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葦箋
繼暑期檔市場一夜回到十年前後,僅3.85 億收官的中秋檔成績也不容樂觀。
圖片來源:燈塔專業版
除去與國慶相接隻算一天的 2017 年和 2023 年,有三天獨立檔期的中秋檔整體票房成績大多在 5 億多,今年 3.85 億的成績和暑期檔手牽手退到 2014 年的票房水位。
中秋檔夾在暑期檔和國慶檔之間,有時與國慶檔重合而僅有一天,是易被忽略的小檔期,也常有腰部電影紮堆上映。過往不乏有以小博大的電影出現,比如 2019 年的《誅仙 I》,有同檔期不能打的 " 天時 ",粉絲助力拉動排片的 " 地利 " 以及引導降低觀影預期的 " 人和 ",其餘年份多是喜劇片作爲合家歡剛需占據檔期頭部,比如 2015 年的《港囧》兩天 4.72 億,2016 年的《大話西遊 3》三天 1.9 億。
今年的中秋檔在票房持續低迷外,也出現兩個值得關注的新現象:
影片類型上," 拒絕合家歡 " 的家庭片紮堆。
《野孩子》關注事實孤兒話題,《出走的決心》改編自 "50 歲阿姨自駕遊事件 ",講述女性在成長中遭遇結構性困境以及在家庭中所受的多重剝削。《祝你幸福》聚集離婚冷靜期、失孤、生育疼痛、胚胎歸屬争議等衆多社會熱點議題。檔期前就有觀衆就将這三部歸納爲 " 恐婚恐育三部曲 ",與中秋檔的團圓氛圍格格不入。
票房表現上,話題度拉滿的家庭片票房轉化率不高。
《野孩子》憑借陣容與宣發優勢奪冠,但話題延伸有限,長線不足。上映前《出走的決心》借 " 男性在觀影後破防 " 的話題營銷出圈,最終票房落點僅 1 億左右。《祝你幸福!》卻因爲過多的議題雜糅,導緻主創表達、宣發重點與觀衆預期錯位,最終票房口碑都略遜一籌。
反而犯罪喜劇片《一雪前恥》靠東北地域優勢突圍成檔期亞軍,或将成爲第二部破億影片。
在電影票房之外,娛樂資本論也在關注比較下沉的短劇中秋檔,河豚君發現近期的短劇市場基本被中老年家庭劇所占據,有一部名爲《婚禮上婆婆驚豔全場》的短劇,講述婆婆打臉惡媳婦,中秋三天不聲不響的搶了 3000 萬充值額。除此以外,也有充值額 1271 萬的《團寵老媽惹不起》講單親母親勇鬥白眼狼大妹小妹和父親;還有老年霸總劇《五十歲保姆嫁豪門》等。(詳見今天二條稿件)
中秋電影檔延續着暑期檔的頹勢也提醒着我們,看似有讨論熱度的話題影片也需要找到明确抓手拉動觀衆買票進場,如何用一部部優質影片重新培養觀衆對國産電影的信任,重新滿足觀衆的娛樂與社交需求,仍然是電影市場需要面臨的難題。
家庭片紮堆," 反大團圓 " 成賣點,喜劇片仍是剛需
在今年之前,中秋檔并未特别偏重于家庭題材。
往年檔期内前三的電影涉及犯罪、動畫、愛情、喜劇、動作等多重類型,2022 年的檔期冠軍《哥,你好》是喜劇片,2021 年《峰爆》是災難片,2019 年《誅仙 I》是粉絲向古裝奇幻片,豐富多樣,并未因中秋節團圓氛圍有過多加成。
今年中秋檔家庭片不僅紮堆上映,議題也頗爲多元,且并未囿于 " 合家歡 " 的傳統結局。《野孩子》最後哥哥入獄,與弟弟分離。《祝你幸福》裏男女主角在經曆離婚冷靜期後終于離婚,《出走的決心》裏女主角李紅在結尾處解放自我,成功出走。
沒有強行和解、複婚、團圓的結局反而成爲影片的 " 賣點 "。《祝你幸福》的官抖背景換成 " 白慧羅宇真離婚了 ",主動劇透大結局吸引觀衆。《出走的決心》的 slogan" 決定了,不等了!" 也是女性解放自我的宣言。
從想看數據來看,《野孩子》和《分手的決心》各自吸引了不同年齡、城市的人群。
數據顯示,《野孩子》24 歲以下受衆比例近七成(67.5%),顯然大多是粉絲、大學生群體。上映前,王俊凱粉絲還在線下進行擺攤宣傳,用宣傳小禮品換取 " 想看 " 數據。另外,本片三四線城市想看數據超過六成,更加傳統的溫情治愈情節更符合下沉市場的口味。
而《出走的決心》40 歲以上想看比例高達 24.5%,超出另外兩部的兩倍以上,與本片在宣傳中反複強調的 " 中年女性困境 " 相符。
