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消費者報道 作者:陳梓慶
"20 萬以上中大型純電轎車銷量榜 "" 北京銷量超越同級别 BBA 電車 "" 單周新勢力品牌銷量 " ……
造車新勢力崛起之時," 銷量榜新勢力 " 也悄然出現。與傳統的轎車銷量榜、SUV 銷量榜、MPV 銷量榜不同,造車新勢力品牌公布的銷量數據,前提條件非常多,往往隻涉及單一細分市場,甚至還有價格、地區等限制,經過一番設定後,自己旗下的車型往往都能進入銷量榜前三名,甚至獲得銷冠。
爲了使自己的産品銷量數據更亮眼,相關車企會使出一些 " 小心機 "。比如把銷量較高的部分車型 " 不予展示 "、隻和銷量較低的競品對比等。此外,品牌方公布的銷量數據,部分并未明确備注數量來源,真實性和權威性均存疑。
因此,各大車企與其費盡心思玩 " 數字遊戲 ",公布 " 捧一踩一 " 的銷量榜,對消費者選購汽車造成誤導。對于消費者而言,面對車企自行公布的各種榜單,也需要多留一個心眼,不要被營銷手段 " 套路 "。
解決不了銷量,就解決銷量高的對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車企自行公布的銷量榜單,本質上是營銷手段。因此,爲了突出自身和旗下車型的表現,各大車企可謂各出奇招。
第一招,讓對手 " 消失 "。
對于理想汽車每周公布的造車新勢力銷量榜,外界一直有這樣的疑問:埃安爲何沒有出現在榜單中?
▲理想公布的新勢力銷量數據中沒有埃安的數據(來源:理想汽車官方微博)
可能有人會說,埃安并非造車新勢力。然而,在理想公布的銷量榜中,深藍、騰勢、魏牌赫然在列。同樣脫胎于傳統車企,如果深藍、騰勢和魏牌是造車新勢力,那麽埃安也應該是造車新勢力的一員。
與此同時,進入 2023 年以來,埃安的銷量持續走高。埃安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 2 月至 7 月的月銷量分别爲 30086 輛、40016 輛、41012 輛、45003 輛、45013 輛和 45025 輛。換言之,從 5 月份開始,按照每月有五周計算,埃安的周銷量就已經超過 0.9 萬輛。
理想最新公布的 2023 年第 34 周(8.14-8.20)的銷量顯示,理想在此周期内的銷量爲 0.80 萬輛。按照最近幾個月埃安的銷量發展勢頭,如果銷量榜中出現埃安,理想能否排在第一位便成未知之數。
第二招,增加前提條件。
乘聯會定期公布的銷量數據,主要按照車型類别來分類,包括轎車、SUV、MPV、豪華車以及新能源車型等。然而,有車企公布的銷量數據,卻設置了非常多的前提條件,以此順利讓自己成爲銷冠。
▲蔚來 ES6 隻和 BBA 同級别車型對比銷量(來源:網絡)
近期,網絡上流傳一張蔚來 ES6 銷量的圖片。該圖名爲 " 蔚來全新 ES6 王者歸來 北京銷量超越同級别 BBA 車型 "。該銷量榜中,蔚來 ES6 力壓奧迪 Q5、寶馬 X3 和奔馳 GLC 成爲銷量冠軍。
然而,此銷量數據對比情況是在多個前提條件之下産生的,包括僅限于北京地區的銷量、僅與 BBA 車型對比,而特斯拉 Model Y 等銷量更好的同級别豪華 SUV 則并未出現在其中,給人一種蔚來 ES6 已經在豪華車型中遙遙領先的錯覺。
第三招,把前提條件 " 隐藏 " 起來。
有光明正大地增加前提條件的銷量榜,也有将銷量條件隐藏起來的銷量榜。
▲榜單标題後有字體極小的 "ICE" 字樣(來源:網絡)
一份 2023 年前七個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排名榜中,長安汽車高居榜首,緊随其後的是吉利和奇瑞。然而,近期月銷量多次突破 20 萬輛的比亞迪卻未出現在榜單中。另一份 2023 年上半年中國市場 SUV 銷量排名榜中,長安 CS75 同樣排名第一,比亞迪宋系列、理想 L8 等熱銷車型均未出現在該榜單中。
仔細看上述兩份榜單标題的結尾處,均有一個字體很小的 "ICE" 字樣。實際上,此處的 "ICE" 是内燃機(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的英文縮寫。因此,上述兩份榜單公布的僅是傳統燃油車的銷量,不過卻給人長安汽車及其 SUV 車型傲視群雄的錯覺。
總結下來," 銷量榜新勢力 " 的核心在于田忌賽馬,隻保留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同時增加各種前提條件讓自己表現 " 優秀 "。
消費者如何避雷奇葩銷量榜?
