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10 月 9 日下午,央視新聞發布消息稱,韓國總統辦公室通報,美國同意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向其位于中國的工廠提供設備,無需其他許可。
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分别是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的存儲芯片制造商,它們都在中國投資數十億美元進行芯片生産設施建設。其中,三星電子在西安建廠生産 NAND(閃存)芯片,而 SK 海力士則在無錫和大連分别建廠,生産 DRAM(動态半導體存儲器)芯片和 NAND 芯片等半導體産品。
由于芯片産業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分工明确的行業,下遊工廠往往會受到上遊設備供應商限制。2022 年 10 月,美國針對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制造 " 設施 " 開發、生産或使用集成電路的限制規則正式生效。這也意味着以英偉達、AMD 等爲代表的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商将無法繼續向位于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制造商供應半導體設備、零部件及技術支持。
彼時,包括 SK 海力士在内的外資廠商在華工廠也接到了相關美系半導體設備廠商的通知。不過,在上述兩家韓國企業的反對下,美國政府對其在華工廠的相關設備進口予以了爲期一年的豁免權,豁免有效期至 2023 年 10 月 11 日。
如今,距離此前豁免期限還有兩天時間,這一最新通報意味着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向其中國工廠供應設備獲得無限期豁免。對此,三星電子發布聲明稱," 通過與相關政府的密切協調,其在中國的半導體生産運營相關的不确定性已大大消除 ";對于美國政府出口管制法規豁免的決定,SK 海力士也表示," 這一決定将有助于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 "。
不過,一位半導體産業投資人對經濟觀察網記者稱,美方對這兩家韓國芯片制造商開放授權,并不能成爲對中國芯片工業放松的标志," 距離(美國)向中國本土企業開放授權還很遠。"
上述投資人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韓國企業在華工廠有着與其本土一體化的封閉系統," 與中國産業鏈沒什麽關聯度 ",他分析,上述兩大韓企被無限期豁免向中國工廠供應芯片制造設備,對中國半導體産業實質影響不大,但 " 對中韓經濟再進一步以及緩解地緣政治危機,很有意義,畢竟中國在世界存儲制造比重越高,輕啓戰端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位中國芯片制造企業創始人觀點類似," 美國通過立法來限制向中國半導體生産企業進行設備出口,不可能說掉頭就掉頭。" 他認爲,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在 DRAM 相關設備和技術方面有較大話語權,但美國對上述兩大企業的管制,遠不及 EUV 極紫外光刻這樣的先進工藝技術相關設備、材料方面的剛性限制。
Trend Force 集邦咨詢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6 月末,三星電子和 SK 海力士兩大韓國存儲芯片廠商控制着全球近 70% 的 DRAM 芯片市場和 50% 的 NAND 芯片市場。即便中國半導體行業遭遇美國出口管制限制,但 " 上述兩家仍然是中國存儲芯片需求市場的主流供應商 "。
" 美國的管制不會放松,仍主要限制極紫外線光刻機相關的設備進入中國。" 另有半導體領域分析師表示,即便中國拿到了 DRAM 芯片相關設備,在沒有極紫外線光刻機的前提下,最多能做出 18nm 的工藝,将來的芯片産品即便具有成本優勢,依然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美國具備先進工藝技術的領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