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管理智慧,關注并設爲星标,了解最新管理思想與實踐
來源:HR 賦能工坊(ID:HR-empowerment)
1
華爲大學的辦學方針
要從 " 培養制 " 轉變爲 " 選拔制 "
幹部員工有償學習,自我提高
恭喜大家成爲華爲大學第一屆自費大學生,我們要繼續推行這種路線 ;
在公司内部,除了收學費,停産學習還要停薪;
教材也要賣高價,你想讀書你就來,不想讀書你就不要來。
交學費不吃虧,爲什麽不吃虧呢?
因爲學好了能力就提升了,出績效和被提拔的機會就多了;
即使沒學好被淘汰了,說不定是現在退一步,而将來能進兩步呢?所以投資是值得的。
以後收費标準可能會越來越高,交學費、停薪就是要讓你有些痛,痛你才會努力。
我們這樣做是爲了增進三個造血功能:
學習提高了你的能力,就好像你增加了健康血液;
華爲大學有了收入,會辦得更好,它的血液循環更厲害,更優秀;
公司得到了大量的後備幹部,增進新鮮的血液。
這三種造血功能的自我循環,華爲爲什麽不長治久安。
我們要從過去的培養制和苦口婆心的培育方式,轉變成你愛學就學,不學我們也不會給你穿小鞋;關鍵是看你工作幹得好不好來确定你的去留,而不是看你愛不愛學習。
曆史上不好好學習最後成了偉大人物的例子很多,學習不要強求。
我們不搞培養制,我們沒有責任培養你,我們是選拔制;
選拔更優秀的人上來,在全公司和全世界範圍内選拔優秀者,落後者我們就淘汰。
我們不會派一批老專家苦口婆心地與落後者溝通,遷就落後者,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改變過去的一些做法。
按照這種辦學方針,華爲大學就應該是個賺錢的大學。華爲大學将來要想大發展,就一定要賺到錢,将來沒人撥款給你。
華爲大學賺的錢先拿去自己發展,财務給出結算方法,把錢算給華大,讓它轉成投資,讓大學辦得更大更強。
華爲大學的老師在後備幹部培養這一系中,是組織者,不是傳授者,如果他們是傳授者,水平就限制在一定高度了。
我們的學習就是啓發式的學習,這裏沒有老師上課,隻有 " 吵架 ";吵完一個月就各奔前程,不知道最後誰是将軍,誰是列兵。
相信真理一定會萌芽的,相信随着時間的久遠,會有香醇的酒釀成的。
當然不同的系,教學方法不一樣,他們不一定是采取案例讨論的方式;但在案例讨論沖擊下的教師隊伍,也會成爲另一種将軍,馳騁在其它講壇上;
包括你的領導力、項目管理……等等課程,列出收費标準,鼓勵大家自學,脫産學習,實習。
我認爲幹部後備隊的案例學習,可以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從啓發式學習開始,先讀好教義,最好每天都考一次試,來促進學員的通讀。
胡厚崑(華爲副董事長)、徐直軍(華爲輪值董事長)領導主編的這些教義很好,我想不到會編得這麽好;
它凝聚了全體編委及大家的心血,也許他們的努力會記入史冊的。
考完試以後老師先别改卷子,直接把考卷貼到心聲社區,貼到網上去;
讓他的部下、他的周邊看看他考得怎麽樣,給他學習的壓力。
第二階段自己來演講,演講的内容不能說我學了好多理論,我就背那個條條,這種演講是垃圾。
講你在實踐中,你做了哪些事符合或不符合這個價值觀;
隻要你自己講,我認爲都是合格者,不合格者就是那些不動腦筋混的,喊着口号、拍馬屁拍得最響的,就是不合格份子。
你的演講稿子和你講的故事,必須有三個證明人,沒有證明人就說明你是編出來的,你在造假,你在騙官。
要把證明人的職務、工号、姓名寫清楚。
你一寫完一講完,我們馬上将你寫的、講的貼到心聲社區,連你的證明人都公示上去了,看誰在幫你做假。報告也不要寫得又臭又長,抓不住重點,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三階段就是大辯論,把觀點和故事都講出來。
凡是沒有實踐的純理論的東西,就不要讓他上講台,講純理論性的東西就扣分。
