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國内科技圈最近有啥話題能熱過大模型,答案或許隻有一個——
遊戲。
在剛結束不久的全球最大遊戲展會科隆遊戲展上,中國遊戲一時真可謂是風光無兩。
值得讨論的是,大模型時代最受關注的兩股技術勢力也積極參與其中:
英偉達的站台大家夥已經屢見不鮮,而另外一方嘛,就是雲廠商。
《絕區零》海量玩家登陸免排隊背後,就是阿裏雲在提供技術支持。
不僅如此,阿裏雲還爲米哈遊提供了從雲計算到安全等各個環節的服務,保障《絕區零》在海量玩家同時在線的情況下,能順利應對服務器承載、平台穩定性等方面的挑戰。
實際上,米哈遊和阿裏雲的合作可能開始得比大部分想象中更早,可以追溯到 2012 年。
那一年米哈遊剛剛成立一年,《崩壞學園》才剛剛誕生,而阿裏雲也還在對外服務的起步階段。
現在看來,2012 年到 2024 年,對于現如今在 AI 時代備受矚目的雲計算而言,亦是風起雲湧的 12 年。
雲計算,從萌芽到數字時代的 " 水電煤 "
虛拟化,是雲計算基礎架構的核心。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 1959 年——
由牛津大學計算機教授 Christopher Strachey 在《大型高速計算機中的時間共享》(Time sharing in large fast computers)一文中首次提出。
但雲計算真正開始在全球萌發,是在此之後 50 年才發生的故事。
一方面,互聯網在 21 世紀迎來的爆發期催生出了對 " 計算 " 更爲強烈的需求。
另一方面,虛拟化、分布式資源管理等雲計算核心技術開始走向成熟,同時,全球骨幹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使得遠程資源訪問變得可行和高效。
換句話說,雲計算的興起和數字化時代的啓幕是相伴相生的:
數字化時代,人類需要在任何時候、在任意地點獲取計算的能力。而雲計算正是從這一需求出發的公共服務。
并且,随着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深入,雲計算的重要性也在不斷加強。
或許可以從具體的例子中更清晰地感知這種變化:
1964 年,東京奧運會首次采用衛星電視轉播,使得奧運轉播進入全球化時代。此後直到 2021 年奧運會重回東京,衛星轉播都是此類大型國際賽事最主要的轉播方式。
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明顯增長的數字是,直播時長。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消息,在巴黎奧運會上,僅央視承擔制作國際公用信号的體操、乒乓球、羽毛球和攀岩這四個大項,直播時長就超過了 400 小時。
而今年,雲計算首次超越衛星,成爲奧運轉播的主要方式。超過三分之二的奧運直播信号都通過阿裏雲支撐的奧運轉播雲,從巴黎傳向世界各地。
其中的技術變化,在 3 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上就已埋下伏筆。
那一年,有的國家電視台和轉播機構難以到場,或者來得太晚來不及提前預定衛星,就隻能啓動雲計算做直播。
讓 OBS 意外的是,雲上轉播非常穩定,并且國際傳輸的延時遠小于衛星和光纜。
在國内,阿裏雲是最早布局雲計算的廠商。在谷歌和微軟繼亞馬遜之後入局雲計算的 2008 年,阿裏巴巴開始着手籌建能夠管控服務器集群的超級系統,飛天團隊就此成立。
2009 年,阿裏雲成立,中國科技力量就此正式吹響進軍雲計算領域的号角:2010 年,華爲騰訊先後公布雲計算布局;2012 年,UCloud、QingCloud 創辦……
2013 年,對于中國雲計算可以說是關鍵的一年。
