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還有可說的?
這是貳貳零陸看作品的第 260影評
《繁花》
《繁花》結束了,但關于此劇的各種評論卻還在繼續,上一期從配樂角度追憶了曾經活過那個年代的人和事,除了讨論劇情和配樂之外,還能聊些什麽呢 ( 區别于那些評論大 V 們的 ) ?
這一篇,想從更脫離劇情本身聊聊,聊聊一些設定和一些 " 如果 "。
觀看此劇的觀衆基本分爲兩大類,一類是鍾情于劇中一男三女欲說還休的感情糾葛,彼此若即若離,又相互關聯,這種拉扯感,可能隻有王家衛能夠拍得出來,回想王導所有的電影作品,好像沒有任何一部的任何一對男女有 ( 傳統意義的 ) 善終,他曾經用鏡頭語言表現過的,是處于其中的男女 ( 或男男 ) 那種臣服于時間且掙紮于内心邊緣的孤獨感。
上一篇的留言比平時要多,也很兩極分化,對那個年代的疏離感和對劇情内核的不理解,成爲了一些觀衆棄劇或怒噴的理由。
隻要是藝術作品,就一定有人愛,更一定有人噴,站在兩方的角度,都能理解他們各自的立場,王導這一次已經非常克制自己在電影作品中那種對情感的表述了,從這一點來講,《繁花》的情感部分已經是足夠照顧到非王家衛粉絲的觀衆了,在他以往的作品裏,還沒有出現過這麽直白的情感表達。
此劇另一類觀衆的關注點則是放在了商戰的劇情上,這一點,要爲王導說句公道話,同時,也要爲年輕觀衆說句話。
王導用時代感極強的語言與畫面呈現出了屬于那個時代的商戰,但,也就止于那個年代,對于更加年輕的觀衆來講,那些當年極其專業的商業技能,可能已經很少能适用于當今社會了。
那個年代的商業模式,複制到現在,可能在一部劇裏都活不過第一集,正如劇中不是主演但又極其重要的一個角色——景秀。
如果給《繁花》各個角色的掙錢能力排個名,他完全有資格進入到前五,他所擁有的過人之處就是信息的收集能力,也就是後來才有的一個詞語——信息差。
其實,信息 ( 也包括其他事務 ) 是存在着時間和地理的差異的,利用這些差異的人,也就是信息的搬運工,不過,在當今這個時代,信息已經嚴重過載了,新時代的信息搬運工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已經轉變爲對大量信息的整合、删減和歸納了。
之前留言中,不喜歡此劇的觀衆中有部分人是對其中的畫面和色彩有些反感,有趣的是,這也是持反方向觀點人士的喜愛之處。
這部劇很複古,不隻是故事的年代,更是 " 笨拙 " 的拍攝手法。
在電視劇領域,從來都是同一場戲在不同角度架起多部攝像機同時拍攝,成功完成一條鏡頭的拍攝後,可以把多角度的鏡頭進行剪輯。
《繁花》中大量的鏡頭之所以不同以往的任何一部電視劇作品,是因爲同一場戲隻用一個角度的鏡頭來拍攝,拍好一個角度後換另一個角度再重新拍攝一遍完全相同内容的劇情,也就是說,演員要拍很多遍相同的戲,尤其是王家衛這種幾十條都不給演員過的導演。
這種隻用一台機器拍攝的方式好像隻有在經濟水平和技術能力匮乏的《西遊記》劇照才用過,原來,技術的終極秘訣反倒是 " 回歸初心 " 了。
以往看王導的作品時,都會有一種很明顯的感覺,鏡頭上在講某個情節,但是鏡頭背後反映出的導演想表達 的東西卻又是另一層意思。
但這一次,王導已經足夠迎合現在觀衆的接受程度了,沒有留太多的心理層面的東西 ( 或者說已經降到足夠低了 ) ,如果隻講商戰,可能還不是導演的強項,但如果隻講情感,相信還沒有哪位導演敢說一定拍得過他。
而且,這種主要角色都是簡單名字的稱呼方式,也正符合王導的風格,名字,在他的作品中,從來都隻是一個代号,都隻是爲人物服務的。
而且這次角色的名字也像極了他以往作品,是那種架空時代的名字,王導用記憶中對于上海的印象,呈現出的情感卻是可以跨越時空的。
除了色彩,本劇設定三位女主演的明暗感都是不一樣的。
除 了短暫的回憶,李李一直存在于黑夜,那裏,才是她的舒适區,才能隐藏她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夜晚的男男女女,好似都不再關心每一個夜晚了,關注點隻在于演繹的真誠是否足夠真實。
玲子和汪小姐則是都在經曆白天與黑夜,不同的是,玲子更多的活躍于夜晚,汪小姐白天活動會多一些。
在王導的每一部作品中," 時間 " 這個概念都是永恒的話題,不論是年代,還是晝夜更替,他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呈現時間的流逝,而流逝的時間,也正是角色們正在經曆着的流淌的時光。
這部劇集,是少有的幾乎是每一位演員都可以稱得上演技好的作品,每一位都演進了角色裏,跳出了以往的自己,真正成爲了角色本身,王導調教演員的能力可見一斑。
但在觀劇時,還是有一個小問題在心頭萦繞,那就是如果換演員,誰還能演得更好,換個角度再問這個問題,如果是十年前、十五年前甚至是二十年前,王導就已經拿到《繁花》的版權,那時的他會選擇哪位演員來诠釋寶總呢 ( 不考慮演員戶籍的話 ) ?或者說誰會比胡歌更合适呢?
自己心中的答案是—— ( 當年的 ) 金城武。
王導對于人物的刻畫,還存在于角色的一些小細節上,就像玲子常喝兩類酒——啤酒和威士忌。
每次她是選擇啤酒還是威士忌都是有其深意的,那一刻,酒即是人的心,心裏有怎樣的狀态,便會選擇哪一方,至于兩者分别代表了哪兩種或者哪些種不同的心情,就見仁見智了。
此劇也紮紮實實的爲響 21 年金花版做了一回廣告,它隻出現在重要的時刻和重要的抉擇中。
最後想說的是——故鄉,作爲一位出生于上海,但又在幼年便遷居到香港的導演,在之前的作品中,講述的多是有關香港或思念香港的情愫,這一次,他是在構建自己心裏兒時的那個上海。
那個繁華的上海,那些簇擁的人群,那些跌宕的人生。
有些路,通向市中心,像極了人生。有些人,年輕時是走着走着就聚到了一起,而老去後,走着走着就分開了,這就是那條路的來和歸。
看完别忘點個文章最下面的 " 贊 " 和 " 在看 "
爺叔來看看還有誰沒點
如喜歡,請繼續關注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 ( 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内 ) 爲自媒體平台 " 網易号 " 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