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 股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披露,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 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季度持倉變化有新迹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觀察,此前多次唱空 A 股的部分外資機構在三季度内并沒有放棄 A 股投資機會,反而在加倉或新進部分标的,且大摩、高盛、ADIA(公司名稱)等 8 家機構持股總量近一個月再增加。
事實上,2023 年二季度就有外資加倉 A 股的迹象,且很多股票的基本面和股價齊漲;三季度被加倉或新進的個股,在企業基本面方面也改善明顯,特别是一些困境反轉的企業估值在三季度内獲得的較大修複。
數據來源:記者整理 視覺中國圖 楊靖制圖
外資既看空 A 股又做多?
2022 年下半年以來,随着北向資金連續淨賣出,外資似乎已是拖累 A 股行情的重要影響因素。不僅如此,來自大型海外機構的看空報告也不時引起讨論。
不論是高盛下調多家新能源産業鏈公司評級,抑或摩根士丹利直接下調 A 股的評級,最直觀的感受是,外資唱空并做空 A 股。
而有意思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随着 A 股上市公司 2023 年三季報陸續披露,很多在此前看衰 A 股的機構持有 A 股的數量以及市值均在增加。
首先從持股數量來看,Wind(萬得)統計顯示,截至 10 月 17 日,在過去一個月内,持有 A 股數量增加的 QFII 及 RQFII 機構有 8 家,包括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高盛、ADIA,還有法國巴黎銀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美林證券、科威特政府投資局、法國興業銀行。
另外從持股市值看,則約有 15 家 QFII 及 RQFII 機構增加,除前述機構外,還有香港偉華電子有限公司、中信裏昂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加拿大豐業銀行公司、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國際金融公司、安耐德合夥人有限公司、KB ASSET MANAGEMENT CO.,LTD.(公司名稱)、挪威中央銀行、華安資産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金融香港資産管理有限公司。
從各家機構統計的重點持有公司來看,也與中國内地經濟複蘇相關,抑或是存在困境反轉預期的相關企業。前者像萬華化學、東方雨虹等被 ADIA 重點持有,後者則有蓮花健康等被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重點持有。
二季度已出現加倉迹象
事實上,2023 年二季度就已經出現外資加倉 A 股的迹象,盡管消息面上它們對 A 股的态度分歧不小。
在最近披露的三季度報告中,蓮花健康、上海建科等被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新進持有。特别是蓮花健康,Wind 統計顯示,公司三季度淨利潤 9459 萬元,同比增長 93.80%,三季度股價實現 107.64% 漲幅,并且在四季度繼續保持上漲勢頭。
有業内人士表示,蓮花健康早已不是過去隻賣味精的企業,而是買了英偉達的芯片來做算力出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其互動平台上也發現,有問題談及公司在算力租賃方面有無意向客戶,公司回應正在積極推進業務開展。
在該人士看來,外資圍繞國有企業進行布局較爲常見,但重點布局類似私營企業則比較少見。不過,外資向來以注重資本面投資爲主,類似存在困境反轉預期的企業,或也是相關外資機構重點關注的對象。
如二季度期間被摩根士丹利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新重倉的惠城環保,受益于公司新建項目建成投産,公司 2023 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8604.43 萬元,相較 2022 年同期成功扭虧爲盈,實現了 1921.44% 的增長。
同時,被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富達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在 2023 年二季度繼續增持的三棵樹,憑借産品結構優化疊加原材料價格下降等因素,産品毛利率也是實現了顯著提高,上半年實現 3.11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增 223.95%。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