這一年裏,從技術的角度來看,阿裏雲飛天系統實現獨立調度 5000 台服務器的目标,标志着中國第一家擁有完整雲計算能力的企業誕生,阿裏雲也成爲世界上第一家對外提供 5K 雲計算服務能力的公司。
飛天 5K 單點集群擁有超過 10 萬核計算能力、100PB 存儲空間,可處理 15 萬并發任務數,可承載億級别文件數目,100TB 排序 30 分鍾即可完成,是當時世界紀錄的兩倍以上。
從市場的角度來說,外部競争者開始瞄準中國市場,微軟、亞馬遜先後布局,引發了圍繞雲計算話題的一波關注熱潮。
科技領域的先行者們已經意識到,雲計算是大勢所趨,并且中國的科技力量,需要具備自主研發相關先進技術的能力。
阿裏雲宣布突破 5K 測試的三個月後,騰訊雲宣布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此後,百度雲、金山雲、移動雲、天翼雲、京東雲……一朵朵雲競相登場,國内雲計算市場進入到群雄并起的時代。
接下來,就是我們更爲熟悉的故事:
移動互聯網興起,AlphaGo 掀起前大模型時代最大一波 AI 浪潮,全球數字經濟開始加速發展……
不隻是科技行業,金融業、制造業、能源業……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被卷進數字化升級轉型的進程裏。
從人們日常生活中,搭乘地鐵公交從投币刷卡到刷二維碼的轉變。
到電網調度最不容有錯的環節,開始引入 AI 爲調度員保駕護航。
而種種轉變的基礎,正是雲計算。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個階段,中國雲廠商的技術影響力也越來越受矚目。
以阿裏雲爲例,飛天 5K 之後,2014 年,推出大數據計算平台 MaxCompute,讓中小公司花幾百元即可進行海量數據分析。
數據庫方面,2017 年,阿裏雲自主研發雲原生數據庫PolarDB。根據阿裏雲數據,相比自建數據庫,PolarDB 的 TCO 成本(總體擁有成本)低于 50%,交易和分析性能最高分别是開源數據庫的 6 倍和 400 倍。
硬件方面,2021 年,阿裏雲推出首款自研雲原生處理器 CPU倚天 710。
倚天 710 基于 ARM v9 架構打造,容納 600 億個晶體管,擁有 128 核。首發即在全球權威 CPU 基準測試集 SPECint 2017 上得到 440 分的高分,超出業界标杆 20%。
并且第二年(2022 年),倚天 710 就實現了大規模部署應用,成爲中國首個雲上大規模落地的自研 CPU。
2022 年,阿裏雲還爲雲操作系統反向自研了雲基礎設施處理器 CIPU,配合飛天操作系統取代以 CPU 爲核心的架構,從而更好地 " 壓榨 " 服務器硬件、獲取更多虛拟化資源。
大模型時代的雲計算
2022 年 11 月,ChatGPT 橫空出世,改變了 AI 的玩法,也改變了雲計算的遊戲規則。
由阿裏雲首次提出 MaaS(模型即服務),開始成爲每一家雲廠商都挂在嘴邊的最熱關鍵詞。
一方面,手握豐富算力資源和工程實踐經驗,雲廠商成爲基礎模型競逐中最重要的一股勢力,從國内的阿裏騰訊百度,到國外的谷歌微軟亞馬遜,無不對此重磅投入。
以阿裏雲爲例,2023 年 4 月," 通義千問 " 大模型問世。此後,阿裏雲還陸續推出了通義靈碼、通義萬相等覆蓋多種模态的産品和大模型,構建全面的大模型體系。
通義千問系列也已在全球開源社區形成影響力。Qwen2-72B 推出之際,甚至超越了一衆閉源模型,發布兩小時直接沖上 HggingFace 開源大模型榜單第一。
另一方面,大模型技術創新正在圍繞雲計算這個基礎展開。無論是引領基礎模型更叠趨勢的 OpenAI 和 Anthropic,還是如今在應用爆發期探索大模型落地實踐的各家企業,都免不了要和雲計算打交道。
從這個角度來說,雲計算在這波被認爲會重構一切的技術浪潮中,已經成爲率先迎來商業化新機會和新增長的行業之一。