影片通過李紅(詠梅飾)和孫大勇(姜武飾)一家極具真實的日常相處細節,插叙回望女性受父權壓迫的一生,對當下女性的結構性困境進行了較爲完整和清晰的呈現。不少觀衆看過之後的第一反應是 " 要帶 / 要推薦媽媽觀看,希望媽媽放下沉重的母職壓力,做回自己。"影片中在剝削與被剝削中遊移的母女關系也頗有先鋒性,更受一二線城市女性觀衆青睐。
在三部家庭片類型與議題紮堆的包圍下,犯罪喜劇片《一雪前恥》強勢突圍,以 4913 萬票房成爲檔期亞軍,證明喜劇片仍然是檔期剛需。
上映前該片聲量較小,也沒有太多出圈的宣發動作。導演于廣義是從紀錄片導演轉型的新人,影片上映首日排片僅有 10.8%,喬杉 + 馬麗的主演組合也并未拉動太多想看人數。但該片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主打下沉路線,檔期三天在東北地區的排片比例保持在 30% 以上,票房比例 20% 以上,遠超其他地區。" 中秋優選合家歡 " 的宣傳标語也與其他三部看上去很 " 苦 " 的家庭片做出區分,以同檔期内的題材内容稀缺度取勝。該片映前預測在 5000 萬左右,如今預測票房已經翻倍上漲至 1 億以上。
中秋檔全國各省份日冠地圖(來源:貓眼專業版)
《一雪前恥》其實隻能算帶有喜劇元素的犯罪片,十位喜人主演的《大場面》似乎更像标準喜劇片。但由于卡司國民度低以及影片本身情節老套、不夠好笑,并未能突圍成功。
兩輪宣發,傳統叙事、粉絲拉排片,《野孩子》保住檔期冠軍
《野孩子》經曆過口碑與票房波動期,映前預測普遍在 3 億以上,上映首日預測一度跌到 1.8 億,中秋檔期間又連日上漲回 3 億。
此次《野孩子》獲得檔期冠軍,也證明這類現實主義題材的傳統溫情叙事仍然占據觀影主流。
從宣發情況來看,《野孩子》原本因暑期檔提檔當天撤檔的突發事件獲得大量曝光,二次定檔雖然隻提前十天,但二輪宣發加上王俊凱粉絲的主動宣傳拉動,預售 4300 萬和貓淘想看數破百萬的成績都居于檔期斷層第一,爲後續排片大幅加成。而提前中秋檔兩天上映拉長了口碑發酵期,也保住了中秋檔首日 23.3% 的排片。
AI 作圖 by 娛樂資本論
從内容上看,《野孩子》其實是三部家庭題材片中觀感最爲輕松的,最不 " 苦 " 的一部,也是《一雪前恥》的合家歡之外,最适合全家觀看的一部。
比起映前預期的 " 社會黑暗面 " 與極端的苦情奇觀呈現,影片大多時候色調明亮溫暖,聚焦于哥哥馬亮(王俊凱飾)與弟弟軒軒相知相熟的溫情,兩人住在世外桃源般的廢棄遊樂園,擁有新的家。淚點主要集中在兩人迫于現實不得不離别的不舍,兩人都被父母棄養的悲慘,以及哥哥對弟弟原生的 " 善 ",比如哥哥偷東西養弟弟,但堅決不讓弟弟偷竊。
" 催淚 " 情節大多來自原型故事,也适合短視頻傳播,成爲影片前期主要的出圈觸點。
上映後,影片還營銷話題 " 野孩子 群像塑造 ",因爲劇情并不局限于 " 流浪兄弟 " 兩人,還刻畫了一個問題兒童犯罪團夥,有形象鮮明的反派,也有 " 改邪歸正 " 的問題青年。
相較于同檔期電影,《野孩子》聚焦底層相互取暖的溫情以及衣食住短缺的窮苦,反而讓影片居于家庭觀影的舒适區:電影裏的社會邊緣人群作爲被觀察的他者,不會與觀影者産生任何生命體驗的共情,甚至能反襯着觀看者當下阖家歡樂的幸福。
" 生而不養 " 這個議題并不新鮮,《何以爲家》中來自黎巴嫩的男孩就因此控告父母,當時該片也以催淚爲賣點收獲 3.76 億票房。
事實孤兒的定義是 " 父母沒有雙亡,但家庭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撫養的兒童 "。電影将事實孤兒出現的原因歸因爲 " 父母生而不養 " 的個人選擇。片中警察介入後,軒軒的上學問題被輕巧解決。現實生活中事實孤兒的認定難以及社會支持體系的缺失均未呈現。
《野孩子》的故事平鋪直叙、主演演技的掣肘以及對事實孤兒議題的淺層表達,使得其很難延伸出很多話題,票房上限也有明顯的天花闆,更無法複制導演前作《我的姐姐》因爲話題争議拿下 8.6 億的成績。
同樣是女性題材,《出走的決心》和《祝你幸福》爲何不同命?
