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天下網商,作者 | 丁潔,編輯 | 李丹超
小學三年級女生的書包裏都裝着什麽?厚厚的課本、可愛圖案的筆袋以及屬于 10 後的新 " 社交貨币 " ——咕卡(一種可以手工創作的卡片)。
在亞克力片貼上各種貼紙,再制作成一把小鑰匙扣,這個小物件正在成爲新一屆小學生維護 " 姐妹友情 " 的新神器:課間,女孩們交換着彼此的手作咕卡,鞏固着那份純真的能一起上廁所的友情。
抖音上,一位長相酷似 " 阿拉蕾 " 的小學生 " 我是機靈姐 " 曾發布一條沉浸式咕卡的短視頻,收獲了超過 11 萬的贊。屏幕外,一大批成年人驚歎于當代小學生對于美的想象和創造力,更看到了這個全新的領域。當然,這個在抖音上擁有近 1000 萬粉絲的小學生不僅咕卡,她還咕盤、咕磚,在更大的 " 畫布 " 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作爲 DIY ( 自己動手做)的分支,咕卡市場的爆火也帶動起諸如亞克力、貼紙等産品迎來了一波 " 生意小高潮 ",湧動着的新機會也讓聰明的商家賺到一桶金。據悉,有義烏的貼紙經銷商日銷超過 2 萬單,靠着成本 5 毛錢一張的貼紙,商家月入百萬。
他們成功抓住了這波機會。
女孩子愛上咕卡
熱愛 DIY 的手作黨們,給了咕卡榮升 " 手作 C 位 " 的機會。小紅書上,關于咕卡的話題浏覽超過 2.5 億,有超過 56 萬篇相關筆記。2 月 13 日,北方春季開學的第一天," 咕卡 diy" 登上淘寶熱搜,關注度在一周内上升了 61%。
咕卡到底是什麽?
實際上,咕卡是韓文 " 貼卡 " 的音譯,咕是一個動詞,是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将貼紙和其他元素粘在卡片上。早期的咕卡以明星卡片爲主,而後慢慢延展成各色各樣的形态。
" 咕卡與手帳、火漆屬于一個 DIY 範疇。從趨勢上看,去年開始比較火,尤其在疫情居家期,咕卡成爲了給孩子解悶的玩具。" 淘寶文具小二說。
社交媒體上,有一大批因咕卡而走紅擁有衆多粉絲的小學生,她們會經常更新自己 " 沉浸式咕卡 " 的 vlog。
做咕卡的基礎工具一般有三樣:貼紙、亞克力片以及鑷子。想要自己的咕卡更華麗,工具也将升級增加奶油膠、丙烯筆、珠鏈、機關貼等等。手工元素更多,出來的成品也會變得更有特色。
當然,在咕圈不僅有 10 後小學生,還隐藏着不少成年高端玩家。
" 一顆 momo 醬 " 是一位手作達人,在小紅書上有 25 萬粉絲,不少人看她咕的作品路轉粉。高端玩家除了咕卡,還會放眼于更大的世界,例如咕盤、咕磚甚至咕箱。去年年底,她将自己的白色行李箱咕成了甜酷的 " 庫洛米系列風 ",路過的網友紛紛留言稱太酷了。
不久前,演員祝緒丹也加入到 " 沉浸式咕卡 " 的隊伍中,這個看似小衆的愛好正在快速招徕新成員。
在圈内,曾有 " 富婆咕卡和窮婆咕卡 " 之說,而所謂的 " 貧富差距 " 主要在貼紙的價差上。" 進口的貼紙比較貴,10 塊 -20 塊的都有,國産原創 IP 貼紙相對便宜,價格在 10 元左右,也有兩三塊一張更便宜的貼紙。" 淘寶文具小二說。
可以說,貼紙和手藝一起給這個咕卡作品标了價。
00 後靠賣貼紙月入百萬
站在末端的各大文具經銷商們,更能感知咕卡風潮的到來。
陳欣涵是位 00 後,從義烏工商學院畢業後就留在當地,跟父母一起創業做文具。
2021 年,她從定制筆記本起步,兼顧筆、貼紙等文具消耗品,在淘系、拼多多等渠道開啓自己的電商生涯。去年,她在刷直播時發現,賣貼紙的主播變多了。
" 當時流行貼在身上的有字的紋身貼紙,還有卡通的手賬本貼紙。" 陳欣涵說。爲了驗證自己的判斷,她又去小紅書觀察,發現貼紙生意有的做。
家裏的生産線很快從單一的筆記本增加了貼紙生産。去年 4 月,陳欣涵開始在淘特挂上貼紙鏈接,她說,貼紙來源是一部分自産一部分拿貨。
因爲當時在平台上銷售此類商品的商家較少,産品一上線,陳欣涵店鋪的貼紙就賣爆了。
