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極客公園 GeekPark,作者 | 曹思颀,編輯 | 靖宇
如果說中秋國慶雙節長期結束後,誰還能笑着繼續充滿幹勁地搬磚,那一定非華爲智選車團隊莫屬。
10 月 6 日晚,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董事長餘承東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假期的預售戰績。其中,僅在十一假期結束前兩天裏,新款問界 M7 的大定量(需要預交 5000 元定金,且如果更改購車意向押金不能退還)就累計超過了 1 萬台。
要知道,就算以「月」爲單位,不管交付量還是銷售量,數字能突破 1 萬台,都已經是妥妥的暢銷車型了。還有大部分品牌,幾款在售車型加起來,也隻能堪堪達到單月破萬的成績。
餘承東在朋友圈公布問界新 M7 假期銷量爆棚|網絡
而如果從 9 月 12 日發售起開始計算,在發布 24 天後,問界新 M7 的大定數量就突破了 5 萬台。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餘承東口中花費 5 億重新打造的問界新 M7,的确正在遙遙領先。
當然,熱鬧隻是表象,每個廠商還要繼續漫長地卷起來。既要和自己較勁————銷售隻是開始,還有硬件層面的産能爬坡,軟件層面的 OTA 智能化升級等等;還要和對手持續競争——保持穩定的出牌節奏,在長開發周期裏,盡量不犯錯地推出新品。
智能電動汽車這個賽場正在進入激烈的中場階段,單月大定破 5 萬的新款 M7,究竟給這場比賽帶來怎樣新的變數?
便宜 7 萬 +,華爲 Mate 60 加持,新 M7 賣瘋了
問界新 M7 大賣,主要由産品和市場兩個因素決定。
在産品本身,首先,号稱「花費 5 億進行升級」的新 M7,最直觀的體現即是發布了全新兩排大五座車型,極大彌補了老款三排六座車型後排空間不足的産品槽點。
改款之後的大五座車型,也将目标用戶重新聚集在了雙人或三口之家上。從目前來看,改款的效果立竿見影。根據極客公園得到的一張餘承東的聊天對話顯示,截止 10 月 7 日上午 10 點,五座車型累計大定占比 81%,貢獻了超過 4.5 萬份訂單。
其次,在看不見的地方,新 M7 也在智能座艙和智駕兩個層面進行了升級。
依托于華爲生态,全新的鴻蒙智能座艙可以和華爲手機、平闆等通過「碰一碰」、MagLink 等方式實現多設備聯動,這是大多智能汽車産品所不具備的生态優勢。另外,華爲智駕團隊在 ADS 2.0 的高階智駕系統上,減少了依賴高精地圖的投入,從而在新品發布時喊出了到年底「全國都能開」的目标,也讓新問界在智能化上領頭羊的品牌形象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有華爲終端人士告訴極客公園,截止在中秋國慶假期前,問界新M7 智駕版本(即頂配)訂單占比已經超過 50%。而根據前述餘承東網傳聊天信息可知,截止 10 月 7 日,五座 Max 版本 ADS 高階包選裝率達到了 70%。
在市場端,極客公園也在十一期間,在成都某購物中心體驗了問界新 M7 車型。從線下體驗來看,由于 ADS 2.0 要在十月底才能在成都正式落地,所以現階段試駕過程中,用戶其實很難實際體驗到智駕、代客泊車等功能的實際效果。
因此,現在的銷售結果既可以認爲是用戶對品牌的信任,也可以簡單理解成用戶就是被更低的價格吸引。
比起直接競争對手理想,即便是頂配的智駕版問界新 M7,起售價也要比理想 L7 的入門版便宜整整 1 萬元。同樣是頂配版本,則要低出 7 萬元。而且,由于首月預售趕上了雙節的時間點,疊加了各種購車權益(累計可達 3.3 萬元),問界新 M7 的價格優勢還會被繼續放大。
華爲的線下門店也給賣車帶來了不少流量。
在作者所體驗的門店裏,有不少沖着新款華爲 Mate 60 系列手機到店的消費者,也因爲「看熱鬧」的心态,開始試乘問界新款車型。
在作者個人的線下體驗中,也可以感受到用戶對于試駕問界新 M7 的熱情。
同一購物中心的蔚來、理想等車型均不需排隊,且試駕 + 講解時間一般在 30-60 分鍾。而問界新 M7 的試駕需要提前登記排隊。銷售人員在大約 20 分鍾的試駕後,也沒辦法留出太多時間繼續溝通,隻是在提醒「購車權益截止到 10 月 7 日」之後,就要帶領下一位潛在消費者上車體驗。
「沒辦法,這車現在太火了」,一位門店的工作人員這樣說道。
問界新 M7,會再次打殘理想嗎?
