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673 天
已上線 2054 個詞條
網上看到一則投稿:女朋友厭童有點嚴重,我要不要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稿主說,自己女友曾做過幼師,和小孩接觸比較多,後面因爲接受不了就辭職了,也跟稿主多次提及不喜歡小孩。
但稿主沒想到的是,女友對自家小孩也很抵觸。
原來,稿主有一回帶自己的外甥來家裏玩,小外甥很喜歡他女朋友,還拿女友的手機來玩。
好在女友有備份,這才找回了聊天記錄。
但經此一遭,已經讓女友足夠讨厭小外甥了,況且,她一直以來就不喜歡小孩。
從稿主曬出的聊天記錄可以看出,女友多次表達自己不喜歡小孩,尤其是像稿主外甥這樣話多的孩子。
但稿主不依不饒,非要一邊美化自己的外甥,替外甥解釋,一邊 " 開導 " 女友,試圖糾正女友的三觀。
但女友絲毫不爲所動,并非常客觀地告訴男友,自己平等地讨厭每一個小孩,也希望每一個小孩可以健康平安地成長,但這并不妨礙她讨厭小孩。
最後,稿主沒轍,直接給女友貼了個 " 心理有問題 " 的标簽,還建議她去看心理醫生。
整個聊天記錄看下來,女友一直都在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沒有強求稿主認可自己。
反倒是稿主,從女友告訴他 " 不喜歡小孩 " 開始,就一直在試圖糾正對方,不停地用自己的三觀去綁架女友,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觀。
生活中,像稿主這樣的人很多,他們這麽做的實質就是:不允許别人和自己不一樣。
曾經有這樣一個熱門微博,一個女生和男友在一起大半年,男友各方面都不錯,就是摳門。
并且,男友自己摳門就算了,他還看不慣女友大方。
每次一涉及到花錢,他的态度就讓女生很不爽。
比如,出去約會吃飯,他總會說,這個貴,那個沒必要。搞得女生過節吃頓好的,都有罪惡感。
再比如,女生給男友看一件衣服,也沒說要人家買,但男友每次的反應都是:" 這麽貴,咱這樣的人消費不起。"
有一次,女生花自己的錢買了一張國慶回家的機票,男友知道後,便開始對她陰陽怪氣:
" 真舍得,有錢人就是好。爲什麽有多少錢就要花多少?"
女生反問:" 我自己的錢還不能自己支配?"
男友繼續陰陽怪氣:" 好吧,當我沒說。我們窮人家的孩子還是好好搶票,乖乖坐高鐵吧 "。
接着便開始指責女生的消費觀:" 明明有高鐵直達你家,價錢比機票便宜一半,你爲什麽要浪費錢?你這消費觀沒問題?"
女生無奈地回怼: " 和你不一樣就是有問題?我覺得我們倆真是三觀不同!"
但男友依然堅持女生的價值觀有問題。
爲什麽有人總是不允許别人和自己不一樣?
思維達人 Lachel 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們的諸多行爲模式,大體上都受制于三種原初的動力:
①存在感:強調 " 我的存在 " 是有意義的,保證自己持續生存下去;
②優越感:強調 " 我的特質 " 比其他個體更優秀,在競争中更有利;
③滿足感:強調 " 我的行爲 " 是有正向收益的,調适我們的行爲模式。
這三種動力,是基因得以生存、傳播下去的方式。
因此,在這三種動力的驅動下,我們會竭力追求 " 穩定 "。
因爲不穩定,會對我們的生存不利,導緻我們需要耗費大量腦資源去處理矛盾和沖突。
爲了保持這種穩定,當我們的内在認知出現沖突時,爲了不對自己産生懷疑,即便我們的想法是錯的,也會找各種理由去證明它的合理性。
這也是心理學上經典的 "認知失調" 理論:如果兩種認知不一緻,我們就會調整自己的想法,來減少不愉快的體驗。
所以,如果别人和自己的想法不一緻,他們也一定要想辦法駁倒對方,證明 " 我是對的 ",這樣才能保持認知的一緻性。
就像《伊索寓言》裏的那隻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認定葡萄是酸的。
有人說,三觀不同的人沒法在一起。
就像你說大海好漂亮,他卻說裏面死了很多人。
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會特别累。
但其實,三觀不同和三觀不合不一樣。
你喜歡大海,我喜歡小溪,這隻是三觀的不同,不是三觀不合。
但如果你說你喜歡大海是胸襟開闊格局大,我喜歡小溪就是心胸狹隘沒見識,這才叫三觀不合。
簡言之,三觀不合,就是用自己的三觀來要求别人。
每個人,都是在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經曆下成長起來的,所以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存在三觀完全契合的兩個人。
而一段相處舒适的關系,從不在于兩人三觀一緻,而是在于彼此尊重對方的不同。
日本有一對老夫妻,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兩人三觀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也不同。
但結婚 65 年的兩夫妻,卻從未吵過架。
修一愛吃土豆,英子讨厭土豆,卻總是變着花樣做各種有土豆的菜給他吃。
修一愛吃傳統日式早餐,英子愛吃西式早餐。英子就每天做兩種早餐,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歡的早餐。
英子喜歡收藏各式餐具,看到喜歡的餐具就忍不住買買買。
修一從也不會因此指責英子敗家,他總是對英子說:" 買吧。"
剛結婚時,兩人很窮,但收入不高的修一卻突然說想買一艘帆船去航海。
這時候,英子也尊重他的夢想,甚至悄悄典當了自己所有的衣服,替他籌錢買船。
面對一些重大決策,就算所有人都反對修一,英子也會對他說:" 這是好事,你去做吧。"
他們兩人的相處模式,讓我真正明白了什麽叫 "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三觀不同的兩個人,也可以相處得很融洽。
大千世界,衆生百态,存在即合理。
有人喜歡小孩,就有人不喜歡小孩;有人節儉,就有人喜歡花錢享受。
每個人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清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對于觀點和見解和你不一緻的人,你可以不認同,但可以試着接受。
尊重差異,放下執着,很多煩惱就不值一提。
康德曾說過:" 我尊敬任何一個獨立的靈魂,雖然有些我并不認可,但我可以盡可能的去理解。"
真正的成熟,就是允許别人跟自己不同,并能包容這種不同。
↓免費試讀《精讀君通識詞典》前 30 個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