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範亮 丁卯
編輯 | 丁卯
3 月 22 日,騰訊發布了 2022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财務報告。财報顯示,四季度,騰訊實現營收 1449.5 億元,同比增長 0.5%;經調整歸母淨利潤(Non-IFRS)爲 297.1 億元,同比增長 19.4%;經調整歸母淨利率爲 20.5%,同比增長 3.2pct。
在三季度業績實現由負轉正後,四季度騰訊盈利增速持續擴大,預示着業績拐點信号的進一步明确。受财報利好提振,3 月 23 日,騰訊港股股價應聲上漲 8%。
然而随着利好預期的逐步兌現,近期市場對騰訊的态度重新回到焦灼狀态。而焦灼的重心,則從此前對監管的焦慮、對業績下滑的擔憂,轉變爲公司能否保持持續穩健的盈利狀态。
那麽,騰訊 Q4 所交的答卷質量究竟如何?其護城河到底穩不穩固?未來是否還具備投資價值?
财務亮點解析
收入端,2022 年 Q4,騰訊實現營業收入 1449.54 億元,同比增長 0.53%,環比增長 3.5%;2022 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5545.52 億元,同比下降 1%。
騰訊單季度營收情況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分業務看,22Q4 騰訊增值服務收入爲 704.2 億元,同比下降 2%, 營收占比 49%;網絡廣告收入爲 246.6 億元,同比增長 14.5%,營收占比 17%;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爲 472.4 億元,同比下降 1.5%,營收占比 32.6%;其他業務收入爲 26.3 億元,同比減少 5.9%,營收占比 1.8%。
騰訊營收結構變化 資料來源:Wind、36 氪整理
利潤端,2022 年 Q4,騰訊實現歸母淨利潤 1062.68 億元,同比增長 12%;實現非國際準則 ( Non-IFRS ) 歸母淨利潤 297.11 億元,同比增長 19%;2022 年全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1882.43 億元,同比下降 16%;實現非國際準則(Non-IFRS)歸母淨利潤 1156.49 億元,同比下降約 7%。
騰訊各季度 Non-IFRS 歸母淨利潤 資料來源:公司财報,36 氪整理
其中,國際準則與非國際準則下的淨利潤差異,主要來自于騰訊通過分紅處置美團股份後獲得的 1066 億元投資收益,以及對聯營和合營企業、商譽及無形資産确認的部分減值損失。
盈利能力上,騰訊的降本增效戰略實施後,公司 Q4 的綜合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40.1% 上升至 42.65%。而從費用率的情況來看,騰訊 Q4 的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僅 61 億元,同比下降達 47.4%,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率也大幅下降至 4.2%,爲 Q4 淨利潤的同比增長騰挪出了巨大的空間。
綜合來看,四季度,受益于廣告業務的反彈以及海外遊戲的小幅擴張,騰訊收入和利潤均迎來上漲。從業績基調上,騰訊在收入端的表現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利潤表現略弱于預期,整體隻能用中規中矩來形容,但仔細觀察,則可以發現幾個隐藏 " 彩蛋 ":
一是,騰訊最困難的階段已經度過,業績拐點信号進一步明确。
在三季度業績實現由負轉正後,四季度業績進一步好轉,預示着騰訊短期業績拐點進一步明确。對看中短期業績的投資者而言,随着未來公司降本增效戰略的進一步實施,以及國内經濟的持續複蘇,騰訊 2023 年将迎來觸底反彈期。
業務層面看,受益于出海及豐富的儲備資源,核心遊戲有望持續提供基礎業績支撐;與此同時,視頻号拓展短視頻流量及變現空間,金融科技、廣告、微信生态商業化爲騰訊提供中長期增長動力;而雲等企業服務通過積極擁抱産業互聯網爲公司打開長期增長空間。
綜合來看,無論是短期的業績拐點,還是長期增長動力的進一步明确,都向市場釋放出了更加積極的信号。
二是,增值服務業務營收占比達到有史以來的最低值,背後是 TO B 業務持續發力的結果。
按業務類型劃分,騰訊的業務版圖主要分爲增值服務(遊戲、會員)、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支付、雲)三大塊。
