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兩省的 "C 牌 " 城市之争
城市的競逐越演越烈。
2024 年,多地确立 " 十四五 " 邁入 " 萬億之城 " 的目标,目前 6 個準萬億城市(去年 GDP 在 8000 億元 -1 萬億元之間)三季度成績單均已出爐。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在 " 萬億之城 " 的後備軍中,徐州、溫州 GDP 總量分别達 6899.37 億元、6732 億元,緊随其後的唐山、大連、沈陽和廈門,分别爲 6707.2 億元、6643.2、6074 和 6031.66 億元。
增速上,6 個城市的 GDP 增速均超全國平均水平(4.8%)。其中,徐州和溫州以 6.2% 的增速領跑 " 準萬億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增速下,溫州連升兩位,完成了對唐山和大連的反超。
眼下,已進入四季度,誰最有望率先晉級 " 萬億之城 "?
徐州和溫州是距離萬億門檻最近的城市。兩城的經濟發展中,也有許多相似之處。
例如兩城不僅分别是江蘇、浙江省内的 "C 牌 " 城市,而且在經濟體量、市域面積和人口數量等方面也較爲相近。不過,他們又有諸多不同。
作爲浙江的經濟重鎮,溫州素有 " 民營經濟之都 " 的稱号,民營經濟的貢獻度極高,企業數量占比、工業增加值占比等均超過 90%。而作爲老牌煤炭城市,徐州則以重工業爲優勢傳統産業。
若細看溫州經濟發展亮點,在衆多産業當中,工業經濟增長動能十分強勁。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溫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0.5%,高于全國規上工業增加值 4.7 個百分點。其中,規上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高端裝備産業增加值、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分别實現增長 13.5%、14.7% 和 15.9%。
溫州城市風光 圖源:圖蟲創意
而作爲溫州的有力競争對手,徐州 GDP 達到 6899.37 億元,總量高出溫州 167.37 億元。
其中,工業仍是重要的經濟支柱。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徐州第二産業增加值 2764.41 億元,同比增長 6.7%,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特别是汽車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增速超 20%。
不過,在優勢産業之外,徐州傳統産業比重較大,缺乏強勢本土品牌産品,動力不夠強,招商引資易遭遇一二三四線城市同質競争。
眼下,當溫州連超唐山、大連之後,徐州的壓力自然不言而喻。
從 GDP 總量來看,徐州和溫州在 2023 年的 GDP 分别爲 8900.4 億元、8730.6 億元,相差僅 170 億元左右。按照規劃的時間表,徐州明确要在 " 十四五 " 邁入萬億級城市,溫州則明确到 " 十四五 " 末,實現萬億級地區生産總值、千萬級人口,打造 " 雙萬 " 城市。
除此之外,徐州還有一個目标,是 2025 年工業規模過萬億。
當前,徐州正重點打造 "343" 創新産業集群、前瞻布局 "5+X" 未來産業體系。不久前,爲沖刺三季度,決勝四季度,徐州召開 "343" 創新産業集群推進暨重大産業項目觀摩點評會。
徐州和平大橋夜景 圖源:圖蟲創意
而溫州的 " 撒手锏 " 則是大項目。截至目前,溫州今年已開展 3 場集中簽約活動,累計簽約 405 個項目、簽約項目投資總額達 2640 億元。通過實施 " 一季一簽約 " 制度,溫州形成了項目落地、開工、達産的滾雪球效應。
不過,僅從今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尚未能确定誰能跑赢。此前,不少專家預計,這兩個城市今年全年 GDP 沖刺萬億級有一定的難度,對增長幅度的要求很高,但明年大概率都會進入 " 萬億俱樂部 "。
(時代财經阿力 · 米熱,綜合自潮新聞、中國 · 經濟 · 時報、新京報、風口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