。
兒時姚明(左二)
9歲的一天,姚明放學回家,母親對他說:"等會有個教練帶你去試試籃球。"
李章明騎着自行車晃悠悠來到姚明面前,招呼了一聲,就載上了這個孩子,晃悠悠去了訓練場。
因爲身高太高,姚明的心肺壓力過大,第一次訓練時,他連最基本的跑圈都堅持不下來。他隻能從最基本的項目開始練起,運球、傳球、轉身、撤步。
背後的汗水沒有太多人提起,隻知道,哪怕日後在NBA的賽場,姚明的基本功也顯得格外紮實。
1993年,13歲的姚明,身高長到1.98米,被選入上海大鲨魚青年隊。
少體校時期的姚明(後排中間)
事實上,除了身高,姚明算不上有天賦的籃球運動員。
他展臂較短,意味着防守面積較少,不利于控制籃闆;又是刀削腳型,大腳趾過長,更容易被踩到腳受傷。
跑動不靈活,起跳高度也不夠,還有一隻耳朵因爲小時候打針緻聾,怎麽看也是一個"傷仲永"的典型模闆。
直到16歲的某個深夜,他在球場裏訓練。萬籁俱寂,一切聲音都被無形中放大。
他撤步,聽到球鞋摩擦地闆發出的尖銳聲;他投籃,聽到籃球與籃筐之間發出的撞擊聲;他跑起來,風在他耳邊迅速撫過,聲音動人。"那個時候我突然感覺,籃球很好玩。"
如同少年找到了心愛的玩具,在興趣的加成下,一切被按下加速鍵。
1997年上海八運會,全中國的籃球報紙都報道了一件事:王治郅被蓋了兩個大帽。
彼時,王治郅被稱爲亞洲第一中鋒,兇猛、強壯。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王治郅甚至給了美國隊球員大衛·羅賓遜一個大帽。"當時所有人都說,王治郅在和大衛·羅賓遜較勁,怎麽可能有人蓋得着他呢。"
輿論被引爆,人們開始紛紛打聽,這個蓋了王治郅的姚明究竟是何方神聖。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這個初出茅廬的新人頭上。1998年,萬衆期待下,18歲的姚明被選進國家隊。
第一次穿上國家隊的隊服時,姚明站在鏡子前,興奮地轉了七圈。
很多年後,他談起初入國家隊的心情,說得很是含蓄:"不管你多麽偉大,在國家隊裏面,永遠是個過客。但我希望通過努力,可以留下輕一點或者重一點的痕迹。"
身披戰衣,姚明躊躇滿志。
上海隊時期的姚明
可惜的是,事與願違。
彼時國家隊中鋒位置上有王治郅和巴特爾,姚明不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攻防轉換的能力都算不上拔尖。訓練了一段時間之後,時任中國男籃主教練的王非狠了狠心,讓他離開國家隊。
那段時間,姚明過得十分痛苦。
被國家隊踢出隊伍,他的自信幾乎被摧毀,幸好姚明有一特質,就是不服輸。
有人将姚明形容爲《灌籃高手》裏的櫻木花道。"他永遠是那個差的,但他學習能力極強。他永遠在壓迫着自己,向着更好的地方挺進。他永遠站在一個挑戰者的角色上。"
1999年,憑借在CBA聯賽的精彩表現,姚明再次入選國家隊。
故事的節奏由此變得激昂。2000/01賽季,上海大鲨魚隊與王治郅所在的八一隊争奪CBA總冠軍。
這場比賽被媒體稱之爲"世紀之戰",關系到王治郅與姚明究竟誰才是中國第一中鋒。盡管八一隊後起直追,最終拿下總決賽獎杯,但這一賽季的最有價值球員、籃闆王和蓋帽王都屬于姚明。
這一年,姚明僅僅20歲。
姚明(白色衣服)與王治郅(紅色衣服)的世紀之戰
第二年,姚明就率領上海大鲨魚隊,用絕對的統治力幫助上海隊拿到了隊史的第一座CBA聯賽冠軍獎杯。
巨人初露鋒芒,用摧枯拉朽的氣勢橫掃戰場。戰場下,似乎所有人都默認,姚明将是中國男籃的下一個超級巨星。
直到NBA選秀的現場,将故事推向高潮。
2002年,時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宣布了這年的狀元秀(第一輪第一順次被選中的球員)歸屬:來自中國上海的姚明。
