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直播對話。
分享嘉賓:董宇輝,新東方原英語教師;張朝陽,企業家、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搜狐創始人。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金木研
第 7180 篇深度好文:4662 字 | 15 分鐘閱讀
商業思維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
為什麼要了解物理學?
一、交流和思考,同樣重要
董宇輝:您為什麼會對物理感興趣呢?
張朝陽:我小時候就對物理感興趣,後來學太多、學太狠了,在大學的時候,有點不想學。好多年後,在博士畢業之後想從商,也看到了互聯網的到來,當時我有兩個重大決定:第一,決定做互聯網,第二,決定回國做互聯網。
雖然後來在互聯網那麼多年,但是我對物理的興趣,使得我一直覺得我還是一個搞物理的人。
我研究發現,物理其實在 language and cognition(語言和認知)層面上和心理學是一回事。交流和思考幾乎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我最近發現的一種學習方法:跟别人讨論交流,然後把它寫下來。
很多曆史上偉大的進展都是在交流中、讨論中得以實現的,比如哥本哈根學派關于量子力學的建立。
我發現一邊和别人講,一邊做研究,效率會非常高。比如,現在可以通過直播和聽衆交流。
二、費曼學習法,在研究中提升專注力
董宇輝:張老師運用了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費曼學習法。自己被動學習的效率很低、很慢,而通過閱讀、查資料、做研究相對高效一些。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講,教給别人。
張朝陽:首先,帶着一個問題去問為什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候你的好奇心,你的思維深度,比被動地去讀書、從頭讀到尾好很多。
其次,當你在推導和書寫的時候,需要爛筆頭。因為我們的大腦有很多想法,随時會被 " 帶走 ",我們很難集中注意力。當你在推導和寫的時候,通過這樣一個行為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
第三,保持交流和讨論。對于一個問題,你在講的過程中會不斷冒出新想法。
三、保持興趣,是最好的學習技巧
張朝陽:其實,我們的生活裡充滿了物理問題,比如,你吃火鍋的時候為什麼把粉絲放到清湯,而不要放到辣湯裡嗎?
董宇輝:因為它會沾很多的辣味。
張朝陽:對。這回到另外一個教育問題,當人的大腦産生感興趣且被鼓勵的時候,那個閥門被打開的時候,他的興奮度起來時,他的思維會非常敏銳。
比如,小孩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老師提一個問題,小孩回答的問題跟這個問題有 20% 的關聯,老師應該鼓勵," 你說得很對,但是…… "
董宇輝:張老師委婉地告訴我,我回答的不對,但仍然鼓勵了我。
張朝陽:這個很重要,要不然像我大學的時候,錯一個符号扣了 20 分,這個太悲慘了,你以後就沒興趣了。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學生一直保持興趣。
回到剛才說的,你的回答是對的,放到辣鍋确實沾很多辣,這裡有一個面積體積比的問題。像粉絲、蘿蔔絲,一個蘿蔔切成絲,蘿蔔的體積沒有變,表面積大了很多很多。
表面積是什麼?表面積是辣鍋吸附的界面,你界面大了很多之後,吸附的能力就特别大,最後辣得不得了。如果你不切成絲,整個蘿蔔不會吸附那麼多辣,這是物理中的一個幾何問題。
包括為什麼冬天手指頭很冷,要戴手套,把手指伸出來攥起來,也是面積體積比的問題。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物理問題。
四、我們對物理的不擅長,
恰恰來自我們對物理的恐懼
董宇輝:我高中時,物理根本聽不懂,最後選了文科。我看到您提出一個觀點 " 人的大腦有很多訓練的能力 ",具體是指什麼?
張朝陽:比如,文科思維不隻是寫字,還包括我們平常跟家裡說話或者推理的基本邏輯,這跟物理和數學用到的基本邏輯是一樣的,沒有某些人天生适合文科、适合理科。如果你是學文的人,小時候對某個物理問題感興趣,最後也能很快學好。
董宇輝:您相信刻意練習這種事情?
