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腦極體
被稱爲消費電子 " 春晚 " 的 CES,是科技行業在每一個新的年份,所敲響的第一個鍾聲。
今年 CES 2024,AI PC 則發出了 " 最強音 ",是當之無愧的 C 位。
科技巨頭都高度重視 AI PC 這個賽道,産業鏈上下遊從芯片、設備商、系統軟件方,全部積極行動了起來,爲 AI PC 譜寫了一首聲勢浩大的産業協奏曲。
而我們知道,在上一波以深度神經網絡爲主的 AI 浪潮中,端側 AI 大爆發,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智能可穿戴設備,家居終端如 AI 電視、AI 音箱、AI 家電,都經曆過一波轟轟烈烈的崛起。然而 PC 筆記本電腦,在那場 AI 盛宴中,幾乎毫無動靜。
典型的表現是:雖然此前也有一些 PC 産品集成了 AI 能力,比如可用作 AI 專項任務、跑 AI 模型的 GPU,智能語音助手如微軟小娜,但總體來說,配置、續航和設計等傳統指标,還是大家選購 PC 的主要考慮。
CES 2024 上,AI 成了 PC 的主打賣點,這個變化究竟是怎麽發生的?
更重要的是,CES 2024 終會閉幕,而 AI PC 是接着奏樂接着舞,成爲消費電子市場一整年的亮色?還是和我們聽說過的很多 "XX 元年 " 一樣,成爲過眼煙雲?
" 聞弦歌而知雅意 ",我們就從年初這首 AI PC 協奏曲,去解析一下 AI PC 的節奏與走勢。
序曲:PC 變革的舞會開場
我們還是要先梳理一下,什麽是 AI PC,它跟以往的 PC 有什麽不同。
目前,AI PC 還沒有一個全行業公認的明确定義,也沒有規定模型參數、性能指标等标準。
結合目前頭部廠商和咨詢機構的定義,AI PC 和傳統 PC 最大的區别在于,可以在本地端側運行 AI 大模型。
2023 年大語言模型的出現,形成了傳統 PC 到 AI PC 的分水嶺。
問題來了,傳統 PC 沒有 AI 嗎?顯然不是。
早在 2014 年,微軟就将語音助手小娜引入了 PC 端的 Windows;PC 廠商聯想也曾發布過主打智能語音控制的 " 聯想第一代智能筆記本系列 ",蘋果的 M 系列芯片、Siri 語音助手、人臉識别技術等 AI 能力都在其 PC 産品 Mac 中有所應用,2016 年華爲加入 PC 市場,也逐步将 AI 帶入了 MateBook。
傳統 PC 不能跑 AI 嗎?更不是。就連被 AI 大模型帶火到 " 一卡難求 " 的英偉達 GPU,一開始也是爲了滿足 PC 用戶的 3D 遊戲需求,沒想到意外被辛頓等人發現跑 AI 有驚喜,成爲 AI 開發的必要硬件。英特爾、AMD 幾年前也開始大規模向端側 AI 計算進軍,比如英特爾的 Movidius VPU 芯片,主要作用場景就是 PC,還推出了 PC 人工智能開發者計劃(AI on PC Developer Program)。ChatGPT、Midjourney 等大模型,也可以通過傳統 PC 的 web 訪問。也就是說,傳統 PC 一樣可以運行 AI 模型。
既然傳統 PC 并非沒有 AI,爲什麽不能被稱爲 AI PC?爲什麽 AI 無法作爲傳統 PC 的主打賣點?