演講完了大家就辯論,不一定要擁護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沒有特殊性,是普适的,都是從别人那兒學來的,抄來的。以客戶爲中心,以奮鬥者爲本,外籍員工聽的懂,喊擁護的人也未必就是真心實意地擁護。
大辯論中有反對的觀點,我認爲也是開動了腦筋的,也是有水平的,我們要授予管理老師權力,讓反對者過關。
我們華爲公司允許有反對者,相反對于正面的觀點,我們恰恰要看他是否真正認識到了規律性的東西,或者隻是陳詞濫調、被動接收。
第四個階段,大辯論階段個人觀點展開了,人家好的你吸取了,人家差的你也知道了,然後就是寫論文和答辯。
你寫的論文也要是非理論性的,隻要是理論性的就是零分。就是要講你的實踐,你實踐了沒有,你實踐的例子是什麽。
沒有實踐,你看到别人做了一個事情做得特别好,你從中學到了東西,你看到别人的實踐你也可以寫,要讓當事人當個證明人。找不到證明人這個階段就不算過,以後可以補課。
人力資源管理綱要、業務管理綱要、财經管理綱要等,都作爲學習班的學習内容,你想學什麽都可以,學什麽我們都認爲你學過一次了。
華爲大學将來有幾個系,你們就是後備幹部系;
以後要有同學會,同學會要慶祝哪個人當了将軍,哪個人當了陸戰隊長、重裝旅主管、優秀專家,沒當上的也不要生氣;你減少了報酬,減少了股票,但你消耗的成本也少,增加了公司的成本競争力,也很光榮。
大家通過同學會可以經常互相鼓勵。
2
公司得到了大量的後備幹部
增進新鮮的血液
我們将要推行内部人力市場,員工不願意在這個部門幹了,不願意幹這個工作了,可以自願把薪水停了,來華爲大學;
可能不是後備幹部系,比如說是二系,同樣也要交錢。
過去他們雖然不喜歡自己的主管,但覺得華爲待遇不錯,就忍氣吞聲,隻要主管不離開,他就沒有翻身之日。現在我們給他翻身的機會,他可以離開;
如果你這個領導很差,大多數員工就都跑光了,隻剩你的哥們留在那,業績如何辦。
通過内部人力市場,使行政管理團隊不能形成絕對的權力中心,絕對的權力中心就可能産生腐敗。
當然員工也要承擔停職出來學習後,上不了崗的風險,降低薪酬的風險。
華大可以将項目管理、領導力……作爲課程推薦給他們,有合理的項目收費;
他們提高能力後,就積極去應聘内部空缺的崗位。
任何人都可以報名要求到華爲大學來重新調配工作,但要避免震動太大,可以一步一步來。
我們允許員工毛遂自薦,毛遂自薦不是說我到北京去,而是我有能力;
我希望到艱苦的地區去,到艱苦的崗位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去做項目,把表格、成本核算、制度做好,以此證明自己确實是一個優秀人才,從而獲得更大的機會。
要從選拔制開始,推廣員工主動學習進步是自己的責任,不是組織的責任。
我們做一個平台,所有崗位的應知應會,全在這個平台上,掌握應知應會是你的責任。
應知應會是公開的,你想做這個職務,你得利用業餘或休假時間好好學習;付費考試,網上考試成功了,就給你面試機會。面試也要收費。
任職資格評價的時候,我們就不再收費了。
像考托福一樣,考一次交一次錢,考級考過了就給你一個證明,證明你的任職資格,這樣應知應會的問題也解決了。
學習發展平台應該涵蓋了後備幹部總隊,華爲大學和後備幹部總隊合并,後備幹部總隊就做後備幹部培訓。
人力資源部的一些職能機構也要和華爲大學的一些機構融合,使華爲大學是一個有權力的機構;
比如說調配部一些職能要跟内部人才市場合并,優先從内部選人,選不到再到外面去選。
華爲大學在這個方向上有了權力,而且還收費,就會越辦越好;将來還可以社招生源,有一定基礎的都可以自費來華爲大學學習。
華爲大學轉型改革,就從這一屆開始。
3
公開績效考核結果
用 " 公開 " 監督幹部和行政管理運作
我們要貫徹這樣一種制度,就是更多的加強公開性,不要怕公開。
從今年開始,考核要公開。
公開才會使各級主管和行政管理團隊的權力受到制約,想作弊都難,作弊老百姓就會來拱你。
我給人力資源部批了一個績效考評的文件,我認爲環評以後再公開,涉及人很多,矛盾不知道在哪,不好解決;我認爲環評最後結果要公開,但初評結果也要公開,以使矛盾在小的時候就能解決掉。
我承認公開一開始會亂,爲什麽會亂呢?