目前,電動化方興未艾,市場上出現了不同級别、能源類型、功能類型的多種汽車産品,轎車、SUV、MPV 已經難以滿足市面上産品的分類需求。比如,轎車裏面有緊湊型車,中型車、中大型車,此外還要區分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新能源車裏面又要區分是純電、插混還是增程式。
于是,各種聚焦細分市場的銷量排行榜變開始出現。比如,"20 萬元以上中大型純電轎車 " 包含哪些車型,就容易成爲一筆糊塗賬。零跑 C01 在售的車型中,官方指導價爲 14.98~28.68 萬元,作爲中大型車,也有車型售價售價在 20 萬元以上。
▲飛凡汽車公布的銷量榜中并未包含零跑 C01(來源:飛凡汽車官方)
然而,飛凡汽車公布的 2023 年 6 月 20 萬元以上中大型純電轎車銷量數據中,零跑 C01 并未出現其中。與此同時,官方指導在 18.98~34.18 萬元的哪吒 S 卻出現在該榜單之中。
在車企自行公布的銷量榜中,由于添加前提條件過多,加上市面上汽車産品種類繁多,車型分類也容易自說自話。
如果車型級别、能源類型還有相對客觀的定義标準,那麽車型背後的品牌定位則更容易模糊不清。如前文所述,埃安是否屬于造車新勢力的一員?判斷造車新勢力的标準是什麽?其他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是否屬于造車新勢力?
在行業沒有客觀、明确的判斷标準之下,部分車企選擇自己當起了 " 裁判員 ",把品牌和車型的分類權和定義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隻公布對自身有利的銷量數據。
此外,車企自行公布的銷量數據,其真實性和權威性也同樣存疑。
此前,小鵬産品營銷總經理黃泓霖在朋友圈發文質疑理想汽車周銷量榜造假,小鵬自動駕駛産品高級總監劉毅林将相關截圖發到微博,并表示 " 我們不需要每天、每周公布銷量來炒作 "。
爲此,理想汽車向媒體回應稱:" 數據的獲取合法合規。我們向社會公衆公布的數據來源于汽車行業通用的數據渠道。基于我們與數據提供方的合同約定,不便對外透露,但我司關于數據來源,此前已向有關部門進行過說明。"
▲理想汽車表示周銷量與月交付量數據統計口徑不同(來源:理想汽車官方微博)
實際上,前文提到的部分銷量榜單,同樣并未明确注明數據來源,尤其是涉及其他車企的銷量數據,更容易引發外界質疑。
目前,乘聯會、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等機構會定期對外公布汽車相關銷量數據。不過,銷量數據的類型也有很多,有批發銷量、零售銷量、新車交付量、上險數等,不同類型的數據代表的意義也不盡相同。如果車企公布銷量數據時未注明其類型和意義,則容易産生歧義。
此外,部分車企過分依賴銷量數據來營銷、4S 店也發布數據真實性存疑的銷量榜、新能源汽車産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也造成銷量榜亂象的出現。
總結下來,将銷量數據作爲營銷和宣傳手段無可厚非,不過不能誤導消費者選購汽車。如果銷量榜隻是 " 數字遊戲 ",在損害品牌形象的同時,也不利于車型銷量的增長。與其費盡心思公布各種銷量數據,還不如專注于提升産品質量和服務水準,讓良好的口碑成爲更加值得信賴的 " 銷量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