這是NBA成立50年以來,第一位沒有任何美國籃球背景的外籍狀元。
雖然在姚明之前,中國球員王治郅與巴特爾都登陸過NBA賽場,但王治郅是二輪新秀,巴特爾是非選秀國際球員。姚明的身份非比尋常。
球迷歡呼,輿論呼嘯,姚明自己倒是看得清楚。
"當時選我主要有幾點因素,第一就是中國市場因素,誰都想要中國市場。第二個就是實力,這點從我本人來說是最看重的,這是唯一一樣我可以自己控制的東西。"
隻是,他很快就遭到重創。在這裏,姚明遇到了此生宿敵:沙奎爾·奧尼爾。
奧尼爾,中國人對他更熟悉的稱呼是"大鲨魚"。
身高2.16米、體重147公斤,奧尼爾是球場上當之無愧的内線霸主,沒有球員可以阻攔住大鲨魚雷霆萬鈞般的扣籃。
多支球隊都在試圖削弱他在球場上的統治力,甚至專門爲他研究"砍鲨戰術",隻是收效甚微。
内線霸主奧尼爾
姚明至今仍記得第一次在球場上遇到奧尼爾的感受。
"看到奧尼爾的時候,突然有種無所适從的感覺。這人怎麽可能是這樣,那種壓迫感完全不一樣。他的力量是不留餘地,想一口把我吃掉或者碾過去的那種。"
那是2003年1月17日,火箭主場迎戰湖人。
這場比賽在媒體的渲染下,引燃了整個世界的熱情。
奧尼爾挑釁姚明
事實上,姚明在NBA的開場并不順利。
揭幕戰中,姚明上場11分鍾一分沒得,被很多人譏諷爲"水貨狀元"。對陣太陽隊時,他甚至被後衛球員晃倒,引得太陽隊替補席笑聲一片。
直到第八場比賽,姚明在客場對戰湖人隊時拿下20分,才漸漸獲得球迷的肯定。
姚明被晃倒
隻是,與奧尼爾對決時,姚明算得上剛站穩腳跟,可奧尼爾正值巅峰狀态,大部分人依舊認爲,這将是奧尼爾對姚明單方面的"虐殺"。
比賽開始,姚明用三個蓋帽緻敬奧尼爾。
奧尼爾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下半場,奧尼爾開啓獵殺狀态,在球場上各種亂扣,姚明隻能"負隅頑抗"——他自己使用了這個詞彙。
但最後,火箭隊赢了。籃球是一個團體運動,盡管每個人都想要成爲英雄。
比賽結束後,姚明給所有關心他的朋友發了一條短信:"我還活着。"
姚明最後扣籃,幫火箭隊鎖定勝局
後來,奧尼爾如此形容姚明:"他是第一個讓我不得不改變打法的人,也是第一個能在我面前一氣呵成做到接球、轉身,還看着我的眼睛投籃得分的人。"
隻有強者才會獲得強者的欣賞,姚明用實力赢得了對手的尊重。
此後,連續6個賽季,姚明入選NBA全明星陣容。那些年,無數中國企業的贊助廣告牌在NBA賽場上滾動,再加上門票收入和商務提成,火箭隊老闆賺得盆滿缽滿。
姚明爲火箭隊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代價是身上數不清的傷疤。
如世人所見,他在NBA的生涯短暫、炙熱,卻也慘烈。
奔赴NBA賽場前,上海體育運動技術學院内部給姚明舉辦了一個歡送會。
會上,老師對姚明殷殷囑托:"我衷心希望姚明到了新的地方以後,能在異地心系祖國,想着祖國,想着人民,想着我們。祖國需要你,祖國在培養你。"
于姚明而言,奔赴NBA不僅意味着開辟個人職業生涯的另一個戰場,還聯系着中國男籃未來的希望。他是中國男籃一塊行走的廣告牌。
事實上,姚明這條路走得并不順利。
根據當時規定,因爲姚明沒滿22歲,所以他需要獲得上海隊和中國籃協的應允,才可以簽署NBA的合約。
可彼時的姚明是上海隊的支柱,上海隊開出巨額的賠償金,企圖阻攔火箭隊的想法。籃協也給出條件:保證需要姚明時他可以随時回國。
最終結果是,姚明同意了。
于是,在每個NBA的休賽期,姚明都會飛回祖國,爲國家隊征戰。前火箭隊隊員卡塞爾曾經說過:"每年夏天,我都會有兩個月的時間好好休息,幾乎不去碰籃球。但姚明從來沒有享受過這種假期。"