2022 年初,小鵬汽車與阿裏雲合作,在内蒙古烏蘭察布建立了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智算中心,經過持續的升級擴容,目前算力高達 2.51EFLOPS,這使得小鵬汽車每天處理的日增視頻訓練數據 9.78 萬公裏,端到端智駕大模型 2 天叠代一次。
該智算中心爲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大模型的訓練提供了強大的算力基座。并且,阿裏雲自研的高性能網絡、通信協議、高性能存儲,用更低的成本實現了海量數據吞吐和網絡通信,網絡時延降低 80%,低至 2 微秒,存儲吞吐比業界 20GB/s 的普遍水準提升了 40 倍。
在綠色環保方面,依托阿裏雲基礎設施,其智算中心年 PUE(電源使用效率,越接近 1 越好)低于 1.2,在有效降低智駕研發過程中的碳排放的同時,也能降低研發成本。
具體成效方面,對于小鵬自動駕駛模型訓練而言,以前需要一個星期完成的大模型訓練,在智算中心上隻需一個小時。
漢堡王這樣的老牌快餐企業,今年在中國也放棄了線下數據中心的模式,宣布全部業務系統遷至阿裏雲。
在中國,漢堡王由土耳其大型餐飲集團 TFI 負責運營。TFI 旗下科技公司特芮軟(ATP)爲其完成了第一套門店管理系統、點餐系統和營銷中台等的建設。
過去幾年,特芮軟一直采用 IT 資源混合部署的模型,隻将前端的營銷銷售業務放在雲上,财務等後端系統則保留在線下數據中心。
而現在,爲了更好地實現數字化經營管理、支持新店開拓,特芮軟決定全面上雲,以進一步提升系統穩定性,降低 IT 運維成本,并爲上層應用提供更靈活的開發環境。
15 年時光彈指一揮間,對于技術的發展而言,卻已是量變到質變。
在今天,雲計算不再是晦澀難懂的一系列技術名詞,而是每一個普通人打開手機電腦,走進線下門店,衣食住行皆有關聯的技術存在。
從數據對比中,或許能得到更直觀的感知:
2010 年,阿裏雲服務第一個客戶——阿裏自家的 " 牧羊犬 " 時,不要說當時的市場對雲計算的未來充滿質疑,連自家人都懷疑是 " 明明可以坐高鐵,卻偏偏要騎自行車去上海 "。
而在 2024 年 9 月 10 日的阿裏雲客戶日,吉利、小鵬、B 站、米哈遊、漢堡王、喜馬拉雅等一衆品牌悉數登場,共同官宣:
" 我 " 用的雲是阿裏雲。
目前,阿裏雲已經服務全球 500 萬客戶,包括 38% 世界五百強企業,80% 中國科技企業,65% 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服務的開發者達到 1000 萬。
阿裏雲基礎設施已面向全球四大洲,開服運營 30 個公有雲地域、89 個可用區。阿裏雲 CDN 在全球擁有超過 3200 個邊緣節點,其中中國境内擁有超過 2300 個節點,覆蓋 31 個省級區域,境外擁有超過 900 個節點,網絡覆蓋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網帶寬輸出能力超過 180Tbps。
互聯網将成爲世界發展的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會像一台計算機一樣工作;雲計算将成爲公共服務。
這是阿裏雲飛天操作系統第一行代碼誕生時的 " 預言 ",在今天已經逐漸成爲現實。
随着大模型應用的新浪潮,以及人們對于 AGI 的探索,或許未來的數字生活,仍将遠超我們的想象。
而這個過程中,雲計算的新發展,依然是最值得關注的技術議題。
縱然有各種風口上的新技術,但最後落地,基建生态位上的雲計算,依然是最佳場景、最大機遇、最直接的商業模式。
— 完 —
點這裏關注我,記得标星哦~
一鍵三連「分享」、「點贊」和「在看」
科技前沿進展日日相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