具體來看,去年四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704.17 億元,同比下降 2.08%。其中海外遊戲收入 139 億元,同比增長 5%;國内遊戲收入 279 億元,同比下降 6%。
值得注意的是,Q4 增值業務在總營收的占比達到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從去年同期的 49.87% 下降至 48.58%。
在 2017 年以前,增值服務業務占總營收的占比一度在 70% 以上。後來,騰訊開始向 B 端的支付業務和雲業務發力,随着移動手機的普及,以及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增值服務業務的營收占比則回落至 50%-55%。
本季度騰訊增值服務業務營收占比進一步降低的主要原因,則源于騰訊廣告業務的崛起。
在 Q4,騰訊網絡廣告業務實現營業收入 246.60 億元,同比增長 14.60%。而廣告業務的強勁增長,也成爲帶動公司總營收同比增速轉正的唯一動力。
毫無疑問,廣告業務的強勁增長也是投資者們最喜聞樂見的。
在增值服務業務因收入基數過高、以及監管壓力下增速放緩後,騰訊開始向原本不太擅長的廣告業務發力以謀求增長。
在四季度上半程疫情反複的背景下,整個廣告行業的營收情況其實并不樂觀,但騰訊的廣告業務能夠逆勢取得正增長,無疑證明了其拓展廣告業務的潛力與決心。
根據騰訊在業績交流會中披露,公司廣告業務的亮眼增長,要歸功于小程序和視頻号業務的發力。從使用時長來看,小程序和視頻号分别爲去年同期的兩倍和三倍,均超過朋友圈使用時長。
其中,視頻号用戶時長已經是朋友圈的 1.2 倍,且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高使用時長,就意味着高廣告容量。視頻号的亮眼表現也給了騰訊商業化的信心。公司也在業績交流會中指出,自 2023 年 1 月起,将開始收取電商傭金以獲得新的收入來源,這無疑會爲騰訊創造新的增長曲線。
小程序方面,根據騰訊在 2023 微信公開課上披露,過去一年小程序來自微信廣告的打開次數增長了 53%,非遊戲小程序流量主數量增長了 23%。
在帶動廣告業務回暖的同時,小程序也爲支付業務帶來收入增量,根據披露,騰訊去年在小程序的交易額達數萬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超 40%。同時,小程序商業支付量占比目前已經達到 15-20% 的水平。
那麽,在騰訊發力廣告業務的戰略傾向下,市場的關注重心就轉變爲未來騰訊的增值服務業務還能否維持穩健,以及廣告、雲等 2B 業務能否接棒遊戲成爲騰訊未來新的增長點。
而這兩個問題的本質,則是對騰訊護城河還夠不夠寬的讨論。
騰訊的護城河夠不夠寬?
在讨論騰訊的護城河夠不夠寬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其護城河究竟是什麽。
衆所周知,互聯網生意的基礎是流量,一切商業形态都是基于流量展開的。
作爲頭部互聯網平台,騰訊憑借着免費的社交應用——微信和 QQ,貫穿 PC 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以低成本獲取了海量的 C 端用戶群體。截至 2022Q4,微信 MAU 達到 13.13 億,QQ 移動終端 MAU 達到 5.72 億,QQ+ 微信的月活數量基本相當于我國網民總數。換言之就是,國内幾乎每一個互聯網使用者都是騰訊平台的潛在客戶。
不僅如此,基于龐大用戶流量和先發優勢,騰訊形成了高昂的轉換成本,以此建立起了極強的用戶粘性。
設想一下,如果一個用戶從微信遷移到其他社交 APP,想要達到微信帶來的社交便利,不僅需要把自身的人脈資源全部導入新的 APP,同時還需要讓對方也投身于新的 APP 之中,而這個過程無疑具備極高的開展難度。
可以說,正是龐大用戶基數和高昂轉換成本形成的社交生态,爲騰訊構建起了極高的競争壁壘。
而在這個社交生态下,騰訊又通過不斷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在供給端衍生出了購物、娛樂、生活、工作、金融等各種新功能,最終形成了一個多方位的超級生态體系。
數據來源:信達證券
而依靠着這個生态體系,騰訊打造出了豐富的商業版圖,并構成了完整的商業閉環。同時,基于生态體系内部極強的協同效應,騰訊賦予了不同商業場景獨有的使用體驗,形成了差異化競争的基礎。
以遊戲業務爲例,騰訊系的遊戲之所以成功,除了遊戲自身題材、品質和精細化運營之外,其中一個因素在于,騰訊系的遊戲可以和其社交生态産生極強的協同效應,從而形成差異化體驗。在這種背景下,競争對手很難實現同類遊戲中的用戶留存和複購,從而也就難以撼動騰訊的市場份額。