值得注意的是《出走的決心》和《祝你幸福》都是女性編劇,關注的也是女性議題中的各個細分話題,對女性的困境有着細緻的刻畫。但無論是口碑還是票房,《出走的決心》都要勝上一籌。《出走的決心》豆瓣開分 8.6 分,票房預測近 1 億,而《祝你幸福》豆瓣僅 6.8 分,在首日排片更高的情況下,票房預測隻有 6000 萬。
《出走的決心》選擇集中叙事、增加普遍性來尋求更多女性共鳴。比如主創在路演中就提及,特意去掉了原型丈夫的家暴情節,是希望達成更大的普遍性,而不希望做成另一部 " 家暴片 "。主創還在采訪中提及,這是一部劇情片而非傳記片,因此導演和主演詠梅在開拍前都沒有見原型人物,隻通過廣泛的報道、資料來構建完整的人物。
真正選擇出走或許是一種特例,但是女性在家庭、社會中受到的結構性壓迫卻是共通的。也許丈夫沒有真的動手家暴,但是無處不在的父權壓迫、精神暴力卻能獲得更廣泛的共鳴。
《出走的決心》中還有非常深刻的母女關系刻畫。原本說着支持母親出去旅遊的女兒,在自己職業受到威脅時,将育兒責任加諸于母親,加入剝削母親的陣營。
這種不再歌頌母職的偉大,希望母親放棄母職沉重負擔的勇氣,讓女性觀衆非常想帶母親看這部電影,鼓勵母親出走,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
在宣發上,影片首映禮上主動營銷的 # 好好愛自己 # 是比較萬金油的雞湯話題,反而是首映禮現場出現的男性破防發言以及導演的反駁視頻憑借性别争議迅速出圈。
上映後口碑上漲,也有了更多的宣發抓手,比如小紅書的熱點 # 姜武老師演得不夠狠,得我爸來演 #,觀衆開始通過影片分享自己的真實經曆,尋求與自身生命體驗相關的廣泛共鳴。
而更能直接帶動觀影需求的 # 今年最想帶媽媽一起看的電影 # 這個話題直到檔期最後一天才被片方主動營銷,似乎是由觀衆自下而上延伸出來的。
微博 # 今年最想帶媽媽一起看的電影 # 話題走勢
《祝你幸福》最顯著的特征是社會熱點議題大雜燴,包括失孤、胚胎歸屬争議、生育痛苦、代孕、離婚冷靜期等諸多當下的社會熱點話題,其中胚胎歸屬争議案改編自真實事件,每一個話題似乎都能引爆輿論,但實際上由于主題不明确,難以建立準确的觀影預期,主創的意圖、宣傳的重點和最終觀衆的感受都出現明顯偏差。
《祝你幸福!》主要刻畫了四對家庭,肖央和宋佳正處于離婚冷靜期,兩人分别作爲律師和醫生共同卷入了一起胚胎歸屬争議案件:一對夫妻遭遇意外車禍,男方去世,女方變成植物人,兩人當時正因自然受孕受阻嘗試試管嬰兒,意外發生後在醫院留下了一個胚胎,男方父母和女方母親打官司争奪這枚胚胎歸屬權。
編劇遊曉穎在采訪中透露,她希望可以通過這部影片展現女性在生育過程中遭受的具體痛苦,影片中有身體上妊娠紋、剖腹産刀口、取節育環的呈現,也有悲傷乳頭綜合征、産後抑郁等精神上的壓力聚焦。
到了宣發環節," 不是結婚主義、不是不婚主義而是幸福主義 " 的主 slogan 以及短視頻平台爆款視頻給予觀衆的觀影預期是:宋佳作爲大女主如何脫離婚姻泥沼,倡導婚姻自由與生育自由,反催婚,反催生。
但觀影後,觀衆發現影片中對胚胎歸屬權的争奪成爲故事重點,失孤家庭如何走出痛苦成爲主要的主題表達。主角對胚胎歸屬的激烈争奪,在不少觀衆看來是對生育孩子傳宗接代的執念,反而像是一部 " 催生 " 電影。
最終,已婚已育人群或許可以與《祝你幸福》産生片段式的共鳴,但這種限定人群的共鳴也讓《祝你幸福!》受衆有限,宣發沒有強勁的抓手,最終票房排片倒挂。
值得肯定的是,在這個中秋檔,女性主義家庭題材電影已經邁出一大步,不再限于喊口号,而是通過生活細節發展出衆多細分議題,也沒有 " 包餃子式 " 的強行大團圓結局。
隻是從此次中秋檔各影片的表現來看,家庭片紮堆或許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同類型題材供給限制了觀衆的選擇空間。更爲重要的是,和短劇等市場相比,電影作爲較爲 " 主流 " 的藝術形式,在滿足觀衆的娛樂與社交需求之外,能否堅定的起到引領風尚、引導價值觀的作用,引發破圈層用戶的追捧,要更爲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