據她回憶,當時日均能出三四千單,月營業額約 10 萬,不少顧客都是七八包貼紙一起買。作爲 00 後,陳欣涵更能讀懂用戶的需要," 她們希望操作更便捷、圖案更好看。" 因此,她逐漸增加新品類線,售賣咕卡相關的所有産品,包括鑷子、亞克力卡片等,将所有材料打包銷售。
" 我隔壁的老闆就是賣亞克力的。在義烏,一個市場裏就能集齊一條完整的産業鏈。" 陳欣涵說,目前最受歡迎的 IP 包括小麻薯、三麗鷗等系列,她這裏是不少女孩子的夢想天堂。
對于消費比較高的 VIP 客戶,陳欣涵會逐一電話回訪了解她們對産品的意見和建議。她發現,當下很多家長會來給孩子買,還有不少老師也加入咕卡大軍,将這個小作品作爲獎勵送給學生。
" 淘特上的 7 家店,目前一天銷售超過 2 萬單,遠高于去年同期 500 單的水平,可能也跟開學有關。" 近期的爆單讓陳欣涵興奮," 一個月營業額在 100 萬上下浮動。"
作爲 10 後的新社交貨币,咕卡在給年輕人送去快樂的同時,也實現了更多人的造富夢。一張貼紙的平均客單價在 2 元 -10 元之間,成本大約需 5 毛 -9 毛,做着小生意的陳欣涵已在電商平台賣成了 " 貼紙冠軍 ";短視頻平台上,有賬号粉絲量僅 1.6 萬,卻已創造出累計銷售 10 萬份的咕卡套裝爆款。
" 咕 " 成新文創
随着消費群體不斷擴大,産品元素逐漸豐富,盯上咕卡生意的不止小商家。作爲小衆圈的産物,咕卡的貼紙就和曾經的膠帶一樣,多由一些工作室和社團設計推出,一些文創 IP 也随之跳脫而出。
《天下網商》發現,每到周末,杭州來福士三樓的九木雜物社裏,花花綠綠的貼紙櫃台前總圍滿了前來挑選貼紙的女生,其中卓大王是 " 膠帶貼紙大戶們 " 的最愛選購的貼紙品牌之一。
誕生于 2012 年的卓大王,是國内知名的文創 IP。" 阿卓 " 是 IP 中的核心角色,一個梳着雙馬尾、豆豆眼齊劉海的女孩,因爲形象甜美受到不少女孩的喜愛。
資料顯示,自 2012 年起,卓大王就進入文具文創市場,如今它的品類覆蓋膠帶、無邊裝飾貼、便簽、手帳周邊、生活小物、玩具等,在國内文具及周邊衍生品行業小有名氣。現在,在他們的産品類别中也新增了關于咕卡的系列産品。
" 實際上,從前年開始,咕卡風已經吹到國内。" 卓大王工作室負責人說。在咕卡貼紙市場,卓大王是圈内呼聲較高的原創 IP。《天下網商》發現,在百萬粉絲的卓大王的微博下,時常能看到粉絲催上新、求補貨的信息,在 IP 的加持下,卓大王的貼紙可以賣到平均五六元一張。
據介紹,在貼紙的設計上,卓大王工作室會圍繞 IP 的特點 " 可愛 " 延展,并密切關注咕卡市場上的流行元素。" 每一套貼紙都有自己的主題。我們會根據發售時間制定特定主題,比如春節會融入喜慶的元素,秋冬會結合秋葉做偏古風的方向,冬季會結合雪天的元素設計。" 卓大王工作室負責人表示,他們的淘寶店 " 阿卓啥都有 " 保持着每月上新一次。
當新品貼紙上市後,卓大王工作室會先内部評測,各自創作出一套好看的咕卡、咕盤或是咕磚,并拍攝短視頻,在微博、淘寶逛逛、小紅書等内容渠道發種草教程視頻,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新 DIY 藝術。
" 相信會有更多創作者加入,現在市場上就有不少手作人将咕這件事玩得很花哨,比如結合奶油膠來玩;比如咕豆豆本(掌心 mini 小本子),是原本咕卡的變形。未來會出現更多玩法。" 卓大王工作室負責人說。
有媒體說,2022 年是中國咕卡市場的消費元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咕卡的形态和意義,和 80 後、90 後小時候喜歡的黃邊貼畫、手賬等想通:對主力消費人群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用一次獨一無二的創作收藏了一份童年的記憶。
貼紙會随着時光褪去色彩,但一代代人的童心不泯,帶來了小生意的細水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