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孫劍、俞佳楓團隊與劉嶽峰團隊合作,通過設計一種痕量铑負載的氧化钼,經一步碳化處理後合成高純度的 α 相碳化钼催化劑,并且在低溫水汽變換反應中展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該團隊通過原位 XRD,原位 XAS 及原位 TEM 等表征,研究分析了在程序升溫碳化條件下由氧化钼轉化成 α 相碳化钼的過程,并闡述碳化過程中的關鍵影響因素。
相關成果以 "In-situ Investigations on Structural Evolutions during the Facile Synthesis of Cubic a-MoC1-x Catalysts" 為題,于 2022 年 12 月 14 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上,并被選為封面論文。該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孫興濤。
封面圖片:研究人員通過引入微量 Rh(雪花),建立了一步合成 α -MoC1-x 的簡便通用策略。黑色寶箱中的金色立方體為 α -MoC1-x,左方為甲烷和氫氣小分子,将 MoOx 碳化為 α -MoC1-x 後生成右方的水和一氧化碳。研究人員通過大量不同方面的原位表征解鎖了 " 黑色寶箱 " 滲碳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和結構演變,從而為碳化物相變調控提供了思路。圖片由中國科學報社科學可視化中心制作
研究發現,純 MoO3通過一步碳化處理後僅能得到 β -Mo2C,而通過負載痕量 Rh 可以改變碳化钼的晶相結構,展現出極高的貴金屬利用率。作者首次利用多維度表征手段(原位 XRD、XAS、ETEM 等)揭示了碳化钼催化材料的碳化過程和形成機理,從原子尺度觀察到了晶相結構的動态演化過程,分析了在程序升溫碳化條件下由三氧化钼轉化成 α 相碳化钼的過程,并讨論了中間過渡态晶相及其演化情況,闡述了碳化過程中的關鍵影響因素。證實了碳化發生之前的中間過渡态立方相 MoOx的形成至關重要,它是決定碳化遵循拓撲變換路徑并最終實現一步碳化合成 α 相碳化钼的關鍵中間體,為 α 相碳化钼催化材料低成本且可控的制備提供了指導,對碳化钼催化材料的推廣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登上化學頂刊 JACS 封面的圖片由中國科學報社科學可視化中心制作完成。
當前,我國科研人員每年論文産出數量龐大,科研論文數量在迅速增加,對于一些重磅成果,期刊會邀請作者設計封面、繪制直觀易懂的科學圖像,甚至制作一段展現微觀科學過程的 3D 動畫、視頻等。論文可視化可幫助科研人員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轉化為直觀的視覺呈現,大幅度提高科研論文在同領域及跨學科領域的傳播覆蓋率。
這種面向科研人群的專業服務需要配備專業的團隊。中國科學報社科學可視化中心的專家團隊由來自國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一線科研人員和擁有數年一線科技報道經驗的資深采編人員組成,能夠對将要進行可視化轉化的科技論文進行解讀、剖析和科普轉化,再由專業科學美編、3D 設計師進行制作。
除滿足科研人員論文發表、學術交流的需求外,論文可視化産品還會同步在科學網網站、博客、微信、微博等平台進行推廣,大大拓展了科研人員科研成果的傳播效果。截至目前,中國科學報社科學可視化中心已經與海内外多家科研機構及課題組建立了合作關系,受到了科研人員的歡迎。
論文原文鍊接: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