回顧 2017-2019 年間騰訊和網易的吃雞大戰。2017 年,網易率先在《終結者 2》中加入吃雞模式,然後推出荒野行動手遊,占據了 " 吃雞 " 賽道的先機,一度成爲最受歡迎的吃雞遊戲;但 2019 年和平精英上線後憑借社交優勢快速搶占了 " 吃雞 " 賽道的用戶和市場。截至 2022 年,和平精英一直維持在 IOS 暢銷榜前五名,但荒野行動早已不見蹤影。
數據來源:七麥網
騰訊在吃雞大戰中的後發制人,本質上并不是因爲網易遊戲的品質和商業化表現不如騰訊,而是因爲騰訊可以依靠社交生态,實現玩家遊戲體驗和社交體驗的的耦合效應,從而構建了強大的差異化競争。作爲競技類遊戲,吃雞的樂趣在于玩家間開展 " 團隊競技 ",相比競争對手,在微信、QQ 構建的社交生态加持下,和平精英的玩家更容易形成戰隊、排名、熟人開黑、電競直播等附加體驗。
綜合來看,依靠社交基本盤形成的社交生态,以及基于此搭建起的超級商業生态體系,爲騰訊構建了寬闊的護城河。
展望未來,隻要用戶的社交需求存在,騰訊的基本盤就會保持穩固。而騰訊隻要在此基礎上,持續維護和加強内部商業生态的協同性,就可以在用戶和平台之間形成正向循環,從而不斷鞏固護城河的寬度。
究竟值多少錢?
綜上所述,盡管從财報數據來看,2022Q4 甚至全年,騰訊的業績表現隻能算作中規中矩,但考慮到 2022 年的宏觀環境以及國内對互聯網監管的趨嚴,相比其他玩家成長性和盈利能力的雙重下滑,騰訊盈利上的穩健則變得難能可貴。
從長期視角來看,我們認爲,在社交底色構建起的堅固護城河之下,未來随着宏觀環境的持續回暖,以遊戲爲代表的 2C 業務和支付、雲等 2B 業務仍有望實現穩定增長;與此同時,随着視頻号、搜一搜等功能陸續接入社交生态,意味着微信端私域流量與公域流量的進一步暢通,強化了微信生态下營銷——引流——成交——支付——複購的路徑,爲廣告業務的擴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總結來看,受益于核心業務的穩步增長以及廣告業務的逐步起量,2023 年騰訊持續成長和盈利的确定性進一步提升。
那麽,現階段來看,騰訊到底值多少錢?
由于騰訊的細分業務較多,因此我們采用分部估值法對其進行估值。
關鍵假設如下:
假設騰訊增值服務 / 廣告 / 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在 2023 年的營收增速分别爲 12%/25%/20%,對應收入分别爲 3221/1034/2125 億元。
以 2022 年各業務分部的毛利率,以及整體的綜合費用率爲基礎,通過簡單調整和計算後,2023 年增值服務 / 廣告 / 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業務對應的淨利潤分别爲 837/238/383 億元。
基于以上假設,我們選取細分領域的可比公司,用其估值系數的均值作爲行業均值,同時,考慮到 2023 年宏觀經濟和流動性的回暖,在行業均值基礎上調部分估值溢價,綜合來看,分别給予增值服務 / 廣告 / 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 20/25/20 倍的市盈率,由此測算出各業務分部對應的估值分别爲 16740/5950/7660 億元。
通過加總後,騰訊三大業務 2023 年形成的估值合計爲 30345 億元。與此同時,根據騰訊 2022 年财報信息披露的數據,公司持有的對聯營和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 2707.15 億元;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 2060.85 億元;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産 1852.47 億元;賬面的各類現金類資産約 2615 億元。上述金融性資産共計約 9235 億元。
最終,在考慮了業務、投資和現金資産後,我們估算出 2023 年騰訊的合理市值約爲 3.96 萬億,對應每股價格約爲 414 元,較目前有 8% 左右的上行空間。
站在投資的角度,8% 的收益率确實顯得不那麽驚喜,但如前文所述,在社交這個堅固的護城河之下,相比其他玩家,騰訊未來盈利的确定性更高、穿越周期的能力更強。從這個角度來看,騰訊大概率仍然是一項好的投資資産。
騰訊估值測算 資料來源:36 氪
* 免責聲明:
本文内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爲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