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 1 月 8 日消息,今日零時 17 分至 23 分左右,從加拿大多倫多、新加坡飛來的 CZ312、ZH9024 航班先後停靠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機上共搭載 387 名入境旅客,通關整體情況平穩有序。1 時 32 分,387 名入境旅客已全部順利辦結海關通關手續。
8 日,滿洲裡、二連浩特、霍爾果斯、瑞麗、磨憨、河口、綏芬河、珲春 8 個陸地邊境公路口岸已恢複客運功能,毗鄰港澳口岸邊檢快捷通道也有序恢複,持内地居民往來港澳通行證、港澳居民來往内地通行證等符合條件的出入境人員可經邊檢快捷通道通關。
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工作部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規定,2023 年 1 月 8 日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調整為 " 乙類乙管 " 且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
首批香港入境旅客抵達廣東珠海
據央視新聞 8 日消息,記者從珠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了解到,1 月 8 日 0 時 42 分,恢複營運的首趟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從香港口岸出發後安全抵達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車上載有 27 名香港入境旅客。這是新冠病毒感染實施 " 乙類乙管 " 措施後,内地迎來的首批香港入境旅客。同天 0 時 3 分,6 名内地旅客從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境前往香港。截至 7 日,已有超過 42 萬香港市民預約 " 過關 " 回内地。
根據最新的通關政策,1 月 8 日 0 時起,港珠澳大橋香港往返珠海穿梭巴士恢複 24 小時營運,香港往返珠海班線增開至 168 個班次。自香港入境人員憑行前 48 小時新冠病毒感染核酸檢測陰性結果入境,無須再核酸檢測及隔離檢疫。經珠港口岸進出境的旅客應成功購買車船票後方可前往口岸,自駕車往返的旅客須提前預約,而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乘客可以免預約通關。
據此前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過關方案,首階段開放 7 個出入境口岸,涵蓋目前正在運作的香港國際機場、港珠澳大橋和深圳灣口岸,以及重開的港澳客輪碼頭、中國客運碼頭、文錦渡口岸和落馬洲支線/福田口岸。上述口岸将會恢複至疫情前的正常通關時間,即除了機場繼續維持 24 小時服務外,港澳客輪碼頭和港珠澳大橋亦将恢複至 24 小時服務。
其他口岸的開放時間如下:中國客運碼頭為 6 時至淩晨 0 時,深圳灣為 6 時 30 分至淩晨 0 時、文錦渡為 7 時至 22 時、落馬洲支線/福田口岸為 6 時 30 分至 22 時 30 分。所有旅檢服務,包括私家車通關服務,即如該口岸設有(有關服務),均會恢複。
除了海、空及港珠澳大橋外,其餘三個陸路口岸均需要以先到先得的方式,通過特區政府的預約系統預約指定口岸及時段的每日 5 萬個配額。預約系統已在 5 日 18 時起運作,并開放接下來八個星期、每日 5 萬個配額供市民預約;每日将分早、午、晚 3 個預約過關時段進行預約,預約成功的香港市民,須在指定口岸、日期和時段過關,過關時要帶同預約證明及其他相關證明文件。
預約隻适用于私家車和跨境出租車司機和乘客,穿梭巴士(" 金巴 ")乘客無須預約;内地居民通過香港口岸返回内地無需預約;香港居民及非内地居民的訪港旅客從内地返港也無需預約。
據證券時報報道,在深圳灣口岸,王女士(化名)在現場對記者表示," 終于通關了,太開心了!" 在深圳灣口岸,楊女士(化名)對記者表示," 歸心似箭,想早點回去 "、" 今天還可以(很暢通)"。
圖片來源:證券時報視頻截圖
一旅客告訴記者," 非常便利,(通關)大概 15 分鐘左右。"、" 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未來大灣區機會無限。"
" 三年沒有回家了!"、" 比較方便,大概用了 15 分鐘左右。"、" 先回家看看父母,然後過年期間各處走走。"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由于文錦渡依舊以貨運為主,所以口岸提前在旅檢廣場設置通道,方便旅客通關,第一個通關高峰預計上午 9 點後出現。現場通關旅客表示,過關過程很順暢,也提前預約香港上水的車票,心情很激動。
1012 天後,瑞麗口岸今将全面恢複通關
據澎湃新聞 8 日報道,因新冠疫情關閉 1012 天後,瑞麗口岸預計将于今日 8 時全面恢複通關。
這一天對于瑞麗人民來說将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恢複通關,意味着中國和緬甸 " 胞波 " 又可以互通往來了。2023 年 1 月 6 日、7 日,記者在瑞麗口岸姐告國門探訪看到,各方都在為國門打開做準備,工作人員正在拆除疫情期間拉起來的隔離鐵絲網,邊檢民警在檢查調試設備。國門附近的姐告玉城也正準備迎接商家和顧客的回歸。得知國門即将打開,不少當地人在國門前打卡拍照,也有許久未回家的緬甸小夥和朋友來打卡留念,他們對口岸即将恢複通關頗為期待。
玉石産業和邊貿是瑞麗的兩大支柱産業,境内外的商人們在瑞麗通過姐告國門在中國和緬甸之間往來進貨。" 國門放開後,能進的貨就多了,自己想要什麼就可以去緬甸親自挑選,貨多選擇就多,生意也就越好。" 當地一名從事翡翠生意的商家說。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澎湃新聞、證券時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