身披國家隊戰衣的姚明
高強度比賽帶來的,就是身體的迅速透支。
2008年,火箭隊主場迎戰公牛隊,比賽結束後,姚明被診斷爲左腳腳踝骨裂。彼時,距離北京奧運會還有不到6個月。
籃協指責火箭隊過度使用姚明,火箭隊則建議姚明不要參加奧運會。醫生給出好幾種治療方案,姚明隻回了一句話:任何的治療方案,把奧運會放在第一位。
北京奧運會上,姚明率領中國男籃闖進八強,奪得中國隊有史以來最好成績。采訪中,他提起父母對他的影響:"那時候我父母打籃球不是爲了賺錢,是爲祖國争取榮譽。"
2008年北京奧運會
姚明擔任旗手
似乎很難再找到一個像姚明這樣的運動員,他在中國成名,在美國生長,根卻緊緊紮在故土。
過程中撕扯着的,不僅僅是姚明的職業生涯,還有他脆弱的腳踝。
2008/09賽季,姚明左腳骨裂,醫生建議進行足部結構改造手術,如果不接受這個手術,最差的結果是50歲時将依賴輪椅生活。
他的傷情報告中這樣寫道:
"切斷腳跟和大腳趾上的骨頭,切斷的地方用新的釘子固定。去年打進去的三根釘子要拔出來,把骨頭上的碎片複位,用股骨的組織填充,用鋼片釘子重新固定。"
再去回憶這些受傷期間的片段,姚明搖了搖頭:"最難以承受的,是每次在康複中所經曆的一種心理的壓力。"
傷痛在腦海中刻下一道烙印,每次再重複相同的動作時,烙印牽動着神經,使其不自覺地做出躲避的動作。這種條件反射是每位受過傷的運動員,最痛苦的地方。
2010/11賽季,複出後的姚明打了5場比賽。這一年,他的左腳第三次應力性骨折,醫生的診斷結果是:"你不能打球了。"
姚明知道,盡管有再多不舍,也到了說再見的時候了。
2011年,姚明舉辦了退役發布會。背景闆上,"明謝"兩個字格外刺眼。
這一年,姚明隻有31歲,正是一個籃球運動員的黃金年齡。
他平淡地講述了自己腳上的傷病,回顧了自己與籃球相伴的無數個日夜。發言時,他的聲調幾乎沒有任何起伏:
"作爲籃球運動員,我将結束自己的運動生涯,正式退役。"
"今天我退役了,一扇門關上,而另外一扇門正在徐徐地打開,門外有嶄新的生活在等着我認真地品讀。"
那時,他已經爲自己計劃好了門後的生活。
姚明退役發布會
門外的第一個角色,是公益人。
時間往前數三年,爲了幫助汶川地震中被摧毀的校園重建,姚明成立了"姚基金"。目标完成後,姚明将"姚基金"集中到自己更擅長的領域,提出"以體育人"的概念。
他牽頭舉辦"姚基金慈善賽",請大山裏的孩子同場競技。每年慈善賽上,姚明都要請來國際和中國的籃球球星,将募捐錢款用于鄉村體育事業的建設。
2015年,姚明去鄉村支教
門外的第二個角色,是幕後老闆。
2009年,姚明收購自己的老東家上海大鲨魚俱樂部,完成了從運動員到企業家的身份轉變。
依據他在NBA多年征戰賺來的薪資與廣告收入,姚明在商業道路上高歌猛進。有媒體評估,近十年運動生涯,他的總收入高達20億人民币。
他先後涉足餐飲、股市、音樂、房産、影視等各種領域,商業觸角幾乎觸及到大衆生活的各個領域。
有錢、有閑、有名望,每一個角色都契合波瀾不驚的下半生。
按照預期發展下去,姚明将會在人們的懷念與感慨中度過餘生,功成名就。
但性格早已注定,姚明不會就此輕松下去。
"運動員,他的技能是千百次錘煉出來的習慣性、技術性、機械性動作,他靠的就是這種勇氣和熱血去做出的每一次反應和判斷。
這就是爲什麽我說運動員會死兩次,因爲他必須要埋葬他第一段運動員生涯的性格,才可以開啓他真正的第二段。"
真正的第二段,在2016年揭開序幕。
2016年,有媒體爆出,姚明将牽手18家籃球俱樂部,成立中職聯公司。"中職聯希望将CBA變成像NBA那樣完全由投資人管理的全市場化聯盟,聘請職業經理人擔任CEO負責運營,根據經營狀況,每年給中國籃協分成。"
換句話說,中職聯的成立,就是對籃協的一次叫闆。他的訴求隻有一個,就是讓籃協變成真正由籃球球員和籃球從業人員管理的組織——要懂籃球的人來管籃球。
