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國國産汽車 " 大放異彩 ",傳統的日本汽車制造商可能被奪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7 月 8 日,據《日經亞洲》援引研究公司 MarkLines 的數據稱,今年 5 月,亞洲和大洋洲的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約 50%,達到 53 萬輛;其中,泰國和澳大利亞的增長尤爲顯著。
具體來看,泰國 5 月份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 13 倍,達到 5000 輛,占所有汽車總銷量的比例從 0.5% 躍升至 7%;澳大利亞 5 月份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 15 倍,達到 7000 輛,占比也從 0.5% 上升到 7%。統計數據除乘用車外,還包括卡車和巴士等商用車。
而對于泰國市場,中國電動汽車生産商正積極采取行動進軍。比亞迪占泰國電動汽車銷量的約 40%,正計劃在泰國羅勇省建設工廠,而長安汽車也将投資 98 億泰铢(約 2.8 億美元)在泰國建設電動汽車工廠。上汽和長城汽車也有相關生産計劃。
2022 年 2 月,泰國政府出台了吸引電動汽車工廠的政策:對于價格在 200 萬泰铢或以下的乘用車,将提供最高 15 萬泰铢的補貼,條件是在明年年底之前開始在當地生産。
日經亞洲表示,在 20 世紀 60 年代,豐田等日本汽車制造商就開始在泰國生産汽車,推動了當地的工業發展。然而日本電動汽車進入泰國市場的速度卻很慢,日本汽車制造商在電動汽車方面整體上仍然很落後。今年 1 月至 6 月期間,在日本銷售的乘用車中,電動汽車的比例爲 2.3%。
在澳大利亞,特斯拉約占電動汽車銷量的 60%,而比亞迪的市場份額約爲 20%。今年 4 月,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了首個國家電動汽車戰略,承諾通過擴大充電基礎設施來提供支持。
澳大利亞進口的乘用車中約有 40% 來自日本。日經亞洲指出,雖然日本品牌擁有很高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皮卡領域,但就像在泰國一樣,它們在澳大利亞的電動汽車領域也面臨着被比亞迪等競争對手奪取市場地位的風險。
豐田汽車的數據顯示,6 月該公司在中國市場新車銷量爲 17.45 萬輛,同比下降 12.8%,這是三個月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豐田指出,去年 6 月中國汽車購置稅減免措施出台,帶動汽車銷量快速增長,較高的基數導緻了此次的銷量下滑。
而中國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銷量比例持續大幅上升:在 2020 年 11 月超過 5% 達到 6% 後,今年 5 月飙升至了 21%。日經亞洲認爲,泰國和澳大利亞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加速增長。
放眼整個汽車市場,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的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量爲 107 萬輛,同比增長 58.1%。而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日本一季度汽車出口 95.4 萬輛,同比僅增長 6%。這是中國汽車産業發展的一個裏程碑。
2021 年,中國汽車出口占比爲 7.7%,并首次突破 200 萬輛,成爲僅次于日本和德國的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2022 年,中國汽車出口占比提升至 11.6%,達到 311 萬輛,超越德國成爲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包括電動汽車在内的新能源汽車第一季度出口量增長了超過 90%。
自俄烏沖突以來,随着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也出現激增。去年,包括吉利、奇瑞和長城在内的中國汽車制造商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