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會羞于對别人提起自己的職業嗎?
01. 嘴上叫着老師,心裏呢?
這兩天南風在微博上刷到一個視頻,一位名叫夏鑫建的發型師在鏡頭前表示,他不太想讓周圍的人知道自己的職業。出身傳統家庭、從小在山村長大,夏鑫建的學習成績并不好,從學習美發的那天起,他好像就成了親戚們口中 " 沒出息 " 的代表。
看着他低着頭說 " 很自卑 ",紅着眼眶講 " 心碎了 ",南風心裏觸動還蠻大的。明明他們靠手藝吃飯沒什麽可丢人的,但回歸現實,又不得不承認大衆對這個行業确實是存在偏見。
有人潛意識裏覺得發型師等于 " 沒文化 ",做發型師約等于沒出息。再加上近年來熱搜上各種 " 天價理發 "" 和理發師的代溝真的很大 " 等出圈話題的影響,導緻大家對發型師的信任越來越低。
最近南風看到不少姐妹,因爲追《狂飙》上頭去燙了大嫂陳書婷同款發型,結果翻車後紛紛在線發問:" 托尼老師你睡了嗎,我醜的睡不着。"(真 · 買家秀和賣家秀)
其實發型師作爲手藝人中的一種,在生活中與我們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發型翻車固然可氣,反之一個成功的發型,則會讓大家心情變好,提升我們的自信、拔高整個人的精氣神兒。
可惜大衆和發型師之間似乎總是存在着某種隔閡。一些人嘴上叫着 " 老師 ",但對他們的尊重到底有幾分,彼此心知肚明。
02. 發型師手起刀落,匠心正在回響
夏鑫建的那段視頻出自節目《手藝人大會 · 發型師季》,上周六在浙江衛視正式開播。爲了搞清楚事情的始末,南風專門去看了完整版。看完以後才發現,原來 " 托尼老師 " 的真人秀竟然這麽好看!
這是一檔以 " 手藝人 " 爲主題的發型師職業競技真人秀。節目集結了 50 位發型師同台競技,展現了這個行業的種種面貌,帶大家真正感受發型師這個職業的魅力。
來到節目的這 50 位發型師,從業時間長短不一、從業定位各不相同。他們有的人是參加過許多國際藝術展的 " 大師 " 級人物;有的是美業知名的講師;有的人是制造過許多爆款的藝人造型師;也有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普通發型師,比如夏鑫建。
大幕拉開,各憑本事。節目首期設置了 " 發型複刻賽 " 來檢驗大家基本功,按照發型師想要挑戰的發型分設了六個賽道。雖然大家面對同樣的遊戲規則,但發型師們展現出了各自對這門手藝的不同理解。
有的發型師隻複刻了結構并沒有完成精修,他直言是因爲面對冰冷的臉、冰冷的工具,沒有想法給它精修。畢竟人是有溫度有感情的,可以根據具體五官來設計,但如果是假人就很難傳遞出這種情緒。
有的發型師明知道狼尾造型該怎麽剪,但非要 " 跑題 "。他覺得這個模特的臉不應該剪太短,所以壓根沒動頭發的長度。在這位發型師心中,顧客的美感是比比賽更重要的事情。
随着比賽的展開,南風越來越覺得,之前實在是小看了這個行業。
其實美發行業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麽簡單,所謂 " 行行有門,門門有道 ",這一行的學問同樣不少。
生活裏很常見的男士背頭,長度比例的控制、發尾弧度的内勾、造型的控制力,都有很多講究。這兩年 " 風很大 " 的公主切,露膚面積、對稱比例、三條切線的位置、每一個細節裏都是知識點。
如何通過發梢弧度來襯托臉型,如何用劉海長短來表達美感,如何用碎發層次來傳遞性格 … 發型師們拿起剪刀手起刀落,背後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精進和研究。提升技術、提高審美、加強溝通能力、爲顧客定制出真正适合的發型,我在這群發型師身上,看到了真正的 " 匠心精神 "。
而且發型的改變反應着一個時代的流行文化和大衆審美,從這個角度來說,發型師也是傳遞着審美風格的重要群體。
03. 用雙手創造美好,何來鄙視鏈?
但是回到現實中,發型師面對的刻闆印象太多太多。
就像夏鑫建面對的困境一樣,他在節目裏坦言自己因爲職業被人瞧不起,好像做美發就很低下。" 低下 " 這兩個字,夏鑫建說得支支吾吾。
家人眼裏的他不過是個低學曆的 " 剃頭匠 ",夏鑫建甚至還成了親戚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這種對自己職業的不自信,被家人的不理解,一直伴随着夏鑫建的成長," 自卑 " 成了他面對自己職業時揮之不去的感受。
事實上,學曆并不能代表一切,美業的從業門檻對學曆的要求不高,但對能力的要求并不低。
誰說沒有高學曆就等于沒前途?有着精湛手藝的發型師,同樣可以成爲技術型人才,一樣有着重要的作用與價值。
在節目裏,50 位發型師原本是按照市場價格來劃分等級的。但是随着比賽的進行,這種等級被打破,大家回到同樣的起跑線,全憑手藝說話。行業内部從來沒有高低貴賤,社區理發師照樣能打敗明星發型師。
不管是市場價格還是學曆高低,都不應該成爲我們判定一個職業的鄙視鏈。大家在不同的領域裏各有所長,知識是儲備的過程,手藝是磨練的過程,不要因爲一個人的起點去肆意評判他的終點。
這也是《手藝人大會 · 發型師季》這檔節目的意義吧,通過聚焦小部分人的現狀,去消解大衆對整個行業存在的種種刻闆印象。讓那些存在 " 職業羞恥 " 的發型師們找到存在的價值,樹立起行業自信。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魅力所在,發型師并不低下。就像有節目裏大家分享的那樣,有的發型師因爲學習美發改變了自己原本比較内向的性格,更好地建立了自信。有的發型師祖孫三代從事美業,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繼續這份事業。
找到一個自己擅長又熱愛的事業是一種幸運,而精湛的手藝、勤奮的勞動、兢兢業業的匠人精神,在哪裏都不應該被歧視。
在我們的生活裏,像夏鑫建一樣,總覺得自己的職業 " 難以啓齒 " 的其實還有很多。他們也許是外賣員、也許是清潔工、也許是服務員 … 這種 " 職業羞恥 " 真的要從根本上破除!
每一個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生活、改變别人生活的人,都理應得到尊重。
很多手藝人也許看起來并不起眼,卻用自己的技能讓大家的生活過得更好。發型師幫我們打理頭發、收納師幫我們歸置生活、甜品師給我們帶來味蕾享受 ...
勞動從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是手藝人的存在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每一個爲美好生活做出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大家尊敬。
《手藝人大會》爲這些擁有一技之長、靠手藝吃飯的普通勞動者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肯定了他們的付出,展現了手藝人們專業的一面;同時也将整個行業痛點悉數抛出,幫助大家消除誤解和偏見。
發型師軟軟在節目中說道:很多時候大部分人都忽略了自己是服務行業,服務業就應該把客戶體驗放在首位,即使想要發揮創造,也要建立在尊重對方需求的基礎之上。有軟軟這樣的從業者站在顧客的立場發聲,相信也會帶動更多發型師與消費者正面對話。
想要打破大衆對整個行業刻闆印象,還是要靠硬實力說話,爲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才是各位 " 托尼 " 最該發力的地方。看下期預告,各位發型師将直面消費者的六大困擾,用自己的技術幫大家還原美麗。
考核難度不斷升級,祝願他們都能頂住壓力出發,用實力爲自己正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