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計算機、移動互聯網、智能控制等技術的進步與普及,自動駕駛的發展駛入 " 快車道 "!
根據業界共識,激光雷達是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的重要硬件之一。沒有激光雷達,就沒有真正的無人駕駛!
根據 Yole Developpement 的報告,全球汽車雷達市場近年來快速增長。2021 年全球汽車雷達市場規模爲 16 億美元。預計 2021 年至 2024 年将保持 18% 的年複合增長率。到 2024 年,汽車雷達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27 億美元。
衆多科技企業紛紛加入到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中,希望瓜分這塊巨大的 " 蛋糕 "。
汽車的 " 眼睛 ",市場空間廣闊
在自動駕駛多點開花的背後,有着汽車 " 眼睛 " 之稱的車載雷達,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
雷達傳感器是無人駕駛汽車的眼睛,它的分辨率、探測精度、安全性、可靠性将對自動駕駛的商業化進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衆多車載雷達産品中,激光雷達的優勢更加明顯。激光雷達是一種通過脈沖激光照射目标,并用傳感器測量反射脈沖返回時間來測量目标距離的測量工具。
激光雷達的優勢是能夠利用激光的高頻特性進行大量、高速的位置及速度信息的測量,形成準确清晰的物體 3D 建模。與其他傳感器相比,激光雷達在性能、防幹擾、信息量等方面更具優勢。
激光雷達在車載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随着自動駕駛等下遊應用的持續發展,激光雷達行業迎來快速增長。
華創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預計到 2025 年,中國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将達到 22.6 億美元,到 2030 年,這一數值有望達到 69.4 億美元。
國内廠商積極發力,有望實現 " 彎道超車 "
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有望充分受益于自動駕駛行業的上升趨勢。
從國内的對比來看,國外的激光雷達産業起步較早,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是,國内激光雷達廠商也在積極發力,未來有望借助國内的龐大市場實現彎道超車。
據了解,國外的激光雷達廠商在技術和客戶群方面具有一定優勢,Velodyne 公司在機械雷達領域具有獨特優勢,Luminar 和 Innoviz 在激光雷達方面保持領先。
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占比較高的廠商以外國廠商爲主,不過也有一家中國企業跻身前列。根據 Yole 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激光雷達供應商市場占比排名第一的是傳統 Tierl 大廠法雷奧,占比達到 28%,而中國的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的市場占有率達到 10%,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
目前,車載激光雷達仍處于行業早期發展階段,國内主要廠商都處于定點數量快速上升階段。國外廠商客戶主要有奔馳、奧迪等,而國内企業則主要以國内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爲主。國内定點數量較多的廠商具備一定的競争優勢。
速騰聚創是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企業,産品技術包括 MEMS 與機械式激光雷達硬件、硬件融合技術、AI 感知算法等。公司的客戶包括上汽、吉利、一汽、小馬智行等。
禾賽科技在核心元器件、自研芯片、車規級生産能力、功能安全、主動抗幹擾技術以及基于深度學習的激光雷達感知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公司客戶包括全球主流自動駕駛公司和頂級汽車廠商等。
值得一提的是,内資車企大多采用國産激光雷達,國内廠商将來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産業鏈有望從中受益
受益于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的持續推進,自動駕駛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激光雷達作爲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有望充分受益于行業增長趨勢。
華創證券表示,前期由于激光雷達整體使用量較小,固定成本相對較高,故而整體價格較高。随着激光雷達出貨量的持續增加,其價格有望逐步下降。
該機構進一步指出,當激光雷達規模達到 10 萬的量級,價格将下降至 1000 美元左右,降價和出貨量相互促進的循環已經初步建立。
總體來看,激光雷達行業已進入上升階段,産業鏈公司有望從中受益。後續可以關注東山精密(002384.SZ)、萬集科技(300552.SZ)、炬光科技(688167.SH)、福晶科技(002222.SZ)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