因爲群衆會鬥你,不要以爲官好當。
考核公開以後,激勵也就簡單了,誰創造的績效多,誰就漲工資,不該漲的就不漲,這樣才有一個正确導向,才能讓大家拼命往前沖。
從後備幹部班開始,加強公開性,心得論文全部放到網上去,自始至終讓大家都能看到你是咋學習的;
以後提拔時,自我鑒定的業績也要貼到網上去,讓老百姓看你是不是把别人的成功項目編到自己身上來了。
不敢公開的可以退出去,不會給你們小鞋穿。
今後你們在華爲的人生軌迹會全公開,包括領導對你的評價,這樣公司才能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
公司的管理是一個耗散結構,就是在平衡與不平衡間耗散,在穩定與不穩定間耗散;
華爲公司已經進入一個比較好的曆史時期,我們要敢于耗散,今天敢于說自己,将來别人有事時,我們已經平息了。
我們這次把馬來西亞事件寫成了報告文學,這個報告文學就是新年賀詞;
讓大家看看公司怎麽醜的,高級幹部怎麽醜的,敢于把醜向全世界公布,我們就是敢于勝利。
4
沿着流程梳理組織責任精簡組織機構
均衡開展組織建設和幹部管理
新的一年最大的動作,就是沿着流程精簡我們的組織機構。
首先組織責任要明确,組織設計要科學合理。
我們現在提一級部門、二級部門、三級部門,人人都想向上發展;
結果二級部門就成了大肚子,這個大肚子裏的人不都是在創造價值,也有破壞價值的。
本來這個事不要他管,老不管事不就被精簡了嗎?
所以人家的事也抓過來管,來回折騰,等炮彈到前線了,前線的士兵已經被打光了。
組織機構精簡我們抓了兩個試點:
一個是客工部,他們以前天天扯皮天天開會,現在把各部門的責任清晰化;
各辦各的事以後,部門減少了很多,工作量降下來了,甚至還有人沒有工作量了。
再就是行政管理部的改革。
行政管理部不準建立垂直組織,不能象生産機構,片區、地區部,一層層地下去;我們推行基線管理,不同國家、不同業務産生不同的基線;
定下來以後,我把基線授權給你,讓聽得見炮聲的地方呼喚炮火。
你服務的人數突然增加了,隻要你把美元帶來就行了,依照基線指标執行,并不需要上級指示。
行政實現這樣的改革之後,就實行了自治管理;
地區部總裁、代表處代表,在改革的初期,要親自抓,在走上正軌後再交給聯勤主管。
夥委會實行公開,通過公開性落實生活管理制度的監控、監管,通過代表處 CFO 的審計形成自我循環的自治管理。
我們權利越下放,監管就越嚴格。
其它部門也要推動組織機構合并,先從流程長的部門開始。
過去公司采取的是 " 強幹弱枝 " 政策,要加強組織均衡管理。
什麽叫強幹?
過去是重市場研發,現在是重研發市場,忽略了公司均衡發展,我們的枝很弱,要從幹部管理這方面開始改變。
我們公司是重技術不重管理,西方則是管理重過技術,我們再也不能走強幹弱枝的道路了。
我們的高層幹部都想不到要均衡發展,怎麽可能讓基層幹部和基層員工想到均衡發展?