既然談到了理想,那麽就繞不開創始人李想今年 6 月在微博的一次複盤。在那篇長文裏,「微博之王」罕見地認了慫,表示去年第三季度直接被老款問界 M7 的發布和操盤「打殘了」,并表示華爲的超強能力「直接讓理想 ONE 銷售崩盤、提前停産」。
問界新款 M7 大火,不是又要再次對理想形成巨大威脅?
先看銷量數據。根據理想汽車官方發布的數據,9 月份,理想三款在售車型交付量和訂單量繼續創新高,并且每款車型的交付量繼續破萬。其中,問界 M7 的直接對手理想 L7 連續 6 個月單月銷售過萬。
而自 9 月 12 日發布開啓預售以來,截止 9 月 30 日,問界新 M7 累計大定已經超過了 3 萬台。理想 L7 同期也已經開始快速增長。
所以你看,新款 M7 在現階段似乎還是和理想 L7 和諧地共同增長嘛……
其實,從産品維度看,去年夏天理想 ONE 不僅面對問界 M7 的壓力,也同時還要面臨自家 L 系列新車型(去年 6 月發布的理想 L9)的沖擊。作爲以低 SKU 爲代表的品牌,理想那個階段應該處于思考不同産品匹配不同用戶的階段。所以,回到李想之前的那次公開複盤,理想 ONE 其實未必是被老款問界 M7 單純從産品層面「打」到提前停産的。
問界 M7 的直接競争對手理想 L7 | 理想汽車
那麽這次,面對擁有低價、智能的升級武器庫的問界新 M7,李想還會如去年所知那樣,「很長時間毫無還手之力」嗎?他有會根據這個最強的對手,在價格、産品等方面進行短期調整嗎?
筆者的答案是不會,至少在年底前不會。理由有以下 3 點:
第一,如今的理想汽車已經擁有了 L7、L8、L9 三款車型,在産品端擁有了足夠的護城河。其中後兩者的定位仍然是針對二孩家庭的「奶爸車」,和瞄準三口之家的新 M7 五座版并不完全重合。
第二,李想關于定價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在近期上線的得到課程裏,李想本人也将這套定價公式分享出來,即:産品價值 = 産品力 ÷ 産品價格 × 産品質量——所有變量均爲自身的産品因素,同時結合企業所需的毛利目标算出。
同時,李想還在那個課程裏指出,從感性層面上,商品價格也會對車主的身份認同産生影響。他認爲如果明明掏了接近 30 萬元,卻隻買到一輛值 20 多萬元的車,用戶「心裏也覺得憋屈」。所以,哪怕問界新 M7 目前體現出較大價格優勢,但在銷量不變的情況下,從這套邏輯出發,李想大概率近期不會主動求變。
第三,在李想的邏輯裏,産品叠代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是「提供更多功能」。這一點在他 2018 年對得到 App 總編輯李翔曾經提到。所以,下一階段真正的較量,可能會集中在如今還停留在演示視頻和内測階段的智駕服務上。華爲提出了「全國都能開」的承諾,而理想也喊出年底實現百城通勤模式的目标。
智能化下半場,智駕這次真的要唱主角了
可以預見的是,在已經到來的第四季度,問界和理想之間的競争會更加激烈。
在長周期的汽車行業裏,很多出招都是早早預知的。譬如對即将上市的全新車型問界 M9,餘承東就在 9 月底的華爲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喊出了「1000 萬以内最佳 SUV」。根據已經釋出的工信部申報信息顯示,問界 M9 将再次對三排六座發起沖擊,并且提供了純電和增程式兩種動力類型,将直接對理想 L8、L9 發起競争。而根據前述網傳餘承東聊天記錄顯示,截止 10 月 7 日,M9 盲選訂單留存量已經超過 8000 台。
而在更短周期的智能化領域,年底兩家的智駕服務都将正式登場。不管是對于已有的智能汽車車主,還是潛在車主來說,号稱「行業第一梯隊」的華爲 ADS 的實際表現,都會引發重點關注。
當然,理想也會推出自己新的護城河。按照計劃,第四季度理想也将發布第一款純電車型 MEGA。現階段,爲了配合純電車型的推出,理想推出 5C 麒麟電池、800V 高壓平台和 5C 超充樁解決方案。可以預見的是,首款純電車型将是理想的一場重要戰役。
在餘承東的那條朋友圈裏,将新款問界 M7 如今的市場反饋形容成了「起死回生」。
在智能電動汽車這場複雜又漫長的競争裏,訂單之後還将繼續經曆産能爬坡、軟件叠代等諸多考驗。而對于李想和理想汽車而言,面對一個現金充足且智能化研發實力強勁的對手,也決不能停留在現階段的成就裏。
如果是此前的戰場是集中在價格、産品定位上,那麽關于智能化和軟件的下半場戰鬥,接下來才會正式進入全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