張朝陽:對,大腦的認知是一樣的,都是記憶、存儲、聯想、推理、邏輯,語言也包含了這些,文字特别好的人其實物理也會很好,都是一回事,沒有區别。我覺得我們認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行,恰恰是使得我們不行的根本原因。
董宇輝:不是你物理學得不好,而是你對物理的恐懼。
五、在宇宙的尺度上,
地球渺小到不值一提
董宇輝:我們知道,50 億年後無論如何太陽都會坍縮,先會溫度升高,蒸發掉水分。
張朝陽:太陽要把地球吞并掉,會變成一個紅巨星,半徑到 3 億公裡。
董宇輝:如果最終這一切都将消失在宇宙的長河裡,一切都沒了,這些還有意義嗎?
張朝陽:以現在的時間尺度,現在的人完全不用擔心。人類也許把地球 " 造 " 得盛不下了,到其它行星上。
董宇輝:從專業的物理技術來講,這些都有可能?
張朝陽:都有可能,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宇宙太大了。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是四光年,去什麼地方都很難,沒辦法超光速。
董宇輝:我給大家看一張圖,地球在整個星球中看起來多麼小。
這是旅行者 1 号飛出太陽系時最後一次将它的鏡頭調回看了一下地球。我們看到地球就是個小小的點,我們在宇宙中渺小到不值一提。
六、恐懼和欲望,造就了人類的進化
董宇輝:我們對這些技術的研究,比如宇宙飛船上天、航母下海,最早來自于 500 年前人們開始對自然現象的一些自然哲學。人類的認知速度發展得太快了。以前你覺得是對的,現在是錯的,物理不斷被推翻。
張朝陽:心理學的發展也很好,無論是心理學的臨床行為心理學,還是腦科學,對我們的了解都是前所未有的。
董宇輝:如果針對具體的生活層面,我們可以怎麼樣指導自己?
張朝陽:構成人類最大的一個驅動力,就是恐懼和欲望。
比如恐懼,這個構成了下丘腦的 Amygdala(杏仁核)。Amygdala 是一個要麼決鬥、要麼逃跑的腺體,而且它對于情緒反應恐懼的反應和警報特别強烈。
董宇輝:我們對恐懼和欲望的特點,造就了人類的進化。你害怕野獸,必須要合作,進而需要發明語言或者發明工具提升效率。
總之,恐懼和欲望造就了今天的你,但是過度的恐懼和欲望造成病态的你,可能會焦慮、緊張。
張朝陽:焦慮是大腦的天性,我們會産生各種想法,你把這個想法接過來就不會那麼焦慮。但是不理它很難做到。
比如我要來東方甄選聊天,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本來應該往這走了。但我擔心一件事,我想待半個小時想這件事——你坐那兒想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解決,花該花的時間這就叫解決,這就會放大。
但是我的價值觀告訴我,我現在該做的事情比我生死都重要,我必須來東方甄選直播間,而不理會那個想法。
來了之後,我發現講着講着,我心中的那個想法淡化了,這是标準的行為心理學的治療方法。
董宇輝:緊張和焦慮是本能。
張朝陽:對。解決焦慮就是放大焦慮,焦慮是不能解決的,我們要按照價值觀指引的方向該幹什麼幹什麼。
董宇輝:不要讓你的祖先基因控制你,大腦反應是你的本能。張老師剛才講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打還是逃?我給大家解釋一個現象,很多時候,人沒有被理性和所受的教育影響,更多是出于動物的本能。
比如高速兩個男人開車蹭了一下,多大個事?走個保險幾百塊錢的事,但有很多人硬是被 " 打還是逃 " 的基因操控。于是,兩個人在高速上毆打起來,那一刻你所受過的教育和修養消失了。所以,對于恐懼焦慮本身,不要過度反應。
張朝陽:人沒有真正的理性,人的理性跟問題的距離有關系,距離遠了就很理性,距離近了就比較感性。比如,愛鑽牛角尖的人,很可能就與問題本身融為一體了。
行為心理學的治療方法就是:幹你該幹的事,讓這個想法、這件事遠離你,這樣你就能理智思考。
七、責任和使命感,對人生非常重要
董宇輝:很多年輕人可能因為外部環境劇變,人生目标就模糊或者失去内心的驅動力了,找不到自己的工作意義,這應該怎麼辦?