事情的發展并不順利。
談判進行了很多輪,有媒體爆料稱,有人在談判過程中斥責姚明:"你太不尊重領導了。"
針鋒相對的氣氛直到2017年才得到緩和,這一年,姚明當選爲籃協主席。
37歲的姚明是史上最年輕的中國籃協主席,但從"大姚"變成"姚主席",并不是戰鬥的結束,而是正式的開始。
自姚明退役以來,中國男籃的頹勢肉眼可見。
國際大賽中打不出成績,CBA聯賽水平也開始下降。姚明上台後,号召增加聯賽場次,減少外援上場時間,減少賽場廣告牌等一系列舉措,出手就是狠招,但腳踢到的是鐵闆。
改革被迫暫緩,冰凍三尺,也非一日之寒。
籃協副主席徐濟成爲姚明叫過屈:"大姚是隆隆前行的列車司機,可是你要是想讓大姚開火車,條件必須配套,你得先把火車道鋪上。"哪怕他是巨人,也沒有舉着列車往前奔跑的力氣。
好在,姚明上任以來,捷報也不少見,幫他釋放了一部分外界的壓力。
女子三人籃球獲東京奧運會銅牌,背後是姚明對三人籃球部部長的一句:"你去辦吧,責任我扛。"
完成新老交替的中國女籃更是先後獲得2018年亞運會冠軍、2022年世界杯亞軍以及2023年亞洲杯冠軍、亞運會冠軍。每每談到女籃,姚明總是謙遜:"這是上一任前輩做成的事情。"
隻不過,内憂還沒完全解決,外患也接踵而至。
今年3月份,新疆廣彙俱樂部突然宣布退出CBA聯盟。俱樂部連發數頁公告,發言直指姚明:"2017年至今,籃協主席和CBA聯盟董事長均由姚明1人擔任。籃協的管理職能與CBA聯賽的辦賽業務交叉混同,籃球行業亂象叢生"。
輿論沸沸揚揚,看客們各抒己見。有人說是新疆男籃流失周琦之後開始撒潑打滾,也有人說新疆男籃這一炮,轟開了中國男籃的治理亂象。
事情的結果是,多方努力之下,新疆隊重回CBA。5月份,姚明宣布不再兼任CBA公司董事長。紛亂之中,他走得幹脆。
但糟心的事情還沒結束。
這段時間,在足球反腐的風口浪尖上,上海、江蘇男籃兩隊爆發"默契球"醜聞。籃協給出裁決:兩家俱樂部各被罰款500萬。上海隊主教練李春江禁止從業5年,江蘇隊主教練李楠禁止從業3年。
"對于體育比賽來說,最重要的是信譽,甚至不是能力。"他必須要用強硬的裁決,維護CBA賽場的名聲。即便李春江是CBA功勳教練,李楠曾是姚明的隊友、前任國家男籃主教練。
當中國男籃已經與世界籃球脫軌,輸送與鍛煉新鮮血液的CBA聯賽,就是最後的希望。
至于對聯賽的未來還有沒有信心,姚明隻說:"我們的信心将來自我們的行動。"
楊毅曾形容姚明,是揮舞着長劍,沖向風車的堂吉诃德。這個伴随着姚明NBA生涯的體育記者,見到過姚明最困難也最不屈的時刻。
那是姚明在NBA的第一年,他的身上承載着全中國2.7億球迷的目光,一舉一動都籠罩在聚光燈下。
賽場上的失利,讓姚明的耳邊充滿噓聲。精神上的壓力,更是讓他難以喘息,夜夜失眠。
那時,姚明能做的隻有拼了命地訓練。每天,他提前兩個小時就抵達訓練場,訓練完,姚明躺在地上,汗水把木闆浸透,呈現出這個少年本來的影子。
姚明說:"在NBA的第一年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很長很長,看不到盡頭,甚至不知向前行駛多久才能休息。當你無法看到頭,路會顯得更長,會覺得更累。"
NBA新秀賽季的姚明
20年時間過去,姚明眼前的高速公路換了路标,但困境依舊相似。
亞運會之後,姚明接受采訪,正式回應了這些年來男籃面對的争議與指責。問題尖銳,姚明一一拆解。
他身上有着運動員少有的圓滑與親和感,這是獨屬姚明的魅力。
最後他說:"就把所有的問題,想象成下一個奧尼爾對着我全力以赴沖過來。"
或許,他已經找到了化解的決心,與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