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歲小夥,喜歡熬夜,腦梗導緻偏癱;30 歲白領,可樂當水喝,頭暈手麻,确診腦梗 …… 卒中,也就是常說的腦梗、中風,是危害我國人民生命健康的 " 頭号殺手 "。記者近日在甯波市第二醫院采訪時了解到,卒中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很多悲劇本來可以避免。
30 歲白領的血管比 60 歲還老
30 歲的吳先生(化名)是甯波一家公司的白領。前幾天一早,他突然覺得頭暈,伴有左手麻木。吳先生也沒當回事,想着可能是前一天沒睡好導緻的,過會就好了。
直到當天下午,情況非但沒有好轉。頭暈越來越厲害了,還犯惡心。于是他前往甯波市第二醫院神經内科就診。
" 趕緊檢查,很可能是腦梗。" 接診的醫生判斷。
" 不可能,我才 30 歲,怎麽可能腦梗?" 吳先生壓根沒把自己和腦梗聯系起來。在他的印象中,腦梗至少是 60 歲以上老人才會得的疾病。
不出醫生所料,頭顱磁共振提示,吳先生确實爲腦梗。醫生趕緊爲其辦理住院手續。
腦動脈造影發現,吳先生顱内血管存在多發中—重度狹窄。可以說,30 歲的年齡,血管比 60 歲老人的血管還要蒼老。
由于吳先生是第一次發病且年齡較輕,腦梗症狀相對較輕,醫生建議其強化藥物的保守治療,暫時不進行支架手術。
住院期間,醫生通過檢查發現,吳先生患有糖尿病,随機血糖高達 22mmol/L,正常值應該在 7.8 以下。吳先生錯愕不已:" 我是喜歡喝可樂,平時一般都可樂當水喝。我想着自己瘦,喝可樂也沒關系,沒想到已經糖尿病了。"
目前,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吳先生肢體麻木和頭暈症狀有了明顯好轉。他表示,接下來會好好調整生活方式,戒掉碳酸飲料,控制血糖,減少腦梗複發。
22 歲網瘾小夥腦梗偏癱
" 我接診過最年輕的卒中患者才 22 歲。由于送醫晚,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很遺憾。" 該院神經内科副主任範偉女主任醫師遺憾地說。
22 歲的小夥柳定(化名)喜歡玩遊戲,他奉行 " 晚上兩點前睡覺就是浪費人生 "。當天,他和平常一樣玩遊戲到深夜,覺得頭暈頭痛,手也沒平時靈活了。但是,沒當回事。
等到第二天,柳定發現自己半邊身體動不了,再聯系家人。等送到醫院時,左側肢體已經偏癱。住院治療幾天後,悲痛欲絕的家人決定帶其回老家治療。
範偉女感慨:" 小夥子才 22 歲,人生風華正茂的時候,結果卻因爲腦梗導緻偏癱,太遺憾了。他年紀不大,煙齡有 10 多年,愛喝酒,加上熬夜、久坐等種種不健康生活方式疊加在一起,導緻這麽年輕就腦梗。"
柳定存在嚴重的動脈粥樣病變。這類病變由于脂質的積聚、纖維細胞的增生等,這些成分會導緻血管内膜損傷,在動脈内膜形成斑塊。斑塊破裂或掉落,會導緻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導緻腦卒中發生。
第一批 90 後已成爲中風高發人群
近日,話題 # 第一批 90 後已成爲中風高發人群 # 沖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
腦血管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全球範圍來看,25 歲以上人群罹患中風(腦卒中)的終生風險爲 24.9%,我國這一數字接近 40%。
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卒中患病率急劇上升,目前我國 40 歲及以上成年人腦卒中患病率爲 2.6%,據此估算我國 40 歲及以上人群現患和曾患卒中人數約 1780 萬人。
當前,第一批 "90 後 " 已成爲中風高發人群,相關識别、幹預工作刻不容緩。
年輕化趨勢明顯
青年卒中患者有這幾個共同點
範偉女已經在神經内科工作了 20 多年。
她說,20 年前,卒中患者基本是 60 歲以上的老人,近年來,年輕化趨勢明顯。科室每個月都會收治多例 40 歲以下卒中患者。40 歲以下的卒中被稱爲青年卒中。
她總結,青年卒中患者往往有這幾個共同點:男性,抽煙,鍛煉少,經常熬夜,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不自知或者知道了也沒有去幹預。
中風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發生。近年來,被中風盯上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實際上,中風的年輕化是個全球趨勢,我國更爲明顯。
1. 精神壓力問題
有的年輕人因壓力導緻情緒不好,從而出現應激狀态,這是中風的危險因素之一。
2.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部分年輕人存在各種各樣的不健康生活方式,比如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缺乏鍛煉、過量飲酒、抽煙等。
數據顯示,35 歲以下人群發生中風占總數的 9.77%,45 歲以下人群占 10%-14%。
據介紹,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血管健康程度。在血管病變進展的任何階段,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的生活及藥物幹預都有益處,可以延緩血管病變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