張朝陽:首先,你來到這個世上,要确立你的價值觀。你要做事情,人生不是一個及時行樂的人生,我們的大腦構造就是一個勞作的命,我們的人生是要過得有意義和承擔責任。
人區别于動物的地方,與我們大腦的構造有關,為什麼人類在幾千年來創造了各種信仰以及各種價值觀,以及人生的意義、責任,因為這些東西對人非常重要。
如果年輕人不懂的話,就會認為 " 我這輩子就是賺很多錢,好好地享樂,追求快樂 ",但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一味地追求快樂,你會過得很無聊。如果你是有一個使命感,并且去實現責任和你的意義,你的人生會過得非常好,你沒有白來這一生。
董宇輝:Achievement(成就)、fulfillment(滿足感)就是一種 happiness(幸福)。
張朝陽:對,Achievement 說得有點窄,其實更多的是責任。你來這個世上,能夠對世界有一種推動作用,或者你有一種貢獻,可能這個貢獻你自認為很好就足夠了。
比如,有人要當一個消防員,完成這個責任使命就很高興,這就很有意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價值觀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基本上也是一種利他的,是責任和使命感,這個對人生非常重要。
董宇輝:讓一個人快樂,其實不是成就感,而是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它跟人類六七百萬年進化,從南非樹上跳到地上,有了語言,有了社會結構到現在,讓整個種族延續下去的本真是一樣的。
張朝陽:對。我們的生存就是在跟自然界搏鬥,包括我們的生存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要協作。《人類簡史》這本書講到,人類生下來是 premature(不成熟)的,養小孩單獨養不起來,必須群體互相幫助。
人類生存到今天,我們的構造會讓我們每個人要去幫助他人完成責任,這種進化也導緻: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大腦裡會産生讓我們追求成就感和快樂感的五羟色胺。
八、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
董宇輝:五百年前,人類開始工業革命,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也在不斷推翻,牛頓開創廣義上的經典物理學,或者是宏觀物理學,後來有熱力學、細緻微觀的物理學,等等。1905 年瑞典專利局的一個小職員愛因斯坦完成人類曆史上相對完整的物理統一,您相信這個未來還會被推翻嗎?
張朝陽: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不斷被證明,應該不會被推翻了。
董宇輝:至少我們認知用了四五百年,已經很難得了。對于認知,我有三點想法:
第一,我們生下來不斷了解這個世界,就像你不斷認識到身邊的朋友愛人一樣,越接觸越喜歡,最終陪伴時間越來越久,世界也是這樣被認知的。
第二,認知是階段性的,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
真理既不掌握在多數人手中,也不可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真理更多是在不斷試錯和嘗試當中。
當年宣揚了日心說的布魯諾也被燒死了,當時大家覺得他瘋了,實際當時他并沒錯。還有一個被後人說是假實驗的案例,斜塔上扔了倆球的人,大家也說他瘋了,後來證明不是錯的。
所以,不要嘲笑那些看似荒謬的想法,因為它可能是偉大的創新和一切技術革新的來源,要相信,去嘗試,去試錯,不要害怕犯錯。
第三,你要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邊界。張老師是成功的企業家,當年開創了搜狐網,現在他再次出發,以老師的身份去教物理。這個過程很有意思,人一直換上新的行裝走上新的旅程,開始新的角色。
張朝陽:重新發現自己,reinvent yourself。
董宇輝:Reinvent yourself,不斷地 " 發明 " 自己,你給人生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宇宙的未來問題太遠,别恐懼那些,先把短暫的一生過得豐富而有意義就行了。
九、總結
董宇輝:伽利略曾經有一句話 " 在追問真理的問題上一個個體謙卑地提問,有時候不亞于一千人的權威。持續地追問和探索才能讓我們看清這個世界的真相。"
張老師為什麼物理能突飛猛進?
第一,因為他教别人學,學得最快。聽隻能學 20%,做能學到 50%,給别人講學到 90%,這個叫費曼學習法,帶着問題去探索就不會迷茫。
第二,學習的原動力,應該是興趣而不是競賽。張老師提到當年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因為過度競賽總是擔心自己不是 TOP,因為不是最優秀的,導緻後來很長時間厭學甚至有一種反感,但是現在繼續從興趣出發,愛上物理,想教物理,所以讓他對物理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
第三,刻意練習。我們總喜歡用 " 我不是這塊料 " 的借口給自己一些豁免權,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
但是往往最正确的事情和最容易的事情不是同一件事情。就像張老師剛才提到刻意練習,人的大腦是訓練出來的,通過 " 興趣 + 重複,然後持續專注 ",最終就能帶來成就。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