一句話回答:此 AI 非彼 AI。
傳統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絡等 AI 技術,雖然也有許多神奇之處,但此前能爲 PC 賦能的場景和能力有限,比如錘子科技曾經打造的 TNT 就引發争論,認爲語音交互在 PC 上并非必要;微軟小娜等 AI 助手,沒有 " 智能湧現 ",理解分析處理能力有限,實際中被使用的頻率也不算高。
2023 年 ChatGPT 一路狂飙,大模型強大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 AIGC、自然語言交互等基于大模型的新 AI 應用,有望給 PC 的用戶體驗帶來了颠覆式的變革。
給 PC 上的 AI 體驗帶來比較大的變化,大模型就是行業等待了已久的甘霖。
2023 年 9 月,英特爾 CEO 帕特 · 基辛格最先提出了 AI PC 概念,他認爲 AI PC 被三個法則所規定:of physics, of economics, and of the land。簡單來說,物理學規定了 AI PC 必須具備本地算力,以減少雲端大模型的數據傳輸和時延;經濟學規定了 AI PC 的回報,本地運行大模型可以避免雲服務的成本;最後,土地權益則規定了 AI PC 的數據可以被用戶本人牢牢把握,數據和土地一樣,是生産力要素,而 AI PC 可以在本地處理所有内容,無需擔心數據使用權問題。
在 PC 廠商中,聯想則是第一個全面選手。2023 年 12 月,聯想聯合著名機構 IDC 共同發布了業界首份《AI PC 産業(中國)白皮書》,定義了 AI PC 的五大特性,包括:自然語音交互的個人智能體、内嵌個人大模型、标配本地混合 AI 算力、開放的 AI 應用生态、設備級個人數據及隐私安全保護。
總的來說,AI PC 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可以确定的是,大家都是圍繞大模型來構建 AI PC 的軟硬件技術棧。AI PC,必須是一個以大模型爲核心的端側 AI 軟硬件集合體。
未來随着 AI PC 的産品演變、用例增多,其涵義可能會有所拓展。但萬變不離其宗,支撐大模型的 AI PC 必須具備的兩大核心能力:
一是硬件,采用 AI 友好的計算架構。爲大模型的本地運行需要強大的處理能力,離不開 AI 專用算力。因此,目前的 AI PC 都從通用計算架構,開始采用 "CPU+GPU+NPU" 的異構方案,嵌入 AI 加速器——端側神經網絡處理單元 NPU。
二是軟件,内置 AI 模型及 AIGC。将大模型、蒸餾壓縮過後的小模型,以及各類大模型加持的軟件應用,整合集成到 PC,來加速 AI 處理效率,減少雲側計算的安全風險,讓用戶非常方便地使用大模型。
CES 2024 的報道中,我看到一位資深外國記者這樣寫到:我一直在 CES 上尋找最新的遊戲 PC 技術,AI 對我來說有點太 " 加密愛好者 " 了,但這一次,我有點被征服了。
PC 行業集體開始探索,在 CES2024 拉開了 AI PC 的舞會大幕。
按下 " 開始鍵 ":CES 戰歌起,AI ready
AI PC 這場舞會究竟有多熱鬧,CES 2024 絕對是年初的最佳窗口。其中最不容錯過的一場大戲,被稱作計算廠商的 AI 戰歌。
大模型要在 PC 本地端流暢運行,有一個最核心、最重要、最基礎的硬件,就是 AI 處理器。
沒有專爲 AI 任務負載設計的計算硬件,AI PC 跟傳統 PC、普通 PC 的區别不大,自然也不可能吸引消費者升級換代。
目前來看,AI 計算硬件的角逐,主要有三路人馬:一是圖形處理器 GPU,以英偉達爲代表。二是集成了端側神經處理單元 NPU 的 CPU,以英特爾、AMD 爲代表。三是以蘋果、華爲、高通爲代表的移動廠商,技術路線是 "CPU+GPU+NPU" 的 SoC 芯片。
在本屆 CES,各路人馬可謂是戰歌四起。
靠上一波深度學習熱潮而飙漲的英偉達,自然不會錯過 AI PC 這波盛宴。在 "NVIDIA CES 2024" 推出三款全新顯卡,以便遊戲玩家、設計師和其他電腦用戶,在 PC 上使用 GPT-4 等新一代 AI。
而一直希望從通用計算向 AI 計算發展的英特爾和 AMD,也是英偉達的有力競争對手。英特爾前不久推出了面向 AI PC 的新一代處理器——酷睿 Ultra,更是在此次 CES 作爲推廣重點,聯合 OEM 廠商加速布局。AMD 也放棄了 "Hawk 系列 " 的筆記本電腦 CPU,推出了具有 NPU 的 Ryzen Mobile 7000/8000,來滿足 AI 時代的用戶需求。
此前的高通骁龍峰會上,曾發布了一款個人電腦處理器骁龍 X Elite PC,宣稱超越蘋果 M3,能夠支持在終端運行 130 億參數大模型。本屆 CES 也展示了搭載骁龍的 PC 設備有哪些領先的人工智能。
(Nvidia 宣布了一波來自合作夥伴的 "AI ready"PC)
而其他兩個移動終端計算的頭部廠商蘋果和華爲,其 AI PC 處理器的進展,還要等待進一步的信息釋放。
總的來說,到目前爲止,這些計算巨頭們已經将 AI PC 視爲重要市場,大力推陳出新。英偉達稱之爲 "AI ready" 階段,即終端設備已經具備了本地 AI 算力,可以爲 AI PC 的軟件及服務創新提供基本保障。
"ready?GO!" 像打遊戲一樣,準備就緒之後,AI PC 能按下 " 開始鍵 " 嗎?
按下 " 暫停鍵 ":AI PC 走向輝煌還是泡沫?