我們要跳出固有思維方式,要在各個領域全面發展,做不好這一點,我們就不具備全球業務運作的能力。
5
幹部要傳承公司價值觀
知恩畏罪,踏實做事
嚴禁拍馬屁之風
所有的幹部要抓價值觀的傳承,傳承的基礎是幹部首先自己要理解。
我希望我們整理的人力資源管理綱要、業務管理綱要、财經管理綱要;通過讨論碰撞和頭腦風暴,用三五年時間在全公司發酵,發酵的時間越長,我們就能做出一壺好酒。
公司内部要有反對意見,有了反對意見,我們還能步調一緻,勇猛向前,這樣的公司就會勝利;這樣公司除了勝利,已經無路可走。
強迫大家表面上跟我們步調一緻,是有很大風險的。
我們繼續堅持" 以客戶爲中心、以奮鬥者爲本 "的文化價值觀。
不奮鬥我們就沒有出路,華爲一定要前進,前進就要讓那些不合适的幹部調整到合适的崗位上。
我們對 12 級及以下人員的考核做了改變,是絕對考核;但對 13 級及以上的 " 奮鬥者 ",我們實行相對考核,特别是擔任行政管理職務的人;
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實行末位淘汰制,不淘汰你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利益;
我們不能讓你坐享其成,責任和權力,貢獻和禮儀是對等的,不可能隻有利益沒有貢獻。
各個組織,要讓那些無所作爲、人緣又好的幹部下台;
特别是迎合領導、美化一部分下級、不敢實事求是的幹部是高成本,優先讓他們下台。
對 EMT 人員的審計報告在心聲社區全網公布了,查我們的目的不是查我們有什麽問題,是查誰在拍我們馬屁。
我們還要查地區部總裁、代表處代表,查誰在拍他們馬屁;
爲什麽不能在華爲公司消滅掉腐蝕上一級、做内部公關的人?!
我認爲最好的幹部是什麽樣的人呢?
就是眼睛老盯着客戶,盯着做事,屁股是對着我的,腳也是對着我的;他是千裏馬,跑快了,踢了我一腳,我認爲這才是好幹部;
一天盯着做事的幹部才是好幹部,才是我們要挖掘出來的優秀幹部,而不是那種會 " 做人 " 的幹部。
所以我們在中基層要重新修改我們的口号,要先學會做事,再學會做人。
中基層幹部一把手一定要會做事,不會做事,搞得會議很多,協調很多,浪費了特别多的資源。
今年的組織改革,一定要把這種不作爲的幹部清理出去,不是從正職變成副職,或者變成更小的科長副科長;而是做業務專家,業務專家不行就去競賽,達到 13 級你就做 13 級崗位,爲什麽隻能從 20 級降到 19 級?
幹部要知恩畏罪,知恩畏罪講的是同一個意思,知恩指知道規則,畏罪就是不要違反規則。
我們要夾起尾巴做人,踏踏實實努力工作,通過踏實做事、努力勞動,來換取自己的收益。
希望在這段時間的研讨中,通過文化發酵,能帶給大家更多的啓發,對大家今後的人生有幫助。
總之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在華爲,你想投機沒門兒
6
在低端員工中
推行同等學曆的認證制度
華爲一貫不重視學曆,是因爲高學曆不一定是高素質、高能力。
但忽略了另外一面,對低學曆自學成才的人的認可。
我們将在 12 級及以下的員工中,推行同等學曆的認證。
這種認證不是以知識爲中心,不以考試爲基尺,而是看崗位的表現,來确認人的能力。
例如:在此職務承擔者中,大多數人是什麽學曆;
因此,在這項工作中無學曆者,低學曆者如果在此項工作是勝任的,就應被認定爲有這種學曆能力。華爲大學發給證書,當然這種證書隻是内部使用的,到社會上人家不承認,所以優秀的骨幹不要走,出去沒人認同你。
我們要讓員工聚焦在工作中,而不是聚焦去準備考試;
這樣做才是成功的,聚焦考試并不創造價值,公司給學曆還吃了虧。
這樣就爲自學成才的人,沖破 13 級瓶頸提供台階,同時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學習。(本文完)
沒有領導力?要麽平庸,要麽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