業内人士普遍認爲,2024 将是 "AI PC 元年 ",先别急着狂歡,讓我們按下 " 暫停 ",冷靜想一想:AI 是 ready 了,消費者的心智和錢包 ready 了嗎?
一項 AI 技術要落到大衆用戶手中,終端硬件是一個必經的途徑。但能否把技術創新轉化爲産品價值和市場認可度,卻是一個未知數。
那些年我們聽說過的 " 智能 XX 元年 " 還少嗎?但大多數風口都走向了泡沫和沉寂。比如 2014,被稱爲 " 智能家居元年 ",市場爆發之後卻參與者良莠不齊,設備互不連通,用戶體驗繁瑣,大量智能家居都落灰閑置,或者不再叠代升級,淪爲普通家居。
AI PC 元年,會走向真正的輝煌,還是過眼雲煙?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隻需要問一個人——用戶。
AI PC 有忠實用戶嗎?潛在用戶的規模有多大?用戶的付費意願如何?這些問題構成了 AI PC 市場騰飛的基礎。
2024 作爲 "AI PC 元年 ",一方面,有用戶需求。
大模型的技能覆蓋區,與 PC 用戶是高度重合的。
坊間有一個段子:我希望 AI 做的事是煮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給貓鏟屎,AI 正在做的事情是聊天、繪畫、寫作、作曲……大模型所帶來的 AI 核心價值,是知識的生産和分配,将人類知識作爲數字經濟的生産要素。
大模型已經落地的用例,比如 AI+Office 辦公、AI+ 會議、AI+ 教育、AI+ 編程、AI+ 文化娛樂、AI+ 醫療、AI+ 法律……被改造的幾乎都是知識型的 " 腦力工作 "。在一項微軟的調查中,82% 的領導者表示,員工将需要新技能,來爲 AI 的發展做好準備。
無論是寫字樓裏寫方案做 PPT 的白領,抑或數字遊民、内容創意工作者,這些知識相關型工作,利用 AI 大模型來提質增效的空間都是巨大的,學習和掌握 AI 焦慮感,也格外強烈,而他們正是 PC 用戶的主要構成。
要麽被會 AI 的人取代,要麽把 AI 變成自己的 " 同盟 ",而後者就需要 AI PC 作爲載體,這支撐了強烈的購買需求。
另一方面,有用戶規模。
PC 用戶的主流群體,是新技術的 " 務實主義者 "。除了少數極客和創意者外,大多數 PC 用戶都需要處理嚴肅任務,對産品的穩定、可靠、性價比等更爲看重,這也是爲什麽傳統 PC 用戶幾年都不願意更換筆記本,設計更新叠代慢,主要賣點就是參數、硬件,缺少銳利的創新。歸根結底,這正是 " 務實主義者 " 的客觀需求。
而根據 " 技術采用生命周期 ",早期市場會吸引那些激進的技術愛好者,而主流市場則是由務實主義者構成的,他們往往負責着關鍵任務,對技術的态度更中立、更謹慎。
AI PC 的用戶基礎,正是這些主流市場的 " 務實主義者 ",這簡直是 " 最佳開局 ",意味着一旦這些務實的用戶,決定遷移到 AI PC,開始以舊換新。他們的購買決策風格:行動快,比同行們更快地采取行動;付費意願強,可以爲更先進的生産力工具支付更高的費用。
比如 Canalys 就預測,比起消費者,企業将更積極地采用 AI 技術。伴随一個更新換代周期,到 2027 年,超過 60% 出貨的 PC 将是 AI PC,其中商業應用将位于領先地位。
不難預測,商用市場的 AI PC 趨勢,會轉化爲一場大規模的采購狂潮,導緻對 AI PC 的需求遠遠大于供應。
這種從 " 早期市場 " 到 " 主流市場 " 的跨越,在曆史上曾不斷發生:電話、傳真機、個人電腦、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一旦新技術爲主流市場所接受和采納,市場就會開始狂奔,讓新技術企業發生超高速增長。
用戶願意以舊換新,主動考慮升級 PC,并将快速展開共同行動,這是 2024 年 "AI PC 元年 " 的堅實基礎。
AI ready,用戶 ready,接下來的問題是,PC 準備好了嗎?
按下 " 加速鍵 ":音樂繼續,舞步不停
從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等多種 AI 硬件的興衰來看,AI 消費電子産品容易陷入技術同質化、概念空洞化、内卷白熱化的陷阱中。
大家可能都看過,加個藍牙,就說設備能互聯互通;手機安裝一個遠程控制 APP,就說自己智能了;紮堆做音箱、TWS 耳機,市場很快變成紅海,開始打價格戰。
所以,2024 這一年,AI PC 要 " 接着奏樂接着舞 ",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把産品力做實。
打動以務實主義者爲主的主流市場用戶,AI PC 的産品力支撐有幾個方面:
1. 完整。
指的是在硬件、軟件、價格等方面,提供完整價值的産品,100% 解決用戶的問題,給出讓人信服的購買理由。對于用戶來說,AI PC 的技術棧和生态圈至關重要。
技術棧的完整,說明用戶獲得的 AI PC 将是最爲可靠的,沒有算力、軟件、系統、耐用性等各方面的短闆;生态圈的完整,說明用戶能夠獲得更高的整體價值,PC 廠商提供不了的服務,生态中的第三方企業和開發者也會提供,就像 App Store 之于 iPhone 的價值提升。
所以,目前頭部科技企業都在積極打造自己的技術棧和生态圈,英特爾發布了 AI 加速計劃,微軟也從 " 拒絕開源 " 到支持自己的開源生态,國内的聯想、華爲都是軟硬件全面布局,此外聯想發布了 " 聯想 AIPC 先鋒行動 ",華爲的鴻蒙原生應用開發也已啓動,未來 PC 端生态有望進一步豐富。
2. 簡單。
能力要完整、多元、豐富,但交互要簡單。
AI PC 承載了大量應用軟件,而目前主流軟件廠家都開始向 AI 化轉變,如何調度并用好這麽多 AI 應用與能力,成爲用戶頭痛的一個問題。目前來看,操作系統廠商和終端集成廠商,最有可能交付給用戶滿意的方案。
OS 代表如微軟,在 CES 2024,微軟将其 AI Copilot 服務内置到 PC Windows 中,爲鍵盤增加了一個 "Copilot 鍵 ",一鍵調取 AI 能力,集成了 150 多項 AI 應用,基本上涵蓋了 Windows 平台的常用功能,來創建圖像、寫郵件、總結文檔、回答複雜問題等,大幅簡化了使用 AI 的步驟,從而增加 AI 軟件的使用頻率。
PC 廠商代表如聯想,在此次 CES 2024 發布了 10 餘款 AI PC,全系列搭載 Yoga Creator Zone 生成式 AI 軟件,爲用戶提供 AIGC 創作幫助。同時 Yoga Pro 9i 和 Yoga 9i 兩款機型,搭載英特爾酷睿 Ultra 處理器和聯想 AI 芯片,也配備了 Copilot 按鍵,可一鍵訪問 AI 伴侶,成爲一個 AI 軟硬件高度集成的完整結合體。
戴爾、惠普、聯想、宏碁和華碩等 Windows PC 廠商都表示,推出全新 AI PC。預計在 2024,人機交互變得格外簡單,會成爲 AI PC 的一大賣點。
3. 有用。
随着時間的推移,軟件上的能力和差異會因爲後來者的模仿,而變得趨同。這時候技術作爲護城河的價值,開始顯現。
" 我真的不明白專門爲這一功能設置一個鍵有什麽意義 ",微軟宣布在 AI PC 上集成 Copilot 鍵後,有用戶發出質疑。不管廠商多麽興奮,PC 需要 AI 模型發揮出釋放生産力的實際作用。
但我們知道,幻覺、胡言亂語、算力消耗大等,是大模型的先天特質。在一些包容度比較高的場景,比如創意繪畫、聊天對話中,還無傷大雅,但用于 PC 常見的嚴肅任務,比如财務人群分析财報,幫開發者編寫代碼,爲營銷人員撰寫項目報告,替老師備課……那就需要極高的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尤其是商用的 AI PC,一定要有行業知識來加持大模型。
聯想在《AI PC 産業(中國)白皮書》中提出,"AIOn" 階段的 AI PC,需要内嵌 AI 本地大模型、知識庫。一方面,确保用戶數據在本地處理,減少安全風險;另一方面,個人知識庫能夠提升大模型的内容質量,提供更個性化、高準确度的反饋,讓結果更爲可信。
想要真正按下 " 加速鍵 ",AI PC 必須有極具說服力的産品力。但目前看來,這一新興市場還沒有進入穩态,AI PC 的定義、能力、标準等百花齊放,各個廠商都在交付自己的解決方案,蘋果、華米 OV 等終端廠商還在等待入場 AI PC,未來必然還有變數。
從這個角度看,AI PC 成爲未來 PC 硬件形态的長期趨勢,是确定的,但短期還會經曆一個野蠻生長的時期。越來越多的參與者,會把整個市場炒得更加火爆,也一定會産生更多雜音。
CES 2024 有閉幕的一天,但這場名爲 AI 的 PC 産業協奏,才初試啼聲。